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王金生

    周末爆出两个数据,让我觉得房产税可能越来越近了,1~4月份各省的财政收支情况,仅有上海市财政盈余的,其他所有省份,包括北京在内,都是支出大于收入的,也就是不能实现财政自给自足,需要上面的拨款才可以维持运作;其实啊,以前就存在各省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但那个时候起码还有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四个东南沿海的省份,加上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财政是盈余的,可以上交的,所以,我们叫六省市养全国,那现在居然只剩下上海能够财政自己了,虽然各个地方还是会上交国家税种的收入,但是连以前的优等省东南四省都已经入不敷出了,再加上网上爆出很多地方体制内人员也都欠薪的消息啊,那么说明地方财政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了;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各地方行政开支过大,94年分税制之后地方留存的税收收入变小这些一直就存在的情况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年卖地收入大幅减少,地方财政少了一个重要的裁员,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另外一个数据更让人担心,从2022年开始民营地产商排队爆雷,所以各地方买地的主力逐渐变成了各地方城投,有人统计,今年一季度城投买地已经占比达到了70%了,而城投公司就是各地方财政或者国资部门控股的,他们去买地就相当于各地方财政左手倒右手,并不能增加实质性的财政收入,只是兜底,不让自己当地的土地流拍,否则以后土地就更难卖了,那城投拿地的钱从哪儿来呢?很高比例都是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那儿借的,那也就是说,本来卖地收入就很差了,结果卖掉的地里面还有将近7成是自己买自己的地,然后这个买地的钱还是借的,那随着城投公司负债越来越大,金融行业积累的风险也会变得非常大;国家肯定不能坐视这种情况持续蔓延的那怎么解决这一连串棘手的问题呢?短期内经济迅速回暖,各地方税收收入大幅增长,这是不太可能的,各地方大幅增加罚款等非税收入来填补土地财政的空缺,这个难度也很大;卖地收入的高峰是2021年的8.7万亿,要替代这个收入,就算平均每次罚款1000块,那也要14亿人,每人每年被罚6次才行啊,这个太难实现了!或者是大比例的裁撤体制内人员,压缩行政开支,这个也很难实现;所以就只剩下增加房产税、遗产税这些新税种来增加收入了,那有人说推出房产税就更没人买房了,当无论怎么样刺激市场,大家还是不买房的时候,房产税就极大可能推出了,这就好比是你觉得母鸡能下蛋,所以不应该杀鸡,但其实是当母鸡怎么着也不再下蛋的时候,就是该杀鸡的时候了,那么现在各地都在拉动楼市,如果这一轮组合拳下来,土地还是卖不动的话,那估计就是该考虑让房产税来解决当下的财政困难了,所以大家买房一定要记住「房住不炒」,不要指望靠买房来挣钱,要把买房当成消费就即使买房之后房价下跌,房产要交税,也不心疼这种情况下再买房。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