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我爱莫扎特的头像

我爱莫扎特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每日一首莫扎特# 为钢琴和弦乐三重奏而作的G小调四重奏 K.478,作于1785年10月16日的维也纳,共三个乐章。第二乐章行板,钢琴:鲁宾斯坦,瓜奈里弦乐四重奏组成员。🔗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好乐分享# 陈其钢在他的交响协奏组曲《蝶恋花》里解读女人心理,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人生。他运用具有中国传统戏曲风格的韵白,刻画出东方女性的妩媚、性感和生命力。传统民乐器在大乐队的环绕中,和乐队互相呼应、渲染,把人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中。我最喜欢的一段《羞涩》,美哉!- http://t.cn/zRL124v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每日一首莫扎特# 他的音乐浑然天成,他以貌似轻松愉快的简约揭示了人类心底的哀悉与欢乐。对于上帝创造的这位天才,世人任何的褒奖之辞都显得是多余的、苍白无力的,我们只有感佩而已!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K.219 第一乐章,格鲁米欧演奏,戴维斯指挥英国交响乐团。🔗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每日一首莫扎特# 最后的挽歌 - D小调安魂曲 K626,在完成歌剧《魔笛》后受人委托而作。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泪经部分只写了八小节,却永远停下了他的笔,最后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整理完成。继抒咏之恶人群魔径受审判,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德累斯顿广播合唱团。🔗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好乐分享# 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 Op.93,完成于1812年10月的林茨,同年12月在维也纳首演,共四个乐章。这是他九部交响乐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整个织体更是无比地细腻,更为精致复杂。贝多芬自己也十分喜爱这部轻松愉快、满溢着幸福感的交响乐作品。蒂勒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每日一首莫扎特# 在歌剧《后宫诱逃》第一幕中,贝尔蒙特为了营救情人康斯坦丝,鼓足勇气来到帕夏皇宫前。一段宣叙调 ”康斯坦丝啊,我可以见到你了” 之后,唱出优美的咏叹调:《哦,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翁德里希演唱,约胡姆指挥巴伐利亚慕尼黑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 -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那心旷神怡的美!(敦煌 - 赛里木湖 - 那拉提草原) - Photographed by @壮兔子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每日一首莫扎特# D大调第五号弦乐五重奏 K593,作于1790年12月的维也纳,共4个乐章。莫扎特共创作六首弦乐五重奏,他在弦乐四重奏的编制上创新地加入一把中提琴,以此提高内声部组合的可能性。在他的弦乐五重奏中,强调对位,在互为对话的外声二部对话中,穿插简洁的内声三部。🔗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每日一首莫扎特# 在歌剧《魔笛》第二幕中,夜后认为塔米诺受了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影响,已经背叛了她。大怒之下拿出一把匕首,让她女儿帕米娜杀了萨拉斯特罗。同时恐吓着帕米娜,如果复仇计划不能完成,母女将永远不会团圆。夜后的咏叹调《心中燃烧着怒火》女高音:Hellen Kwon -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爱莫扎特

    今天换了一个激动的桌面,谁知立即灵验,把刚热好的午餐饭盒掉在地上,全部碎了...还有两条小黄鱼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