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姜汉忠的头像

姜汉忠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做事讲借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世间万事,皆同此理。改善生活,要借经验之势;发展事业,要借擅长之势;扩大业务,要借人脉之势;实现梦想,要借积累之势…… 旱地拔葱,高度有限,竹竿撑跳,高度迥然。这就叫撑竿跳效应!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受托给出版社翻译一本书,翻译完成之后出版社只付给按字数计算的翻译费,以后用在什么地方译者都没得过问。根据著作权法,译者与作者都是享有著作权的。既然都享有著作权,为什么出版社不与作者签合同,就不能出版作者的作品?不与译者签合同怎么就能出版译作呢?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总有同行让兄弟我提供现成版权买家或者助其马上实现交易,就像吃鱼,总希望别人把鱼送到自己家里。很遗憾,兄弟我做不到这一点。我能教你钓鱼,却不能上门送鱼,成语讲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换言之,我能做的就是告诉你如何联系客户,如何维护客户,如何做成交易,如何订立合同等等。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最近有若干朋友向兄弟我表示,希望从事版权买卖工作,但是却为不知从何下手而愁眉不展。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干”。战争中学习战争,干起来之后你就知道怎么干了。查看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兄弟我就我公司图书阅读器电子版授权问题与美国巴诺书店旗下公司达成原则一致,就我公司电子书在美国和英国图书馆批发一事达成一致,两个项目均与外商五五分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跳进“数字出版”大海中,可是他们跳进去只后只看到抓住了眼前的小舢板,没有看到远处的巨轮。如此这般搞“数字出版”,一定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讲“数字出版”,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手机阅读或各种硬件,兄弟我以为那只是一小部分。数字出版应该是一种区别于纸书的出版模式,一种让传统出版各环节产生深刻变革的模式,涉及出版程序、版权获取、图书形态、销售渠道及结算分式。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最近有两家美国公司与兄弟我约定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见面,磋商购买电子书版权事宜。外商主动约我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谈电子书版权购买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希望这是一个好兆头。
    【推广图书版权之前必须回答的8大问题】1、是否体现与目标读者相同的价值观;2、内容、情节、结构、表现形式是否适合目标读者阅读;3、是否具有强大魅力;4、是否具有选择上的排他性;5、对原作语言是否有依赖;6、在原产地是否畅销;7、在原产地评价是否很高;8;作者是否有专业背景或号召力。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近来,不断有出版业朋友向兄弟我咨询。其问题既涉及出版方向确立、经营管理、人材培养、国际合作等战略性问题,也包括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版权买卖等具体方法。朋友们反映,回答很精彩,无不认为我适合给出版机构充当顾问。对此,兄弟我深表谢忱。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有一种情形,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公司,你都可能碰到过,那就是莫名其妙地得罪于人,要么就是让人穿了小鞋。根据一般逻辑,迁怒于你的一定是身边之人,或者是与你有利益冲突之人。事实上,给你“使坏”的有时是与你毫无瓜葛之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今天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一篇记者手记,说有一位老编辑对当前出版业出现的“非专业化”趋势甚是担忧。分工淡化的结果是,大量图书同质化,巨大库存难以消化。做事不再专注某个领域,名社名店将不复存在,专门人才也不会出现。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本人日前在江西中文传媒集团编辑大会举办了<‘走出去’图书选題策划与版权营销>讲座大获成功。整个讲座由六个部分组成:1. 海外需求;2. 内容选择;3. 表现形式;4. 营销通路;5. 宣传推广;6. 人脉维护。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今天上午去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拜会 @黎波cj 副社长,了解学习了不少东西,从经济到出版,从事业到产业,应有尽有。做出版不仅关注眼前的事情,还要注意周围的情况,更要知道国内外和宏观微观的发展变化,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唯此才能做好眼前的事情。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技能多或者高超,就算上司表现得无所谓,你也增加了另谋高就的本钱。说穿了,当一个员工有了另谋高就的本钱时,他就具备了不可替代性。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清扬婉兮微博: 嗯~有道理,天资聪明或在某个领域特别有悟性,也有助于形成不可替代性~
    职场人在职场上遇到令人气愤且不可容忍的问题更是难免的。若要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就要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程度越高,上述问题就越少。用行家的话讲就是,你千方百计地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而你的上司则要处心积虑地削弱你的不可替代性——此乃职场博弈最终要内容之一。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姜汉忠

    Book publishing will survive in its current, print-oriented format for at least 20 years and, ultimately, in an elctronic format, for centuries to com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图书出版业依赖现有纸版载体还能活至少二十年,最终会以电子形态存在几个世纪——《图书出版业》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