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套话」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顺势而为_diamond

    我不太爱跟我爸说话,虽然他说话有道理,但他跟我说话总是充满了官话、套话,很有现代八股文的味道……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沂蒙山上一匹狼

    【开国上将子女发声:父辈流血绝不是为了让一小撮利益集团得利!】陈人康(63岁):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曾在解放军第二炮兵任职,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出于根深蒂固的“军队”情结,陈人康时常会穿军装。采访那天,身穿绿色军服让他在人群中很显眼。这些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四子陈人康早已远离权力中心。跟许多泯然于平民的红二代一样,他不愿只活在回忆里。2009年起,他在 “红军后代授课团”里任教,这个平台已然成了他延续父辈理想的主要载体。对于父辈打下来的江山,陈人康有一个担忧是:“党脱离了群众”。“怕就怕有些党员背离自己的信仰,背离人民。人民不跟你走了,这是大问题。”对外界的骂声,他提高音调,“共产党怕骂吗?共产党就是在被骂被屠杀当中站起来的,共产党是骂不倒的。秀才造反不足以畏惧。”在陈人康的印象里,父亲不是一个慈父,更像威严的上级。从军后,他每次见到父亲都被要求敬军礼,然后才叫爸爸。陈士榘对子女说:“我首先是你们的首长,然后才是你们的父亲。”常年在军队里指挥作战的风格被带入家中,陈人康记得父亲很少拉家常,说话多数是命令口吻,没得商量。这样的父亲,在饭桌上进行忆苦思甜和革命传统教育是常事。“九岁时,我跟着你爷爷一起从武汉坐日本人的船前往湖北荆门老家,谁料行李丢了,你爷爷去询问船上的日本人,结果被狠狠训斥了,我上去帮腔,结果被日本人扇了一大耳光。”父亲给陈人康讲这个故事,希望儿子明白,丧权辱国是他投身革命推翻旧制度的根本动力。对毛主席,陈人康相信父亲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从井冈山革命开始,陈士榘习惯了相信,在关键时刻,毛泽东做的决定都是对的。这种崇拜体现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中。14岁时,陈人康曾用4个毛主席像章,换了一件军服,陈士榘知晓后勃然大怒:“你怎么能拿毛主席当商品交换!”父亲给妹妹洗衣服时,也不忘叮嘱:“洗衣服最重要的是领子和袖子(取‘领袖’之意)。”在父亲最后的弥留之际,家人曾忍不住问父亲:“你一辈子最爱的是谁?”她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毛泽东。”2009年,陈人康加入了江西干部学院组建的“红军后代授课团”。因为看不惯“官话套话连篇”的宣传,他喜欢讲故事,“不说父辈光辉伟大的那些套话,用细节还原当年,让他们了解前辈是怎么吃苦耐劳的。”与陈人康一同加入授课团的70余名授课者,几乎都是老红军的子女,平均年龄64岁,90%以上是退休人员。说起贪污腐败分子,陈人康慷慨激昂。“真是深恶痛绝,比你们还要深恶痛绝。我们父亲打天下绝不是为了让这一小撮利益集团得利。这就是理想信念问题,我们要的是共产,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有一次,陈人康去某省参加会议,有关部门用警车开到他去参观名胜景区,一路警笛轰鸣,享受特殊待遇的陈人康心里不是滋味,“这太脱离群众了。”而红色教育在陈人康身上刻下的另一个印记是“艰苦朴素,别指望老的”。他清晰记得父亲“曾痛斥摆宴席的作风,他自己就一碗清水过了最后一个生日”。所以,陈人康说他不能理解那些腐化的“后代”。杨秋华(65岁):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女。曾于解放军总参管理局招待处工作。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女杨秋华亦是这些社团学会的热衷者,其中参与次数最多的,是颇有名气的“将军后代合唱团”,她已跟团天南地北参加了数十场演出。杨得志将军之女杨秋华:带仨女婿上战场父亲引以为豪关于平型关大捷父亲不太喜欢讲战争往事新京报:父亲会时常提起平型关大捷吗?杨秋华:实话实说,几乎没有向我们提起过。他不太喜欢给我们讲战争往事,另外工作也太忙,有仗打的时候就一定有他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参加抗美援朝,年近七十还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平时白天上班,晚上约人谈事,只有吃饭的时候我们能见到他。父亲晚年时弟弟为了能留些记录,让他讲了些往事。他的抗战岁月,我都是后来自己翻看回忆录、画册时了解到的。新京报:那他也很少能照顾到你们?杨秋华:他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行胜于言。1959年,他们跟着彭老总去东欧考察,回来时别的将军买望远镜等高级东西,他扛回来3匹布,做的衣服一直穿到我1968年当兵。三年困难时期,家里孩子们的供应粮不够吃,他的指标多一些,全让给我们。后来父亲生病住院,医生说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肝炎。关于军人情结,家里5个孩子相继当了兵新京报:看合影发现,你们一家人都当了兵。杨秋华:这是受时代的影响,再者我们从小跟着部队一起长大,有很深的军人情结,家里的5个孩子相继当了兵。这似乎是我理所当然应该选择的,除了当兵我再无其他的职业理想。新京报:在部队时,领导和战友都知道你父亲是将军?杨秋华:知道。但没有因为父亲给我任何特殊照顾,反而分配我到了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位于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一个军马场。百十里无人烟的荒滩,割草喂马,工作量很大,而且蚊虫叮咬得厉害,浑身都是包。那时感觉受不了了。新京报:没想过让父亲帮你调一个地方?杨秋华:没敢直接跟父亲说,向母亲写信时委婉表达了这个意思。后来母亲回信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父亲的意见,不同意,让我坚持,别人能吃的苦将军的女儿也能吃。关于“将军后代”光环几次重大事件受父亲意志改变新京报:也就是说,“将军的女儿”只是个光环,其实没有让你因此受益。杨秋华:仔细想想,一生中肯定有因为父亲的面子,让我多多少少受到帮助照顾的事情。影响我人生的几次重大转折事件也受到父亲的意志而改变。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大潮,部队很多人都转业下海经商,我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有次父亲把我们几个子女叫到一起,明确告诉我们,只要他还在,决不允许我们离开部队,脱下军装。新京报:可你还是脱下了军装。杨秋华:1986年大裁军时,我所在的部队被纳入了裁撤范围。说实在的,马上就要授衔提高待遇,谁也不想被裁,很多战友都托关系求人,有部队的高级领导来问过我,如果不想被裁,他可以帮忙调动。饭桌上我对父母说了这事,晚上就被母亲叫到房间,转达父亲的意思:有人愿意帮我是因为他是解放军总参谋长,但这次裁军他是主要负责人,连自己女儿都走关系别人还怎么裁。这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可以感觉到,我们离开部队,父亲其实是失望而无奈的。新京报:父亲是否说过,他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杨秋华:没有明确说过,也许是受到信仰和时代的影响,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国家的子女,生活和工作一切响应国家的号召,听党的安排,我们家也是这样。但其实他心里还是希望子女中有人能成为像自己一样的人,可惜5个孩子里4个是女儿。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把3个女婿带上了战场,并引以为豪,招婿当如此。 (来源:伟人永恒纪念馆 )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北京晚报

    #官员如何克服舆情恐惧##京报锐评#《人民论坛》杂志多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彼时国内有7成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 害怕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而对此最提心吊胆的,就是负责舆情的宣传干部和主政一方的“一把手”。 如今,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这样的恐惧有增无减,范围也在扩大。从单位领导,到基层职员,除了应对繁忙的本职工作,也都在密切监测舆情。哪怕是一些便民好事,也生怕传着传着风向突变,不定在什么节点就“变味”了。 怕“舆情”、怕“关注”,背后是怕“争议”、怕“问责”。与其承担处于聚光灯下的风险,惊心动魄,倒不如隐于沉默的保护色,平稳度日。 (一)网络生态复杂,声音喧嚣嘈杂。敢于触网,并且在实践中提升网络执政能力,这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直面的现实要求。 哪怕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对接到不同的利益关切,也很难获得百分之百的满意。有点赞表扬,有善意批评,有满腹牢骚,甚至还会有攻击谩骂,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热议之下,没准哪处蝴蝶扇动的羽翼,最后就变成了杀向自己的“回旋镖”。 具体到一些党员干部的现实苦恼:明明是一五一十回应质疑,为何网友仍不满意,还越说争议越大?明明是出于好心办的好事,怎么就会被传变味,辛苦费力还完全不讨好?明明就是正常穿衣说话、待人接物,怎么一发上网之后就引爆了新的舆情? 身处网络时代,党员干部当如何适应裂变的传播环境,又该怎样练好舆情应对的基本功? (二)人声鼎沸,舆情变幻,古今中外皆然。论及政务舆情的形成,常被提及的有三大理论观点—— 其一,政治学上的塔西佗效应。早在古罗马时代,执政官塔西佗在其所著历史书中便有感而发,“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只要怀疑产生、信任丧失,无论政府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在说假话、做坏事。这被当代学者引申为“塔西佗效应”,并经常用作政府丧失公信力的警醒。其二,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在人们的认知交往中,由于掌握对方信息太少,往往就会通过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来形成定式的结果,成见或偏见由此产生。很多时候,事实尚不明晰,怀疑情绪便直接引发对公权力的有罪推论,“言之凿凿”中,可能并无多少理性客观可言。 其三,管理学上的公地悲剧效应。当一项资源有多个拥有者,所有人都有使用权,却没有权力阻止其他人使用,极易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在公众眼中,每一个与官方沾边的人物、机构,都会被视作公权力的“代表符号”。哪怕一项权力滥用行为出现,那么受伤害的就决非某人某地,而是整个行政系统的公信力。 三重“效应”相互交织杂糅,一旦触发连锁反应,舆情回应必然难上加难。(三)舆情防不胜防,很多时候诱因不只在事件本身,也在于应对方面的问题。比如,避之不及。公共事件当前,有些官员或是信奉“多一句不如少一句”,或者自觉腰杆不硬,生怕被翻出事来,以至于芒刺在背、心虚胆怯,生出“鸵鸟”姿态。比如,反应迟缓。舆论争议已有起势苗头,相关方面还木知木觉。明明最好的办法就是“见于未萌、治于未乱”,却白白浪费了时间窗口。比如,放水流舟。面对舆情如沸,幻想扛一扛、拖一拖就过去了,寄望时间冲淡热点事件。不理会、不处理,不作表态和反馈,任由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比如,稀里糊涂。已处于聚光灯下,却在重要信息上搞不准。前后数据不一致、各方说法有冲突,都会让本该解疑释惑的回应陷入罗生门。比如,话语刻板。麦克风前,神情紧张、姿态僵硬,只顾自说自话,官话套话连篇,完全不互动、不沟通,只顾把准备好的稿子念完,对公众关切听而不闻。比如,存心掩饰。明知自己有履责不力或处理失当之处,却不想着知错改错、求得谅解,还刻意遮掩、隐瞒实情,甚至故意放出虚假信息,混淆视听。 比如,避重就轻。选择性回应舆论关切,对于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或一笔带过,仅就细枝末节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些冠冕堂皇的套话。……种种应对之病,皆不难从现实之中找到案例。这也从侧面折射出,直面弊病、大力纠偏的紧迫性。 (四)应对舆情,首在诚意。 一事当前,官员的表态、回应是不是真诚,有没有诚意,公众是可以感知到的。不回应关切,不解决问题,仅以“平事”为目的应对舆情,鲜有不碰壁者。 有不少舆情事件,本来事实并不复杂,只要第一时间通报真相、诚恳道歉、严肃追责即可;结果“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等荒唐操作接二连三,越想把事按下去,越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舆论的脾气》一书曾如此预警:“舆论的脾气,便是人心的脾气,什么是人心的脾气,就是你所做的事情,如果违背了伦理道德,那必然是不被大众所容忍的。”当此之时,遮遮掩掩、强行洗地,更像是侮辱公众智商。一意孤行、错上加错,有时比错误本身更让厌恶。 “自古套路靠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正视问题,如实回应问题,是起码的诚意。 (五)快速反应,实事求是。问题客观存在,捂是捂不住的。特别是在以“秒”计的互联网速度面前,人们对回应时效的期待大大提升。第一时间没有发声,就可能被认为是无言以对或有意拖延,客观上助长着舆情发酵的速度。如何对待公众、对待媒体,折射着相关部门单位对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的态度。舆情回应中有“黄金4小时”之说,虽然在每一起具体事件中未必尽然,但“唯快不破”始终是根本法则。“时效”要求之下,“实效”才是目的。诚然,任何事件来龙去脉都有调查过程,处理起来需要时间,官方回应要准确权威,需兼顾的情况很多,一些内容可能一时半会儿不适宜公开,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将这些情况跟公众讲清楚、说明白,明快地传达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同样是回应关切的重要内容。既然必须要说,就要说准。如果初次回应没有说准,那么后续改口就会相当被动。 (六)有的放矢,讲究方法。舆情汹涌,往往在于多重热点交织。每一阶段的关注点,都有不同侧重,明确在具体阶段说什么、怎么说,这就是舆情回应的刻度。有学者提出“4确认5发布”原则,认为舆情发布中需要确认的侧重点,自开始算起,包括确认事件存在、事件真实、事件逻辑性、事件关联性,而最后一次发布则针对衍生信息进行回应。有始有终,保障公众对核心关切的满足度,是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前提。但在具体操作上,也不能硬干硬上,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半功倍。比如拿证据。有时候说一万句,不如一项实证更能取信于人。比如讲温度。感同身受的共鸣情感,往往能为化解舆情注入“润滑剂”。再如有网感,活用一些网言网语,有时远比一句“正在积极调查”更能拉近距离。多一些“用户思维”,就能少一些“沟通误差”。(七)舆情回应,看起来是“说”的功夫,却一定建立在“做”的基础上。这个“做”,既包括精心准备发布内容,更在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尤其包括改正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出舆情,根本上还是工作过程中有瑕疵。网络监督的目光无处不在,越自以为是、将错就错,越会将自己拖入舆情的深渊,相反,积极回应、扎实整改,才是在以实际行动修复已经出现的信任裂痕。“做”是第一性,“说”是第二性。即便某些事件确实棘手复杂,但只要迎难而上、勇于去“做”,并将具体的成果有效地传递出去,让大家看到,自然就有了凝聚共识的基础。更何况,随着公众素养提升,绝大多数网友都有基本的辨别力,理性的是非观。做事坦坦荡荡,从政清清爽爽,关系明明白白。就算遇到某些“莫须有”的舆论挑剔,也能一身正气、腰杆挺直,不至于陷入舆情滔天的被动局面。正所谓,“行得正坐得端,何须屈尊畏谗言”。 (八)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官员修炼政务舆情应对基本功,回应的还是提振政府公信力这一课题。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亦关乎社会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官员的“舆情恐惧”,必须要克服。敢于直面争议、回应问题,“好事能说好,坏事也能好好说”,本身就传递着某种敢担当、敢任事的作风,这才是人民群众更加看重的品质。互联网,是治理的变量,也是能力的增量。政府也好,官员也罢,都要修炼本领过好这一关,习惯在阳光下做事、在互联网上“生存”,不仅接受网络,更能让网络为己所用,“恐惧”之症便可极大缓解了。(@北京晚报 评论员 京平)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李成东

    我看了一下,世界互联网大会还是有大佬参加的,也还是有发言的。但说的都是官话套话,中规中矩的,谁愿意去传播呢?#东哥笔记#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阜阳事件

    #违规补课曝光台[超话]# 【颍州教育 官僚主义要不得】网友反映:因购房后无法入学,其通过“两有三解”平台向@颍州教育在线 求助,颍州教育的回应满篇官话、套话,未对当事人的求助做出针对性回复!!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与当事人联系!!!眼看开学在即,孩子转学问题至今无任何人给任何答复,当事人腿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伊春王庆福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演员孙海英

    //@胡忠满: 讨论要说真话、实话,若只能说官话、套话、假话、违心话仍然没有意义。//@袁莉wsj: //@任志强: 总缺少主语? //@赵晓: 在哪儿讨论?
    【习近平指出:提倡不同观点学派讨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分享自 @新浪新闻)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655评论 206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沪港小生

    #THISISHKIKNOW# 梁振英终于肯出来见记者,然后bala bala bala,还是那几句官话、套话,没有看新闻直播的,基本上可以忽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张鸣有话说

    上海台叶惠贤拉出春晚账单:一台最低1000万,多的要6000万。一个春节光上星晚会就有40多台,成本5亿!可资助16.7万名贫困孩子。春晚审查严,阉割厉害,基本官话套话屁话混着几句不疼不痒的贫嘴,74.12%网友赞成停办……央视春晚十月还未定办不办,估计被反腐审计拖黄,顺此歇菜,以后也无须再办!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想我是小太阳cj

    其实我已经很困了但一想今天没干啥正事儿我就有点不好意思睡了想起来我论文还没写就开始码字了当团支书就一定得写这些官话套话的东西么一写还就要一两千字我才造了812个字实在是编不出来了图不清楚我是故意这么拍得不要质疑我的水平写的东西太恶心了也没什么好看的祝我好运今晚顺利码完睡觉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青报曹林

    以往也会对贪官进行解剖,不过那些解剖多也是走形式,或是一篇粗糙的报道回顾贪官如何走向贪腐之路,或是让党员干部去监狱围观贪官从而接受警示教育,或是让贪官痛哭流涕地写一封忏悔信反省自己如何对不起党和人民。这些反省并未触及根本,尤其有些贪官的忏悔信,不过是地狱门前的官话套话罢了。
    新华每日电讯:从享受反腐快感走向深刻解剖贪官http://t.cn/Rh4WTT4落马前一片新闻静默,落马后一边倒骂声,全民享受打死老虎快感,只能滋养短暂快感。爽一把后咋办?周老虎后很快陷入空虚,需更大老虎才满足刺激,需在“慢慢你就会懂的”臆想中意淫。打一个狂欢一番,随后就去追下一个,反腐成了追虎剧
    展开全文
    转发 97评论 38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徐时评

    人社部的调研显示:50岁以上国企高管99%不愿放弃行政级别换高薪。因为在国企混久了,满嘴官话套话除了阿谀奉承拍马屁什么都不会。钱是小事权是大事,有权就有钱,有权比有钱更威风。没了权,再多的钱也会瞬间被撸没了。所以在国企想出来,35岁之前还可以创一创。否则就在那儿糗着吧,再降薪也得忍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徐时评

    在国企混那么多年,除了官话、套话,除了阿谀奉承拍马屁,真正的本事能有多少?//@帆扬qsy: 那是因为有权才有钱,富豪不如贵族~
    【调研:50岁以上国企高管99%不愿放弃行政级别换高薪】在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人社部等进行了大量调研。其中一项内容是,企业负责人是否愿意放弃行政级别,变身体制外,获取更高的报酬,“99%,50岁以上的国企负责人都不愿意转变身份。”参与调研的人士表示。🔗 网页链接
    转发 599评论 665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王才亮律师

    你这是背离事实的官话、套话。//@思绪飞扬ZQH: 当市场严重失衡时调控是必须的,实践证明行政限购是行之有效的,何尝不可?何谈滥用?行政限购有利于保护大多数群众基本住房需求,遏制一人多套恶意炒房行为 //@王才亮律师: 购房本是市场经济活动,行政限购实是滥用职权。
    1. 微博附图
    转发 7评论 5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胤懿

    “一个内部文件就能禁止全国讨论七个问题,一个电话就能剥夺公民出版权,一个通知就能取缔一家出版社,一个招呼就能制止法院受理拆迁计生信仰环保等案件,一个内部口径就能使全国抓律师爆料者辟谣者而无顾忌。这种魔鬼般的无边权力,比老虎危险十倍”——你逮只老虎又任何?(引号内容来自@范忠信)
    1. 微博附图
    转发 996评论 135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隆裕太后

    官话、套话、大话,每一句都是宇宙真理。
    “一个内部文件就能禁止全国讨论七个问题,一个电话就能剥夺公民出版权,一个通知就能取缔一家出版社,一个招呼就能制止法院受理拆迁计生信仰环保等案件,一个内部口径就能使全国抓律师爆料者辟谣者而无顾忌。这种魔鬼般的无边权力,比老虎危险十倍”——你逮只老虎又任何?(引号内容来自@范忠信)
    1. 微博附图
    转发 996评论 135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财经网

    【午间分享·福建宁德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 书记称脸红冒汗】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和自我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这是他入党30年参加过最深刻最难忘,但也是最受用一次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宣传部部长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 网页链接 视频🔗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环球时报

    【福建宁德民主生活会 书记脸红冒汗、女干部哽咽】今天,宁德市委常委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廖小军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深刻、最难忘、最受用的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一女干部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央视)🔗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凤凰博报

    【宁德民主生活会 书记脸红 女干部哽咽】今天,宁德市委常委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廖小军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深刻、最难忘、最受用的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一女干部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衰][拜拜][拜拜]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经营报

    【宁德民主生活会 书记脸红 女干部哽咽】今天,宁德市委常委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廖小军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深刻、最难忘、最受用的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一女干部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http://t.cn/RvuyE9y[月亮][拜拜]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南方日报

    【福建宁德民主生活会:书记脸红冒汗 女干部哽咽】今天,宁德市委常委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廖小军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深刻、最难忘、最受用的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一女干部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21世纪经济报道

    【福建宁德民主生活会:书记脸红冒汗,女干部哽咽】据央视,宁德市委常委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廖小军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深刻、最难忘、最受用的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一女干部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http://t.cn/RvuyE9y(央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正义网

    【福建宁德民主生活会 书记脸红冒汗、女干部哽咽】今天,宁德市委常委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廖小军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深刻、最难忘、最受用的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一女干部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京报

    【福建宁德民主生活会 书记脸红冒汗、女干部哽咽】今天,宁德市委常委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会上没有官话套话,批评直指问题关键。市委书记廖小军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深刻、最难忘、最受用的生活会,“使我感到脸红,更促使我冒汗”。一女干部自我批评时禁不住哽咽起来。(央视)🔗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陶侃微波

    万庆良出事前1小时临时取消考察行程......时任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宣布万庆良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当时介绍万庆良时不吝赞扬之辞:原则性强,公道正派,团结同志,作风务实,谦虚实干,廉洁自律。-——哈哈,正是组宣部门这些官话套话或假话鬼话习以为常,方失信于民啊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浪评论

    【人民日报:为“垃圾市长”赞一个】广州正开展“垃圾分类万人行”活动。市长陈建华参加活动时,没有说官话套话,而是像个导游一样,带着媒体记者参观工程,讲解很在行,显然是对垃圾处理有过认真研究。陈建华说得好:为了老百姓能永远享受优质的环境,我甘愿当一回“垃圾市长”。🔗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青报曹林

    山西日报这篇假话、大话、空话、官话、套话的社论《谁不干事不落实必须该让位的让位》上了新浪的首页,人们围观的不是社论内容,是内容背后的内容。核心在“让位”。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新浪政务微博学院

    【政务微博要接地气】因市委书记献血事件,@陇南发布 成为舆论焦点。浏览其微博内容,大多为官话套话,虽转发高,但基本都是本地基层政务微博的捧场。陇南基层微博已形成传播矩阵说明政府对微博高度重视,但政务微博发布内容还需更贴近网民需求。@中一在线 点评:这些围观喝彩都是硬绑绑的,令人生厌!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德州晚报官方

    【今起票选“不受群众欢迎的干部作风”】4月29日,本报组织200名志愿者,针对“最不受群众欢迎的干部作风”问题进行了专题街头采访。经过几天的统计,初步选出较为集中的回答,现予以公布,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投票,评选出“十大官话套话、十大办事陋习、十大办公室病”。🔗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青报曹林

    引用自己的话,是自信的一种表现。如果是官话套话大话空话,就没自信去引用了。
    习氏讲话的风格很明显,没太多意识形态语言,个性语言丰富。“我”字用得多,显示其足够的自信。我注意到五四习在北大的讲话,好几次引用自己的言论。比如这句: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还有这句: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我说这话的意思是。。
    展开全文
    转发 74评论 50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