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懷文與抱質的头像

懷文與抱質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今天在傅老师家见到何加林,张捷,张谷旻,林海钟等老师年轻时为傅老师画的作品。还看了九五年他们的一些作品,我觉得这几位老师的东西还是从古人里取鉴的,理法,笔墨都很可观,真正跳出来的是每个人独特的形式感,傅老师说那个时候他们对形式确实有一种追求,我觉得这种传承方式是没有问题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只一般深入到艺术品藻“华山论剑”的份上,标准应该不止“散,淡”就能解决的吧?本该是很理性的,可陈先生先说“初月,十七,远宦,桑乱等都在兰亭之上”,随后又“宽大的”将兰亭放在第二的位置上。似有前后矛盾,草率轻浮之嫌。我在学校翻过几页陈先生写的《中国山水画史》,同此文不像一人所写
    陈传席 :《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真伪问题且不谈,本文只谈它的艺术水平。1965年《文物》第6期发表了郭沫若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台湾的徐复观反对郭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其实郭的治学🔗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瘋了,看到韓寒的時候我已经意識到該發生什麼了[哈哈]
    字名人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回复@听秋馆: 其实按她的那种定义,中国叙事性题材的画还真不少,李龙眠还有几张我忘记名字了,宋代还有不少画明皇幸属,或者明皇从蜀地出来这类题材的画,自然也算叙事性描绘。事物消长肯定有它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不去探究这些原因,那很多东西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好比她说到宋画视角慢慢下沉的,却没说
    展开全文
    徐小虎先生今天的讲座“由日本绘画史来研究遗失的中国叙事性绘画”。这个要求有中日绘画史这样的大视野和强大知识储备的课题,我认为徐先生讲的并不好,暴露很多知识盲点,就好比她说中国的叙事性绘画很少,她只列举了一个《韩熙载夜宴图》其实洛神赋,后赤壁图,西岳降灵图,萧翼赚兰亭等等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我初三的时候住院,旁边紧挨着一个老人家,当年也是个红小兵,虽然没有什么登报道歉,但是他说至今对不起当年被他揪斗的人们。文革是时代悲剧,每个从这时代经过的人都打上了可悲的烙印。当麦克白夫人午夜梦游着清洗手上的血迹时,我就已经宽恕了她的罪恶。
    【红卫兵登报道歉:个人作恶之责不可泯】61岁的刘伯勤,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日前,这位当年的红卫兵登在媒体上的道歉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称“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学宋画已经一年了,如果单从宋画说起,宋人教给我们的第一是写生的精神,第二是品格与造境,第三是高超的笔墨技术。写生即是师自然道,而气韵则需要后两者共同完成。所以一般说学宋人而不法自然的,我都当成是中国足球——盘带过多,就差临门一脚。
    最近在看谢稚柳和叶子的关于书画鉴定的文章,里面都谈到了时代精神的问题:时代精神是书画鉴定的关键。那反过来说没有一个书画家能逃脱时代的束缚。所以学古人学的再肖像,也不可能跨越历史的鸿沟。但国画是讲究传承的,那传承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在每个画者心里好好反思一遍。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所谓真正的画家,不能拘拘于礼节之中的。应当任其自然感兴,越超越社会的习惯,而完成他的作品。不是从应对中求他的价值,而是从作品中求他的价值。————刘海粟《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懷文與抱質

    以書画會友,實乃雅事!謝謝履齋兄所贈美石,与兄言談間亦獲益良多,古人云:“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余深以為然也。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