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李怀宇_快雪时晴的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王汎森认为,余英时首先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但跟一般专业的史学家不同,他的研究还有一种文化关怀在里面。20世纪的史学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断代清晰,“很少人会跨越时代,但余先生从上古到民国都有研究,我们常开玩笑地说,他对事情、史实的论断,都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背景在里面”。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文化与历史的追索:余英时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联经2009年版,960页。名徒云集。桃李满天下。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余英时先生《读陈寅恪先生〈寒柳堂集〉感赋二律》之二为: 看尽兴亡目失明,残诗和泪写孤贞, 才兼文史名难隐,智澈人天劫早成; 吃菜事魔伤后死,食毛践土记前生, 逄蒙射羿何须怨,祸世从来是党争。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唐德刚先生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中华书局徐俊: 顾维钧回忆录源自哥伦比亚大学所藏顾维钧英文口述稿11000页,所据资料包括400多盒原始档案,500多个小时口述录音,1932~1985年日记,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口述史。中文本600多万字,翻译出版历时十二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唐德刚先生是华人口述历史的第一人。散文更是一绝,《胡适杂忆》在我看来,远比《胡适口述自传》有趣。唐先生在学术上不是走朴实一路,有些学术观点还可以商量,但文字活泼,见解新颖,读他的文章,就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爱。可惜,唐先生晚年中风,要不然拿个录音机听他讲故事,就是绝佳的口述历史素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东西方文化往往是“高处相逢”:东西方文化往往是“高处相逢”—— 李怀宇谈旅美学人张充和等《羊城晚报》 编者按:  不久前,杨绛先生度过102岁生日,而被称为“民国最后的才女”和“最后的...文字版>> 🔗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http://t.cn/zOXAaic)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朋友谈到他和李慎之先生的交往时说:“李慎之有一次预测:中国成功转型的时间会在2040年。”我脱口而出:“这个预测和唐德刚的说法是一样的,他认为中国走出历史三峡需要两百年,即从1840年到2040年。”——《家国万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读书时代杂读散文,格外留意台湾三家:陈之藩、王鼎钧、余光中。出道以后,我到香港请教陈之藩先生,纽约拜晤王鼎钧先生,高雄访问余光中先生,再与早年读后感相印证,对文与人的体会深了一层。读王鼎钧的文章,但见“通达”二字,其人给我的观感亦然。——《家国万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读王鼎钧先生的文章,以前总心折其文笔的高妙,现在更留意其对人生的通达。今天读王先生纪念姜贵的文章:“我一向主张找失意的人谈天,那正是姜贵最失意的时候,跟得意的人谈话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情,失意的人吐真言,见性情,而且有闲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陈冠中:英美的小说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就是不想用很华丽的辞藻。有的时候不准太煽情,这也是新闻训练里面的。我们因为当年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都是很冷的东西。梁文道有一次总结说,香港的写作是比较冷的,台湾比较温馨,大陆就比较情感丰富和投入,但是香港要把情感包在里面,不能露出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香港书展归来,王鼎钧、痖弦、白先勇、也斯、高行健五大册文集,共50港币,折合人民币才40元。一个字:爽!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我不相信人间真有理想的乐土。但在美国旅行时,重温罗斯福新政的四大自由与马丁•路德•金梦想的人人平等,顿感这个国度的崛起自有值得借鉴的经验。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法治等价值,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我相信东方古老文明中也深含相近的思想,彼此可以交融。——《家国万里》自序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奈何时局变幻,二十世纪中国被横刀切成两半,造就无数旅居海外者。萧公权的《问学谏往录》最后一章以“万里寄踪”为题,自述“我在1949年受聘到美任客座教授的时候没有久居海外的打算。”后来决定“且住为佳”,可能是那一代旅美知识人的典型心态。——《家国万里》自序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石元康的学生中有梁文道、周保松、周濂、邓伟生。石元康说,梁文道读书时代常常逃课,现在看他读书勤快,文章也写得不错,可惜太忙了,“做学问要有闲”。周保松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罗尔斯,现在任教香港中文大学,算是接续了石元康在中文大学开出的教授政治哲学的传统。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寻找真相的传统不能断,关心弱小的道义不可绝。”李怀宇在新书《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漓江出版社)中认为:“聊天中常常会碰出思想的火花,而聊天的空间往往蕴含着一种莫名的‘气场’。”我在这本书中,则看到了当代文化学者的思索与探求。
    分享自旧闻听者 《闲聊中的文化名流(羊城晚报)》 - 闲聊中的文化名流 □古滕客 “寻找真相的传统不能断,关心弱小的道义不可绝。”李怀宇在新书《思想人:... (来自 @头条博客) -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收到李懷宇先生的新書<思想人:當代文化二十家>,訪問了不少前輩學人,例如余英時和金耀基先生。更難得的,是裡面有好幾位香港的朋友,包括剛去世不久的也斯先生。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怀宇_快雪时晴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漓江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漓江荐书#中国社会三十多年来正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物质生活的巨变更是我童年时所不敢想象。而我们的思想究竟比一百年前进步了多少呢?我们时代的思想者如何思考“世界之中国”的国运与民生,是我念兹在兹的问题。——李怀宇《思想人》一本凝聚一世纪智慧的书🔗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