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推石头的富兰克林

    #河南南阳一学校宿舍发生火灾#河南南阳村小起火背后:留守儿童被关在门内19日深夜,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英才学校的宿舍突然起火,事故造成了13人遇难,1人受伤。这13个遇难者,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寄宿,正在睡觉的学生。据财新报道,着火点在这所乡镇私立小学三楼的一间男生宿舍内。宿舍内部为上下铺,塞下了14个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在9到10岁之间,“初步怀疑是电暖器导致的起火。"从40平米的过火面积,和外部烧黑的防盗窗来看,基本可以确认起火点就在一个巨大的宿舍间内。有消息指,事发时,宿舍门被外部上锁,以至于13个小生命逃生无门,死在房内。整个事故令人痛心。事发画面甚至都不敢细想,可谓惨绝人寰。实际上,在媒体的诸多报道中,对于这所学校,几乎找不到相关“恶评”。这所建校已经十年有余的民办学校,用几位家长的原话是:“校管理得还行,伙食也不错,”“教学质量还不错。”也就是说,这是当地一所还不错的小学。如果传言属实,事发时上锁的宿舍门关闭了消防疏散通道,可能是最重要的致死原因。可想而知,十余年来,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从锁上的门,到封上的防盗网,无一不是“先进教育经验”的传承——学生难管,把学生关起来,才能真正管得住他们。这个不幸的事故背后,大部分矛头都会指向于消防意识薄弱,负责看管宿舍的生活老师失位,宿舍用电管理漏洞百出。确实,校方和管理人难辞其咎,甚至相关部门也应该有监管义务。可为什么,一所还不错的镇小,最后成了一所吃人的学校?为什么,就在2021年,商丘柘城学生18人遇难后,此类悲剧再次复刻?真的仅仅只是几个人的管理问题吗?这要从2001年的一份文件开始提起。彼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这也意味着,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曾经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国的村小和教学点,要进行“资源整合”。轰轰烈烈,长达十年有余的“撤点并校”工作就此开始推进。相关数据显示,到了2007年,全国学校数目减少了47.50%。这么做当然有好处,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便于教学集中管理;可痛点也在于,正是这些镇小离家太远,大量适龄儿童当天无法独自往返,只能选择寄宿。远离家长造成的心理和乡土认同断裂等更宏观的社会问题先搁置不谈,这些学校眼前要处理的最大挑战,往往最活泼的学生在住宿、就餐、卫生、安保等一系列问题。毕竟在农村,本来捉襟见肘的学费,管理人员往往配备不足,后勤安保能力有限,倒逼学校集中制管理。也就是把十多人,甚至几十人拥挤在大通铺里统一“看管起来”。这样的大背景,也充分映照在了英才学校实情中。这所学校大部分学生由于家校之间距离太远,农村空心化,父母外出务工,接送不便,于是学校实行的是“10天回家一次,每次回家4天”的双周休假制,有校车接送。在封闭式的学校内,读书成为孩子们最主要的日常:“在校学生需要上晚自习,晚自习大概在20时50分结束。”而事发的这个周五,正是他们周末不休息,继续上课的日子。事故后续的展开,恐怕就如预想一般:下了晚自习之后,三年级的男生回到宿舍,洗漱完毕,大门一锁,要求他们尽快入睡。直到晚上10时许,电暖器引起了电路问题,造成火灾,一群逃不出宿舍的孩子,最后……在距离事发地不管是时间,还是地理维度来看都不远的商丘柘城事件中,官方事后出具的调查报告提及,从学校,到两级教育部门,三级公安部门,两级消防部门,三级市监部门,三级政府等,统统应该为此事负责,得出的结论是监管不严,理念不到位,作风有问题。宏观大问题难解,所谓的“压实责任”,是把大问题,落到具体人身上的考究方式。可有谁能阻止农村空心化的进程,有谁能阻止撤点并校的进程,有谁能阻止学生日常无人接送的事实。在时代滔滔洪流下,这些孩子,他们从出生就注定,他们能做的只有努力读书,向上求索,最后逃出农村,去到更大的城市,向父辈一样,寻找自己的生存通路。我不愿意把这条向上的轨迹,称之为他们的命运,但事实上,这已经是他们唯一的宿命。他们此间,需要不断为下一段人生,用力去扭动自己命运的发条。更多的村镇孩子,或许他们运气很好,有机会逃出了宿舍大门,逃出了防盗窗,可终究逃不出这盘“人生大棋”。门外,是一扇更大的门,求生和成长,靠的是意志和奋斗在闯关。无论怎么负责,都无法挽回这些鲜活的生命。不知道这次,有多少官员和学校管理人员要为此负责。警钟是不是除了敲在人身上,也应该敲在寻找对宏观情况破局的良方上?还有不到一个月,外地务工的父母就就要回家过年。这年,大概不用过了。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