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庄时利和

    肥水不流外人田,发个粉丝福利,我置顶的这条科普微博合集(微博正文)大家只要在底下评论就行,抽三位铁粉,每人发一个200元红包,正月初一零时开奖。过去的一年辛苦大家的支持和转评赞,我在微博之夜也拿到了年度新知博主奖杯。祝大家年夜饭吃好喝好,龙年大吉!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鍋盖頭司令

    关于#流浪地球 排片#这事,说几句。流浪地球2是好电影,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满江红也不差,不管是从演员到剧情还是到导演还是到宣发,都能抓住一些人。今年的春节,影院肯定都想挣钱,上座率、口碑率影响排片太正常不过,换你是老板你也会有所侧重。流浪地球2正月初一排片是高于满江红的,但是上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劉序浩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劉序浩

    三兔藻井圖 敦煌壁畫中的《三兔藻井圖》,色彩艷麗,在飛天環繞下更顯神秘,有人解讀「三」為佛教「三世說」,有人認為「三」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兔子朝著一個方向奔跑循環往復,巧妙生動,吉祥綿延。#正月初一# #三兔藻井图# 绿洲 北京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十愿微博

    农历正月初一,恭逢弥勒菩萨圣诞日!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恭迎弥勒菩萨圣诞瞻礼菩萨圣像见者喜事连连,财源滚滚#春节##大年初一# 恭迎弥勒菩萨圣诞 | 瞻礼菩萨圣像,见者喜事连连,财源滚滚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转发 21评论 9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南郭刘勃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年号当然不用了。中华民国该采用什么纪年方式,当时有许多有趣的争论。有认为应该用黄帝纪年的,根据古籍当中记录的上古圣王黄帝登基的时间,推算下来,这年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也有认为应该从孔子出生开始算,今年是孔诞多少年。但是最后,还是采用一种更加和世界接轨的纪年办法,采用西方通用的格里历,也就是我们今天一般说的公历。公元1912年是民国元年,1912年的1月1日,是这一年元旦。那问题来了,传统上,元旦是用来称呼农历年的第一天的,现在,改称公历年第一天。那原来农历年的第一天该怎么称呼呢?1914年,有人给袁世凯提了个建议,农历的元旦,叫春节;端午节,叫夏节;中秋节,叫秋节;冬至,叫冬节。但这个创意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民国时用得更多的,就是叫“旧历新年”。我们知道,民俗传统是很顽强的。不会因为你政府改了新历法,就全社会一下子全盘接受新历法。很多传统节日都是旧历法有关的,正月十五元宵,八月十五中秋,节庆内容都是和天上圆圆的月亮结合着,用公历的话,1月15日、8月15日天上月亮不定啥样,怎么过节啊?所以,民国就进入了一种新旧历法并行的二元状态。各种官方活动,用新历法也就是公历,有些知识精英,也喜欢用公历;民间的主流,还是用旧历法也就是农历。对这种二元状态间的互动与张力,有学者作了梳理:第一个阶段:从1912年到1919年,基本是相安无事。官方对公历是想大力提倡的,但当时政府实际上力量比较弱,民间不想改变,它也就不强行干涉。从当时的媒体报道看,农历新年比公历新年热闹得多。于是,当时的舆论,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把公历新年叫“民国之新年”,这是中华民国定的过年的日子;把农历新年叫“国民之新年”,这是全国民众选择的过年的日子。或者叫公历年叫“法定之新年”,农历年叫“自由之新年”。1919年过农历年的时候,《申报》有个报道尤其好玩。它说,新历年北京住户没有换春联的,一到旧历年,大街小巷无不焕然一新。这个我们今天也还是这样,倒也没啥。它还说,有一件事是往年罕见的,就是放爆竹,“响声四起,通宵不绝,亦似北京市民含有无限快乐之情。”也就是说,1919年的报纸,把到处放爆竹,是当作一个新现象来报道的。可见过年放爆竹这事,虽然历史很悠久,但原来也不见得特别流行。1919年被放大的一个习俗,是古老传统,而1919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一件大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则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新与旧交织的时间,就是这么奇妙。然后第二个阶段,1920年到1927年,社会变得激进,于是对旧历新年,开始有了很多批判。当时媒体报道,1920年的1月1日,是民国建立以来最热闹的一个元旦。五四之后,中国渴望除旧布新,企盼和先进文明接轨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与之相应的,就是旧历新年遭到了严厉批判。各种祭祀活动是迷信啊;很多庆典很奢靡浪费啊;过年休息时间太长,耽误生产啊,比如陈独秀说:“中国的旧历新年,没有丝毫历史上纪念的意义,全国人竟有十余日事实上的休息,各社会一切停顿,真是世界上一件怪事”;还有人说,给小孩压岁钱,会把小孩变得“卑鄙嗜利”……当然,刚刚被炒热的旧传统,过年放爆竹,被批判会造成多少浪费和危险啊。从这些话题看,一百年了,吵的啥真是没怎么变。不过,我们也不要高估这些批判的实际影响力。当时,能够在报纸上写文章的人,和能够阅读报纸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于是进入第三个阶段,政府企图废掉旧历新年,这种努力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彻底失败。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政府的力量相对强了。于是通过政策改变习俗这件事,变得好像至少可以试一把了。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 1928 年 1 月 1 日发布了《为实行国历告各界民众书》,把公历称为“国历”,并且定了调:“国历,是革命的国府明令规定,颁布实行的,所以革命政府治下的民众都应该一致遵行,不容非议的。同时也可以说,反对实行国历的,便是违反国民政府命令,便是反革命。”于是,旧历新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当然也就不放假了,而且各种节日庆典被严厉禁止。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两个国民党党员,党员甲在旧历年这天,看见了党员乙,拱手说了句:“恭喜发财。”于是党员乙就把党员甲举报了,按照国历,今天是个平平无奇的日子,你怎么还想过年了!于是党员甲被罚在总理遗像前立正十分钟反省。上海有一户人家迎财神,两个警察就把这家的主人带到公安局,所有迎神的祭品,大鱼大肉的,全部没收,而且你有钱干这种无聊的事,我再罚你一笔钱。有个江北来上海的劳工,在自家门口放鞭炮,也被警察抓了。“你好大胆子,怎么胆敢过旧历年,反革命啊。”结果这位说,我不是过年,今天我爸生日,我放个鞭炮。最后罚了三个大洋了事。这么严厉,是不是从此把旧历年彻底封杀了?也没有。因为这属于抓典型和警察创收,实际上有关部门不想多事的时候,又管得很松。也有报道说,过年的时候,有人就在警察局门口放爆竹打麻将,这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但是并没人管。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这么折腾到1934年,其实就已经折腾不动了。国民政府的新规定,变成了不许过旧历年的,仅限于公务机关,民间实在要过年就算了。这等于回到了官方归官方,民间归民间的那种状态。到1937年,日本入侵,兵战凶危国家存亡之际,当然就没空管这事了。下一轮大变化,要到1949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但是也保留了农历。并且定下来,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令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放假天数是春节3天、国庆节2天、劳动节1天、元旦1天。你注意,这里面,国庆节、劳动节、元旦,都是新节日,只有春节,和传统文化有关。所以有研究者看来,此时春节已经成了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唯一展示平台,所以春节和新生的现代国家之间,其实有一种天然的紧张感。我国的政策,也发生过两次180°的大转弯。一次是1967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说为了适应革命形势,根据群众要求,春节假期取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国务院发出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新中国的政策执行力,当然不是南京国民政府可比的,所以接下来的十来年,春节就真的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了。最多就是老百姓私下里搞一点自己认为不能没有的过节仪式。然后到了1977年,又是一次掉头。新闻报道当中,又出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人士新迎新春”的字样,1978年《人民日报》又出现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欢欢喜喜过春节”的主题。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两封读者来信,一封题目是《为什么春节不放假?》,一封是《让农民过个安定年》,能够上《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意味着什么,这就懂的都懂了。果然,几天后,部分省区都宣布恢复春节放假,到1980年就全国恢复春节放假三天的制度。然后到1984年,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除了发表元旦贺词之外,也发表了春节祝词,这当然标志着春节重新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节日。此前1983年,其实还有一件大事至关重要,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其实,早在中央电视台还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时候,迎春晚会早就有了。但1983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9 年全国电视机拥有量才 485 万台,1982年就达到了2761 万台,注意,那会儿一台电视机打开,面对的可不是一两个观众,前面围着一大帮子人呢。所以看春晚成了一件全国人民都参与进来的特有仪式感的事情。而我们知道,所谓仪式,是一种规范化的,带有表演性的,可以重复的行为。所有参与这个行为(包括观看)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感觉,就是我们都是自己人,书面点的说法,叫“共同体意识”。春节当然确实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你看古书上记载的过年习俗,很多和今天的庆祝方式已经没有关系了。或今天仍然保存着的一些习俗,可能全国各地都不一样。实际上,之前这几十年里,从塑造中国人的共同体意识这个角度说,春晚的意义超过任何传统习俗。春节应该怎么过,不同的地方本来差别本来很大,强调各地的习俗,可能强化的就是地域意识而不是中国人的意识,看春晚才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仪式,共同享有的习俗。并且春晚实际上还给某些地方的习俗赋能,让它近乎成为全国人民的习俗。比如过年吃饺子,我南方人本来没这个习俗,但春晚上听了N遍“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对此也就近乎默认了。虽然过年仍然不见得吃饺子,但比方说碰到一老外,跟你招呼:“中国年,吃饺子!”不是特别较真的人,也就不去纠正他了。当然,这些年春晚这个仪式还在,仪式感却早已不复当年。不过,只要国家还有活力与梦想,总会不断有新要素为这个节日赋能的,但不要强行硬上,弄得吃相难看就好。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央视网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杨帆教授

    消息:北京正与辉瑞谈判 争取农历新年前敲定在中国生产与分销Paxlovid许可来源:联合早报一项临床试验显示Paxlovid可将冠病高危患者的住院率降低约90%,许多中国人正试图从海外购买Paxlovid,然后运回中国。(路透社)(早报讯)三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中国正就一项冠病口服药物仿制药的生产与分销许可,与辉瑞公司进行积极谈判。消息人士说,中国希望争取在农历新年之前敲定这项许可的条款,由国内制药商在中国生产和分销辉瑞冠病口服药物Paxlovid的仿制药。其中一名知情者称,自2022年12月底,中国医疗产品监管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一直在主导与辉瑞的谈判。知情者说,北京希望在1月22日之前敲定这项许可条款。1月22日为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北京在很大程度上对西方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依然持抗拒态度,Paxlovid是少数获得中国当局批准的外国药物之一。一项临床试验显示Paxlovid可将冠病高危患者的住院率降低约90%。市场对这款口服药的需求量很大,许多中国人正试图从海外购买Paxlovid,然后运回中国。#杨帆评论# #鸿儒计划#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齐都督

    #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发布#路透社报道,中国与辉瑞公司就新冠口服药物仿制药的生产与分销许可进行谈判。消息人士说,中国希望争取在农历新年之前敲定这项许可的条款,由国内制药商在中国生产和分销辉瑞冠病口服药物Paxlovid的仿制药。其中一名知情者称,12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一直在主导与辉瑞的谈判。知情者说,北京希望在1月22日之前敲定这项许可条款。1月22日为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一项临床试验显示Paxlovid可将冠病高危患者的住院率降低约90%。市场对这款口服药的需求量很大,许多中国人正试图从海外购买Paxlovid,然后运回中国。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念父

    有中药死也不吃美国药#中国人# 中国在争取在农历新年之前敲定这项许可的条款,由国内制药商在中国生产和分销辉瑞冠病口服药物Paxlovid的仿制药。中国医疗产品监管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一直与辉瑞的谈判。 🔗 网页链接
    转发 3评论 4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王才亮律师

    正月初一看这个比赛真是吃大亏了。
    大年初一,忙里偷闲看中央台的5套,见已经0:3输给越南队。中国当前有两个短板,一个是足球,一个是芯片,总是让国人感到沮丧。为什么不拿出无敌的拆迁精神呢? 2北京·北京陶然亭公园
    转发 19评论 36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和谐平平

    “高水平”的裁定书一一四川省高院曹文法官的杰作! 今天是2022年春节(正月初一)。在昨天除夕,我收到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寄过来的(2021)川民申7811号《民事裁定书》。该裁定书上没有事实和理由的叙述,只阐明了我不服四川省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川民终1593号民事裁定。 “裁定”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吴法天

    举报人说,华南海鲜市场实际控制人余祝生的女儿、儿子正月初一公安部督办把他俩抓了,余祝生跑了。媒体有没有跟进一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Z-sarahhhh丫丫Yvonne萌萌

    从没见过哪个文明国家发起过声势浩大抵制中国春节的运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从联合国秘书长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各国元首,都对华人的新春佳节表示道贺与祝福,每当被官媒大肆报道后,爱国傻逼们自嗨到高潮! 文化的包容与互补,才彰显了人类博爱和友善的进步特性。 今年天朝抵制西方圣诞节,有如文化版的...全文: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军报记者

    #走进我国56个民族#【藏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藏族是汉语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配图为著名军旅画家陈玉先所绘。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高会民

    元旦一词早已有之,《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颛帝为”三皇五帝”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从汉武帝起,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末。 //@非柚: 元旦齐名个毛,元旦不是袁世凯引进来的么。该是与上元齐名。
    【高会民:和中秋有关的27首古诗词】和中秋有关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唐以后的,以唐宋为盛。据学者研究,中秋节发端于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初时,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高会民读史# 🔗 网页链接
    转发 1104评论 65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映洁Sean诗龄籽沐

    2014年 :8月22四大名捕3 10中旬热血男人帮 9月19死亡派对 2015年 :正月初一2月19澳门风云2 鬼鬼吴吴映洁 陈翔 张籽沐 王诗龄 (我最喜欢的四位盆友都有电影要上映这也太棒了吧) 如果你喜欢他们就到影院去捧场吧。为他们加油吧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网易真话

    我的父亲一辈子爱热闹,我对他的孝顺基本上围绕着热闹二字开展。乡亲们也不识货,每年春节都是带好烟、好酒回家。正月初一开始,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戚,不管是问路的人,还是乞丐,他都吩咐母亲赶紧拿烟。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天公堂V

    他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令全国放假;他成立第一支现代化陆军及大批军事院校;他创办了山东大学,他奏请废除科举制;他说服慈禧批准立宪计划;他主持了中国首次地方选举。他以“逼宫”的形式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不流血的王朝更替;他被称为“中国华盛顿”。他,是教科书上的“窃国大盗”袁世凯。转!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这不是历史

    蒋介石对家乡的最后一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乘专机回到宁波奉化溪口镇老家。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蒋介石在中国大陆过的最后一个春节。4月5日清明节,蒋带着儿孙祭母扫墓,他双膝跪地,涕泪横流······4月25日,在瞻仰完孙中山和孔子像后,他再未踏上过家乡的土地。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魏子顺的微博

    女娲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六造马,初七女娲用黄土和水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太慢,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泥浆成了人。黄土制作是富贵的人,绳子抽出来是地位卑下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制定了嫁娶之礼,让人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成龙

    还记得我生日演唱会上说过“请大家留住票根,我会抽选幸运观众请他看电影”嘛,承诺过你们的我一定做到!目前我的新片《天将雄师》正在拍摄中, 羊年正月初一会和大家见面。从6月开始就请大家晒票根并@天将雄师 官微吧,我们每月抽选100名共计600名幸运的朋友免费观看我的新片《天将雄师》。爱你们[心]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月姐姐936

    今天收到一封求助信,首先还是求助万能的微博吧!62年前,原住昆明市万钟街后搬到武汉的一位姓方的母亲将年仅半岁的孩子送给了家住昆明市市府东街的杨姓人家。这位现名杨方明的老人1952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他在养母去世时才得知自己身世,从此日思夜想渴望寻找到母亲和几位哥哥。大家都来帮帮他吧!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大脸撑在小胸

    昨天有人问:生肖是从大年初一还是立春算起?理论上应该从立春算,我国古代是以立春为岁首。1912年孙中山宣布废除旧历使用公历。1914年袁世凯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所以正月初一过春节是近代产物,而按照古代传统,要精确到立春的时辰来看生肖。当然现在比较随意,毕竟大家婚恋求职时更在乎星座[汗]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赖子恩典

    【讣告】原新一军新三十师老兵廖云裳于2014年04月10日18:20分因突发心梗在辽宁去世,享年92岁。 廖云裳,原籍四川营山县(现归南充市),生于1923年正月初一。1943年9月,廖老进入新一军新三十师,亲历了缅北反攻。老人在世时心态开朗,是个老顽童,不会弹吉他还操琴做陶醉状,像个摇滚老战士!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太阳低调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名单确定 曹格吴秀波陈奕迅】《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去年12月胜利收官,目前同名图书开售,加长电影版也将于马年正月初一正式上映。不过更令观众好... 🔗 网页链接 (来自@一点资讯 爸爸去哪儿频道)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chrislqi

    #文章参加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2季嘉宾已敲定 文章黄磊陆毅参加】《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去年12月胜利收官,目前同名图书开售,加长电影版也将于马年正月初一正式上映。昨日,重庆晨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去年,《爸爸去哪儿》剧组导演在武隆看景。详情点击:🔗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刘耘博士

    还是因地制宜好。//@老坛酸菜炒牛肉: 在四川南部,清明节很少人家祭祖扫墓,尤其在农村地区。一般在正月初一或二进行。我觉得这比较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清明节正值四川南部开始插秧比较忙碌季。这个时候青壮年大多也外出不在家。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据传清明节始于周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转
    1. 微博附图
    转发 22评论 5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无情的鬼鬼

    我的故事:老鬼 正月初一见面的,第一眼就被他吸引了。记得第一次约会他我激动了2天两夜没有睡觉。一起4年有亲密有矛盾,闹过分手,冷落过我。但是最后用我的真心感动了他,他的喜好是中老年光头熊。而我那点都不符合,但是他现在完全接受了我。所以我想告诉那些想分手的朋友们坚持一下春天就会来临。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智慧的薄云

    【《西游降魔篇》成最快破10亿华语电影】由周星驰执导的魔幻喜剧电影《西游降魔篇》自10日正月初一公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截至25日,上映三周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成为最快破10亿的华语电影,刷新了由《泰囧》创下的20天突破10亿元的吸金纪录。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