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东张西望的陈小怡的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妖怪总是多子多孙,神仙总是一人。
    ChatGPT,打个比方说,它就是个先天脑瘫,它爹明明就是个残缺的人,却要冒充上帝产检没做好,就把残疾孩子生下来,人也是人,偶尔干点小活也可以,但负不了责哑巴有时听力特别好,但关键时刻还是没法让它打电话叫救护车。可以建立一些残障人士包容工厂,专门供各类ChatGPT就业,老板如果 ...展开
    展开全文
    转发 1评论 1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ChatGPT,打个比方说,它就是个先天脑瘫,它爹明明就是个残缺的人,却要冒充上帝产检没做好,就把残疾孩子生下来,人也是人,偶尔干点小活也可以,但负不了责哑巴有时听力特别好,但关键时刻还是没法让它打电话叫救护车。可以建立一些残障人士包容工厂,专门供各类ChatGPT就业,老板如果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最近发现我对人性比过去多了些宽容和幽默感,可能因为不像过去那么有对完美人性的期待了吧,或者因为更多感到了自我身上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觉得反正自己并不需要别人是完美的——一个完美的人对我到底有什么用呢?用来看?那不需要完美,长得好看就行;用来用?那完美的人应该正常来说就没那么好用了,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一年前的今天。铁链女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是不是也被举国背诵了一首《满江红》,然后就结束了百无一用是诗文。苏东坡逗自己玩的除外。全中国每天不知出产多少公号文,真有那么多想象中的意义和价值吗?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一百年后才因被用作消遣而浮现的意义不是对于当世意义。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9年前因为库哈斯在时代美术馆的“珠三角实验室”电话采访冯老师,对他独特的表达至今印象深刻。从他的表述中,我认识了此前从未到过的深南大道:🔗 网页链接
    #2014思想·广场#【嘉宾:冯原】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视觉文化、文化批评、建筑学与设计学等领域的研究,是空间设计与公共艺术创作实践、当代艺术与策展实践的重要参与者。2011年9月,其主讲课程《视觉文化批评》入选教育部首批二十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http://t.cn/RPe3KAM。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54评论 1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什么是艺术#警察把大麻作为道德问题来讨论,科学记者用大麻来作科普,但我注意到,浪漫派的创始人、那个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指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笑得很神秘的戈蒂埃,他也吸食大麻。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测:关于蒙娜丽莎笑容的评论很可能是一种吸食大麻后的幻觉?名人一幻,然后,全社会就都跟着幻了?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王晓渔:中国的新闻系现在好像以培养虚构写作为主。很多“现实主义”写作和现实相距甚远,相比之下,写《城堡》的卡夫卡反倒是写现实的和贾樟柯《天注定》里表现的杀人放火的暴力不同,当下中国真正惊人的往往是日常生活层面的微观暴力。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电脑也换过了,用了4种翻墙的办法都没能上得了GOOGLE,谁能教我第5种有用的吗?[抓狂]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同学:老师,我作业写不出来怎么办?老师:你就写点自己的��实想法,不用多,3000字内。同学:我怕就算写了还是什么有价值的话都没有呢!另一同学:没关系,虽然我们读了一学期黑格尔觉得他还是说了些有价值的话,但你把他的话一段段抽出来看,其实很多个3000字里也是什么有价值的话都没说的。[偷笑]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课间讨论什么样的演员是美女,一位同学说“一休的妈妈”。在场的同学顿时哑口——谁都记不起来一休的妈妈长什么样了。不过,我觉得这位同学既然眼光这么独到,果然是很适合来学美学的。[偷笑]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陆犯焉识》变成了“文革故事”《归来》,就好像《红楼梦》变成了一部反帝反封建的小说。人们似乎永远不需要理解人生,而时刻记得“革命”的重要。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上学期拿9年前的文章交作业,得了96分; 这学期又拿9年前的文章交作业,终于被老师识破了。哎,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汗]之前旁听,总连同被要求交学期论文; 昨天,主讲旁听课的老师居然请客吃饭。人生有失必有得。[可爱]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天哪,我一会儿想去跟人学着动手做个电子昆虫,一会儿想试试有没有可能像记者出身的库哈斯后来成了建筑师那样学会3D打印,一会儿想去面包房做个兼职服务员体验下生活,一会儿又觉得手绘青花瓷也挺好玩的……我这么分裂早晚会一事无成吧?[抓狂]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胡泳:我们不可能人人去做把尼克松拉下马的鲍勃·伍德沃德,这是奢望,只有百分之0.00001的几率,大多数时候你在报道不痛不痒的事。干这一行,你必须抛弃过高的期待。专业的新闻人当然是需要的,他们比别人更能写、更懂得如何观察、写作、报道,但进入门槛大幅降低甚至倒塌,这是个现实。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转)大学的本质在于:只有大学才教授思想的艺术,而其他的任何课堂都只讲授现成的知识或者技能。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

    那天听一位老师说:设计专业需要什么博士点?就像画画、跳芭蕾,创造性的学科需要什么博士?很以为然,但这些天,在与一些设计师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发现计算机程序语言已成为设计师手中新的画笔。从这个角度说,一门学科离产业端越近,它真的会发展得越快。但反过来说,初中生也可以比博士生更会编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一个没有按时完成学期作业的人怀着忐忑的心情进课堂,得知居然有一半人和我一样。老师在课上讲答案,允许课后补交作业。----我怎么能不相信“希望是在最后死去的东西”?[偷笑]
    “希望总是最后死去的东西。”(BY 克莱尔•吉根)晚安,各位。
    1. 微博附图
    转发 1612评论 21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越来越不喜欢看通篇是逻辑推导的炫智式调查报道,但是柴静的这篇——《谋杀?还是正当防卫?》(🔗 网页链接 ),我把它看完了。因为好奇,更因为某种语境的对照,因为这之中呈现的美国人普遍的超越逻辑的悲悯。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镇海往事#年年岁岁马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小时候,我就是骑这样的大白马,多么光风霁月啊!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送同学离去,临走,赠她们一人一枚布列塔尼棒棒糖——粉红色的草莓和紫色的蓝莓。有人不出5分钟就发来消息:C嘴里的棒棒糖就像寓言里乌鸦嘴里的肉一样掉到了地下,发出清脆的破碎声……我拿着自己晶莹剔透的高贵神秘紫色棒棒糖意味深长地吃起来,她气死了,哈哈!——终于遇到了段位比我高的毒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我本来是个政治盲,最近正一点点接受政普。//@范文欣: //@文三娃: 作者是南方周末记者 @Coley测试版 同学。//@老贫头陈绍华: 恐怖!在一个司法不健全的利益黑幕下,人人都可能遭遇莫名其妙的暗箭,成为投诉无门的冤大头。但又有几人能像笔者这样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地为自己辩护呢?
    展开全文
    看来今晚发这个是义务,必须的
    1. 微博附图
    转发 1025评论 128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党的宣传干事没有白白培养,人才!//@高小龙: 是你与多名女青年发生不正当关系在前,还是开来拎回立军皮鞋在先?"如胶似漆"和"有了外遇",谁是因?谁是果?这又能在居委会法庭审俩月!大片儿和大片儿前传同时上映,好莱坞宝莱坞都弱爆了[汗]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145评论 5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转)聂圣哲:【榨菜指数】中国推出“榨菜指数”,反映了农民工的迁徙状况。因为农民工消费非常节省,主要靠榨菜下饭。发达地区袋装榨菜的销售量,反映了外来打工者数量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状况。榨菜指数是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推出的罕见的比较靠谱的一个监测标准,它也让人感觉到了农民工的辛酸。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李磊:东方、西方之差是时空距离造成的,未来随着信息传递的加速、时空距离的缩小,作为整体的东、西方差异也会缩小,而个体的差异、一个个体艺术家在他自己的经历下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作品可能更受关注。@岳路平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你这不是评论,是又一个1001夜故事郭凤怡现在变成了“后现代艺术家”我知道了,她以前是什么我不清楚,还需要了解。//@岳路平: 欢迎对批评做出批评。@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岳路平在新京报撰文评论 —— 《郭凤怡如何变成后现代》】彭德说,“郭凤怡是因为跟卢杰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气死的”,这个结论有点耸人听闻,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卢杰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后现代掮客。他知道这些“中国艺术家”们,依然处于饥肠辘辘的“前现代”焦虑中。🔗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刚看到这个:🔗 网页链接 ,简直是我人生中的巅峰(指写稿速度和单一话题吐字数量)之作!下半辈子,我一定要在质量上超越它!@岳路平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回复@江世亮: 是的,丘成桐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http://t.cn/zQoRkbn)中讲到的张益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江世亮: 这也可能是在中国本土很难产生像丁肇中、麦克林托克这样的纯粹科学家的原因。不是说我们的人不行,而是社会环境和氛围不太适合做纯粹的科学。
    在中国做科学报道很容易让人厌倦。因为你常常发现科研人员潜心所向的,是一些把简单事情搞复杂却没有多大现实应用的概念;在一些大项目中,从管理者到具体操作者,都有意无意地试图带你绕开一些真相,而所谓“不必要碰触”的真相也不是什么真能激发你好奇心的事,无非是一些让你听了更厌倦的人际琐事。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一部分人凭何德何能派遣另一部分人呢?||聂圣哲:【同工同酬】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无论民主还是独裁,“同工同酬”是必须要做到或者力争遵循的法则,否则,社会将严重失衡。王朝垮台,清朝八旗子弟祸国还在眼前,派遣工不知道是哪个王八发明的损招?北京建行和工行总部爆发派遣工集体散步抗议。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转)聂圣哲:【政府,您脑袋真的进水了吗?】如果因为少部分摊贩影响市容秩序,就一定要把所有的走卖的摊贩都赶尽杀绝。照这样的推理,有党员犯罪就把党员全逮起来、有官员犯死罪,就要把所有的当官的都枪毙吗?可以这样愚蠢地处理问题吗?如果照这个逻辑,那你们就带个头吧!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张西望的陈小怡感动常在

    今天再看安迪·沃霍尔,竟然觉得它是安娜·苏品牌设计的源泉,无论是色彩搭配的感觉,还是那种古怪的老情致。在网上查了查,安娜•苏1955年生于底特律,不知1950年代声名鼎盛的安迪·沃霍尔是否真的对她发生过影响。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