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一昼一夕与晨微之我的头像

一昼一夕与晨微之我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与晨微之我

    /@戏剧赵立新: “对中国人而言,流泪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将流泪升华至思维,则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因我们从小便被各种各样的感人故事所饲养,诸如马克思在图书馆阅读时留下的脚印,董存瑞炸碉堡等等。这种教育的后果是:我们被规训成一群感情极度发达、理性思考能力几乎为零的羊民。”
    #洞见#【《归来》:中国人为何热爱“眼泪叙事”?】莫言称看《归来》哭得眼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哭”成了衡量电影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成了中国泛文化的重要表征。批评家@玻璃唇 认为:艺术精品的最佳归宿是大脑而非泪滴。过量眼泪只能驯化出对崇高情感盲目崇拜的“羊民”。🔗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945评论 15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名言】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供应幻觉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1. 微博附图
    转发 465评论 10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事情是这样的,在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后,昨天是偶数,但她还是忘记了主动,最后是由我主动的。所以我们又达成一个共识:每日设置提醒模式。 //@大杨小L: 好嘛,这个故事其实是这样的!有个死胖子常年不跟我联系,她说她喜欢被动,于是我也喜欢被动了。所以我们就在她主动给我写信之前,处于绝交状态了。后
    展开全文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一个人的生活无非就是自我、家庭和工作三部分构成,偏重其中一样都是局限狭隘。只是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每个阶段必然有偏重的部分。热爱工作的人没必要看不上全心投入家庭生活的人,全心投入家庭生活的人也没必要觉得注重自我世界的人冷清可怜。各有各的玩法,也各有各的死法。没有谁活得更高尚。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2013年初,千年石兽因天府广场钟楼施工被挖出,相传那是李冰当年埋下的镇水神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压)水精,因曰犀牛里。”   ——据《蜀王本纪》)……半年后的今天,成都及周边大面积受淹……🔗 网页链接 [¿]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回复@魔力vivi: 我刚反省了自己的战斗力太弱了,绝对被打得瓜兮兮的,我可能也要被逼毛了还手的。但是!警官说了,如果黑衣服大嘴猴还手了就是斗殴,她也有责任,但现在她就是受害者。 //@魔力vivi: 黑衣妹儿太造孽了,是我早就还手了,打不赢也要打。而且马上打电话喊人地铁口端她。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希特勒的私人摄影师 Hugo Jaeger的照片
    1. 微博附图
    转发 2417评论 51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zm九周半 九大爷生日快乐 你看我多尊老爱幼!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哎,我怎么就没迷过<流星花园>啊,迷不起来,怎么都不觉得他们帅,到现在也这样觉得。这部戏也从未喜欢过。我喜欢文艺型帅哥,比如...邱先生 @邱泽日记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好长时间没听这种黑暗哥特风格的歌曲了,记得之前读书时几乎沉浸其中,在欧洲这种风格的音乐很好搜集,有人劝我别听太暗能量的歌,其实,力量恰恰在压抑之中更有张力(大概土象星座的人能懂吧),对死亡的迷恋或许是为了重生。【视频:黑暗风俗Tales Of Dark】 🔗 网页链接 (分享自 @优酷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一昼一夕

    在澜沧江畔喝澜沧江啤酒,吃冰冻毛豆沾芥末,啃爆炸鸡脚,虽然太阳放元旦去了,但不冷不热,阴阳平衡 我在:🔗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