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刘锐锋-的头像

刘锐锋-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精神危机的时代,哪里都不是避难所。成为并时时确认自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理想主义者,这是为人师、为人父母的宿命。家庭与学校内的教育之事,是无法放弃理想主义而依然存在并践行,对生命与职业的尊重与敬畏永不可消磨,内心自由之境的引领与修为永远严肃而浪漫,对自我的救赎才会让这个世界好一点点~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无论教师、家长,读书不单是对知识的渴求,而是出自内心需要,每本书都是一条小溪流,汇入头脑成为思想的大河。每节课都有一辈子阅读的滋养,每个教育行为都来自宽厚的思想源流。教育不在于技巧,而是目光放在孩子身上,这是用一辈子“备课”和用一小时“备课”之异,也是用心力教养和用体力教养之别。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让孩子的阅读自动化、深一度。①去书店让TA自选,限定册数延迟满足;②孩子看完,再一起看一遍;③餐桌时间分享(概括、表达);④不用"经典"来“伤”孩子,谨记“终生不读莎士比亚”效应;⑤以第三者口吻让孩子推荐读物;⑥孩子当小老师,导演知识窗或读本剧。⑦记录孩子的阅读感受,偶尔读给TA听。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为什么孩子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要抗拒?为什么孩子已经体验到那样做的收获与乐趣,但依然对这个过程很厌烦?……因为,这不是他/她自己的选择,哪怕只是参与选择,成人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入侵者,一个入侵者再怎么扮相善良依然是不速之客。家长会留白,孩子情绪就不会饱和(这是形成自觉能力的障碍)。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我所理解的早教,不是面向幼儿的早期教育,而是面向家有(即将有)幼儿的父母亲的早期教育。儿童心理有很多未知,保持敬畏是唯一可取的态度。直接针对幼儿的教育并非越早越好,我理解恰恰是越晚越好。我们认可天赋,因为儿童对世界的感知是非系统非逻辑的,那些天才不都是保留了儿童方式看世界的人吗?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任何一个成人,都应该感谢孩子。从孩子身上,我们看到曾百般纯真的自我,看到肉体之墙内的天使灵魂,而今,我们是否真的成了那个最好的自己?我们在抱怨社会之时回避自己的责任,站在孩子的角度,父母一辈把自己都不满意的环境强行送给他们,难道不也是一种罪责?成为父母,都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其实,这更值得我们国内家庭来借鉴。因为文化是中性的,要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让孩子情感饱满心灵富足只有广闻博学~//@聪明宝宝_陈博士: 美国人喜欢图书馆,因为从小的生活和图书馆息息相关。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起就参加各种图书馆的活动,每个小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甚至上课都可以在图书馆里上。
    展开全文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参加过几个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让陪伴孩子的年轻父母回归童心。很遗憾,我一直没搞清玩玩具的是孩子还是大人!当孩子很专心地摆弄手中的模型时,家长马上用另外一个来替换,并说“这个最好”,孩子的行为被无端打断,不客气地说是破坏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而一个不专注的孩子就是这样被一手造成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锐锋-

    为什么说随意画最好?很多视觉右脑和体觉左脑(主要负责小肌肉运动能力)偏弱的孩子,我建议家长让孩子画画儿,它有益于大脑的多项认知、操作机能:眼-脑-手的配合,表象机能,视空间机能,结构性机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等。让孩子随意画,不要过早地进行对兴趣有破坏力的专业化要求~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