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队服是白色意大利,电脑里一直存着一套AC米兰球员为D&G拍的照片,分享一下吧。
- 本周放映结束。下周我们将视野重新转回亚洲,为大家献上两部伊朗影片,《乌龟也会飞》(巴赫曼·戈巴迪,2004)和《特写》(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0)。周一周四晚六点半,文传放映室欢迎光临。
- 今晚坐在一个地方4小时。模拟了一次对话:现在的我和学生时代的我。作为老师的我在课堂上该做什么和作为学生的我希望老师做什么,似乎想清楚了一些问题。接下来的三天正好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争取把一些想法在脑中固化,之后在面对疑惑时就不再需要左右摇摆了。
-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落幕了,怀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态默默关注了一个星期,看到那么多现场照,仿佛回到了6年前。BUT,主会场结束就意味着分会场即将开始。看世界各国影视专业学生拍的好作品,对我们的作用我几乎都想不到话来形容。简单的说:如果你不来看,就别跟我说你喜欢拍片。
强烈推荐Robin Hessman纪录片”My Perestroika“(2010),经历苏联解体的几位俄罗斯人的生活与创痛。可投票却再无热情,政治标语被商业广告取代,社会主义集权被无处不在的资本主义取代…无论历史教师、商人还是理想主义的摇滚乐手,都只有幻灭及下意识的怀旧,声称”反政治“而无时无刻不被政治干扰
- 还看见网上很多人在拿姜戈说审查制度的事儿。这跟审查有半点关系么!人家是通过审查正式引进的!你以为审查就是一个人对着银幕看,看完决定过不过,然后偶尔打个盹儿就漏了?扯淡。这事的关键在于它彰显了咱们可以随时改变标准!无视规则!舍弃公信力!用权力玩死任何一个体系外的人,这是让人绝望的!
- 其实不仅电影人啦,到最后好像有点殊途同归的感觉~//@等电影的日子: 悲悯源于内心。
越是学习电影,越是感受到宗教和信仰的重要,和对人性“本”的认识的重要,虽然不是对电影人的基本要求,但应该是电影人的基本素质!今天收获“悲悯情怀”一词,很有感触!很有感悟!感谢幽默的@等电影的日子 老师 收获颇丰! - 最近看了些影视教育的文章,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摘抄几段:“在短片拍摄中,学生表现出两方面的严重缺陷:1、生活视野狭窄,选材狭窄,具体细节把握能力极差;2、在试听技巧的掌握上存在严重缺陷,却一位抱怨无资金、设备太差,似乎有了大笔资金和先进的设备就可以拍出最好的电影。”--赵宁宇(中传)展开全文
- 在我的Top Sites一直收藏这一个网页。每次看到小图标都会心潮澎湃却又不敢把它点开。希望两年后我能点开它,然后沿着它的指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搜索》看完了,看得出野心,也看得出无力。这个片好在导演能够放下身段,拍这样有观众缘的当下故事;而差在导演还是放不下身段,还是企图赋予故事太多内涵。这种野心和企图并不是不好,而是创作团队还没有能力糅合好!故事挺有趣,也挺紧张。撒出去的线太多,哪条都没挖深挖透 @filmchild @daidai75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