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陳長文CVChen的头像

陳長文CVChen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薄熙來、李東生、周永康等大案,凸顯大陸邁向法治的現實挑戰、法律人使命之重、人民若渴之切。筆者不禁想問「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為何?能否永續?顯然刀字邊的法制(rule by law)必然不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以法主治(rule of law)才是唯一的路。🔗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自林毅夫入學北大,投敵的時效即開始計算。20年的追訴期限,即便因通緝延長四分之一,在今天也早已消滅。政府因政治考量怯於忠實解釋法律;而將領或也憂心若林無需負擔法律責任,未來如何要求部屬忠誠?其實林毅夫並非沒有負擔責任,他在外飄流35年無法到父親靈前祭拜,這已是對人子最重的懲罰。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林毅夫到大陸之後,即赴北大經濟學碩士班就讀,既與黨政軍無關,也非共產黨員。一個平凡的學生,自非陸海空軍刑法所定義的「敵人」;而投敵行為之繼續,在他就讀北京大學的那一刻起也告終止。不論林毅夫之後又擔任對岸何種要職,那已是第二個行為,是時其無中華民國軍人身分也自無陸海空軍刑法之適用。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歷史上的悲劇,往往都是因戰爭而起,骨肉因而離散,至交視如寇讎。不論犯下多大的錯誤,35年,也足夠洗清了。林毅夫或許對不起中華民國國軍,但那一段歷史的煙塵,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平息?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判決書透明化是好的起步,讓陽光照入司法,法律普及後司法方得以受到監督,讓虛應故事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及早退場,對法治必有幫助。台灣公開判決書已行之有年,民眾得檢視判決內容,也提升了人民法治觀念。「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大陸可參考台灣經驗,及早邁向司法獨立。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審判「去地方化」以削減地方司法機關對於地方政府的財政倚賴,固然是亮點,但現階段司改僅止於省級以下「審判獨立」層次,而司法預算編制仍得經過省/國務院,亦即司法仍牽制於權力機關。大陸必須加速讓司法獨立於黨與行政,才能落實習主席所說「憲法的靈魂在於實踐」的真諦。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去年底,義大利左派激進黨主席帕內拉以絕食呼籲各界關注義國受刑人人權。他說「當義大利人關心我喝不喝水,我要的是大家睜開眼睛,正視監獄裡的不人道和不正義」而今年1月,歐洲人權法院裁定義國監獄過度擁擠,違反歐洲人權公約,而過度擁擠的標準是義國受刑人的人均面積約0.9坪。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雖然洪案在公民遊行過後,行政院江院長旋即正面回應,除了無法讓特偵組介入洪案之外,包括行政院成立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承平時期軍法移由司法審判等訴求皆承諾推動,公民仍不領情。說到底,現在只有行動能夠挽救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而非言論。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若說政府對民意毫無回應,並不公允。在制度,國民兩黨都已各自提出軍事審判法修正草案;在個案,國人關心的「全黑影像是否涉及滅證」也依法由地檢署偵辦。或許馬總統、江院長會認為,法律範圍內能做的都做了,超過法律範圍的也無能為力,但執政者實應反省的是,為何數十萬公民仍選擇走上街頭這條路?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台灣行憲至今大法官共有七一○件解釋,對憲政運作與人民權利保障貢獻良多。解嚴後「憲法解釋」數量激增,顯見大法官認真扮演「憲法守護者」的角色。然相較於此,「統一解釋」卻年趨沒落。原因為何?令人民困惑不已。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1987年台灣解嚴以後,憲政逐漸步入常軌,也從「法制」邁入「法治」,在審檢分隸、司法預算獨立入憲後,行政給司法帶來的不當影響已經受到有效的節制。然而司法獨立不代表司法步入康莊大道,司法必須在判決(起訴)品質和效率上建立它的公信力,這項要求,延宕至今,離人民的期望仍然有很遠的距離。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大陸方面希望把兩岸議程往「後處理」的「政、難、緩」範疇推進,希望兩岸能進入政治對話的階段。只是,馬總統似乎不急於政治對話。是馬總統沒有心、不積極嗎?筆者認為未必,而是馬習要以什麼樣的身分進行政治對話?馬總統沒有立場進入政治對話,亦即,政治對話的鑰匙是掌握在習主席的手上。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媒體上看到台灣社會是動亂而對立的;媒體有興趣的議題多半圍繞在腥、羶、色、腐、貪、暴等,這些以負面人性為出發的新聞。筆者曉得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知道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幫助別人時,即便與這人不相識,遠在重洋之外,還是願意伸出援手;只是曾經何時,這樣的美德卻漸漸為台灣媒體所遺忘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以統獨為例,在「過程論」中,先不作目的(統獨主張)的對峙,而深一步的去探問,統獨陣營之間可能的交集是什麼?這時,就會發現,實踐統獨其實是存在相同的過程與路徑的,那就是鞏固台灣的民主制度,追求台灣的永續發展和確保台灣的和平繁榮。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一七一:二三,是兩岸邦交國的差距;二三:一三一,則是兩岸護照免簽證的對比。前者顯示的是兩岸總體國際政治硬實力的懸殊差距;後者則代表著其他國家所感受到的兩岸素質軟實力,也有著同等的落差,這樣的落差,不正是兩岸(政治)關係進一步發展的最大挑戰嗎?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馬政府執政上台至今,能夠做的交流,也都做了,要讓兩岸關係進一步的發展,球已經不在台灣這邊,卻在大陸,亦即早日出現具備「良制的」大陸。當這一天來臨時,人民有組織政黨的自由,言論沒有審查的必要,權力互相制衡,人權保障落實…,那就是兩岸最好的共同點和連結點。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如果,台灣能從獨裁走到民主,大陸當然也能。當蔣經國先生讓民主成分滲入威權政治體系,將經濟自由放給人民時,一條不可逆的民主化、自由化的改革之路就已展開。而今天的大陸,也同樣將改革的種子漸次地置入了他們的制度之中,那麼大陸也必然走向了一條不能回頭的進步之路。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陳長文CVChen

    「有錢判生,無錢判死」這句早年台灣人民對司法不信任的評語,似乎也同樣是今天中國大陸民眾心中的疑惑。而這種導源於司法品質(不論人員或制度)低落而產生的不信任,是不可能像平行線一般,可以與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永遠切割開來。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