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ough is enough」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刹宝宝阿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对中国疫情的几点担忧过去三年全世界都长期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不过三年间,我们对新冠病毒、新冠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也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应对工具,例如在降低疾病烈性程度上极为高效的疫苗、药物,对监测病毒变化也有不少经验。在上述背景下,告别2022本该是充满对2023的期待,应该是对一个即便谈不上不受疫情影响,可也大概率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世界的期待。但中国疫情在岁末完全不受控地暴发,更未看到任何切实的准备、应对之策。在2022的结尾,很难不对中国的疫情感到诸多担忧。第一个担忧,我们对疫情状况毫无了解。中国在12月初的防疫转型中没有做到疫情检测的转型,而是没有更新感染病例收集方法的情况下突然放弃绝大部分检测。导致如今没有任何可信的感染病例数据。感染人数低估是全球三年疫情的普遍问题。例如美国刚记录了一亿例感染,但实际感染可能有两亿。从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考虑,我们可以允许病例数有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但不能检测能力弱到与现实偏差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如今疾控中心播报的病例不是低于实际感染多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反映不了疫情走向、趋势、扩散范围中的任何一点。如果说中国正在和疫情作战的话,我们等于在战场上毫无情报支持。仅这一点,就应该让我们恐惧。第二个担忧,我们对病毒的变化毫无把握。三年疫情,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铭记,那突变株对疫情走向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这一条最不该忘。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每一个主流突变株的出现,都对全球疫情走势、防疫措施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病毒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各种突变,增加新突变株涌现的几率。是的,过去一年全球观察到的都是奥密克戎内部的亚株变化,主要体现在防感染的免疫逃逸加强。这种变化谈不上惊天动地,带来的也只是很多国家感染病例的反复,而重症、死亡等逐渐与感染脱钩。但不要忘记,2021年11月初——仅仅13个月多一点之前,我们都认为新冠会在德尔塔内部慢慢演变,最后却迎来了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对病毒演变的监测在疫情越是严重时越不应该放松。但如今中国对突变株的监测做得如何呢?整体疫情检测都成了笑话时——我相信有些人认识的新感染的人,完全可能超过疾控中心报出来的某个省的新增感染人数,何来有效的突变株监测?有效的突变株监测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国家、地区感染病例的科学抽样之上。根据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新冠病毒株监测计划,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医院,每家医院每周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之外,测序25例感染病例。如果认为一个省每周测来自三个城市的75例+死亡患者可以代表这个省的病毒株流行情况,那么可以去申请搞笑诺贝尔奖。可这并不影响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说某地流行哪个病毒株。起始现实是我们只知道少数测序病例里有哪些突变株,根本不足以推断实际流行的突变株是什么,流行范围在哪里,流行程度是多少。即便有新突变株出现,按当下的情况,国外的一些机场海关的病毒基因组监控可能比国内的监测还要早发现。第三个担忧,我们把一切的防疫责任都推给了医疗工作人员。过去三年,全球积累了多个有效的防疫工具,这些防疫工具共同点是什么?就是让人不用去医院。高效的疫苗即便面对免疫逃逸严重的奥密克戎,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并且长时间大幅降低重症风险。高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则能帮助高危人群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风险。和新冠共存的关键不是到了医院后神医妙手回春,而是利用有效的工具,让我们感染后不需要去医院也都平平安安。而国内的工具是什么呢?如果说疫苗,灭活疫苗证据是很充足,但属于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显著弱于国外主流mRNA疫苗——包括降低重症风险的起始有效性、持久性,巴西、新加坡等地都有证据表明灭活疫苗更弱。灭活疫苗以外的几个疫苗,数据量又显著少于灭活疫苗。这让中国的人群免疫基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抗病毒药物方面,准备不充足显而易见——最近刚批了默克口服药,之前仅有paxlovid,实际上瑞德西韦早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效性,但已被中国遗忘。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三个药不仅应该在开放前批准,还需要在开放前储备充足,做好相关使用培训。如今不仅是储备不够,连怎么用都是糊里糊涂。网上平台每日抢购,倒爷炒作上万一盒,应在感染早期使用却常常等病情重一些才用,医学药学基础说好听点属于层次不齐的社区培训存在多种药物冲突的paxlovid。如果说当下的有效抗病毒药储量肯定不足以弥补免疫基础的弱势,现实中的用法恐怕连有限的丁点作用消除了。疫苗、药物两端不足,又不管不顾地撤出一切疫情监测、物理防疫手段,结果就是把一切防疫责任与疫情冲击压到了一线医疗机构。我们可以更改新冠住院乃至新冠死亡的定义,但改变不了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的现实。这对所有有医疗需求的民众来以及所有医疗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不公。第四个担忧,我们在提供权威但不真实的信息。国内有很多机构以及专家不断提供各种说法,遗憾的是其中不少部分存在问题,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以疫情状况为例,不断有省市报道估计多少人感染,报道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可问题是这些估计的基础是什么?就算是模型估计,也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可靠数据为基础才行。其它国家的疫情建模估计,是大量感染数据输入,得到一个误差范围不小的区间。国内的报告,明明什么可靠的感染数据都没有,估计出来的数字反倒极为“精确”。如果不知道疫情是什么状况,那么就老老实实承认。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是什么意思,想故意误导民众吗?提供误导信息的自然少不了权威专家们。国内多位专家——包括一些不容置疑的专家,均说过某个奥密克戎亚株R0是18或21,让人深刻怀疑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R0是什么,以及是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提供防疫指导。R0方面的胡说八道或许还能当个笑话看,专家们的另一些说辞危害则更为致命。例如宣传90%以上无症状,宣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这些不仅与当下国际上的医学共识冲突,对民众也是更为直接的误导。第五个担忧,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有太多盲点。当我们的专家信口开河说估计北京有80%的人已经感染的时候,小城市、乡镇、农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地方的防疫准备又是什么?有些地方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讣告的频率猜测。可那些讣告少的地方和没资格发讣告的人呢?就算是北京这类不缺专家估计疫情的大城市,所谓60%感染甚至80%感染,又有多少靠谱程度?在检测消失的情况下,真能如此断定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了?还是我们忽略了很多高危人群可能仍面临威胁?第六个也是最大的担忧,是我们在虚构现实,抹杀真实的记忆。某些专家不久前还在宣称奥密克戎致死率比流感高六七倍,如今却大言不惭称一直跟踪病毒变化,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下降。至于打有准备之仗的说辞,更让我怀疑准备二字是否有了新的定义。新冠去世的人,还能否得到公开明确的死因承认?如果新冠被认为没有后遗症,那些恢复慢一些的人,还能否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如果说奥密克戎疫情终能过去(这点专家们确实没说错),只是代价高低,过了寒冬就是春天,对于疫情或许是真的。可是这种抹杀现实的危害呢?是否会止于2023年春?这一切让我在岁末想起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开场独白: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It's not that we'll mistake them for the truth.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What can we do then? What else is left but to abandon even the hope of truth and content ourselves instead with stories? In these stories, it doesn't matter who the heroes are. All we want to know is: "Who is to blame?"在这2022的最后时刻,只能希望一切担忧都是杞人忧天。收起
    展开全文
    转发 4929评论 93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生物狗Y博

    对中国疫情的几点担忧过去三年全世界都长期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不过三年间,我们对新冠病毒、新冠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也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应对工具,例如在降低疾病烈性程度上极为高效的疫苗、药物,对监测病毒变化也有不少经验。在上述背景下,告别2022本该是充满对2023的期待,应该是对一个即便谈不上不受疫情影响,可也大概率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世界的期待。但中国疫情在岁末完全不受控地暴发,更未看到任何切实的准备、应对之策。在2022的结尾,很难不对中国的疫情感到诸多担忧。第一个担忧,我们对疫情状况毫无了解。中国在12月初的防疫转型中没有做到疫情检测的转型,而是没有更新感染病例收集方法的情况下突然放弃绝大部分检测。导致如今没有任何可信的感染病例数据。感染人数低估是全球三年疫情的普遍问题。例如美国刚记录了一亿例感染,但实际感染可能有两亿。从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考虑,我们可以允许病例数有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但不能检测能力弱到与现实偏差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如今疾控中心播报的病例不是低于实际感染多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反映不了疫情走向、趋势、扩散范围中的任何一点。如果说中国正在和疫情作战的话,我们等于在战场上毫无情报支持。仅这一点,就应该让我们恐惧。第二个担忧,我们对病毒的变化毫无把握。三年疫情,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铭记,那突变株对疫情走向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这一条最不该忘。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每一个主流突变株的出现,都对全球疫情走势、防疫措施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病毒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各种突变,增加新突变株涌现的几率。是的,过去一年全球观察到的都是奥密克戎内部的亚株变化,主要体现在防感染的免疫逃逸加强。这种变化谈不上惊天动地,带来的也只是很多国家感染病例的反复,而重症、死亡等逐渐与感染脱钩。但不要忘记,2021年11月初——仅仅13个月多一点之前,我们都认为新冠会在德尔塔内部慢慢演变,最后却迎来了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对病毒演变的监测在疫情越是严重时越不应该放松。但如今中国对突变株的监测做得如何呢?整体疫情检测都成了笑话时——我相信有些人认识的新感染的人,完全可能超过疾控中心报出来的某个省的新增感染人数,何来有效的突变株监测?有效的突变株监测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国家、地区感染病例的科学抽样之上。根据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新冠病毒株监测计划,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医院,每家医院每周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之外,测序25例感染病例。如果认为一个省每周测来自三个城市的75例+死亡患者可以代表这个省的病毒株流行情况,那么可以去申请搞笑诺贝尔奖。可这并不影响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说某地流行哪个病毒株。起始现实是我们只知道少数测序病例里有哪些突变株,根本不足以推断实际流行的突变株是什么,流行范围在哪里,流行程度是多少。即便有新突变株出现,按当下的情况,国外的一些机场海关的病毒基因组监控可能比国内的监测还要早发现。第三个担忧,我们把一切的防疫责任都推给了医疗工作人员。过去三年,全球积累了多个有效的防疫工具,这些防疫工具共同点是什么?就是让人不用去医院。高效的疫苗即便面对免疫逃逸严重的奥密克戎,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并且长时间大幅降低重症风险。高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则能帮助高危人群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风险。和新冠共存的关键不是到了医院后神医妙手回春,而是利用有效的工具,让我们感染后不需要去医院也都平平安安。而国内的工具是什么呢?如果说疫苗,灭活疫苗证据是很充足,但属于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显著弱于国外主流mRNA疫苗——包括降低重症风险的起始有效性、持久性,巴西、新加坡等地都有证据表明灭活疫苗更弱。灭活疫苗以外的几个疫苗,数据量又显著少于灭活疫苗。这让中国的人群免疫基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抗病毒药物方面,准备不充足显而易见——最近刚批了默克口服药,之前仅有paxlovid,实际上瑞德西韦早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效性,但已被中国遗忘。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三个药不仅应该在开放前批准,还需要在开放前储备充足,做好相关使用培训。如今不仅是储备不够,连怎么用都是糊里糊涂。网上平台每日抢购,倒爷炒作上万一盒,应在感染早期使用却常常等病情重一些才用,医学药学基础说好听点属于层次不齐的社区培训存在多种药物冲突的paxlovid。如果说当下的有效抗病毒药储量肯定不足以弥补免疫基础的弱势,现实中的用法恐怕连有限的丁点作用消除了。疫苗、药物两端不足,又不管不顾地撤出一切疫情监测、物理防疫手段,结果就是把一切防疫责任与疫情冲击压到了一线医疗机构。我们可以更改新冠住院乃至新冠死亡的定义,但改变不了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的现实。这对所有有医疗需求的民众来以及所有医疗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不公。第四个担忧,我们在提供权威但不真实的信息。国内有很多机构以及专家不断提供各种说法,遗憾的是其中不少部分存在问题,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以疫情状况为例,不断有省市报道估计多少人感染,报道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可问题是这些估计的基础是什么?就算是模型估计,也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可靠数据为基础才行。其它国家的疫情建模估计,是大量感染数据输入,得到一个误差范围不小的区间。国内的报告,明明什么可靠的感染数据都没有,估计出来的数字反倒极为“精确”。如果不知道疫情是什么状况,那么就老老实实承认。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是什么意思,想故意误导民众吗?提供误导信息的自然少不了权威专家们。国内多位专家——包括一些不容置疑的专家,均说过某个奥密克戎亚株R0是18或21,让人深刻怀疑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R0是什么,以及是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提供防疫指导。R0方面的胡说八道或许还能当个笑话看,专家们的另一些说辞危害则更为致命。例如宣传90%以上无症状,宣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这些不仅与当下国际上的医学共识冲突,对民众也是更为直接的误导。第五个担忧,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有太多盲点。当我们的专家信口开河说估计北京有80%的人已经感染的时候,小城市、乡镇、农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地方的防疫准备又是什么?有些地方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讣告的频率猜测。可那些讣告少的地方和没资格发讣告的人呢?就算是北京这类不缺专家估计疫情的大城市,所谓60%感染甚至80%感染,又有多少靠谱程度?在检测消失的情况下,真能如此断定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了?还是我们忽略了很多高危人群可能仍面临威胁?第六个也是最大的担忧,是我们在虚构现实,抹杀真实的记忆。某些专家不久前还在宣称奥密克戎致死率比流感高六七倍,如今却大言不惭称一直跟踪病毒变化,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下降。至于打有准备之仗的说辞,更让我怀疑准备二字是否有了新的定义。新冠去世的人,还能否得到公开明确的死因承认?如果新冠被认为没有后遗症,那些恢复慢一些的人,还能否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如果说奥密克戎疫情终能过去(这点专家们确实没说错),只是代价高低,过了寒冬就是春天,对于疫情或许是真的。可是这种抹杀现实的危害呢?是否会止于2023年春?这一切让我在岁末想起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开场独白: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It's not that we'll mistake them for the truth.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What can we do then? What else is left but to abandon even the hope of truth and content ourselves instead with stories? In these stories, it doesn't matter who the heroes are. All we want to know is: "Who is to blame?"在这2022的最后时刻,只能希望一切担忧都是杞人忧天。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SardarII

    埃及的情况更无解。在纳赛尔死后萨达特掌权,因为他与以色列和解的行为导致了纳赛尔所倡导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以及以解放巴勒斯坦为核心的反殖民主义彻底在埃及破灭,导致埃及这个在纳赛尔时期被压制的科普特人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萨达特的举动是彻底打压科普特以及其他非逊尼派别,纵容埃及本国的极端ysl势力发酵。而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世俗化的zf放弃了民族主义与以色列和解,导致民间宗教势力的反扑,宗教势力一样想要反对以色列,因为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同样是作为宗教势力所不能容忍的。"It is enough to look at the normalization agreements with Egypt to understand how we did not make any progress with the Egyptian people, which is still among the most hostile Arab peoples toward Israel," he stressed.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安澜堂懒猫

    今天的感慨如下:人类的前行自来是有的人替很多人负重,鲁迅先生的《药》写得很好了,不需要多说什么了。以及,对于负重之人,其实旁人如何,并无关紧要。巨石是全部。所以,容我引一段大家都熟悉的话:I leave Sisyphu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One always finds one's burden again. But Sisyphus teaches the higher fidelity that negates the gods and raises rocks. He too concludes that all is well. This universe henceforth without a master seems to him neither sterile nor futile. Each atom of that stone, each mineral flake of that night-filled mountain, in itself, forms a world. The struggle itself toward the heights is enough to fill a man's heart. One must imagine Sisyphus happy.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Avyakta

    Joy is loud. It is unabashedly proud of its existence. Joy is intentional. It does not gloss over the painful reality we live in, nor does it excuse the injustices of the world. Instead, it shields our souls from the harsh terrains of despair and restores us. Like love, joy is a revolutionary act. When we cower, when we capitulate to the demands of fear, we voluntarily hand over a part of ourselves. Joy stands in the face of bleak circumstances and says: Do your worst; it will not be enough.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aYonJJ

    #金在中#twitter更新过的一首Youtube上的【Above & Beyond Acoustic -Love Is Not Enough】。幸好优酷也有。 |[takki]Above & B...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东方许乃夫

    [每日一句]“Good enough is not enough. It is ever the enemy of the best.”– Henry Atkinson, Army Officer「够好还不够,它是最好的敌人。」– 亨利 阿特金森 (陆军军官) ever (adv.) 永远。例:Ever optimistic, Mary decided to re-take the test. (玛莉一向乐观,因此决定再考一次。)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Young同學--

    #杨同学晚安# 我会想着世界的美好既而入梦 , 高举着自由背负着梦想的不快乐它说 , 如果可以 , Only C6H12O6 is enough . But , when where who .
    #YOHO!night#把自己想象成一块方糖,放在咖啡里,咖啡就不苦了;放到茶里,茶也不涩了。只要自己够甜,融在世界中,你的整个世界就够甜的。
    1. 微博附图
    转发 143评论 13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王四哥达家码

    明明应该写Byte is not enough, bring on BigInteger!//@Cici珵: 把这个帖子转到了Facebook London Social群。等下就贴上Facebook的贴纸封口然后寄出去啦~ #ShipLove# 某个英国人挠着头说"Live long and prosper"好像不合适,她已经活的比大家都长了。最后贺卡的一角写着:200 is not far!#程序员们怎
    展开全文
    她是英国一位104岁老奶奶。。。最近,她短短的一句话。。 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4000多张生日贺卡。。。 。
    1. 微博附图
    转发 2642评论 781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Sphiecharm

    fucking C++ is really a complex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learn , I should take more effort on it , but the fucking thing is that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learn , I have to learn fucking java first and then i need to get a job so that I have a place to live and study java and..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virging

    展开全文
    [活動相片] - 15/10/14 - 美儀出席- 由金色年華關注組主辦~ 金色年華列車「啟航禮」新聞發佈會。@江美儀
    1. 微博附图
    转发 30评论 1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RivaBee莉娃

    u only live once, but if u do it right, once is enough[心] just do what u want to do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OX-Bill

    DMJ32 lol hear ya ... he might have been, but i think miss st is for real. haven't seen ole miss enough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OX-Bill

    DMJ32 yeah man i'm with you. at 'bama and 'ol miss is tough, but miss st is good enough. we'll see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OX-Bill

    I do not have enough alcohol in the house for this. And that is saying something.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yvviiii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阿哞1224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NEWS

    @CCTVAMERICA #听听你的意见# 联大商讨如何应对以"IS"为代表的恐怖势力崛起。奥巴马表示将在联合国继续寻求构建打击“伊斯兰国”的同盟;普京强调不应未经叙利亚政府同意擅自空袭叙境内“伊斯兰国”目标。】Do you think the UN is united enough to help fight terror?Give us #YourSay#!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Romney-Obama美国与上帝同在

    @美国驻华大使馆 说:Chinese stock market is not enough of a man to beat, blue chip stocks rose loss shares seen continuous limit, it really a big difference with the U.S. stock market commonly known each other to heaven,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跟Fanfan一起学英语

    #每日一词#Turn your nose up at someone or something,这个表达的意思是 to not accept something because you do not think it is good enough for you 嗤之以鼻;瞧不起。如,I used to turn my nose up at country music, but now I've come to like it.我过去瞧不上乡村音乐,现在我开始喜欢了。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胶布喜欢拍照片儿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JohnRoss431

    Success of China leader visit to India cements failure of US attempt to encircle China. Japan+Philippines carrying out provocations to East [弱] is not enough to offset much more powerful Russia+India who are friendly or or want calm with China [good]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ayiiivii

    The smart point of simple doctrine is that it will give you enough space to image about the person. Yes, it`s a plain beauty, purely plain, just left the nature curves, postures, expressions and mystery inside of the person. Got shocked by first impression of simplify is easy.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细雨蒙蒙时

    #乐词#第53天,背诵TOEIC词汇114个!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the facts don't count~心中有目标,风雨不折腰,坚持背单词,成功属于我~@乐词背单词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米咕米咕米咕

    This is me, and I`m interested in you enough to show you my flaws with the hope that you may embrace me for all that I am, but more importantly, all that I am not. 这就是我,我对你充满了兴趣,所以向你展示我所有的缺点,并且期望着你能拥抱我全部的优点和缺点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tinamarey

    #tinamy# “We are friends long enough now that [Tina Fey] is technically my wife. Though she’s yet to agree to take my hand in marriage, I think common law now proves that we are technically comedy wives.” - Amy Poehler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沐之晴--慕之情

    我多想在你怀里哭泣。告诉你我的心伤,告诉你我的难过。可是一切都是多余,you know.That is enough.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CTVNEWS

    【中央气象台为台风征名 网友称"国足"不应被提名】The NMC wants to replace the name Haiyan after the devastating 2013 storm. One name Chinese netizens have suggested is "Guozu," or China's football team. But some think the team isn't aggressive enough to have a storm named after it.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AmyDaml

    分享图片 Learning English is difficult enough, but using it in the office can add an extra challenge! Today on More to Learn @EZ吹 and I will teach you some English phrases related to the work place. Let us know which ones you use! And join us at 11:00 on Easy FM!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董毅智律师

    我从不要求别人为我摘夜空的星星,只需要有个人能躺在我身旁,一起看星星,就足够了。I never asked for someone who could offer me stars in the night. Just someone to lay down and watch them with is enough.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