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差价”」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兰斌强

    #医改# 【武汉医保局深夜连发三条短信,看后更让人想不通了】武汉医保局深夜连发三条短信,看后更让人想不通了来源: 历史逆时针 最近,武汉的医保改革闹得沸沸扬扬,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按说,涉及面如此广泛的民生问题,理应经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流程,但当地医保局仅凭一纸通知,就推出25年来最大的一次医保改革,把每个月划入退休职工个人账户的钱减少一大半,灵活就业人员的个人划拨甚至被取消。如此仓促草率,如此简单粗暴,如此激进盲动,必然会遭到质疑和反对。看到民意反弹强烈,当地医保局开始亡羊补牢,干部下沉社区,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甚至让学生帮忙做家长的工作,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许多退休人员依旧不买账,群起反对。随即,当地医保局发起第二轮宣传攻势。2月16日深夜,一下子连发三条短信。这是第一条短信的内容:2022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0.63万亿元,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建立普通门诊统筹,老病号和老年人是改革受益最多的群体。第二条短信: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第三条短信:改革红利将惠及最广大群众。看了这三条短信,许多退休职工反而更想不通了。原因何在?瞒天过海第一条短信涉及了一个焦点问题:医保基金缺口。短信显示,2022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0.63万亿元,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意思是让大家放宽心,医保基金不缺钱。这明显是转移视线。实际上,多地医保基金已经出现缺口,一些城市出现亏空。之前,个别城市出现医保缺口时,就是先从个人账户借支的。而全国性的缺口,也会很快到来。据社科院测算,全国医保基金的当年结存,2026年将首次出现缺口;2034年,累计结存将变为负数;2035年,这个缺口接近1万亿元。清华大学的测算显示,因为过度医疗和老龄化加速,全国医保缺口或将提前。推出“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实质,就是开源节流,将全国医保基金缺口到来的时间推迟3年左右。但这只能治标,无法解决医保基金的赤字问题,只能勉强往后推迟几年。短信闭口不谈医保基金缺口问题,不把情况如实告诉参保人员,更不提武汉基本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反而报喜不报忧,认为医保基金有结余,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避开实质性问题,搞瞒天过海,如何赢得大家的信任?出尔反尔第二条短信中,谈到了另一个焦点问题:医保个人账户的钱究竟属不属于个人?按短信所说,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也不是福利。而且,后面提到医保个人账户上的钱时,都把钱字打上引号,变成“钱”。这明摆着表示,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不属于个人,医保局有权划走。之前,最先提出“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清华教授杨燕绥,就认为我国医保费率在国际上明显偏高,再没有增长空间了,唯一出路就是搞存量改革,在个人账户上做文章。她认为,当年设立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2018年修订的《社会保险法》里,没有提到个人账户,这已经表明个人账户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它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杨燕绥身为清华大学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人社部、民政部等部门的专家委员会委员,她的话有没有道理呢?实际上,我国当初设立职工医保时,学习的是新加坡经验,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钱由自己支配,还可以继承。但我国有3百多个医保统筹区,医保资金的盘子很分散,各地情况不一。20多年搞下来,造成有的地方统筹账户还有巨额结余,但有的地方出现了赤字。这种情况下,专家就站出来说,当初设立个人账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现在已经不符合《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了;个人账户的钱,大部分改由医保局支配,大家受益更大。这算不算出尔反尔呢?掩耳盗铃短信里还提到了第三个焦点问题:退休职工究竟是不是本轮医改受益最大的群体?三条短信,从头到尾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大家都是受益者,难道就没有受损者吗?实际上,年轻人明显吃亏了。他们医保个人账户划入的钱少了三分之一,但就医频率低,门诊统筹共济很少用得上,等于白白少了一笔钱。而老年人更郁闷。他们个人账户划入的钱,从280多元降到只有83元,少了三分之二。医保个人账户少掉的钱,占老年人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占年轻人收入的比例而且,老年人看病比较多,经常要用到这笔钱,年轻人个人账户结余较多,平时用得少,对医保改革带来的变化也很少关注。因此,动个人账户的钱,老人会比较敏感,情绪会比较大。至于门诊报销,不仅有门槛、起付线,还设置了报销上限。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了,不少老年人跑一趟下来,不仅累得够呛,而且觉得更贵了。而家庭共济,他们觉得就是一个噱头、画的一个饼,和大多数人没关系。短信里闭口不谈这些实际问题,只拣好听的说,声称参保职工都会获益,无异于掩耳盗铃。想一出是一出我国的医保改革,从开始到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就没有一个系统的大局观。从一开始的分级诊疗,不了了之,半途而废。到后来签约家庭医生,签约上来了,可有几个认识签约医生的?也就是走走形式。然后医药分家,没执行几天又改了,药品零差价出售。结果呢?把乡镇卫生院都干得快倒闭了。现在又想出来减少个人医保资金补充到统筹账户,引来一片骂声。到底哪些专家在主导医改,问没问医院心声,问没问老百姓的心声?搞形式主义,想一出是一出,坑肯定少不了。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木耳君是个矫情逼

    药品零差价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路走歪了。该制度完全是违背客观的市场规律的,跟计划经济如出一辙,肯定行不通的。药品零利润药企研发的价值如何体现?药师工作的价值何处体现?如果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就算药品加价200%又如何?看病贵完全是体制造成的,出门右转找政府。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浅秋晴明

    @RealCharlie 说:曝光了内幕也没用,掌权的人看不见,或者不想看。药品零差价之后依然很贵,医生依然因为药价贵被指责从中渔利。真正零差价能有多难,零差价以后药物提成自然不存在了,既没有医生也没有患者反对零差价,可是就是实现不了,这不是很奇怪吗?怎么才能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呢?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愤仕2鄙文人青年木子oO

    //@季必宏: 医生被杀了,责任归到卫生部,结构没设计好,其实浙江已经药品零差价了。酒店的酒水转手就涨10倍,酒吧洋酒涨百倍,也没见有人被捅。核心有二:1国家应该做的事推到社会上,2整个社会缺乏公信力。
    【人民日报:医患暴力的背后是体制积弊】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畸形的以药养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医生都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1. 微博附图
    转发 3450评论 115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季珊华

    医院只看病,药上药店买。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如急症等。 //@季必宏: 医生被杀了,责任归到卫生部,结构没设计好,其实浙江已经药品零差价了。酒店的酒水转手就涨10倍,酒吧洋酒涨百倍,也没见有人被捅。核心有二:1国家应该做的事推到社会上,2整个社会缺乏公信力。
    【人民日报:医患暴力的背后是体制积弊】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畸形的以药养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医生都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1. 微博附图
    转发 3450评论 115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温郡伊加一

    很多医院药价是0差阶了。但更大的手术器㭜价格不菲。而且往往自费。更大的制度缺陷在于药价、器材患者往往没有议价权。权利利益输送下的药品招标往往使得药价虚高 //@季必宏: 医生被杀了,责任归到卫生部,结构没设计好,其实浙江已经药品零差价了。酒店的酒水转手就涨10倍,酒吧洋酒涨百倍,也没见有人
    展开全文
    【人民日报:医患暴力的背后是体制积弊】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畸形的以药养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医生都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1. 微博附图
    转发 3450评论 115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鄂州结核病防治

    //@首儿李桥眼科尹大夫: 人民日报也说了句实句 //@季必宏: 医生被杀了,责任归到卫生部,结构没设计好,其实浙江已经药品零差价了。酒店的酒水转手就涨10倍,酒吧洋酒涨百倍,也没见有人被捅。核心有二:1国家应该做的事推到社会上,2整个社会缺乏公信力。
    【人民日报:医患暴力的背后是体制积弊】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畸形的以药养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医生都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1. 微博附图
    转发 3450评论 115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首儿李桥眼科尹大夫

    人民日报也说了句实句 //@季必宏: 医生被杀了,责任归到卫生部,结构没设计好,其实浙江已经药品零差价了。酒店的酒水转手就涨10倍,酒吧洋酒涨百倍,也没见有人被捅。核心有二:1国家应该做的事推到社会上,2整个社会缺乏公信力。
    【人民日报:医患暴力的背后是体制积弊】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畸形的以药养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医生都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1. 微博附图
    转发 3450评论 115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季必宏

    医生被杀了,责任归到卫生部,结构没设计好,其实浙江已经药品零差价了。酒店的酒水转手就涨10倍,酒吧洋酒涨百倍,也没见有人被捅。核心有二:1国家应该做的事推到社会上,2整个社会缺乏公信力。
    【人民日报:医患暴力的背后是体制积弊】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畸形的以药养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医生都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1. 微博附图
    转发 3450评论 115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安晚报

    【安庆卫生局长“看病” 发现药品未零差价】安庆卫生局长储艳云昨日来到大观区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暗访,当“看病”后看到医生开的药单上个别药价高,闯进院长办公室询问原因。赶来的大观区副区长陈结才承诺,将在10月1日前在该区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品“零差价”🔗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香港成报

    【厦门部分医院被曝药品零差价“变形”】近日,福建漳州医疗购销领域腐败窝案受到全国关注。据相关媒体透露,成本不足1元的注射液,售价超10倍;采购要过多道关,药价的50%竟然都是“公关费”。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每日经济新闻

    【厦门部分医院被曝药品零差价“变形”】厦门某医院某科室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为了控制成本,医院明确了给每个病人开药的占比 ,我们科室是42%,也就是说一个病人花100元,只能给他开42元的药品。”不过业内人士却告诉记者药占比一直都是行业“潜规则”。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hCXdeguanzhu

    12年下半年,卖了半年基药,领了2800元。还扣了30元的饭钱,实拿2700元,交了1300元的网费,电费下月要对卫生室实行企业用电收费,每度收一元,药品零差价,基药不给钱,日子怎么过,谁定的制度,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面朝大海的村夫

    医保管理新漏洞:随着医保和新农合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施行药品零差价的基层医疗机构越来越多,一门新的生意应运而生:患者将自己的医保卡放在相熟的医生处,不定期用医保卡买出药品,然后卖给药店或个体诊所,以实现医保费用的变现。如果是离休干部的医保卡,哈哈,那就等着数钱吧@观察与评论V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追忆乘风

    药品零差价后,看病贵就能改观吗?增加诊疗项目,手术项目等其它费用,使劲得让你做检查。中国特色的经济条件下,医院都是讲创收的。老百姓永远看不起病的…… //@微观医改: 以药补医机制直接的结果就是:看病贵!在这样的机制之下,医疗行为“变形”,医疗服务“变味”。诱导需求,开大处方,多用药,
    展开全文
    #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李克强曾强调过,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破解公立医院改革难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抓住破除“以药补医”这个关键环节,进行利益格局调整,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使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后能够更加有效顺畅地运行。@中日友好医院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山栀子123456

    医院药品销售零利润时代来临。 浙人大代表批药品零差率 称民众遭双重挤压:“挂号费上去了,药价却没降。”李惠利医院院长周建庆认为,药品零差价措施压缩了医院的利润空间,但没有压缩药商和中介商的利润空间,招标的药品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要高,导致政府、医院、老百姓面临一个“三输”的局面。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东南商报

    #今日商报#【23家医院明起实行药品零差价】从明天起,市民去鄞州人民医院等区级医院看病时,会发现门诊费和药费的变化。继我市6月28日实行五个县市公立医院改革后,我市六区的23家县级公立医院从12月28日零时起统一实施改革。改革价格调整总体与上半年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同。🔗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医药圈

    //@不学无术瞻淇爸: 你错了,青海和陕西都比安徽快,不要把好事都安到安徽头上啊,不带这样的。安徽虽然是先进,但是也要谦虚谨慎 //@李草凡: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安徽省确实也走在前面,去年就开始部署了。估计药品零差价的愚蠢政策也要向上推广(芜湖已经先走一步),拭目以待。 //@刘涌21cbh:
    展开全文
    @米内网-汤国谦: 【安徽医改破冰 每市选1-2家县医院试点改革】记者从15日召开的2012年安徽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每个市选择1至2个县,开展县级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缓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 网页链接 (分享自 @米内网)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南方都市报

    【见死不救没解决 谁敢说医改成功】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专家刘远立直言,让医生承担急救医疗欠费相当于失火后让消防队员付费。谈起药品零差价,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医院和医生是制度的替罪羊,2000%的利润与医生没有关系,他们没有权制定价格。🔗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