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郑捕头的头像

郑捕头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会享受,注重生活品质。刚才我看到小区里俩哥们儿怕被雨水弄脏,每人在鞋上套了一个塑料袋儿,上写“炝面馒头 欢迎品尝”。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下午的活动上,梁文道老师的新书《关键词》我没有买,而是带去旧书《常识》请他签名。手里这本书是2009年第2次印刷,印数到3万,而活动地单向街书店里的《常识》,已经是第18次印刷,印数达到40万。“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江山不幸诗家幸。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不太喜欢貌似幽默但几乎没有现实基础的纯段子,尤其对动不动就靠谐音做包袱儿的那种更是反感,我觉得好段子应该离真实的生活近一些。以这样的标准,好段子手其实没有我们料想的那么多,不过我近来见到一个。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刚才把他拉到我逢博必看的序列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五个人的《客从何处来》,今天全部结束,我一分钟都没有错过。马未都身为收藏家和学者,在纪录片的最后对家族史和民族史的关系作了阐释,把思考留给观众,这大概也是节目组将他的部分放到最末的原因之一。我爸也看了两期这个节目,前些天我还问到他关于爷爷的一些谜团,一些事情他也不太清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亲家母,你坐下。”我刚才提出一个动议,请扣子奶奶尽快把这段唱儿教给扣子。我同意,扣子奶奶同意,扣子不同意,她说不如《倍儿爽》好听。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昨日发布会记录,《崔永元的新实话》。话不多说,自己看吧。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瞒着志国,和平跟张大民还有过一段儿呢。话说那是在驴火之乡保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还是睡不着,心里一直放不下几件事情。那圆圆最后要了几个张国荣签名?老傅和文怡到底有没有那事儿?志新和小晴真的是亲兄妹吗?和平最后走的那场穴赔了还是赚了?志国整容成女的之后什么模样儿?李慧娘的后代是怎么应付走的?有人受伤吗?老傅那105块到底丢哪儿啦?8 18案件的元凶到底是谁?……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刘迎霞委员我是看见过滴,为了仔细看,我还当面采访了她几个问题。答了什么当然不重要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上联:高高兴兴上天言好事,下联:平平安安回宫降吉祥。横批:吃糖瓜噻查看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乐扣乐扣#如果让扣子来挑,她什么东西都要粉红色的,粉推车,粉椅子,粉T恤,粉娃娃,粉羽绒服。所以我称扣子为,粉红家人。查看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刊有这篇新年献词的《南方周末》,至今还安静地躺在我老家一个存放老物件的角落。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以前每到年终岁尾,都忙着买各大报刊的年刊,细看不细看不说,总觉得不买不踏实。今年大部分都没有买,除了今天这份《南方周末》。看封面,大概是坚守纸媒的意思。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我们一家人》刚才有一个小包袱儿印象颇深。一家人正在吃饭,俩人来串门儿,家人问你们吃了吗,来人说“我们不忙”。梁左一篇文章曾写到马季先生在香港的经历,他和一行人在饭点儿路过熟人开的店,那人问他吃饭没有,马先生巧妙作答“我们不忙”。也不知道@东东枪 写这段时,是否借用了此“典故”。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下午参加了@读库 八周年现场会,提了问题,吃了石榴。“《读库》八周年现场会侧记”,长微博如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远看是桃子,近看……近看还算是桃子吧。你们知道我从来不发黄色图片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刚才陪扣子看了一遍电影《霹雳贝贝》。这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片子,扣子看得也津津有味,尽管有些东西她还不是特别理解,比如到底什么是电?刘贝贝小朋友为什么带电?他为什么不喜欢带电,最后一定要把电消掉?2009年6月在电影频道重温这部电影后曾写过一篇博客,贴在这里。长微博如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有人记得莫小米吗?跟手机没关系。至今还能想起她多个意味深长的短小文章。这是第一次看到莫老师的照片,比想象中的胖一点点,不像小米了。玩笑,玩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我在 @知乎 回答了问题: 为什么在中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里,极少有顾客在吃完后自己处理餐盘? 我以前总自己收拾,后来觉得当着其他顾客的面这样做有些矫情,现在只把杂物集中到托盘里。我不觉得这算大是大非的道德问题。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福利贴。文艺女青年可前去围观。鲍作家应该是个有些趣味的人,从去年金马奖颁奖她上台致辞那一幕就瞧出来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乐扣乐扣#看他们穿公交集团制服的坐车都不买票,一个个老霸道了,等扣子长到一米二我也给她定做一套。上车下车都大摇大摆,只要不背幼儿园书包,不会被识破吧?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某台湾电影片段。摩托车牌照为什么显示为“台湾省”?另外还有一个很久以来的疑问:从右至左书写竖版字时,手会不会总是蹭到墨迹?请教@胡采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我爱我家20年#此前只知道《我爱我家》首播,是1994年初在香港卫视中文台(今凤凰卫视中文台)。方才又获得一条有待确认的信息,播出时间是4月25日。如此说来,这一时间与该剧后八十集的开拍只差两天,27日,后八十集移师北京广播学院继续拍摄。看好此剧的卫视中文台,很快将后八十集的播出权买下。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有的人经历着很多人感兴趣的故事,但他不会或不愿把故事讲出来;有的人会讲故事,但经历又没那么吸引人。有经历又会讲故事的,我觉得新疆的李娟算一个。以前见很多人推荐她,没有太留意,这几天看她的书,才知是真的好。刚才看了一下她的微博,简介里有一句话:谢谢你喜欢我的书,但请别来找我好吗?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又回看了一遍《耳朵大有福》。仔细琢磨,同样是张猛导演,此片比《钢的琴》更为深刻,有很多细节有不可言说的妙处。范伟的表演生动、准确,把王抗美演活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感谢@大鱼说漫画 老师赠书≪我爱山之东≫,寥寥数笔,妙趣横生。要有这两把刷子我也画本书,也是之字辈的,≪我爱关之琳≫。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夜读@果壳网 所出《谣言粉碎机》一书,受益良多,看清了许多传言的真面目。以下说法,是书中针对谣言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部分结论。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信不信由科学——《谣言粉碎机》摘录》,长微博如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一早就看到东东枪在博客里说,“梁左写《我爱我家》那年是35岁”,立刻感到十分伤感。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细想过,总觉得他那时候怎么也得40了呢。不过这些年倒想过另一件事,崔永元开始主持《实话实话》时是33岁。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这是@李立群 老师回忆≪那一年,我们说相声≫的文章,写于2004年10月。有些意外的是,文末他竟然提到了郭德纲,只是“纲”字误写成“刚”。这已经很不容易,郭火起来应该是在其后的一年,2005年的第四季度,没想到那么早李老师就知道他了。李老师最后“希望他未来能够越来越好”,那么现在,算是吗?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郑捕头

    《我爱我家》有一集“心中的明星”,讲的是圆圆追星张国荣的事情。一个消息在坊间流传多年,那就是导演英达确实与张国荣商量好,请他到剧中露个面,无奈事情有变最终未能实现。《霸王别姬》里俩人有合作,陈凯歌也在花絮里夸过此剧好,请到张国荣按理也不是没有可能。@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 ,您给断断?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