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史》描叙当今俄国青年心态:担忧贫穷扩大;不满新富人的自私和贪婪;为犯罪和腐败感到不安;对政客的承诺和左派右派概不信任;对模仿和借鉴西方文化感到矛盾;最关心为自己赢得体面人生。“既不感到振奋也不感到挫败,即不快乐也不悲伤,既不创新也不叛逆”,渴望“常态”,“正常的生活”。
- 人生最大悲伤,莫过于失去母亲。理解哲学老农突遭母丧的悲痛,致意并请节哀。这篇博文朴素无华,感人至深,乡村生活场景如在眼前。人有生老病死,所以要有宗教。就丧事言,佛教、道教仪式都比不上基督教仪式更能寄托哀思,净化心灵。听福雷在母亲去世后所作《安魂曲》。
发表了博文 《丧事感言》 - 丧事感言 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又一直有些毛病,尤其是血压偏高,几天前偶遇小意外,她竟然未能挺过来,突然撒手人寰!接到家中电话,我一时震惊得不知所措,忧伤之中,急忙从千里 🔗 网页链接 -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收到我为三联书店策划的“启明文丛”:《知识人的黄昏》、《生活和文本中的社会学》、《民主与乌托邦》。自从2011年6月告别《文景》杂志,再次和出版有了联系。缓慢转身,回到起点,螺旋式的。文丛作者,曾是《读书》、《文景》作者;文丛内容,无论当时或现在,思想之光闪耀。展开全文
- 【有感】张维迎在亚布力论坛上说“既得利益者也可以推动改革”,想起历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言:“假如人们能互相谅解,假如一些人肯把过多的东西让给别人,另一些人虽然匮乏而能知足,那么人们就会非常幸福的",遗憾,“迄今为止,各民族的编年史中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但愿张教授对,米涅错。展开全文
- 发表了博文 《流放者归来》 - 旅美学者傅铿的文集《知识人的黄昏》新近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是“启明文丛”的第一本。《诗经》“小雅。大东”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星,总是给人以希望。但丁在《神曲》中 🔗 网页链接
- 德国一战后的通货膨胀使得成千上万中产家庭一贫如洗,洛维特的父亲也失去一切,洛只好到一贵族家做家庭教师。这家“日常生活的流程像是一部永远不停自动机器,所有邻近的领地贵族不断地相互宴请”,餐桌上摆满了鳗鱼,鹅胸,肥大的鲤鱼,煎猪排,蛋糕。贫富不均,中外皆然。
- 参加一位德国教授的退休酒会。德国人,教授,研究康德哲学,三重骄傲,其言行举止,自有一种王者气派。他的弟子,一位美国教授,从大洋彼岸赶来向老师致敬。老师问,最近读了什么德文书?用德文写了什么文章?接着教训弟子说,英语这种语言,用来写写小说尚可,用来进行哲学思维完全不可。闻之绝倒。
- 读李天纲文,让我想到《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一书。书中讲到欧洲知识分子的失落感,“比如欧盟的成立,在他们看来,不是以一种理念为核心的统一体,而只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结合体。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更多的是各种专家的作用,知识分子在其中的作用是很微小的”。欧盟之能成功建立,正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