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运动」的搜索结果

  • 用户头像

    家常读书

    【早安家人】《在路上》,于1957年的今天首版发行,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小说,表现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被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zarathu)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火石咖啡STONECAFFE

    嬉皮士-----神秘学中的新纪元运动。嬉皮士也通过“落出”社会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政治愿望和实现他们所寻求的变化。回到农村去、合作企业、替代性能源、新闻自由运动和有机农业在嬉皮士运动开始时都受到青睐。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益博国际教育

    #EBF推荐#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这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小说。这部小说被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此书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被现为探索个人自由的主题和拷问“美国梦”承诺的小说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奢品鉴赏-NEW

    1960年代是迷恋一切形式自由的年代,嬉皮士运动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音乐、时尚圈激起万尺浪。迷幻主义,波普艺术,中性风,未来主义,迷你裙等等从巴黎高级定制体系的华丽禁锢中挣脱而出,成为这个时代最迷人的剪影。在这个富于幻想的精神的年代,伯爵以璀璨迷人的珠宝腕表妆点60年代的优雅女性。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留住美丽地球

    #Gone With Home#《留住美丽地球》环保微电影的创意来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嬉皮士运动中的群居村,这些离群索居的年轻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远离都市喧嚣,崇尚返朴归真、注重教育和环境保护。这些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THE叶庭浒plus聂小无 @海清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無目菁青------

    在一个社会矛盾集中突出,年轻人找不到内心信仰的时代,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远行出走、怀旧、性享乐等现象,比如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以学禅、性解放、摇滚乐、群居村等反抗社会,日本50年代斜阳族透明族,学生援交、自杀、吸毒、群P,中国现在就身处其中,年轻人四处漂泊、性混乱、复古、哀叹青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土摩托

    #RS500#478 Jefferson Airplane-《White Rabbit》 🔗 网页链接 这是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圣歌,歌词可以有多种解释,你既可以理解成关于《爱丽斯漫游仙境》的,也可以理解成关于毒品的,更可以理解成宣扬思想解放的,随你便。具体情况请看我写的那本《来自民间的叛逆》吧。Feed Your Head!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多拉Rn梦

    4美国的思路呢,一战后,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出现颓靡奢华的爵士年代。经历这些年的青壮年参加二战,意识到要恋爱,不要战争,二战结束后出现婴儿潮。这些婴儿长大后,掀起反抗习俗和政治的嬉皮士运动,挑战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杉说-她在等那五个男人回家

    二战后“垮掉的一代”地下文学,六十年代的“夏日之爱”,“嬉皮士运动”,渔人码头,杀手蟹这些都属于旧金山那个城市。同样 旧金山也是全美最充斥着同性恋文化的地方,拥有庞大的同志人群,在那里的反歧视丝毫不逊于英国。我想这样一个尊重人性的地方一定会有更多的魅力,某年某月某日我将到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中国好微博

    波希米亚人爱自由,喜欢音乐、文学和绘画,尽情享受欢乐的人生哲学,影响了疲惫一代,更发展成嬉皮士运动。但是,这一类人始终遭到专权者、宗教和奸商的迫害,波希米亚这个地名,已在地球表面抹煞。当今存在的,只是精神罢了。不过,当地也一直以这精神来吸引游客,可见还是不朽的。via:@蔡澜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微天下

    【美国嬉皮士公社依然存在】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果你认为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已经消亡,那就错了。事实上,目前美国仍有160名嬉皮士在公社中探索着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他们共同劳动,共享生活资料,坚持性解放原则,坚持素食主义,虽然每日生活费仅3美元,但他们看起来真的很快乐。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黃太妹

    一篇通俗易懂的关于#嬉皮士运动#专题 终于在博客里更新。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赏脸一看。曾经的60/70年代离我们那样遥远,但爱,和平,理想永存,我们都曾是年轻的嬉皮士。文章刊于186期1626上海版及广州版。阅读请点击:🔗 网页链接 #Tammy自由撰稿#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及时雨包包

    7月31日。上午逛了逛市政厅周边后,和同学约见吃饭。之后我们父子便踏上了嬉皮士文化之旅。Haight & Ashbury是嬉皮士运动的发祥地。至今这里依然聚集着嬉皮士商店,专卖大麻、迷幻蘑菇及文化产品。晚上到City Light书店,特意问了下老板Lawrence是否在,爸爸想给他展示带在身上的中国62年版《在路上》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