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四川陈焕仁

    【毛主席生命最后日子里,最不放心是逝世后文化大革命被 否定】毛泽东发动和推进文化大革命,从发动那天起到整个推进过程,自始至终困难重重阻力不断,到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文化大革命既未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也无望见到全面胜利。毛泽东年迈病重来日不多,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非常担心,逝世之后文化大革命会被否定,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在生命垂危的短短两个多月,他知道国内外蜂涌而来的否定文化大革命思潮,毛泽东跟充当联络员的侄子毛远新谈得最多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非常担心逝世后文化大革命被否定,有人把这些谈话称之为留下的离世之前的最后的遗言,毛远新将毛泽东所谈文化大革命的意见整理,念给毛泽东听点头认可之后,中共中央作为中央文件发至全党,成为毛泽东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对文化革命留下的最后的意见。按照中共中央文件记载,毛泽东谈话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时期存在阶级斗争。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1949年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3年后重提阶级斗争问题,才有形势开始好转。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是阶级斗争嘛。”“旧的资产阶级不是还存在吗?大量的小资产阶级不是大家都看到了吗?大量未改造好的知识分子不是都在吗?小生产的影响,贪污腐化、投机倒把不是到处都有吗?刘、林反党集团不是令人惊心动魄吗?”毛泽东上述谈话,主要是为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依据,重申过去坚持阶级斗争为纲路线的正确性,重申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回击国内外普遍对文化大革命的质疑,维护一生所做两件大事中的一件大事的正当性,告诫后人切不可否定文化大革命。二、老干部对文化革命不理解,是因为害怕失去既得利益。为什么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问题看不清楚了?毛泽东说:“问题是自己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了。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来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毛泽东上述谈话,针对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清洗的各级领导人,相对于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的人,他们是所谓的老同志,就是这部分所谓的老同志,获得“解放”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不少人对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冲击耿耿于怀,对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特别卖力,最拥护邓小平开展的全面整顿,赞成恢复文化大革命废止了的规章制度,毛泽东就把他们跟邓小平一样,最不容易理解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毛泽东把他们视为既得利益者,或者思想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或者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或者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他们怎么可能喜欢文化大革命?因此那些曾经被打倒的老同志,时刻都对文化大革命那个女的心,毛泽东在世之时都企图否定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最担心甚至预料到,毛泽东逝世之后,他们会否定文化大革命,特别要求他们必须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三、文化大革命基本正确,有所不足。毛泽东说:“对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现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面。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看法不见得一致。文化革命犯了两个错误:一、打倒一切 ;二、全面内战。打倒一切其中一部分打对了,如刘、林集团。一分部打错了,如许多老同志,这些人也有错误,批一下也可以。”“全面内战,抢了枪,大多数是发的,打一下,也是个锻炼。但是把人往死里打,不救护伤员,这不好。”“有的人受了点冲击,心里不高兴,有气,在情理之中,可以谅解。但不能把气发到大多数人身上,发到群众身上,站在对立面去指责。”毛泽东上述谈话,是毛泽东评价文化大革命的经典断语,即文化大革命基本正确,有所不足,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毛泽东承认文化大革命犯有两个错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打倒一切颠覆了各级政权,颠覆了原有社会结构与秩序、文化和道德,也就是文化大革命中所说的“砸烂了旧世界”,全面内战不仅造反组织割据一方,破坏了交通,损坏了大量的国家和私人财产,还互相残杀了上百万无辜的生命。可是,毛泽东仅仅将此视为错误与有所不足。即使对于这两项错误和不足。毛泽东也认为并非完全错误完全不足。毛泽东说,打倒一切中也有一部分是打对了的,即使全面内战也是个锻炼。毛泽东要求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即使受到了不应该的冲击,心中有气可以谅解,但不许把气发到大多数冲击者身上,更不能指责冲击者。毛泽东认为,只有这样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功过,这样正确看待文化大革命的两个错误,受了不应该的冲击也不指责冲击者,这样才能算是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这样评价文化大革命,这样为自己发动推进的文化大革命打分,不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硬说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在错误之中还分出正确,这种分法既不符合实际显然是为自己做错了事辩解,很难像得到社会大众客观公正理性的认可,如果还要当成最高指示要社会要后人普遍接受,即使在毛泽东尚未离世的文化大革命政治高压下,民众也会口服心不服,很难成为社会共识。四、不要轻视老同志,老同志对造反派要高抬贵手。毛泽东说:“不要轻视老同志,我是最老的,老同志还有点用处。对造反派要高抬贵手,不要动不动就‘滚’。有时他们犯错误,我们老同志就不犯错误?照样犯。要注意老中青三结合。”毛泽东此番谈话,重点是对造反派要高抬贵手,即使犯有错误的造反派头目,也不要动不动就将他们逐出各级革命委员会,各级革命委员会在年龄结构上,还是要坚持老同志、中年人和青年人,三种年龄的人共治,不能正确地对待进入革命委员会的造反派头目,就是不能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五、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主要限于学校和部分机关。毛泽东说:“当前大辩论主要限于学校和部分机关,不要搞战斗队,主要是党的领导。不要冲击工业、农业、商业、军队。但是,也会涉及。现在群众水平提高了,不要搞无政府,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过去不是,蒯大富、聂元梓无政府主义,现在比较稳妥。”毛泽东此番谈话说明,毛泽东吸取了清算刘少奇搞得天下大乱之教训,不愿意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重新搞得天下大乱,运动主要局限在学校和部分机关,要在党委领导下进行,不允许把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又搞乱,顺应了思治的民心。六、邓小平代表资产阶级,不抓阶级斗争。毛泽东点名批评邓小平。毛泽东说:“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他“代表资产阶级”。“他还是人民内部问题”,“要帮助他,批他的错误思想就是帮助,顺着不好。批是要批的,但不应一棍子打死。对犯有缺点和错误的人,我们党历来有政策,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互相帮助,改正错误,搞好团结,搞好工作。”毛泽东在此番谈话,说邓小平不抓阶级斗争,历来不提阶级斗争为纲,不仅仅是被清洗之前,包括重新启用之后还是那样,毛泽东因此说邓小平代表资产阶级,不可能在他逝世后即执行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这是毛泽东已经让邓小平复出甚至赋予比文革前还大的权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和国务院工作,却又要在生命最后时刻通过批邓将邓小平彻底赶下台,不让邓小平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将邓小平的错误,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不赞成一棍子打死,邓小平也就不会像阶级敌人一样失去人身自由,这既是毛泽东对邓小平宽容,毛泽东没料到却为邓小平日后东山在起留下了条件。毛泽东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同联络员侄子毛远新的上述谈话,一再重申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由,也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发表过的主要观点,其核心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毛泽东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试图利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离世前对文化大革命留下权威性结论性意见,为去世之后可能发生的对文化大革命的争论,事前留下裁决性的权威性的结论,防止去世后有人否定他一生所做的一件大事——文化大革命。但是,既然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全民卷入的运动,而且反反复复折腾长达10年之久,文化大革命正确与否,全国亿万军民人人心中有杆秆,文化大革命还将接受历史严格检验,绝对不可能完全由发动和推进者生前为自己所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作出结论,后世所有人就会完全遵从,1976年10月后发生的情况充分证明, 毛泽东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最担心的就是逝世后文化大革命被否定,并非杞人忧天,虽然生命垂危仍然有清楚的预见性。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