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讲《水浒传》。毛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毛主席一针见血的指出:“《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水浒中有革命元素、反抗精神,更有修正主义、投机分子、投降路线。今天就简明扼要的分析,水浒是怎样一部“政治书”。梁山泊根据头领的变更,先后经历了“王伦路线”“晁盖路线”和“宋江路线”。“王伦路线”是关门主义、排外主义。本身梁山上就只有四个头领,势单力薄。又能打又是天赐大恨的林冲来投靠,王伦嫉贤妒能,怕林冲实力太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百般推脱。最后又要林冲纳“投名状”,最后面子实在过意不去才留下林冲,还给人家把座次排在末尾,明显是有意打压。王伦的关门主义恶果也是明显的,书里说的很明白,阮氏三兄弟就在梁山脚下,对梁山伯大口吃肉、大秤分金的日子也心向往之,但是为什么不去呢——阮小二道:"先生你不知,我弟兄们几遍商量,要去入伙。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窄狭,安不得人,前番那个东京林冲上山,呕尽他的气。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弟兄们看了这般样,一齐都心懒了。"这就是“关门主义”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让本可以为革命发光发热的有生力量望而却步,自身力量无法得到壮大,自身血液无法得到更新,革命事业也只能止步不前。最后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上山之后,王伦依然嫉贤妒能不打算收留。说到底,他早就从一个造反者变成了既得利益者,守着自己的坛坛罐罐不放。最后身死名裂,被梁山泊抛弃、被历史抛弃也是情理之中。晁盖上台后,一举清理了王伦的“关门主义”错误路线,梁山泊招贤纳士、广结好汉,一时间兴旺了起来。在晁盖的领导下,梁山好汉发动了针对官兵的两次小规模的反围剿战斗。一次是三都缉捕使臣何涛带领的五百余名官吏民兵,被晁盖击败后割掉耳朵放走。一次是济州团练使黄安,带领的一千多水路正规军和战船,结果黄安被生擒,在梁山大牢关了两三个月就病死了。可以看到,一旦梁山泊招揽好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后,还是展示出了很强的战斗力。而“宋江路线”则更有所不同,王伦是“关门主义”,宋江是“开门主义”,甚至是“尾巴主义”:什么人上山都来者不拒,甚至于你不愿意上山,他还要坑蒙拐骗用尽伎俩把你骗上山。而且“上山”人的成分也都模糊了,晁盖时代上山的,要么是阮氏三兄弟这样标准的无产阶级,要么是林冲这种“天赐大恨”已经与旧自己、旧阶级决裂的。诸如何涛、黄安这种压迫百姓为害一方的阶级敌人,晁盖是拎得清的,无论是放走(割了耳朵是为了扬威震慑,起到宣传效果)还是囚禁至死,至少不会拉他们入伙,成为“好汉”的一份子。而宋江路线则全然不同了。我们说宋江路线是投降主义、投机主义路线,是“门户大开主义”,下面这三个拉人入伙的例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第一,秦明入伙。秦明任青州指挥司统制,总管本州兵马,是正儿八经的高级军官,大致相当于现在地方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他打清风山失败被俘,宋江假意生情留他在山上喝了一夜的酒。然后派小喽啰们穿上秦明的盔甲战袍、拿上秦明的狼牙棒、骑了秦明的战马,去攻打青州城。一边打还一边喊:我是秦明,我造反啦。结果青州知府杀了秦明全家老小,把人头挑在枪尖排在城楼上示众。秦明走投无路只能落草为寇。你说宋江这个计策有多歹毒,为了拉秦明入伙,把他全家害死还不算,还屠光青州城外的村庄,书里面这样写的——“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你说这种王八蛋行径跟“替天行道”哪一个字沾边?最逗比的还是什么呢,秦明外号“霹雳火”,因为他是个暴脾气,嫉恶如仇、一点就炸。结果他遇到给自己设套、导致自己全家被杀这种人,竟然心甘情愿入伙了。施耐庵写到这里都觉得自己OOC(Out Of Character,多用于同人小说,角色做出了不符合原著作品设定的行为举止,也用在原著作者写砸了的地方)了,他怎么强行解释的呢——“上界星辰契合”——意思是他们都是同一批星宿下凡,所以兄弟不会生兄弟的气。于是秦明全家被杀,只抱怨了一句——便说道:"你们弟兄虽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断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宋江答道:"不恁地时,兄长如何肯死心塌地?若是没了嫂嫂夫人,宋江恰知得花知寨有一令妹,甚是贤慧。宋江情愿主婚,陪备财礼,与总管为室,如何?"花荣妹妹:MMP。第二,李应入伙。扑天雕李应是大地主、大乡绅、大庄园主,与水泊梁山是天然的阶级敌人。虽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祝家庄,但是李应非常注意与梁山好汉保持距离,梁山两次上门求见都被拒之门外——虽然也竭力帮忙,但是言下之意非常明显,就是不想与反贼“同流合污”,毕竟人家是既得利益者。按理说强扭的瓜不甜,人家不愿入伙就算了,但是宋公明哥哥偏要勉强。他们先假扮知府和各级官吏公差,逮捕李应,然后另一波人半路解救,把李应带上梁山。李应被接上梁山住了几天,还是不打算落草,因为他认为自己虽然吃了官司,但相信自己被冤枉(确实是,因为都是梁山假扮的)。李应找的借口是“只不知家中老小如何,可教小人下山则个”,结果——吴学究笑道:“大官人差矣。宝眷己都取到山寨了。贵庄一把火已都烧做白地,大官人回到那里去?”——是宋江、吴用安排了一部分人假扮官兵,直接把李应的庄园烧了,把他家眷骗上梁山。多句嘴,吴用这个逼最贱了,明明都是他出的最歹毒的计策,还偏偏一副洋洋得意你上当了的姿态,我要是李应就打爆吴用的鼻梁。最后结局——宋江表示:“我等兄弟们端的久闻大官人好处,因此行出这条计来。万望大官人情恕。”李应见了如此言语,只得随顺了。结果特么宋江还臭显摆,跟吴用一个毛病——宋江便取笑道:"大官人,你看我叫过两个巡检并那知府过来相见。那扮知府的是萧让;扮巡检的两个是戴宗、杨林;扮孔目的是裴宣;扮虞侯的是金大监、侯健。又叫唤那个四个都头,是李俊、张顺、马麟,白胜。李应都看了,目瞪口呆,言语不得。第三,朱仝入伙。这个简直就是拉低了“梁山好汉”的下限。朱仝本来犯了罪,然后知府看他是一表人才且孝义为重,就留在身边做事,知府的儿子小衙内特别喜欢朱仝,经常让朱仝带他玩。这一说这对于一个“贼配军”来说,是知府上下两代的重视了,这个感情可是不一般的。结果呢,为了拉朱仝上山,李逵先用麻药麻晕了小衙内,在带到城外一刀把小衙内的脑袋劈成两半。把屠刀对准小孩子,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突破正常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梁山人却可以做的如此从容不迫心安理得。最有意思的是,宋江和吴用都觉得这种事情太脏太low逼了,然后相互推脱——吴用、雷横望著朱仝便拜,说道:“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晓。”宋江与朱仝陪话道:“前者杀了小衙内,不干李逵之事;却是军师吴学究因请兄长不肯上山,一时定的计策。今日既到山寨,便休记心,只顾同心协助,共兴大义,休教外人耻笑。特么吴用说是宋江的命令,宋江说是吴用的计策,两个人都知道这事太王八蛋了还是把脏水泼出去为妙。《水浒传》全篇很多这种精妙的“扣”来展现人物性格的,毕竟四大名著,每次重读都能有新的收获。徐宁、卢俊义等人的入伙过程与我们举的三个例子高度类似,这里不再赘述了。可以看到,“宋江路线”不但拉人入伙毫不挑剔,拉人的方式也是不择手段。可以说,宋江毫无底线的行为,是造成梁山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根源,“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已经成为了一种空泛的口号,绝少有梁山好汉在用它去做指导思想了。可以看到晁盖路线和宋江路线最典型的区别,晁盖对于围剿的何涛、黄安,都是以坚决的力量回击后对其进行肉体消灭或精神消灭(割耳朵算是精神威压),而宋江对于同样的阶级敌人——秦明、李应等都是用尽心思招揽,这两种不同的路线造成了两个深远的影响。第一是权力的问题。贯彻宋江路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晁盖被架空了。很好理解,人多力量大嘛,宋江费尽心思拉人上山,不是因为他天生犯贱喜欢恶心人,根源在于他就是投降主义最核心的信奉者和执行者。拉一些半推半就的人上山,他们肯定他天天想招安啦,那正好我也天天想招安啦,他们还不跟我一条心么?这样反而就更加壮大了“宋江路线”。那“晁盖路线”还有谁去贯彻执行呢?从人数上来说就是少数了。所以梁山后期,宋江天天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把山寨大权独揽于己,天天带着九筒,晁盖一点办法都没有。原著中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情节,神行太保戴宗出差办事,遇到了拼命三郎石秀劝他入伙,戴宗原话是这样的:“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夥,如今论秤分金钱,换套穿衣服,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戴宗说的是“投奔梁山泊宋公明”,但此时宋江刚刚上山——戴宗跟他一起上山的,这时候晁盖还是光明正大的山寨之主,但是戴宗说宋江不说晁盖。其次,戴宗把话挑明了“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说明他们毫不忌讳造反就是为了招安,是为了要挟朝廷更大的砝码。戴宗自己就是官吏出身,自然也是“宋江路线”坚定的追随者。所以他认宋江不认晁盖、天天想着招安,也是情理之中了。有网友统计过,梁山泊中造反前有身份有地位的(地主、财阀、官吏、军头、知识分子),有七十二个之多,被网友戏称为“七十二个二五仔”。但这就占据了梁山好汉的2/3之多,梁山泊所谓“农民起义”,真正像阮氏三雄(渔夫)、解珍解宝(猎户)这样纯正的无产阶级反而占了少数。“宋江路线”贯彻的最终结果就是,梁山泊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一个替天行道的农民起义军,变成了以“造反自重”的官吏、地主、军头联盟。第二是革命纯洁性的问题。梁山好汉既然喊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说明他们还是有理想有情怀的,至少比大宋官家好太多。既然有一个最高理想,就牵扯到了革命纯洁性的问题,否则大家一起腐败堕落、欺负老百姓,那跟朝廷还有什么区别呢?书里也可以看到,晁盖对革命纯洁性还是有要求的,譬如时迁等人在祝家庄偷鸡被抓,上了梁山之后晁盖的第一反应是惩戒这种行为: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宋江慌忙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来此协助,如何要斩他?"晁盖道:"俺梁山泊好汉自从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恩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打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因此连累我等受辱!”我们可以看到,晁盖发怒有一小部分是强盗对小偷的鄙视链;很大一部分是梁山好汉忠义为主、施恩德于民——这三个毛贼,偷老百姓的报晓鸡,缺德不缺德?偷鸡就算了,还被人抓住了。被人抓住也就算了,还说是我们梁山好汉。晁盖生气要砍了他们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被宋江劝住了:宋江劝住道:“不然。哥哥不听这两位贤弟所说,那个鼓上蚤时迁,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来,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对敌……非是我们生事害他,其实那无礼!只是哥哥山寨之主,岂可轻动?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宋江这话水平高得很,首先他说“时迁就是这种人”,就把他从晁盖的“革命纯洁性”摘除去了。然后把锅甩给祝家庄——反正他们总要打我们,我们现在打他去好了。最后通过出征把军权揽过来,进一步架空晁盖。晁盖为了维护组织纯洁性,想惩罚人而不得,这就说明他已经被架空了。晁盖要杀人,宋江把人救下来,谁更得人心?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军事贵族寡头政治,谁给寡头们宽松愉悦的环境,谁就更受支持;谁总是强调革命纯洁性,寡头们就会紧张而不自在。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跟了黑三郎而不跟大哥的原因。鲁迅先生评价《水浒传》就犀利地指出:“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大概就是对后半部水浒的高度概括。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