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丨鶴廬丨的头像

丨鶴廬丨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櫻餅。關東風味的櫻葉糕是以小麥粉作成的餅皮,以“長命寺櫻葉糕”為代表;關西風味的是用道名寺粉餅,以京都,嵐山的“鶴屋壽櫻葉糕”為代表。一個必需的材料就是鹽漬櫻葉,包裹著和菓子,放一朵四季可食的醃漬櫻花,咬一口滿是櫻花的香氣,竟然連手上、身上,都會留有櫻花葉子和櫻花的味道。。。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櫻花果凍制作方法:1)準備玫瑰花茶水,將吉利丁片冷水泡軟,2)取幾朵櫻茶涼水去鹽溫水泡開,3)200克左右水加冰糖煮開加入玫瑰水,4)停火後加入泡軟的吉利丁片,5)冷卻後可放幾小勺雪蜜,6)倒入果凍模具,然後將舒展的櫻花放入擺好位置,7)冷藏定型去掉模具,放入小碟準備相機。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苦梅加鹽糖於火塘中燉上數月,直待梅色黝黑方成烏燉梅。所選梅料與話梅不同,要用肉厚多汁的上等梅子。這樣燉出的梅肉入口方能松軟肥厚、甘甜爽口。鶴廬食單 烏燉梅 新上市|鹤庐食单 ·... 鶴廬食單 半話李 同期上市|鹤庐食单 ·...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春宴。三月菓茶介春酒,宜醉不宜醒。美食記@丨鶴廬丨 微信helu1982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鶴廬食單 · 夏柑糖 | 日本京都老牌菓子店「老松」的暢銷品。在人工凝膠化劑誕生前,過去日本每年夏柑成熟之時,農戶仔細將果肉取出、榨汁過濾後加入寒天、再裝回橘皮內形成橘凍,做成夏柑糖來招待客人。夏柑糖吃進嘴裏微酸微涼,清潤可口,獨特的甘苦令人回味無窮。美食記@丨鶴廬丨 私人微信helu1982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鶴廬 · 靜電影 | 我先做了一道長蔥伴梅子,灑上柴魚片;又用涼醋拌海帶鮮蝦;再以芥末細磨白蘿蔔給魚丸添辣味。還有昨天剩下的煮羊硒菜和豆腐。於是我們一面喝著黑啤酒,一面吃著我做的小菜。啤酒沒了,就喝香檳,对着大海聊着,我注意到她小小的胸部,肩膀上有泳衣的痕跡。村上春樹。私人微信helu1982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鶴廬四季 · 一年之秋 | 登了高,望了遠,這秋的一年,看多了露濃花瘦,倦厭了欄冷衫透,膩了臨荷聽雨,煩了憑月登高,都不如在向晚的院子裏,坐著,聽著,唱著,一個人,一盤菜蔬水果、幾條江湖魚蝦、两盞姜醋油鹽,溫酒一壺知足常樂。@丨鶴廬丨 私人微信helu1982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鶴廬食單 · 花園下午茶(3) | 那天我無意舀了一勺茶。起先我已掰了一塊小瑪德萊娜在茶里。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頓時一種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那情形好比戀愛發生的作用,顯然我所追求真實並不在於茶水之中,而在於我的內心。茶味喚醒了我心中的真實。美食記@丨鶴廬丨 私人微信helu1982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半畝雜談 · 甜點小史 | 公元7000年開始小麥人工栽培,公元前3000年面包誕生,公元前1000年奶酪出現,公元前500年古羅馬首次用冰雪入饌,公元前250年蔗糖出現,5世紀古烤窯出現,11世紀砂糖隨十字軍傳入歐洲,17世紀法式甜點崛起,看看那些流傳至今的甜點,手作美味樸實無華。美食記@丨鶴廬丨 私人微信helu1982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鶴廬食單 · 滿漢全席 | 四組八珍的宴席。即山八珍:駝峰、熊掌、猴腦、猩唇、象攏、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禽八珍: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 草八珍:猴頭、銀耳、竹蓀、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信。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丨鶴廬丨

    鶴廬食單 · 花園下午茶(2) | 漫步午後花園裏,隨後大家只是聊聊天,喝喝茶,吃吃點心,坐在陽光房裏聽聽朋友的陳年舊事,身邊的天竺葵似乎都能很八卦的發出陣陣笑意,就這樣坐著,聽著,說著,喝著,吃著,最重要的是全身都懶散著,一個下午的時光很容易就溜掉了。美食記@丨鶴廬丨 私人微信helu1982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