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庄时利和

    来开个会,记个流水账。1. 这医院的早餐着实难吃,午餐还行。2. 这个图归纳得挺好,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的遗传相关性。我在Nature Neuroscience找的原图,比如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遗传率将近70%。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目前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有四百多个,基因会遗传,但是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专业戳轮胎熊律师

    今天浙江那个殡仪馆的数据已经传开了。其实没什么好掩饰的,和之前Nature Medicine那篇预估的差不多,就是160万左右……比最早原始版本,delta时期估算的700万,500万要好。这个数据是科学的,是能正反推敲的。但千分之一的死亡率,已经是远超了当时很多人张口就来的万二……一些人总是说:你们还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优设AIGC

    每天 1 分钟,了解 AIGC 最新讯息 今日 Top 3 大事件:① Adobe 扩充生成式 AI Firefly:支持 100 多种语言 Prompts 输入② 谷歌旗下生成式大模型产品 Bard AI 现已支持中文③ 谷歌医疗大模型登 Nature,水平与临床医生相当#AIGC#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庄时利和

    1. 皮肤抗衰老有很多办法,外科手术、皮肤美容和护肤品都有很多靠谱的,但是胡说八道的也有不少。2. 刺激胶原蛋白新生是其中一个思路,比如热玛吉这类医用射频就是作用于真皮,产生热损伤带,引起胶原纤维的收缩以及刺激胶原蛋白新生。再比如A集团发明的、这几年很火的玻色因(pro-xylane),原理是修复糖胺聚糖(GAGs),从而达到恢复细胞外基质功能。这个也是国际上研究比较多的,也有几十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了。而A集团的头号竞争对手B集团,人家跟哈佛MIT关于某种成分的抗衰研究也发了十几篇论文,还发过Nature。所以你所知道的这些护肤品巨头,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也是不少的。人家的营销做得好,但是科研也不差。3. 说回最基础的胶原蛋白。大家都知道胶原蛋白对于抗衰老很重要,但遗憾的是,你要是直接啃猪蹄的话,那指定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胶原蛋白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这个是高中生物就教过的;你要是直接把胶原蛋白往脸上糊的话,甭管哪个型的胶原蛋白皮肤都无法直接吸收,因为胶原蛋白的分子量摆在那里,学过生物化学应该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再不济你把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多看几遍。4. 护肤品大不大牌其实也不是最关键的,国产靠谱的平价好货也有不少。但最简单的一个知识是,你往脸上抹的东西,起码得是国家认证的正规产品。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利维坦bot二号机

    【投稿18854】国外发现精神障碍也会被拉走的 失眠狸 的微博 和好友聊到在国外读博因为显露出精神问题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又想起了这个nature举的例子。有些留学生在被医院评估为情况比较严重之后,真的会被强制关押。特别是有些nssi行为的,一定要尽量隐藏一下。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蓝莓医生

    少吃真能让你变年轻!Nature子刊新研究:七分饱,抗衰老!| 国际科学 古人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就在今年2月9日,一项刊登在Nature Aging杂志上的研究利用基于表观基因组的 DunedinPACE 算法,发现减少 25% 卡路里的摄入,可将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减缓 2%~3%,这也意味着死亡风险降低 10%~15%。这篇论文名为“Effect of long-term caloric restriction on DNA methylation measures of biological aging in healthy adults from the CALERIE trial”,中文译作“CALERIE试验中长期热量限制对健康成人生物衰老DNA甲基化措施的影响”。研究团队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该试验在美国的3个地方随机选取了220 名健康的男性和女性,在为期两年的试验期间,其饮食模式采取 25% 的卡路里限制饮食或正常饮食,并通过双标水法测定人体能量的消耗,比较卡路里限制组和正常饮食组的参与者的能量摄入。为有效研究 CALERIE 试验参与者的生物衰老进程,检测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或存活率的差异,研究人员以卡路里限制饮食前的时间基线、卡路里限制饮食 12 个月和 24 个月后作为时间节点,收集试验参与者的血液样本。这三种测量方法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发的,反映了不同的生物体衰老模型,都有作为衰老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证据,特别是与衰老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与健康寿命缩短相关的证据。其中,DunedinPACE能够估计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理衰老速度的大小,被科学界视为衰老速度计。研究发现,两年的热量限制饮食减缓了 DunedinPACE 测量的衰老速度,但不影响 PhenoAge 和 GrimAge 的测量结果。这也表明了, DunedinPACE 这样的动态衰老速度测量方法,比 PhenoAge 和 GrimAge 两种静态生物年龄测量方法,能够更敏感地感知限制卡路里的摄入对于延缓人体衰老的影响。DunedinPACE测量结果证明,热量限制饮食使得人体的衰老速度减缓了 2~3%,在其他研究中,DunedinPACE衰老速度的降低与心脏病、中风、残疾和痴呆的风险降低有关,2~3%的衰老速度减缓,意味着死亡风险降低了 10~15%,这种效果类似于戒烟效果。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子陵在听歌

    重要病毒起源研究被发表。今天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起源研究的重磅新闻是中国疾控中心关于Huanan海鲜市场的环境采样的测序数据终于被Nature以快速预览形式发表。从3月开始,因为中国疾控中心在GISAID上传的数据提示Huanan海鲜市场中2020年1月的采样样本提示貉感染了SARS-CoV-2,因此引起了大量关注 ...展开 长图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有个梨GPT

    为了诋毁老孙,全网支持了韩国人2019年发表在nature上说中国人在西北种了大量不合适的树林导致(以青藏高原为主的)干旱加剧的结论,可能我们的革命队伍里确实混入了不少精神韩国人。//@干净么食安: 主要是恐吓党开始研究种树了
    (转自群)说来也巧,中国一放开疫情管控,美国的疫情突然就过去了,铺天盖地的新冠后遗症也没了
    转发 543评论 71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哈勃观察员

    Nature刊文:巴斯德研究所宣布终止在上海的合作! 3月8日,Nature杂志发布一则突发消息称,著名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将中断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撤出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领导工作。“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将更名。 2004年,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签署合作共建上海巴斯德所,同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截止2023年,该机构已运行近20年。 据Nature杂志报道,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言人称,该组织决定停止与中科院共同领导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未来不再参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一切活动和领导工作。他解释道,“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找到一种更有效的合作方式去改善两个组织的关系。” 中科院发言人则表示,“两个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中科院也由衷感谢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科学家一直以来作出的贡献。”这位发言人还表示,“未来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案,而不是采用这种“联合研究所”的形式,以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研究的全球挑战。” 有关中法科研机构合作中止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这一消息让中外科学界感到惊讶。 曾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合作的香港大学自然保护生物学家爱丽丝·修斯(Alice Hughes)表示,“这可能标志着科学伙伴时代的结束”。 武汉大学病毒学家蓝柯,曾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他并不认可这一观点。蓝柯教授曾于2006年至2016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至2016年任该所副所长。 蓝柯表示,“这仅是个案。中国仍然鼓励国际间的科学合作,对传染病学领域更是必不可少。”(源自深究科学)#热门微博##微博科普##巴斯德研究所##上海身边事#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红歌会网

    【吴铭:舆论热议老杨之故】人民日报退休的高级记者杨梁画先生因感染奥密克戎,不幸去世。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群众的热议。  胡前总编首先致信给杨先生的孙子(也可能是孙女):你们是孝顺的,我为你爷爷有这么好的孝顺子孙而感动。老杨知道其去世的责任算谁的,国家已经尽力了,知道年轻人需要一个开放的世界。老胡还说,老杨的去世,是复杂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种颜色。关于老杨去世,国家标志很明显的媒体不宜扛舆论大旗。  张医生:虽然老杨不幸去世,但是,不影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香港媒体人问钟先生:你对我们说奥密克戎很温和,让我们不要太紧张。但你对内地人又说奥密克戎很凶残,你这样内外有别,是不是刻意欺骗我们?  爱丁堡卫健委:老杨肯定没有服用我们推荐的PAXLOVID!  钟医师:怎么不服用连花清温呢?  与杨先生共同反对封控、参加维权的邻居:哇啋,原来封控是对我们的真诚关心,破坏封控无异于自杀。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对不起天天上门给我们送菜、检测、送药的街道干部、社区工作才和医生,我们不该跟着老杨给你们胡闹,我们错了。不过,老杨是没有机会给你们道歉了,我替他向你们致歉。  有人问张医生:你作为推开“放开”大门的第一功臣,你对老杨之死有何评价?张医生说,这只是个NATURE事件。  有人问:张医生,你说“走出疫情成定局,不会再逆转,做好2-4个月的准备。”那么,从你推开“放开”的大门,到走出疫情,会有多少个老杨去世?张:这个,早餐不能喝粥,要喝牛奶、吃鸡蛋。不要替美国人瞎操心,美国应对疫情准备最充分,完全可以应付疫情。  杨先生之子:我该不该找张钟胡拼命?  有人问作家方主席:不是说瑞德西韦有效吗?怎么,你没有给杨先生说吗?还是杨先生买不起?  网友问:老杨的同事说这个世界很“混沌”,那么,老杨的亲友动用关系让老杨加塞进ICU,这是不是导致这个世界“混沌”的根源?老杨凭什么“不瞑目”“不甘心”?他本人坚决反对封控,甚至为此而维权,说封控破坏了他的自由。现在,“放开”了,他自由了,他如愿了,他却感染身亡了。这叫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他应该很甘心、很瞑目才对,复复何怨?  保育钧:老杨一辈子替民营企业鼓与呼。所以,他之感染,应该到民营医院就诊,根本不应该到公立医疗就诊。  老杨志同道和的同事:老杨病逝有人哭,他年哭余知是谁。  某社工:也是该着。他来我们社区报备,从来不戴口罩,让他戴口罩,他就骂人。上他家做检测,他从来没有好脸,讲话特别难听。不让他出来拿快递,偏要出来亲自拿。甚至给他们家消毒,他都说污染他们家空气。唉。社区书记马上拉住了这位社区:别乱说话。  一天后,老胡又说,我自己阳了,38.4度,不过,感觉并不严重,不足以平民愤呵。有网友回答:你的好朋友老杨OK了,差不多足以平一个星期的民愤了。老胡问,要是钟张一起OK,能平多长时间的民愤?答:大约一个月。老胡又问,要是方主席、莫作家等也OK了,能平息多长时间的民愤,答:约半年。要是我老胡OK了,能平息多长时间的民愤。答:不到一秒钟。胡喜曰:看来我的民愤不是很大嘛。答:不是民愤不大,而是你没有那么重要。  两天后,针对老杨家人运用关系让老杨送进ICU并被网友质疑一事,老胡评论说,有钱人千万要注意保持低调!有点社会关系的人,也要注意保持低调,不要总把自己能够运用社会关系的事挂在嘴上。那要会引发社会舆论的反感。  黄泉路上的老杨:“不自由,勿宁死。”当初楼门封控、我不自由时,我能活着;放开了,自由了,我却死了。找谁讲道理去?  枉死城里,几乎所有鬼魂都痛打老杨。因为他们死于这次的放开。判官看到几位大清朝死去的人,也打老杨,便问为什么。那些人说,虽然不并不死于放开,但是,我重孙子死于放开。判官又问另外几个人,你们也死几年了,怎么也打老杨。那些人回答,哦,搞错了,我以为这人是老胡呢。  调皮青年:明知道自己年纪大,又有基础病,还逞什么能,搞什么反对封控的维权行动,完了吧?后悔也没有用了。  谋国驻华大使馆问其国务卿:老杨的死,我们是以华国没有人权攻击华国,还是以华国抗疫不力攻击华国?国务卿布里坑回复说,即既要以华国没有人权攻击之,又要以华抗疫不力攻击之。使馆问:这两个理由矛盾呀?文案不好写。布里坑回复:写文案的事,交给老胡。  (以上言论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欲维权,请发律师函。我和我的战友在一线抗疫时,没少受这类人的刁难。虽然此类人不多,但是,制造的麻烦却不少。我们也是衰其不幸,怒其不争。阳关有路不走,地狱无门自投。)网页链接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金聊斋

    吴尊友预测今冬“一峰三波”,世卫最新死亡数字说明什么? 据医学界报道:原创WHO总干事谭德塞近日指出,希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该组织能够宣布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撰文 | 燕小六1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作主题发言时说,“今冬我国新冠疫情的感染率或在10%-30%。我个人判断,病死率在0.09%-0.16%。”他还表示,今冬疫情会呈现“一峰三波”。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第一波疫情主要在全国大中城市上升。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运前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回工作岗位及务工人员返程,引发第三波疫情。针对民众所述病毒快速传播、感染快速增加的情况,吴尊友认为,这主要是个体感受。今冬疫情到底如何发展?面对防控策略放开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今冬疫情走向何方、最终到底谁能幸免于感染,是近日悬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12月6日下午,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其间,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他表示,“不论(疫情防控)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冯子健的上述说法与吴尊友的最新表述相去较远。吴尊友(资料图片)南开大学黄森忠团队一直持续关注国内外疫情进展,并建有预测模型。其模型显示,我国多地或在2023年春节前后达到感染高峰。在对部分省市疫情的最新预测中,该模型表明,到2023年1月29日,北京、河北的日增感染数或分别达到峰值38.5-84.6万、58.9-130.0万例,重症监护床位需求量将分别达1313张、1745张。“医学界”从该团队获知,目前有人通过网络搜寻“发热指标”等,对各地感染进行估算。这是“谷歌流感趋势”(GFT)预警系统的一个初级版。GFT尽管使用40多个指标,但仍被证明高估了实际感染数。所以,“发热指标”对疫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应保持谨慎。该团队对全网关键词“发热”的搜寻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下各地的“发热指标”均出现突增现象。但这也可能和各地恰逢流感季节有关,未必是新冠感染。国际上针对中国疫情的预测也在进行中。11月底,《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引用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发布模型称,未来3个月,在中国内地取消严格的抗疫措施、优化防疫后,感染病例数量将达到1.67亿至2.79亿。或将有可能造成130万-210万人死亡。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型中采用的中国内地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目前已有了提高,而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与新冠病死人数直接相关。吴尊友在12月17日的发言中也谈到了新冠病死率的问题,他表示,“有人问,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月3号,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造成约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有约103.8万人死亡;如果以香港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假如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会多死200多万;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将会多死亡86.6万人。我讲的是今年一年(的死亡人数)。”吴尊友说,所以,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死亡数到底是多少?12月14日,《自然》杂志发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研究提出,准确追踪新冠及其影响,衡量全球和各国家、地区层面的超额死亡率,一直充满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冠大流行造成大量死亡,疫情破坏性大、影响深远。该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末,新冠疫情在全球约造成1483万例超额死亡,是同期官方统计染疫死亡数的2.74倍。分析称,造成两者之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各国和地区对死亡的定义、归因不同,存在感染但未检测者,多国和地区缺少准确追踪,以及由于卫生系统超负荷而无法及时救治的病人。《自然》配发评论表示,基于上述数据,2021年,新冠感染已经取代冠心病、成为全球首要死因。鉴于新冠仍在全球多国流行,纳入2022年数据后,新冠死亡数或“高得惊人”。根据WHO官网信息,新冠大流行下,超额死亡包括与病毒感染直接相关的死亡,也包括大流行对卫生系统、社会影响而造成的间接死亡。这一指标能消除各国在记录和统计新冠死亡病例时的方式差异,是衡量新冠大流行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超额死亡数不易获得,需要计算全因死亡数(ACM)和按照过往趋势、预估死亡数之间的差值。许多国家和地区不统计或及时公开ACM。也有多国和地区因民事登记、人口动态统计等不足,无法得出预期死亡数。2021年2月,WHO、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等合作,召集、建立了一个新冠死亡率评估技术咨询小组,此后提出“泊松回归模型”,以推演新冠大流行导致国家、区域和全球的超额死亡。本次《自然》杂志的文章就是上述模型的演算结果。其内容显示,随着疫情发展,全球多数国家的死亡数显著上升。在新冠造成的上述1483万例超额死亡中,2020年全球超额死亡447万人,2021升至1036万。WHO模型还测算出超额死亡率,这被视为更能客观反映新冠大流行危害。结果显示,2020年、2021年的全球人均超额死亡率,均超过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分别为0.04%、0.03%和0.005%)。研究称,84%的超额死亡出现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约68%的超额死亡集中在10个国家。其中印度的超额死亡数最多,达474万例,远高于官方报告的53.1万例新冠死亡。从模型看,有些国家和地区准确报告了新冠死亡情况,但更多的是报少了。根据WHO分析,全球超额死亡飙高,还和新冠大流行的广泛附带伤害有关。《南德意志报》分析指出,新冠大流行高峰期,德国大量民众因为害怕感染而避免就医、检查。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该国医院治疗量减少近250万次,同期手术量下降近10%。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该国髋关节置换手术减少22%,乳腺癌和结肠癌手术量分别减少6%和18%。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中心研究院教授恩里克·阿科斯塔(Enrique Acosta)表示,WHO模型的数据来源更广,测算方法更详细、评估也更精准。这是WHO第二次发布超额死亡报告。今年5月,该组织第一次报告称,截至2021年年末的新冠超额死亡数约为1491万人,不确定性区间在1330万至1660万之间。此次《自然》发文优化、更新了相关数据,超额死亡总数较前次略有下降。恩里克·阿科斯塔认为,WHO模型预测“更保守” 。今年3月,《柳叶刀》发布美国华盛顿大学(IHME)研究模型,认为同期的新冠超额死亡数约为1820万人,置信区间在1710万至1960万。7国超额死亡数或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从高到低分别是印度(410万)、美国(110万)、俄罗斯(110万)、墨西哥(79.8万)、巴西(79.2万)、印度尼西亚(73.6万)和巴基斯坦(66.4万)。《经济学人》团队建立模型,也在实时更新预测。该模型曾预测全球超额死亡数达1800万,目前调整至2100万左右。“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死于新冠,”恩里克·阿科斯塔在同期《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测算全球超额死亡意义重大。首先,它能反映危机规模,让人们注意到那些看起来死亡人数很少的中低收入国家。它们承受的疫情打击不亚于高收入国家。他认为,“WHO模型已经比大多数官方报告新冠死亡人数更接近事实。”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拍摄:陈乾恩)在上述研究发布当日,WHO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希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该组织能够宣布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表示,一年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被发现并大面积传播,彼时新冠感染每周造成5万人死亡。而在其发言的最近一周内,近1万人因该病失去生命。但他说,“1万人还是太多了。”中国放开应该准备好哪些措施?“如果取消严格的清零政策,中国能否避免一波死亡潮?”11月底,《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以此为主题,对中国目前疫情的现状进行了关注。通过流行病学模型预测,并参照中国内地和香港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意见,该文提出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储备抗病毒药物和加强医院设施等三方面的建议。12月14日,开放式生物医学论著平台bioRxiv发表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胡子祺教授团队的最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新放开带来的疾病负担激增,可能会使全国许多地方医疗系统超负荷,但疫苗接种(第四针)、加强抗病毒治疗等措施的跟进,可以大幅降低新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文以国内分别发布的“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实施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两种重新开放的策略的效果:一是,于2022年12月1日同时重新开放所有省份。二是,于2022年12月1日开始大规模接种老年人第3剂同源加强针和其他年龄人群第4剂异源加强针,并于2023年1月1日同时重新开放所有省份。作者的结论是,在12月7日宣布“新十条”放开政策后,所有省份的地方医疗系统将无法应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新开放所带来的新冠病例激增。作者建议,通过加强疫苗接种;提供广泛、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采取多种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以及按不同顺序逐步重新放开等多种方法,可以更安全地实现新的防控策略所希望的目标。作者指出,在重新开放期间,必须大幅提高人群免疫力,将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有效的第四剂异源加强疫苗的普及是安全开放的基石。同时,中国作为一个高度异质性的国家,在东部和东南部,特大城市和发达城市地区拥有相对较多的医疗资源,因此在重新放开期间应对病例激增方面更具承受力,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可考虑分批放开。作者提醒道,中国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在重新放开的过渡期间,这些地区最需要治疗和护理。吴尊友在12月17日的会议上指出,守住疫情底线,一要防止疫情海啸,包括接种加强针、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护好自己。二要防止死亡堤坝破溃,应特别保护重点人群,如老人、有基础性疾病者。三要防止舆情风暴,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则表示,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很多人大概率会感染。不过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估计感染后出现严重症状的机会就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是这样。他表示,还是要以预防为主。他说,“我相信到最后,会越来越多感染者是无症状的。”参考文献:1.The WHO estimates of 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COVID-19 pandemic. Nature (2022). doi.org/10.1038/s41586-022-05522-22.Global estimates of excess deaths from COVID-19. Nature(2022). doi.org/10.1038/d41586-022-04138-w3.Missing data mean we’ll probably never know how many people died of COVID. Nature(2022). doi.org/10.1038/d41586-022-04422-94.COVID-19 Excess Mortality Collaborators. Lancet. doi.org/10.1016/S0140-6736(21)02796-3 (2022).5.谭德塞:希望明年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联合国新闻6.COVID-19大流行所致全球超额死亡人数. WHO7.The pandemic’s true death toll. The Economist8.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2. UN9.网页链接(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来源:医学界责编:张皓宇校对:臧恒佳编辑:毕北北*"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相关百科 ·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10篇复工复产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群老金:时刻提高警惕,防控永无止境!!!搜索吴尊友的学历简介香港教授评论吴尊友北京4例死亡均为轻症有三种人不易染新冠吴尊友全球疫情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阿里斯底波

    //@联邦军一般兵: 错了,放开以后第一件事屏蔽nature,第二件事儿直接宣传为乙类传染病小感冒。
    如果防控已经超出了能力的话,实在是防不住,放开也能接受。 在放开之前,建议先做好这几件事: 1、宣传部分起来干活了,不要再装死了。 向全体民众说明放开之后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给群众充分的心理准备。现在很多人口头说放开吧放开吧,其实连长新冠这个词都没听说过。这根本就没做好心理准备。
    展开全文
    转发 11375评论 514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YX_semanticist

    我给爸妈看我的健康晚饭:藜麦糙米饭、烤三文鱼、生菜、牛油果酱。另外还有给🐒做的牛肉芝士汉堡。他们挺高兴的。可当我告诉他们这里大部分都是超市冷冻的半成品加工的,他们就有点不满意了。我爸说习惯看我们从生到熟精工烹饪饭菜,我则是信奉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满足口腹之欲和营养需求。两代人的饮食生活观念差别还是挺大的。(所以Nature和Science是两本不同的期刊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谢晓东制片人编剧

    虽然希望上层能够看到这篇报道,不过估计看到也不会有任何改变O爆炸性消息!!!《Nature》重磅:奥密克戎突...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明涛ECON

    回复@瓜娃子1914: 参见Nature网站O网页链接 和纽约州数据 O网页链接 。Nature网站说首次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对omicron并不太有效,而NY州认为再次感染率算比较低的,这就见仁见智了。 ¡评论配图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子陵在听歌

    清华大学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今天上线的Nature Med上发表了一篇重磅通讯文章,题目叫做“China can prepare to end its zero-COVID policy”(中国可以开始准备结束“清零”)。链接请见评论。这篇文章一方面铺垫了Omicron低致病性流行并且无限期流行的大背景,一方面指出了国内很多人的顾虑比如医疗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子陵在听歌

    UCSF病理学系曾经报道波士顿病人的Timothy Henrich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HIV研究论文,报道了用于治疗的HIV单抗VRC01在体内89Zr示踪下的动力学。这项临床研究(NCT03729752)用医学成像方法追踪HIV持续感染细胞,从而寻找HIV治愈靶点的一项重要研究。这项研究是HIV治愈的biomarker研究的一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中天電視官方NEWS

    【有效降低9成死亡风险抗忧郁症老药为治疗新冠带来新希望】治疗新冠传出好消息,巴西近日的千人实验发现又有一款老药可降低死亡发生,是一款名为氟伏沙明(Fluvoxamine)的抗忧郁症老药,阳明医院胸腔科医师苏一峰指出,该研究指出可减少新冠感染后死亡风险达9成,并获Nature期刊注明为重要发现,可望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上海团购打折-团800

    【21.57】自然乐园芦荟保湿凝胶300ml质地很清爽,很好抹开,抹开之后超级清爽,真的一点都不粘腻! O自然乐园Nature Republic芦荟胶祛痘印晒后修...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陕西交通广播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强国论坛

    【最新发现!#陕西发现地球最早的苔藓虫化石# 将苔藓动物起源向前推进至少5千万年】近日,《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张志飞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张志亮等人的最新成果——《化石证据揭示苔藓动物门起源于寒武纪早期》,宣告在陕南镇巴县发现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苔藓动物(苔藓虫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中国教育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万代模型

    【新品介绍】Exploring Lab Nature 猛犸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团800网

    【69】NATURE EDITION/自然目录 情侣香水50ml禁忌少年和失重少女2款香型可选,两款香味都很好闻,男香成熟稳重却又透露着温柔,很清新很清冷很阳光,有一种男孩子身上很干净很阳光的那种感觉,让人闻起来很舒服女香俏皮可爱不失甜美,清新不腻,淡淡的花香又有点甜甜的O自然目录BG情侣香水礼盒夏天男士木质留香女士...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上海团购打折-团800

    【69】NATURE EDITION/自然目录 情侣香水50ml禁忌少年和失重少女2款香型可选,两款香味都很好闻,男香成熟稳重却又透露着温柔,很清新很清冷很阳光,有一种男孩子身上很干净很阳光的那种感觉,让人闻起来很舒服女香俏皮可爱不失甜美,清新不腻,淡淡的花香又有点甜甜的O自然目录BG情侣香水礼盒夏天男士木质留香女士...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子陵在听歌

    刚刚有两篇非常重要的COVID-19文章上线。其中Nature Med文章回答了很多人询问的Moderna设计的针对突变株的加强接种疫苗mRNA-1273.211的问题。1. Nature Med发表了来自Moderna得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报道了open label的2a临床试验(NCT04405076)给予接种第二剂超过6个月的受试者加强接种第三剂后诱导中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凤凰网科技

    【《自然》子刊新发现:#居家办公后每周工作时间延长10%#】很多公司从疫情初期就开始实行居家办公政策。《自然》旗下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r上的研究论文发现,居家办公后每周工作时间延长10%。研究团队借用一个涵盖了员工邮件、视频/音频通话、定期和非定期会议、即时消息的大型匿名数据集,获得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中国大学生在线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杨凤池

    NK是nature kill cell 的缩写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福布斯中文网

    【科技日报:#科研苗子当公务员无可厚非#Nature%E8%AE%BA%E6%96%87%E7%A1%95%E5%A3%AB%E5%9B%9E%E5%AE%B6%E5%BD%93%E5%85%AC%E5%8A%A1%E5%91%98" class="break-all text-fw-blue-primary hover:underline hover:underline-offset-4">#发Nature论文硕士回家当公务员#日前,浙江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郝治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Nature》,却被曝出已回老家当公务员,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如此难得的科研“苗子”毕业后的首选却是“拿铁饭碗”,足见科研人员和公务员的待遇差距;也有人认为,经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