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医疗社会史」的搜索结果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男女裸像青铜剑: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现藏内蒙自治区博物馆,春秋时期器物,同一把剑,剑柄上一面为男,一面为女,皆裸体,被视为是生殖崇拜之产物。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鼠疫:东汉末大瘟疫触目惊心,人口锐减,社会动荡,建安七子丧命者四。黄巾军的崛起被认为与人们的恐慌和末世感密切相关。张仲景伤寒学说也被看作是瘟疫产物。郭霭春认为这场瘟疫是疟疾,但北方应无恶性疟,间日、三日疟危害性较低。符友丰认为是鼠疫,但证据似牵强。目前还无定论。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和雇:吴自牧《梦梁录》“团行”条:“市肆所谓团行者,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为团行,虽医卜工役,亦有差使,则与当行同也。然虽差役,如官司和雇支给钱米,反胜于民间雇请工钱。”宋代技术阶层人身束缚减弱,政府按照市场方式雇佣医人,可谓德政。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伍连德:伍连德指挥抗击东北鼠疫大获成功,名声大噪。他是最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之一(剑桥)。二舅是广乙号管带林国祥,参加过丰岛海战,三舅林国裕亦是海军,阵亡于黄海海战。伍连德妻黄淑琼是名门望族,叔父黄乃模为致远号副管带,随邓世昌殉国。清廷追赠武威将军。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肺鼠疫:1910-1911东北鼠疫中,总指挥伍连德博士认为此次为肺鼠疫,而非以往的腺鼠疫,更容易通过口鼻传染,后者更多依靠老鼠和跳蚤传播,此说并未马上被接受,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梅尼不听伍连德建议,仍然按照防治腺鼠疫的老经验,未加任何防护检查病人。九天后染鼠疫去世。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历史三次鼠疫大流行:1,公元541年始于埃塞俄比亚,在欧、亚、非流行200年,全球死亡过亿。2,14世纪始于蒙古草原(或云黑海地区),导致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被称为“黑死病”(有争议)。3,1855年始于中国,百年内在印度、香港、中国东北均有大爆发。1959年之后再无大规模流行。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何晏:世以寒食散发明者为何晏,但《史记》有“齐王侍医练五石”事,应是寒散前身,何晏只是发扬光大者。晏风流好色,故服寒食散以壮阳,晋皇甫谧:“(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后世为求健体而争相效仿。此物大毒,何晏临被杀时已经“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高原反应:《清稗类钞·疾病类》记载柴达木地区的“瘴气”(高原反应),并记载了当地人验查病情轻重的办法:“犯瘴倒地者,不忌铁器,刀刺眉间验之,血色紫红者,虽有重、有轻皆无恙。惟血带黑色者不可救。”即血液黑色者可弃疗,“血带黑色者”就是严重缺氧症状。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元代冰鉴: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元代壁画《王宫司宝图》,桌案下有木斗,木斗内整齐码放冰块,冰块上堆放水果。先秦时期已有冬日凿冰存储的凌阴之室。夏季使用冰块冰镇水果、饮料以及为易腐物质保鲜、为室内降温的事情屡见史籍。这幅壁画是中国描绘冰鉴最早的实物之一,为1324年作品。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佛道:传统医学理论脱胎于道家,道教形成之初曾将医学看作长生成仙的预备阶段,小术而已。后世俗医者逐渐与道教分离,但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对于医学的态度基本是纯功利性质的,对于现世的轻蔑导致其对医学本无兴趣,但传道过程中医学的确是利器,故佛教往往照搬印度医学至中土。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诽韩:台湾杨仁寿《法学方法论》提及“诽韩案”,1976年郭寿华发表《韩文公、苏东坡给与潮州后人的观感》引白居易“退之服硫黄”指韩死于丹药,遂有自称韩三十九代孙韩思道者以“诽谤死人罪”控诉。台北法院认可,罚金三百元。荒谬至极。“退之”为韩愈,陈寅恪、卞孝萱皆有论证。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大喜大悲:唐太宗一生走运。曾有两个大敌都是被自己情绪害死的。武德年间对西北军阀薛举的战役中,李世民大败,薛举大喜过望,猝死。其子薛仁果旋即被李世民剿灭。贞观十四年伐高昌,唐军侯君集部穿越戈壁突然出现,高昌国王麴文泰大恐,猝死,其子麴智盛投降。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破故纸与堕胎: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指出,宋《开宝本草》记述破故纸时提到“堕胎”二字,竟然有人理解为此药可以堕胎。其实《开宝本草》是说此药可以治疗堕胎,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责权均衡:古代医疗空间较为随意,患者具有很大的选择权,医反倒居于被动地位,故“择医”“困医”常见。近现代医疗空间单一化,医院宏伟大楼、精密复杂仪器、高深术语对于患者构成“权威镜像”,患者居于被动地位,宛如机器接受维修,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患者将责任亦全部归医。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五运六气:近年与医学有关的考古发现中南方收获颇丰,北方沉寂。但这是土壤环境使然,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之属,此必出于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地域,否则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循环变化观,战国秦汉气候处温暖期,北方四季比南方更为鲜明,阴阳家既诞生于齐,医道亦不会远。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生子不举:古代缺乏避孕手段,且社会生产力有限,故多有杀婴、弃婴行为,秦汉以来有所谓“生子不举”,比如第四子、五月初五生、二月生、家长服丧期所生、与父母同生日等均不可养,女婴被杀者尤多。一直到明代还有部分地区有此风俗。隋炀帝萧后因二月生而被生父梁明帝送给兄弟养大。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洁癖:王维乃史上有名之洁癖。居辋川别墅之时,庭院内绝不许出现浮尘,家中有十余名仆童专事扫地,不得停息,有两童专门负责捆扎扫帚,有时供应不上。元倪云林“庭前有树,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宋米芾洁癖亦甚,选段拂为女婿,因其名拂字去尘,“必洁人也。” 此为登峰造极。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 桑白皮:《旧唐书》记安金藏为太常工人。有人诬告皇嗣李旦谋反,左右皆遭拷打,安金藏宁死不屈曰:“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刀自剖,内脏暴露而休克。武则天令御医救治,将内脏推回,以桑白皮为线缝合,痊愈。《千金方》有“金创方”:“桑白汁涂,桑白皮裹。”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医相:明马愈《暑气帖》,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暑气初平,颇有凉思。十一日敬洁一觞,敢请移玉过寒舍话旧片时,惟不外是荷。马愈奉医相杜先生阁下。”按:医相一词较少见,应与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有关(此话激励医人久矣),是对医人的尊称。@西安碑林博物馆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家属:古代医患关系特点是是病者亲友往往有极大影响力甚至决策权,"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闲人说药方。"不少医人自身理论水平低下,甚至只靠经验偏方治病,很容易牵就患者及其亲属。今之医院以宏伟建筑和精密仪器、术语构建权威镜像,而古代医学学术篱笆低,故自认有发言权者众多。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监狱医药:《册府元龟》记载后唐设立病囚院,“兼及每及夏至,五日一度差人洗刷枷匣。”《册府元龟》记后晋天福二年大理正韩保裔上言:“或有系囚染患者,并令逐处医博士及军医看候,于公廨钱内量之药价,或事轻者,仍许人看候。”总结:1,有病囚院;2,定期打扫,3,公款医疗。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迎来强力加盟者——台湾皮国立博士,皮博士致力于近现代医疗社会史研究,他的加盟让我不再孤单,热烈欢迎!也希望有更多盟友。此话题的详文请见皮博士博客🔗 网页链接
    #每日医疗社会史#香港赤鱲角機場有很多名為「萬寧」的藥品連鎖店,我在裡面看到兩個有趣的中藥成藥,名「救心」與「日本の心丹」。兩種藥都不便宜,前者要500多港幣,後者要250元港幣。我之前寫過一本有關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的醫藥史小書,裡面也有「心臟丸」,可見治療心臟的中(醫)成藥很早就存在了。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迷药:迷药只是传说,古来有麻醉之药、致幻之药,但无可操控人精神和行动之药。古盗贼运用麻药主要有:蒙汗药,《桂海虞衡志》记成分为曼陀罗花干末;无名麻药,《物理小识》记成分为威灵仙、天茄花、粘刺豆;红散,《续名医类案》记载其成分为莨菪。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医药分工:上古医药不分家。汉代本草崛起从学理上为医药分家提供条件。六朝隋唐已成定势,但阻力很大,陶弘景:“众医都不识药,惟听市人,市人又不辨究,皆委采送之家。……以此治病,理难即效。”孙思邈:“今之医者,但知诊脉处方,不委采药时节,至于出处土地,新陈虚实皆不悉。”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宋李唐《村医图》,医人正操刀手术,患者背部有脓疮,似乎在引流。宋外科手术已趋保守,强调外病内治,故不可能是大手术。患者痛苦,似未施麻药。右徒儿手中膏药应该是起消炎止痛作用。身边有招幌,脚旁环型物是串铃,内有滚珠发声,又名虎刺,游医平日摇晃招徕患者,故游医又名铃医。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赵匡胤解剖:王曾《王文正公笔录》记后周赵匡胤征淮南,斩一俘虏,“既而覩其脏腑及肉色。自上至下,左则青,右则无他异,中心如线直,分之不杂发毫焉。”人体内部何来中心线,除非是脊椎。此盖先入为主结果,成见影响观察。中国历史上多次解剖均有类似弊端。谢@步军都虞候 提供史料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医非三世:《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即医人若非三代从业,不能服其药,这是古人医疗重经验的体现。宋《礼记集说》云“三世者一黄帝鍼灸,二神農本草,三素女脉訣。”强作解释,谬矣。《礼记》成书约为汉初,此时尚无《神农本草》,焉能以此为必读之目?素女脉诀更怀疑是杜撰。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女性身体何以被认为具有厌胜能力?蒋竹山《女体与战争──明清厌炮之术「阴门阵」再探》: (一)以女性裸体为主的阴门阵的内容及特色为何? (二)女性的身体为何具有厌炮的能力?(三)何种身分的女体具有厌炮的能力?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于赓哲

    #每日医疗社会史#古人拿什么擦屁股?以前是用厕筹,即竹木片,刮。至少从唐开始用手纸,我所见最早的纪录是阿拉伯人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该书汉译本第二十三条,第11页:“中国人(唐人)不讲卫生,便后不用水洗,而是用中国造的纸擦。”第七十一条,第23页:“中国人解过大便之后,只用纸擦。"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