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拾文化的头像

拾文化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菜根谭#冷眼视事 如汤消雪:【原文】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猬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明 杜大绶《幽兰图》纵110.3厘米,横30.8厘米。南京博物馆藏。此图画一斜坡上两块湖石,姿态奇峭,周围饰以俏丽的兰花,悠然而细丽。画面设色清雅,笔法清韵生动。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清 钱载《丁香图》纵91厘米,横3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画撷取白丁香花枝,以水墨勾染描绘其花开似堆雪的景象。以淡墨写枝,晕染成叶。花序以简笔写意勾画,即纵逸洒脱又神清韵足。叶之仰俯向背,皆用笔不同,练达传神。画面清新素雅,秀丽天然。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善与美#在广大的时空中,在不可思议的因缘里,与有缘的人相会面,都是一生一会的。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纵使会者必离,当门相送,也可以稍减遗憾了。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纵使会者必离,当门相送,也可以稍减遗憾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清 弘仁《疏泉洗研图卷》纵19.7厘米,横69.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结构严密,笔法老练娴熟,画面清逸怡静。以山居屋宇二幢为中心,树木参差,修竹丛生,疏柳一株,迎风摇曳。 围墙外小屋内一垂须老人,倚窗眺望。屋外一冠书生,移步于山涧流泉,一童子捧砚紧随,生动表现了疏泉洗砚之情景。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明 邵弥《贻鹤寄书图》纵87.3、横 5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根据[却怪居山犹自浅,有人贻鹤寄书来]的诗意构思,描绘了友人乘舟送来书鹤的情景。画面近处坡石间高松杂树,亭亭玉立。平台上三位高士,在侍者陪同下侃侃而谈。一舟满载书籍和一只白鹤靠岸停泊,点出贻鹤寄书]的主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法#晋,王珣《伯远帖》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此贴是晋王珣写的一封信。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明 姜隐《芭蕉美人图》纵105.1厘米,横51.8厘米。此图芭蕉苍翠浓郁,湖石雄古奇崛。石案之上,棋局已开,一位女子坐于案旁,正等同伴洗手之后对弈。人物用线劲利细健,多以“折芦描”绘出,工写兼备。人物色彩清雅恬淡,与背景的沉郁浓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秀美的姿容得到很好的衬托。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法#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善与美#心若宽,路就宽。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一种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十字路口,其实每一条路都没有尽头,因为我们永无回头路可走。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陶瓷#青花八仙庆寿纹罐,明景泰,高35.3cm,口径21.5cm,足径20cm。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延续正统青花瓷的风格,造型敦厚,釉面青白,青花色泽蓝中泛灰黑。其纹饰布局疏朗,画风缓柔,图案形象概括,繁简得当,但画面整体却略显简洁,空间较大。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隋 展子虔《游春图》高43厘米,宽80.5厘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相传这幅画为展子虔所作的唯一真迹。从画上题记钤印可知,该画在北宋时收入宫内府,元代为鲁国大长公主所有,明代由严嵩收藏,清代再度入宫,在《钤山堂书画记》中有著录。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善与美#识不足,则多虑;信不足,则多言。做人的头等大事是认识自我。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做人要以礼义交际,以廉耻律己!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北宋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纵30厘米,横12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竹节上书,“辛酉人”款。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清 蔡嘉《秋夜读书图》纵63.7厘米,横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林荫下茅堂,篱门紧闭,堂中有一书生正秉烛攻读,一小童侍立一旁,窗外石级处立着一鹤,几棵树上的红叶,点出了秋意。用笔简练,树石用浓墨渲染,用浓墨点苔,画法自成一家。自识:“秋夜读书图,松原弟蔡嘉为静宰先生作。” 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清 吴又和《溪山飞瀑图》纵97.1厘米,横49.6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此图近处画一土坡并写杂树数棵,高低疏密,参差有致。布局用平远构图法,以溪水为纽带,通过不同层次的景物组合而成。笔墨师法元人,但也透露了与石涛画法的相似之处。画笔圆转,山石坡脚勾皴,时用侧锋,有柔中寓刚之感。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清 倪田《紫藤白头图》纵74厘米,横39厘米。上海朵云轩藏。紫藤与白头翁向来是文人画家喜爱的题材。画中紫藤似随风飘摆。画家师法任颐,善用水用粉,画面光色浮动,花叶之淡雅隽秀皆由笔端生出。白头翁取静势,与花叶之动摆形成动静相照的效果,笔法简洁,以水墨淡彩形成茸毛、飞羽的不同质感。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法#清 雍正 书法 。雍正书法追随其父,走董其昌流畅和美一路。他的书法文雅遒劲、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概。就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品位而言,雍正在清代的帝王中十分突出。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清 王铎《丛山兰若图》纵167厘米,横51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此幅构图饱满,山峦重叠,草木丰蔚。行笔纵姿,随意点染,不着皴擦。逸笔草草,不拘绳墨。属文人笔墨游戏的风范。本图为画家晚年所作。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明 唐寅《菊花图轴》画芯138×55.5厘米,外围297×75.1厘米。天津博物馆藏。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赵梦朱《梅花双鸟》86cm x 27.3cm。鲁迅美术学院藏。古人云:“画梅要不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画幅上下作梅花两枝.一枝冲天直上,枝头花开正艳;另一枝宛转低垂;枝上两只雀鸟,依偎相伴,一只俯头对望梅花,另一只则侧头左右顾盼。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元 邹复雷《春消息图卷》弗里尔美术馆藏。图中所绘梅花干苍枝劲,花朵繁密。画家经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觸皴写粗干,枝条用笔遒劲挺峭。梅花的画法尤为奇特,既不是用笔点染,亦非以线勾勒,而是用纸或绢卷蘸墨点成。全图顯现的是一种苍健的风格。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吴茀之《富贵神仙》172.5cm x 93cm。吴茀之纪念馆藏。此图以写意的笔法描绘花园中的山石、牡丹与水仙,颇有吴昌硕的笔意。画中山石居中,突兀硕大,石面光滑平整,与牡丹、水仙形成强烈对比。造型古拙,用笔流畅,虽然都自下向上生长却不呆板,反而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明 张瑞图《松山图》纵151.8厘米,横47.8厘米。日产静嘉堂文库藏。此图画奇峰高耸,瀑布悬挂,云烟浮动,苍松挺立。作者充分利用薄绢质地,皴擦渲染并重,笔墨交融,浓淡渗合,使山之雄伟,松之傲然。属于张瑞图的晚年之作。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陶瓷#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清雍正,高68.8cm,口径23.7cm,足径23cm。此尊形体高大挺拔。青花颜色浓郁艳丽,纹饰画工精细,具备清代前期陶瓷大器的伟岸风格。这种器形源自康熙朝的瓷尊,但口沿和足底撇度比那时的器物明显见小。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法#柳公权《蒙诏帖》《蒙诏贴》又名《翰林帖》,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乾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陶瓷#斗彩璎珞纹贲巴壶,清康熙,通高23.2cm,口径5cm,足径9.1cm。器形仿藏族银制贲巴壶形式,造型略如塔,口、流均有盖,新颖别致。壶直口,曲流,圆鼓腹,下承覆钵形托,圈足,足底沿外撇。通体以白色乳钉纹为界将纹饰分为不同的单元。用斗彩绘莲瓣纹、如意云纹等,腹部兽面璎珞纹为主题图案。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北宋 屈鼎《夏山图》纵45.3厘米,横115.2厘米。(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本卷为全景式构图,描绘夏季山野景物。卷首为江水沙岸远山隐现的平远之景,继而转入烟笼雾锁的崇山峻岭,点缀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及行旅、渔樵、高隐等人物活动,墨色明润,景物多变,从中可明显看到燕文贵山水的影响。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南唐 董源《寒林重汀图》纵181.5cm、横116.5cm。日本兵库县黑川文学院藏。此图绘溪小丘,溪水回复,重汀辽阔。时值深秋初冬,大部分树木的树页已落尽,仅余枯枝,一派江南清旷而萧瑟的平远景色。这与画史所述董源山水“溪桥渔浦,洲掩映,一片江南也”的画风可相互印证。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拾文化

    #书画#明 刘俊《殿论功图》纵165厘米,横106.5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此图画法工细严谨,设色淡雅,人物衣纹的较为粗重直挺的线条和海涛的细劲曲线形成对比,背景的单纯润柔和人物的丰满形成一定的对比。取材于“殿论功”的典故。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