用户cinemaker的头像

cinemaker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cinemaker

    随便去个地方,都能从墙外做到2M每秒的下载速度,无奈在帝都住处跟公司都是傻缺无比的宽带通百兆,一从墙外下东西那速度就跟拨号一样,一年下载因为烂带宽多花的时间得有几百个小时吧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inemaker

    国外已经有很多在线协作的服务与系统,为啥山寨一个都木有,天天人肉传送硬盘,人肉见面扯蛋25分钟加5分钟会议,加1个小时饭局……渣效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_Will

    跑到youku上搜到了我们当年打学校联赛的纪录片……我们为了现在每一刻的努力,都是可以让将来回忆更美好,那两个月的回忆太美好了,晚安[爱你]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_Will

    Walter Murch童鞋在温哥华电影节的大师讲坛上,展示了自己的影片Particle Fever的时间线,嘿嘿,然后狂吐槽out of memory的问题,说下一部电影已经选择64bit的A..d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两个Case Study,一个是环太平洋的调色师Maxine (女的),一个是极乐世界的Andrea Chlebak .两篇文章都说的是如何处理特效量极大的电影,在调色和特技的交接,以及整个项目从开始如何进行.虽然都是Baselight的硬广告,但是如果DI很烂,绝对会把特技的辛苦变成荧幕上的一坨翔,就算是ILM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我上传了:【视频:李宁广告 特效分析 Li Ning TV Commercial】http://t.cn/zQlPyOp(来 @优酷网 看我更多精彩视频:http://t.cn/zO0dhbk)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虽然After Effects是Layer based,但是它也有一个node flowchart,尽管大家几乎不会用到。但是呢,当一个项目完结之后,打开来看,通常都是酷毙的感觉。在每一个keyframe背后,不管是手key还是expression,有时候,是非常漂亮的图形符号语言 欣赏 the beauty of keyframe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Oblivion,汤姆克鲁斯的新作,应该是第一部F65的大荧幕作品?真的拍8K的画面,以及副机器RED Epic 5k,这是对摄影师和DIT的一个采访,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工作流程,建议下载。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FROM H.264 TO HEVC: CODING GAIN PREDICTED BY OBJECTIVE VIDEO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S,这个paper的作者4个,3个貌似华裔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擦,居然有人直接把After effects渲染完毕的那声“di li”当做音效,刚才看歌诗图的广告end logo听到的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小魏大永

    小二,来两斤SSD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