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余戈-滇西抗战三部曲的头像

余戈-滇西抗战三部曲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余戈-滇西抗战三部曲

    北京人血气足,够大方,能献一斤绝不献二两。[拳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95岁的松山战役功臣、爆破子高地的远征军荣誉第1师工兵排长鲍直才,9日突发疾病住进浙江仙居县人民医院,经检查是尿毒症,每日需做透析维持生命。因老人医保关系原在北京,在浙江无法使用,现在仅靠亲友凑钱维持医疗费用,极为艰难。恳请社会各界爱心援助![心]其外孙王耀华手机:13968571061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纪念中国远征军光复腾冲70周年。此战阵亡的9113名抗日将士永垂不朽。腾冲一战,碧血千秋。山之上,国有殇![蜡烛]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令人过目不忘的一张照片。1937年,上海“血肉磨坊”罗店镇,第15集团军VS日军第11师团。这顶M35钢盔下的骷髅,可能是18军、74军、1军、39军士兵,最大可能是18军67师201旅士兵。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1938年5月25日,徐州,寺内寿一·华北方面军与畑俊六·华中方面军会师。@魏风华 @编剧却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几本书之精彩超出了我的预期。《母亲大人》作者西忠利,是腾冲战役中被我俘虏后释放回国的日军148联队第一大队士兵,此为战斗期间写给其母亲的27封家信。《我的云南、缅甸之战》是113联队第三大队士兵药师丸章详细的龙陵战斗记录。图四为英帕尔作战前15军将官合影。@崔永元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在军事行动中,保障战斗力的底限是洁净饮水,其次是御寒。在抗震/抗洪救灾中,防疫必须与救灾同步展开,若喝脏水造成大量人员腹泻,排泻物会引发更大的次生灾难,出现霍乱的话将难以控制。救灾人员在房倒屋塌中致伤属正常,喝脏水纯属不讲科学性的胡球搞!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没想到是这样】驻印军和远征军在芒友会师前,打前站的驻印军官兵全副美英军服,看到远征军的布衣草鞋,竟然都红了眼圈。而后向长官提出,希望会师时不穿美英军服,也穿远征军的布衣草鞋参加会师。长官认同这种感情,遂与远征军兵站方面联系,但一时无法提供那么多布衣草鞋,才作罢。[泪]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提议:七七已到,谁手里有精彩的抗战图书、文献、照片、旧物等,都挑一样晒出来,并说说它的故事吧。这个活动可以叫做#今天中国不会忘记# 同意者请转发。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令政策落马。他爹给儿子起名字时,没想到会是在黑【政策】吧?为【路线】【方针】这些词担忧哦。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1943年滇西各中央军师长向总长何应钦报告,本师兵力为八九千人。戴笠暗中调查发现,兵力最多的87师也仅五千人,其他均为四千余人。“空额”差不多为40%强。一年后就是反攻,兵力补充肯定来不及,则战场上远征军兵力数字肯定是有很大水分的,而且战后也无法公开这个“黑洞”,也就这样记入史册了。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崔永元三事:1.他想拍摄电影仁安羌 ,两次约博主介绍历史背景,说:第一次谈后调整了最初的感觉,希望继续把史实搞准。2.莫言的手稿流落到拍卖市场,解放军文艺主编王瑛托人找到他,他马上联系当事人,手稿已由现代文学馆保存。3.他受邀主持腾冲之围发布会,提醒书店,不要读者拿自己的书来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重温圣人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一个56岁的老货,手里只是一根金属拖把杆,其他基本是女人孩子,竟然让无数好汉在键盘上研讨如何应对的技术问题,没尿性就闭嘴吧,说得越多越寒碜。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以后遇到陌生人要电话,退一步,捡块砖。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散步快到家时,过平安里红绿灯时与莫言走了个对面,他浅色衬衣深色裤子,右肩背包,右手拎俩纸袋子,貌似左手还拿着什么,不多的头发梳理得很齐整,神态安详,脚步匆匆地走进护仓胡同,如刚下夜班的街道干部。他在部队时尚无经济适用房一说,转业后仍一直住在那个家属院的公寓房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每听到贪腐过亿的赃官下狱斩监候,就禁不住思量:贪了三辈子的钱,连一辈子都活不到头,为啥?炙手可热之时,完全不想以后如何,以为可以控制万年富贵。这种错误,在哲学上是荒诞的,文学上是魔幻的,历史学上是短视的,数学上是糊涂账的,化学上是恶反应的,物理上是错位的,生物学上是退化的……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刚才接到保山军分区李司令电话,他说分区部队这几年一直在研究滇西抗战,从军事层面借鉴经验,还准备依据战史在高黎贡山、松山等战场搞一些战术科目。此前他已看过《松山》,希望我尽快寄《腾冲》给他参考……如果所写的作品,能在军事方面有一点现实价值,那真是意外之喜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很多人说起滇西反攻,总说美式装备如何,并举例巴祖卡火箭、火焰喷射器,实际上这两种新武器装备量极少,而且是临战前才简单培训了一些射手,边打边学,嫌麻烦的干脆不用,在战场上使用效果远不如硫磺岛、冲绳。真正让部队喜欢的是美式60迫击炮,因为这类炮已经玩熟了,就用得好。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在滇西反攻作战中,要说日军的一个“大杀器”,就是以山炮、步兵炮发射瞬发引信炮弹,日军谓之“零距离”射击。因为远征军经常就冲到了50米以内,日军兵力少,机枪火力不足以压制,就用炮来应对。瞬发引信炮弹出膛15米即爆炸成散射,覆盖一大片,非常恐怖。高黎贡山、松山、龙陵作战均有使用。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前几天看到一个电视剧中,团长出题:能不能用迫击炮打飞机?连长琢磨了一番,说:嗯,可以用手榴弹的延时引信替换迫击炮的触发引信。结果试验成了。这真是“砂锅能捣蒜——亲眼见!”两种引信能不能换且不说,就是换成了,迫击炮大仰角朝天上打,且四五秒后爆炸,那弹雨可就在自己头上啊。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臼炮】和【迫击炮】,前者很古老,捣蒜臼子状,加长身管后就演化出了后者。都是炮口高昂,像蛤蟆等着雨水,炮弹头重脚轻,屁股带个尾翼,隔山打牛的“吊炮”。日军没有用中文翻译出迫击炮概念,它叫曲射步兵炮。它基本的步兵炮叫92式步兵炮,很小巧卡哇伊,可以曲平两用,70毫米口径,小钢炮也。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发表了博文 《《1944:腾冲之围》历史照片注释》 - 1.1944年我军反攻前,美军飞机从空中航拍的腾冲全景。画面纵深方向为西,城东北为饮马水河,城西为大盈江。 2.大战前,在腾冲城南门外的云南省主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电影《归来》是80年代“伤痕文学”的微弱晋级,是质问,是疗伤,是寻找,是最终找不回来……电影能通过审查的关键在结构处理,开头只逗留1/4篇幅,以后面3/4篇幅反刍;倒过来肯定就麻烦了,比如《活着》。导演和编剧为此费心了。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走在喧嚣的大街上,看不出是有内伤的病人。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终于拿到了样书,尽管几年来已搞到近乎麻木,但看着这80万字,2000多条注释,800多页的厚砖头,还是忍不住想哭一下。我真的尽力了![泪]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1944年8月1日,中央通讯社记者黄印文曾来松山前线采访,陪同他的是第8军"杨副参谋长"。我问@番号恐龙-胡博 能否查出全名?两分钟后电告,叫杨绪钊,上校,黄埔生。这位上海小哥,简直就是国军干部部长(管人事)兼军务部长(管编制),台海两岸找不出比其业务更熟的第二人啊。[赞]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茶杯里的波澜,幻象中的悲壮。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真相】胡舒立对前南周著名记者南香红表示,自己获知特刊的修改并非庹zhen所为,而是南周内部人操作。在她看来,南周应该把事实搞清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她提醒南香红,此事一旦公开,对南周会非常不利,建议赶紧搞清事实,调整策略,不要授人以柄。🔗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余戈-腾冲之围

    年轻时/他们的生活/都是一个"瑰"字/后来/他们各自/选了半边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