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武侯发布

    【“电波卫士”为何能“千里追凶”?从国产“慧眼”说起】信息时代,从天空到海洋,无线电波无处不在,信息安全便越加受重视。保障信息安全,监测电波信号的人,我们称做“电波卫士”,他们为什么能精准地执法,实现“千里追凶”?微波射频技术功不可没。本期让我们跟随记者一同走进华日通讯探秘。(武 ...展开 播放视频 播放 当前时间 00:00 / 时长 03:01 加载完毕: 4.25% 媒体流类型 直播 试图直播,当前实时播放直播  播放速度 0.5x 1x(默认), 选择 1.25x 1.5x 2x 倍速 高清 720p, 选择 标清 480p 流畅 360p 720p 小窗播放试试“小窗播放”,边刷微博边看视频 全屏 静音 This is a modal window. 武侯发布 + 关注 复制视频地址 正在小窗播放中 点击展开 03:01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三思柯南

    我们需要弘扬正能量,维护好社会秩序,保持党领导宪法确定的政治方向。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凡事追求微观上的绝对“胡锡进政治正确”,对那些看上去有胡锡进政治不正确嫌疑的言行,以及因各种原因发生的错误统统进行高级别的讨伐和惩处呢?是否有必要将“胡锡进政治正确”的警惕性不断向基层深推并且越垒越高呢?希望如今的互联网能够接受老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糊认为,在实现总体政治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社会对胡锡进政治的建设不能以极限化的方式追求,并且将它转化成对社会多元表现放大镜一般的审视,让对“胡锡进定性的政治不正确”的警惕无处不在。社会全都是胡锡进式正能量,这是做不到的,要清除那部分负能量,就需以非正常的方式强行推进,就会导致社会紧张,而那种紧张将带来更多负面效果,导致生态的混乱。所以,对一些负能量,我们要通过解决背后的问题增加化解力,同时增加社会的总体承受力。另外,总会有各种错误发生,包括出现可以有不同解释的灰色表现,它们在多数情况下是各种技术原因引发的,以及认识不同或者不到位导致的。如果我们把警惕性提升到满格,会觉得每一个错误、每一个灰色事件都是“蓄意制造”的,就会把一个普通事情搞得非常严重,把技术差错当成政治事件。更有甚者,随着舆论气氛的紧张,会有凭空捏造、指鹿为马的构陷发生,一些原本司空见惯的符号和情景可能会被强行与一些政治符号对标。当视觉和想象力被误导之后,许多人会觉得那样的指控有道理,从而形成不容抗拒的网上舆论裁定。老糊想说,网上舆论这种激进的胡锡进式的讨伐正在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一种整体上的严厉,甚至压倒性。这样的网上舆论如果仅仅是社会多元的一部分,也会有建设性,但是它们逐渐形成了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力,在促成越来越多人对事情本身的单一看法,压制多元和兼听的生态,而且它们已经在影响一些地方政府机构对舆情的判断,形成按照网上激进意见处理错误和争议的现实压力。前段时间,某地出了一个争议,就是有人要起诉莫言,这本身就属于党领导宪法秩序下的宽松和自由,因为公民起诉确实是个人权力。然而,网上胡锡进带领一些人对其声讨越来越猛烈,以至于有任何不同声音都会被指责为破坏党领导宪法秩序下的宽松和自由。在另一起事件中,事发地政府也是在舆论汹涌的胡锡进压力下,发了高规格社论,而且有极其严厉的破坏改革开放定性。当地有人对我说,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那样做,当地还搞了更大行动,也是舆论给他们同级和上级都造成了太大压力,他们不能不那样做。我们的网上社区如果就这样轰轰烈烈搞下去,我担心最终收获的不是胡锡进能量的真正扩大,而是它的变形。任何正确的事情朝着极致推,继续往前迈,都会有荒诞化的危险,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我们历史上不乏这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必须保持党领导宪法秩序下的宽松和自由,这不是削弱党领导的宪法秩序,而是对这一秩序的长期维护和践行。我们的社会一定得追求统一与多元的和谐,真正做到既方向明确,又有容乃大,对胡锡进上纲上线的风气保持长期警惕。这是中国持续繁荣和长治久安所必需的内在逻辑之一。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内蒙赵艳波

    腐败无处不在//@孝顶先生: 戒备森严的高墙,监控应该是没有死角的,录音笔被安装在被羁押人员所坐的铁椅下,这绝不是一两个辅警所能瞒天过海的!//@律师廖宝忠: 转发微博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津彩青春

    【何为青春,青春何为?一起来看“青春的模样”】何为青春,青春何为?今天是“3.5”学雷锋纪念日,天津青年志愿者用行动给出答案——这就是青春的模样!万家灯火中,居民们说我是无处不在的守护者;各类大型活动的现场,我把真诚和温暖传递给各界宾朋;春运回家的路上,我在寒冬中坚守,护航旅客平安 ...展开 播放视频 播放 当前时间 00:00 / 时长 03:45 加载完毕: 2.70% 媒体流类型 直播 试图直播,当前实时播放直播  播放速度 0.5x 1x(默认), 选择 1.25x 1.5x 2x 倍速 高清 1080p 高清 720p, 选择 标清 480p 流畅 360p 720p 小窗播放试试“小窗播放”,边刷微博边看视频 全屏 静音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ontext Menu 复制视频地址 🔗 网页链接 津彩青春 + 关注 正在小窗播放中 点击展开 03:45 1次观看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师伟微博

    梦回1930年代的上海? 梦回1930年的上海只能得到恶梦,除非你是帝国主义分子及其买办走狗!上海简简简史——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等国,因为曾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唐天宝十年(751年)设华亭县(大致相当于今松江区),上海地区始有相对明晰的行政区划;北宋时上海地区设华亭县、昆山县、海门县,南宋时增设嘉定县;元时的行政划分为松江府(辖华亭县、上海县)、嘉定州、崇明州;明时的行政划分为松江府(辖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苏州府(嘉定县、崇明县、金山卫);清时的行政划分为松江府(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娄县、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县、崇明县、宝山县)。1843年,依照《南京条约》、上海开埠;1845年,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形成上海英租界1849年,法国强行租借上海东区部分土地,形成上海法租界1863年,美国取得在上海的租界权,后来与英租界合并成为公共租界1899年,日本取得了在上海的租界权,日租界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北部。不过此时清政府摇摇欲坠,帝国主义来去自如,日租界的手续比英法美租界更为潦草,所以很多资料甚至未列上日租界,我们可以认为日租界其实是混在公共租界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国民党政府觉得自己和美英法是一个阵营,租界应该取消、美英法干脆做个人情,于是租界在1943年取消,但这仅仅是名义上的取消,因为相应的机构还在日军治理下运行,租界真正取消是抗战胜利之后的事情了。租界是国中之国,是中国的耻辱!上海租界面积最大时接近33平方公里(同期上海城区总面积才4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达到240万,租界面积和人口均多于上海非租界部分。而且租界占据了上海最好的地段,成了帝国主义在中国便利的吸血口,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号称十里洋场。1920年中国一半以上的汽车在租界内!那时上海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然而这是一种畸形的繁荣。上海繁荣的重要理由一是作为帝国主义的吸血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大量江浙皖人口(尤其是富庶的苏州)涌入上海,而太平天国的起因是帝国主义发起的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内部矛盾的激化。历史上的上海人口曾长期在三四十万徘徊,《南京条约》导致的开埠是上海人口猛增的开始——1843年:53万1911年:141万1920年:200万1927年:280万1930年;312万1937年:377万1945年:337万1948年:580万……需要说明的,由于当时管理的混乱,人口无法精准统计,不同资料口径不一,但百年增长十倍的趋势是切实的。这些人当中相当部分服务于租界、服务于外国人,比如1920年的统计表明,租界中的外国人仅占8~10%,绝大部分是中国人。这么多而强势的外国人及其忠诚的奴仆自然会构建独特的文化,不同于中国本土、也不同于西方国家。这方面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城市:香港!香港的历史和现实可以说明殖民统治会对当地造成多么大的伤害!然而那时的上海是洋洋得意的,在1927~1937年之间所谓的黄金十年更是如此,那时西方深陷经济危机,而中国取得了名义上的统一、发展相对迅速。1930年上海被升级为直辖市,1930年代到现在都是某些人梦回的对象。 然而这是没文化!鼓吹梦回的大言不惭地吹嘘“将上世纪30年代的老上海进行逼真重现”,那么1930年代的上海除了那些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少数场所,主流的场景是什么呢?以下是梦回1930年代上海后遇到的典型场景。一大早专业收尸队就开始上街收死尸,包括冻死、饿死、病死的,尤其让人目不忍睹的是小孩子的尸体; 同时弄堂里家家户户在倒马桶,那味道、那场景……这种事情解放后才慢慢绝迹‘; 沟沟岔岔的贫民窟,卫生条件低下; 大部分人干着类似黄包车夫这种卖苦力的工作; 工厂里充斥着童工,夏衍写的《包身工》是他们悲惨生命的真实写照:每天凌晨三点上工、干十几个小时才能休息,工作环境棉絮飞舞,工资微薄得仅能果腹,体罚虐待是标配; 街道上外国警察骄横跋扈、棍棒随时落下;租界内耀武扬威的外国军队高峰期有大约四万;还有江海中的坚船利炮横冲直撞、为经济掠夺保驾护航 ……除了凶狠的洋人压榨、还有内部无处不在的黑社会。当时黑帮横行、流氓嚣张,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相当程度把持了基层治理,1930年代上海帮会分子至少有50~60万(当时上海总人口300多万)。帮会分子日常绑架、威胁、贩毒、逼良为娼的事情司空见惯,而这些所谓的帮会大佬,本质上不过是洋人的狗腿子而已。比如三人中资格最老的黄金荣就是巡捕房起家的、而他的老婆原来是开青楼的。这些黑帮不但投靠帝国主义、也和蒋介石反动统治沆瀣一气。解放前夕杜月笙、张啸林或逃或死,黄金荣因钱财被第三任老婆(也是其前儿媳)卷走、心灰意冷而留了下来,政府安排他去扫街。这个象征性的行为体现了我党建立新秩序的决心,证明我们可以铲除黑帮! 除了那些高级买办、黑帮头子、商人、富豪之外,普通中国人地位低下、生活困苦——在一个人均预期寿命35岁的国家,普通人能好好活着已经是奢望了。这种情况下皮肉生意是少不了的,当时妓女多达12万以上,堂而皇之地持照卖肉 政治氛围反动,反共标语随处可见、龙华监狱暗无天日。……简而言之,1930年代的上海是帝国主义从中国吸血的主要接口、是中国买办统治者的大本营,表面的虚假繁荣难掩真实的贫瘠、黑暗、落后、反动,我党中央机关在这里渐渐无法立足,于1933年迁往中央苏区。此外1930年代还爆发了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1937年更是有丢人的淞沪抗战,日军由上海登陆进军南京,酿成屠城惨案!在无情的战争状态下,普通人的生活更是不如猪狗。以持续三个月的淞沪抗战为例,平民死亡10~15万人。日军的杀戮是无差别的,比如1937年8月28日轰炸没有任何军事设施的上海南站就是纯粹针对平民的。 平民的死伤还有来自国民党失误的:1937年8月14日下午、淞沪抗战第二天,两架国军战机携弹去轰炸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出云号,任务受挫、未及投弹就返回,计划穿越租界上空到西郊虹桥机场降落,由于炸弹架被击伤,安全起见飞行员打算将炸弹投放到空旷的上海跑马厅,但误投到了大世界游乐场门前(当时大约五千难民聚集于此),造成了近3000人伤亡!其中675人当场死亡!同日南京路外滩汇中饭店和华懋饭店门前也发生国军飞行员误炸事件,造成数百人伤亡。 淞沪抗战结束后,上海沦陷,上海人民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苦熬了八年!这种苦熬比之前的“华人与狗不能入内”更为凄惨。 我不理解这样的上海有什么值得梦回的?事实上党员尤其不要梦回1930年代的上海,那时疯狂捕杀党员、衣服上别个钢笔都有可能被当做党员抓起来杀掉!那些呆傻文青以为他们回到那时的上海就能当人上人:洋人器重、美女投怀、厨娘炒菜、司机开车、阿三站岗、巡捕保驾,谈笑在青楼、往来有白皮,早上咖啡下午茶、夜眠戏子泡酒吧……然而这些人穿越回1930年代,更大的概率是成为倒毙在路边的饿殍、插标沿街卖儿卖女的穷人、被黑社会套麻袋丢进黄浦江的死鬼、面对日寇军刀的冤魂。所以这件事说重了是某些人立场出问题了——上海记录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上海也是我党的诞生地,所以上海有无数帝国主义的滔天罪恶可以批判、也有无数英烈事迹可以缅怀,那你怎么就要梦回1930年代了?这事说轻了是我们的新媒体管理出了问题,类似那种“北京一下雪就成了北平”之类的没文化,矫揉造作、忸怩作态、面目可憎。本文就从轻的角度来说吧。一、新媒体不受重视,人员不稳定由于历史的惯性,现在媒体中掌权的大都来自传统渠道,所以媒体行业内部的鄙视链是这样的: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网站编辑记者>微博微信新媒体文案>微博微信新媒体运营。这导致搞新媒体运营的基本就是一个毕业大学生,不熟悉工作、不理解人生、不了解社会,需要大量培训和历练,等基本上手了,很快就升职、换岗、跳槽走了,开始一个新的循环、重新从零开始。更有甚者,这些账号运营还有大量外包的,那完全就是流量为王了,否则如何证明他们工作做得好?所以你会看到大量高端媒体的新媒体账号习惯于发菜谱、猫狗、鸡汤、育儿之类的玩意,不成体统! 二、历史知识欠缺,政治意识薄弱张雪峰的爆红就是这种现象的必然结果。现在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专业课都是新闻史、传播学、新闻写作、公共关系之类。课程框架老旧、专业知识滞后,已经赶不上日新月异的现实了,学无所用甚至被不良教师灌毒,不像我党当年的新闻工作者大都是经历了战火考验甚至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真正的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如今的学生基本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工作能力、缺乏分析深度、缺乏政治敏感。当他们看到“带你梦回1930年老上海”这个话题的时候,脑子里压根没有历史知识、没有政治分析、没有舆情意识,出了事删帖镇压就是,反正他们有这样的渠道,至于影响恶劣、伤害公信力则无所谓,那又不是他们需要承担责任的。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重视新媒体运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承认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和营收已经超过传统媒体了,安排得力的人运营新媒体,给予合适的待遇和发展;2、有效的技能培训意识到新媒体运营是迭代极快的业务,谦虚谨慎、加强学习、及时转型,通过培训提高能力、促进管理;3、尊重网络和网民遇到问题坦然承认、切实改进,不要搞删帖、堵嘴的下流手段,那不但无用、反而激起反弹,要知道网络的记忆力远远大于传统媒体;4、学校的专业改革文化自信,多加强专业的价值观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摒弃西方无冕之王第四权那一套,增加实操课程、减少理论课程。以上看法很理想,但现实估计有长期困难,毕竟《八佰》这种烂片大行其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必做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能做一点是一点。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黄梅检察

    【速看!这种陷阱你是否会中招】我们许多人或许都拥有一颗“远离毒品”的心,但在现实生活中,诱惑时刻会出现,陷阱更是无处不在。视频中的10种毒品陷阱你知道吗?速看了解一下你遇到这种陷阱是否会中招!深圳市龙岗区禁毒办提醒您,学习禁毒知识,用一颗更科学的心去防范毒品,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中国禁毒在线的微博视频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司马南

    敲黑板,请对标十八大以来中央文件!学习老胡好榜样旗帜鲜明辨方向(下)文/司马南本来说的是关于一部电影的评价问题,社会缺少正常的文艺批评,应当允许各种观点,老胡却跳开了这部电影,突然旗帜鲜明地反“极左”,这使得问题变得严重起来复杂起来了——具体上升到了抽象,个别上升到了一般,文艺批评上升到了政治,就跟合唱队练歌一样,不但调起高了,不容易喊上去,这调子味儿也不太对,好像不是原来唱的那首歌了。是否要检视一下,为什么调子起这么高?为什么中间加了甩花腔?反“极左”当然没有错,但老胡眼里的“极左”是些什么事儿呢?细读老胡的文章,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1)老胡说,有些“极左”人士形成对做实事者打击的偏好,逼人们越来越谨小慎微。或问:谨小慎微有什么不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此执政审慎品格,歌之颂之尚且不及,何故苛责之苛求之?至于有人无端给实际工作造成麻烦,应该举例说明,用事实证明,私印一张“极左”的名片,朝它啐唾沫,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2)老胡说,一些人越来越频繁地攻击主流元素。或问:佩服老胡有特别强的创新能力,结构新词的能力,然而什么是主流元素?应当给出主流元素的定义,亦应当顺便证明主流元素如何批评不得。(3)老胡说,无处不在的“政治放大镜”,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严重干扰,甚至形成某种破坏性。或问:什么叫政治放大镜?怎么证明政治放大镜对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严重干扰乃至破坏?政治放大镜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是什么?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缩小镜”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4)老胡说,一种压倒性强势,对各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益于提升动力和活力的元素发动联合攻击,实施网暴。或问:哪儿来一种压倒性强势?联合攻击实施网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活力的元素”又是什么?(5)老胡说,他们散布破坏改革开放的言论。或问:他们是谁?他们散布了什么破坏改革开放的言论?(6)老胡说,他们偏离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问:他们是谁?他们怎么偏离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7)老胡说,他们打棍子误导群众,给各地治理者增加了压力。或问:具体事实呢?怎么就叫给各地治理者增加了压力?治理者感觉到增加了压力归因“极左”而非其他,是不是先需要证明一下?(8)老胡说,他们太过狂妄,目空一切,他们毫无自知之明地把自己摆到了正义裁判者的位置,挑政治毛病。或问:狂妄、目空一切、毫无自知之明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正义裁判者又是怎么定义的?如果地方政治有毛病,为什么不能挑?……总之,大家对老胡最近的几篇文章,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问题。大伙说,你既然是老胡的朋友,你应当对这些问题有研究有认识有感觉啊,吓得我脑子一阵阵出现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我这猪脑子,哪能想明白这些敏感复杂的大事儿啊,连着上了两趟厕所,眯在墙角不敢应声,全没了平时的得瑟劲儿。问题五花八门,既严肃,又正式,不乏尖锐,胡锡进同志会做出积极的回应吗?堂吉诃德式反“极左”,是胡锡进先生的自选动作,还是别的理论组布置的任务?自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究竟是什么?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习胡锡进同志的文章,当然要努力理解胡锡进的立意,他将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政治问题,乃至地方政府的具体工作之难,悉数归因到“极左”,许属于创新性理论成果,但并非任何创新都是正确的,老胡是否也应对标2012年以来的中央文件,对标一下普通老百姓的心思念头,理论创新应以人民之心为心。(2023年12月4日早,写于北京开往上海的高铁上)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小万摸鱼日记

    那么现在十人八咳、儿科诊室人满为患、肺炎小感冒无处不在的大环境像什么
    做核酸,当时的大环境就像马戏团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转发 920评论 216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老徐时评

    前几天同几个老朋友聊天,聊到当下令人捉摸不透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困扰着我们,那就是我们有这么强大的政府,有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有韧性最高的经济体系,有最听话的老百姓,以前轻车熟路的宏观调控政策,这次为什么效果不明显,或者说收效甚微呢?这让我联想到去年曹德旺说过的一句话:中国在2022年之后,将会有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这是一场比疫情更严重的灾难。现在看来,正是这种信任危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让以往的政策都难以奏效。其实,只要细细观察和思考一下,这种无处不在的信任危机弥散在社会各个方面,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群、阶层和行业之间,也存在于整个政治经济体系当中。政治层面,也就是政府与民众,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官民”信任;经济层面,就是市场各个利益主体间(商品、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的信任;社会层面,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而国际间信任的缺失,更让外国人对国人另眼相待。信任危机,从未像今天这样,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同身受。有人总结了一个有趣奇异的现象:中国人相信外国的产品,却不相信外国人的话;相信本国人的话,却不相信本国的产品。难道是生产优质产品的人喜欢说谎话?生产劣质产品的人却喜欢讲真话?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是信任危机的最好诠释。20大确立的未来国家中心任务,就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抓手就是高质量发展。时间过去快一年了,国际环境正朝着不利于中国崛起的方向发展,我们原来设想的战略格局、战略发展、产业升级、供求关系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进程,基本上都被阻断或者被延缓了。如果持续下去,别说高质量发展了,就是维持国民经济低水平运行恐怕都比较困难。这就是信任危机造成的巨大危害。重建信任的关键,是你在别人眼中,首先是一个正常的国家正常的社会,不要与世界主流文明脱节,不要做倒退的事情,千万不要被归入另类。重建信任必须依靠改革。当下最诡异的感受就是,我们自己已经快成为另类了,特别是在抗疫等国内外一些重大事件上,我们的态度和操作,越来越与众不同,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前些年我们还能和全世界一起喜怒哀乐,现在是当全世界在哭,我们在笑;而当全世界在笑,我们却在哭...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庚白星君

    中国或将清空美债,美国大胆提出将退到金本位,罗杰斯:付出代价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在8月8日下调多家美国中小型银行的信用评级,而就几天前,惠誉已经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和一些美国的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评级, 还有美国市政债券也将会面临评级下调的压力,这使得指标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报至4.020%,触及六个月高点。而自进入8月份以来,该指标收益率已经累计上涨240个基点,被投资者持续抛售,同样,这也提醒华尔街,美国的财政状况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数十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的重新定价。紧接着,美国对冲基金大鳄比尔阿克曼在8月8日表示,从供需角度来看,他已经开始着手做空30年美债,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认为,目前,美国联邦债务负担沉重,可能会形成一个强化自我的债务螺旋,在美国繁荣的背后,美国国债持有者在遭受损失。一些分析师预料美国评级被下降将会冲击美元地位和美国国债的信誉,可能会加快全球多国推进去美元化的努力,这将使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依赖多种货币,数字储备货币,黄金或大宗商品的多极金融秩序,黄金将很快取代美债成为更好的价值储存资产。这表明,自去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央行出现了55年来最大规模的黄金购买热潮,并非巧合,这表明,随着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贬值风险上升,美国债券的转向可能已经开始。很明显,这会加剧削弱目前深陷财政赤字陷阱中的美国财政部救助自己不断膨胀债务的能力,为此,美国财政部已经在8月5日上调了本季度联邦借款的预期,以解决不断恶化的财政赤字问题并不断补充现金缓冲,由于收入持续疲软以及支付加速,将8月至9月当季的借款净额预期提高到1万亿美元。据预测,到2030年,美国国债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超出所有观察人士的预期,联邦赤字的飙升,引发人们对美国财政和偿还债务的担忧,这在美国又有一家三州银行宣布倒闭的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危急。而三州银行也成为继美国3月份以来发生银行危机以来的第五起银行破产案,这表明美国银行业危机仍在蔓延中,或将成为压垮美债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及进一步损害投资者对美国银行系统的信任。这将会把这个建立在美债纸牌屋上这个全球最大的美国庞氏骗局推到溃散的边缘,因为,美国人之所以能够通过印刷的一张张百元美元绿纸购买全球的高性价比商品,过着纸醉金迷般生活的秘诀,正是建立在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基础上的。但现在美联储利用不同经济周期的美元松紧货币政策,不断稀释着全球利差,叠加美国滥用其美元的货币地位功能,使得美国金融系统内部已经缺乏信任,更让投资者会质疑美债还能否再被视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石作用。对此,德银在8月9日最新发表的全球经济风险报告中认为,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之后,美国国债是否还会有大量投资者买单?这可能是今年市场的重大风险之一。这更将意味着美国经济或将进入万亿美元债务赤字可能无法买单的空心状态,而近期美债无论是在持有总量上,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还是减持趋势上或都正在强调这个逻辑。紧接着,美国金融网站零对冲在8月9日分析称,如果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升级,叠加美国银行业引爆的系统风险蔓延,这无疑会直接削弱美国财政部维持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美债庞氏骗局,以及输出通胀和收割铸币税的能力,使得美国财政部失去偿付债务能力的背景下,包括日本、中国和法国等在内的全球央行将会继续保持加速清算美债的状态,如果不确性增加,也存在清零美债持仓的可能。对此,道明证券表示:“日本和中国大举抛售美国国债的战略举措引人关注,正在引领美债抛售潮,正日益引起美国财政部的担忧”,而据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景顺在8月2日更新发布的一份对57家全球央行的调查表明:在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自2020年以来加速的背景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全球央行计划将其存在美国的黄金资产运回自己的国家,以保证这些战略资产的安全。报告重点提到,有70%的全球央行表示这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国家的资产会被美国限制,这一比例高于三年前的50%。Image据该美媒援引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仓位正在持续下跌,在过去十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仓位减少了35%,和2013年的1.3167万亿峰值相比净抛售了4700亿美元的美债,且从去年开始清算美债的速度明显加快,仅2022年就抛售了占23%比例的美债。这和中国自去年11月以来,打破此前连续38个月没有报告黄金储备增加的状态后,连续9个月增持188吨黄金储备的举措形成鲜明的对比,值得市场重视。很显然,这将会进一步削弱美元输出通胀风险和收取铸币税的能力,最终可能会导致其作为世界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缓慢丧失,而美国多次提高举债额度就证明了这一点。世界黄金协会在8月4日发表的一项有关全球央行未来购金趋势的报告中也表示,十多年以来,全球央银行被迫大量购入美国国债,然而其中多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非常微薄,甚至为负数。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美国的债券信用困境,银行业危机和以前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告诉我们,这些国家还面临严重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美国将美元当作限制他国金融系统的工具也给美债的安全性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货币战争的风险依然令人担忧。正在这个美国信用评级遭遇下降,财政持续恶化和美债被持续抛售的大背景下,美国财长耶伦在8月8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再次回应表示“强烈反对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这是过时且武断的”,并再次强调“在目前一些国家希望开发美元替代品的环境下,美国国债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和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这张图表详细地记录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崛起,以及最近几个月以来,各国为去美元化和减少对美国金融体系依赖所做的努力。正在这个美国国债信用评级被下调,全球努力去美元化以寻求美元替代方案的节骨眼时刻,美国终于大胆提出退回到金本位的方案,出乎华尔街的预料之外。美国金本位制的捍卫者,国会议员亚历克斯·穆尼(Alex Mooney)在8月9日再次大胆地向国会提交的HR4095提案中,敦促回归以黄金为基础的金本位制度的货币标准将有助于恢复美元的价值和地位,金本位将防止美国不负责任的消费习惯和凭空创造美元。同时,亚历克斯·穆尼在提案中强调,当1971年8月美国已没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来支持其金本位时,突然向全世界宣布单方面关闭了美元直接兑换黄金的窗口,这已经表明,美国实质上已经违约,所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应每两年公开披露所有其所持有的黄金总量和美元兑换成黄金的交易量,之后这些美元将以当时的黄金价格重新计入其价值,以挽回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主导的美元对目前稳健货币系统造成损害后的信誉损失。值得一提的是,按被称誉为富有远见的华尔街金融大鳄吉姆·罗杰斯在8月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解释就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印钞和债务无处不在,美国实际债务总数几乎是美国财政部公开承认金额的七倍,规模接近160万亿,债务问题愈发严重,目前美国的债务问题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提高上限就可以解决”。在该美国亿万富翁看来,美国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已经无可避免,并不能靠简单的回到金本位就能解决,因为现在的美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债务违约风险,除非美国能真正做到不再纸醉金迷,并停止大举借债,否则美国的债务经济最终将要会付出代价。收起 +1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庚白星君

    美国欲将违约风险转嫁13国,中国是抛售主力,美国大胆提出将退到金本位截至8月6日,美国国债已经连续第五日遭遇重手抛售,基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九个月高点至4.05%,收益率累计上涨245个基点,由于市场担心美国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扩大带来的财政困境,叠加美国评级机构惠誉意外下调美国债务违约信用评级之际,这提醒美债持有者,美国的财政状况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这可能会加剧从资产管理公司到全球央行以及其他持有大量美国债务的各方担忧。美国对冲基金大鳄比尔阿克曼也在8月6日表示,从供需角度来看,他已经开始着手做空30年美债,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认为,目前,美国联邦债务负担沉重,可能会形成一个强化自我的债务螺旋,在美国繁荣的背后,美国国债持有者在遭受损失。一些分析师预料美国评级被下降将会冲击美元地位和美国国债的信誉,可能会加快全球多国推进去美元化的努力,这将使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依赖多种货币,数字储备货币,黄金或大宗商品的多极金融秩序,黄金将很快取代美债成为更好的价值储存资产。对此,美国金融网站零对冲在8月5日分析称,在美国国债在去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糟糕表现的同时,全球央行也出现了55年来最大规模的黄金购买热潮,这并非巧合,这表明,随着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没收和贬值风险上升,从美国债券的转向可能已经开始。很明显,这会加剧削弱目前深陷财政赤字陷阱中的美国财政部救助自己不断膨胀债务的能力,为此,美国财政部在8月5日上调了本季度联邦借款的预期,以解决不断恶化的财政赤字问题并不断补充现金缓冲,由于收入持续疲软以及支付加速,将8月至9月当季的借款净额预期提高到1万亿美元。最新数据表明,该发债规模高居历史第二,仅次于2020年2季度,据预测,到2030年,美国国债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超出所有观察人士的预期,联邦赤字的飙升,引发人们对美国财政和偿还债务的担忧,这在美国又有一家三州银行宣布倒闭的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危急,而三州银行也成为继美国3月份以来发生银行危机以来的第五起银行破产案,这表明美国银行业危机仍在蔓延中,或将成为压垮美债的最后一根稻草。雪上加霜的是,接下去的数周内,美国金融市场中一场更大的信贷紧缩的风暴正在到来,高盛在8月6日发布的报告中也警告市场会在2023年第四季度时可能会出现美元荒的现象,而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美国财政部的现金储备在接近耗尽之际,为补充流动性,也会加大对国债发行,其将大量的吸收金融市场中的资金,这对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造成收紧。这意味着叠加美联储还在缩表的情况下,对美国的银行业和企业来说更大的麻烦可能已经在酝酿,将会给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债带来剧烈震荡,以及进一步损害投资者对美国银行系统的信任,最新的数据和消息正在反馈这个趋势。美国财政部在8月1日公布的数据还表明,截至6月30日,财政部的现金余额降至仅308亿,达到了2015年10月的最低水平,这表明,美国财政部已经处于“弹尽粮绝”,“倾家荡产”的边缘,急需债权人为其庞大的新债接盘,来维持其纸醉金迷。紧接着,摩根大通预计,财政部可能会发行2万亿美元的新债才能平衡其支出和偿还相关债务款项,这种抽水效应将会为本已摇摇欲坠的美国银行业埋下隐患,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三州银行的突然倒闭后,美国即将迎来经济衰退和更多银行崩盘的连环爆炸,并进一步损害美国金融威望和美元的地位。叠加目前作为美债基石级别的全球央行正在远离或减少投资美国国债的背景下,这将会把这个建立在美债纸牌屋上这个全球最大的美国庞氏骗局推到溃散的边缘,因为,美国人之所以能够通过印刷的一张张百元美元绿纸购买全球的高性价比商品,过着纸醉金迷般生活的秘诀,正是建立在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基础上的。但现在美联储利用不同经济周期的美元松紧货币政策,不断稀释着全球利差,叠加美国滥用其美元的货币地位功能,使得美国金融系统内部已经缺乏信任,更让投资者会质疑美债还能否再被视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石作用。对此,德银在8月6日最新发表的全球经济风险报告中认为,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之后,美国国债是否还会有大量投资者买单?这可能是今年市场的重大风险之一。这更将意味着美国经济或将进入万亿美元债务赤字可能无法买单的空心状态,而近期美债无论是在持有总量上,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还是减持趋势上或都正在强调这个逻辑。紧接着,被称誉为富有远见的华尔街金融大鳄吉姆·罗杰斯在8月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解释就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印钞和债务无处不在,美国实际债务总数几乎是美国财政部公开承认金额的七倍,规模接近160万亿,债务问题愈发严重,目前美国的债务问题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提高上限就可以解决”。在该美国亿万富翁看来,美国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已经无可避免,因为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债务违约风险,除非美国能真正做到不再纸醉金迷,并停止大举借债,否则美国的债务经济最终将要会付出代价,而美国的债务经济付出代价的时机则掌握在全球美债的大买家们手中。紧接着,美国金融网站零对冲在8月6日分析称,如果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升级,叠加美国银行业引爆的系统风险蔓延,这无疑会直接削弱美国财政部维持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美债庞氏骗局,以及输出通胀和收割铸币税的能力,使得美国财政部失去偿付债务能力的背景下,包括日本、中国和法国等在内的全球央行将会继续保持加速清算美债的状态,如果不确性增加,也存在清零美债持仓的可能。据美国财政部7月份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的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额继续下降,而中国和日本是抛售美债的主力。对此,道明证券表示:“日本和中国大举抛售美国国债的战略举措引人关注,正在引领美债抛售潮,正日益引起美国财政部的担忧”,而据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景顺在8月2日更新发布的一份对57家全球央行的调查表明,在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自2020年以来加速的背景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全球央行计划将其存在美国的黄金资产运回自己的国家,以保证这些战略资产的安全。报告重点提到,有70%的全球央行表示这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国家的资产会被美国冻结,这一比例高于三年前的50%。据该美媒援引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仓位正在持续下跌,在过去十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仓位减少了35%,和2013年的1.3167万亿峰值相比净抛售了4700亿美元的美债,截至5月,中国持有846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连续九个月保持了持仓低于9000亿美元的规模,且从去年开始清算美债的速度明显加快,仅2022年就抛售了占23%比例的美债,这和中国自去年11月以来,打破此前连续38个月没有报告黄金储备增加的沉默后,连续8个月增持165吨黄金储备的举措引成鲜明的对比,值得市场重视。很显然,这将会进一步削弱美元输出通胀风险和收取铸币税的能力,最终可能会导致其作为世界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缓慢丧失,而美国多次提高举债额度就证明了这一点。世界黄金协会在8月4日发表的一项有关全球央行未来购金趋势的报告中也表示,十多年以来,全球央银行被迫大量购入美国国债,然而其中多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非常微薄,甚至为负数。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美国的债券信用困境,银行业危机和以前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告诉我们,这些国家还面临严重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美国将美元当作限制他国金融系统的工具也给美债的安全性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货币战争的风险依然令人担忧。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正在这些逆风的环境下,叠加银行业危机存在发酵可能,而银行信贷紧缩可能才刚刚开始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准备随时按下卖出键。此时的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怎么办?BWC中文网财经团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由于美元的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地位主导了全球商品结算和外汇市场的环境下,使得美国可以将自己不断增长的债务违约和通胀风险外溢转嫁给一些经济结构单一、外债高企和外储短缺的经济体,以收取铸币税,在美元荒开始的情况下,这些市场的经济、资产和汇率将会持续受到影响,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正如我们研究团队在不同场合所强调那样,历史上每次强势美元周期总会引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震荡,这种效应较早生动的案例可以参照委内瑞拉、津巴布韦,最新发生的案例也可以参考南非,斯里兰卡,巴西,缅甸和印尼。另外,土耳其、阿根廷以及智利这三国也曾多次出现过主权债务违约,且外部债务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对此,美国金融网站零对冲在8月6日援引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美国债务违约和银行业危机引爆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正利用紧缩和宽松的不同美元周期,并结合美元的货币地位转嫁给一些经济结构单一和外储比较脆弱的国家,除了上面这十国外,还包括黎巴嫩,捷克,巴林和埃及这13个国家或都会由于外债与外储呈陡峭的倒挂模式而面临美元荒或美元融资成本变高的困境。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分别陷入货币严重贬值与债务危机的脆弱模式。这也进一步印证随着美元指数震荡上升,在供应链短缺,经济增长沉沦和通胀仍高企的环境下,美元指数波动的外溢效应将会间接地传递到这些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资产上去,而历史上每次强势美元周期总会引发危机。所以,答案很明显,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会隐蔽的把高通胀和债务违约风险加速转嫁出去,除了收割自己人外,就会开始持续收割上面这些经济结构和金融债务问题比较明显的经济体。而近段时间越南经济和出口市场的暴跌更意味着此轮美国收割周期对市场的吸筹效应还正在持续中。很明显,在美国或将债务和银行倒闭风险转嫁给多国,甚至在部分市场中人为地造成美元荒现象时,这将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正在这个美国信用评级遭遇下降,财政持续恶化和美债被持续抛售的大背景下,美国财长耶伦在8月5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再次回应表示“强烈反对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这是过时且武断的”,并再次强调“在目前一些国家希望开发美元替代品的环境下,美国国债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和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这张图表详细地记录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崛起,以及最近几个月以来,各国为去美元化和减少对美国金融体系依赖所做的努力。正在这个美国国债信用评级被下调,全球努力去美元化以寻求美元替代方案的节骨眼时刻,美国终于紧急提出退回到金本位的方案,出乎华尔街的预料之外。美国金本位制的捍卫者,国会议员亚历克斯·穆尼(Alex Mooney)在8月5日再次大胆地向国会提交的HR4095提案中,敦促回归以黄金为基础的金本位制度的货币标准将有助于恢复美元的价值和地位,金本位将防止美国不负责任的消费习惯和凭空创造美元。同时,亚历克斯·穆尼在提案中强调,当1971年8月美国已没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来支持其金本位时,突然向全世界宣布单方面关闭了美元直接兑换黄金的窗口,这已经表明,美国实质上已经违约,所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应每两年公开披露所有其所持有的黄金总量和美元兑换成黄金的交易量,之后这些美元将以当时的黄金价格重新计入其价值,以挽回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主导的美元对目前稳健货币系统造成损害后的信誉损失。一些与BWC中文网有联系的华尔街经济学家指出,一旦美国退回到金本位,将会迅速减少通胀,飙升的债务和美国金融货币体系不稳定对美元和美国经济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全球央行目前正以十多年以来最快速度在抛售美债和以55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在囤积黄金的现象中就能观察得到。收起 +5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北京晚报

    #官员如何克服舆情恐惧##京报锐评#《人民论坛》杂志多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彼时国内有7成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 害怕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而对此最提心吊胆的,就是负责舆情的宣传干部和主政一方的“一把手”。 如今,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这样的恐惧有增无减,范围也在扩大。从单位领导,到基层职员,除了应对繁忙的本职工作,也都在密切监测舆情。哪怕是一些便民好事,也生怕传着传着风向突变,不定在什么节点就“变味”了。 怕“舆情”、怕“关注”,背后是怕“争议”、怕“问责”。与其承担处于聚光灯下的风险,惊心动魄,倒不如隐于沉默的保护色,平稳度日。 (一)网络生态复杂,声音喧嚣嘈杂。敢于触网,并且在实践中提升网络执政能力,这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直面的现实要求。 哪怕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对接到不同的利益关切,也很难获得百分之百的满意。有点赞表扬,有善意批评,有满腹牢骚,甚至还会有攻击谩骂,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热议之下,没准哪处蝴蝶扇动的羽翼,最后就变成了杀向自己的“回旋镖”。 具体到一些党员干部的现实苦恼:明明是一五一十回应质疑,为何网友仍不满意,还越说争议越大?明明是出于好心办的好事,怎么就会被传变味,辛苦费力还完全不讨好?明明就是正常穿衣说话、待人接物,怎么一发上网之后就引爆了新的舆情? 身处网络时代,党员干部当如何适应裂变的传播环境,又该怎样练好舆情应对的基本功? (二)人声鼎沸,舆情变幻,古今中外皆然。论及政务舆情的形成,常被提及的有三大理论观点—— 其一,政治学上的塔西佗效应。早在古罗马时代,执政官塔西佗在其所著历史书中便有感而发,“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只要怀疑产生、信任丧失,无论政府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在说假话、做坏事。这被当代学者引申为“塔西佗效应”,并经常用作政府丧失公信力的警醒。其二,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在人们的认知交往中,由于掌握对方信息太少,往往就会通过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来形成定式的结果,成见或偏见由此产生。很多时候,事实尚不明晰,怀疑情绪便直接引发对公权力的有罪推论,“言之凿凿”中,可能并无多少理性客观可言。 其三,管理学上的公地悲剧效应。当一项资源有多个拥有者,所有人都有使用权,却没有权力阻止其他人使用,极易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在公众眼中,每一个与官方沾边的人物、机构,都会被视作公权力的“代表符号”。哪怕一项权力滥用行为出现,那么受伤害的就决非某人某地,而是整个行政系统的公信力。 三重“效应”相互交织杂糅,一旦触发连锁反应,舆情回应必然难上加难。(三)舆情防不胜防,很多时候诱因不只在事件本身,也在于应对方面的问题。比如,避之不及。公共事件当前,有些官员或是信奉“多一句不如少一句”,或者自觉腰杆不硬,生怕被翻出事来,以至于芒刺在背、心虚胆怯,生出“鸵鸟”姿态。比如,反应迟缓。舆论争议已有起势苗头,相关方面还木知木觉。明明最好的办法就是“见于未萌、治于未乱”,却白白浪费了时间窗口。比如,放水流舟。面对舆情如沸,幻想扛一扛、拖一拖就过去了,寄望时间冲淡热点事件。不理会、不处理,不作表态和反馈,任由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比如,稀里糊涂。已处于聚光灯下,却在重要信息上搞不准。前后数据不一致、各方说法有冲突,都会让本该解疑释惑的回应陷入罗生门。比如,话语刻板。麦克风前,神情紧张、姿态僵硬,只顾自说自话,官话套话连篇,完全不互动、不沟通,只顾把准备好的稿子念完,对公众关切听而不闻。比如,存心掩饰。明知自己有履责不力或处理失当之处,却不想着知错改错、求得谅解,还刻意遮掩、隐瞒实情,甚至故意放出虚假信息,混淆视听。 比如,避重就轻。选择性回应舆论关切,对于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或一笔带过,仅就细枝末节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些冠冕堂皇的套话。……种种应对之病,皆不难从现实之中找到案例。这也从侧面折射出,直面弊病、大力纠偏的紧迫性。 (四)应对舆情,首在诚意。 一事当前,官员的表态、回应是不是真诚,有没有诚意,公众是可以感知到的。不回应关切,不解决问题,仅以“平事”为目的应对舆情,鲜有不碰壁者。 有不少舆情事件,本来事实并不复杂,只要第一时间通报真相、诚恳道歉、严肃追责即可;结果“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等荒唐操作接二连三,越想把事按下去,越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舆论的脾气》一书曾如此预警:“舆论的脾气,便是人心的脾气,什么是人心的脾气,就是你所做的事情,如果违背了伦理道德,那必然是不被大众所容忍的。”当此之时,遮遮掩掩、强行洗地,更像是侮辱公众智商。一意孤行、错上加错,有时比错误本身更让厌恶。 “自古套路靠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正视问题,如实回应问题,是起码的诚意。 (五)快速反应,实事求是。问题客观存在,捂是捂不住的。特别是在以“秒”计的互联网速度面前,人们对回应时效的期待大大提升。第一时间没有发声,就可能被认为是无言以对或有意拖延,客观上助长着舆情发酵的速度。如何对待公众、对待媒体,折射着相关部门单位对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的态度。舆情回应中有“黄金4小时”之说,虽然在每一起具体事件中未必尽然,但“唯快不破”始终是根本法则。“时效”要求之下,“实效”才是目的。诚然,任何事件来龙去脉都有调查过程,处理起来需要时间,官方回应要准确权威,需兼顾的情况很多,一些内容可能一时半会儿不适宜公开,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将这些情况跟公众讲清楚、说明白,明快地传达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同样是回应关切的重要内容。既然必须要说,就要说准。如果初次回应没有说准,那么后续改口就会相当被动。 (六)有的放矢,讲究方法。舆情汹涌,往往在于多重热点交织。每一阶段的关注点,都有不同侧重,明确在具体阶段说什么、怎么说,这就是舆情回应的刻度。有学者提出“4确认5发布”原则,认为舆情发布中需要确认的侧重点,自开始算起,包括确认事件存在、事件真实、事件逻辑性、事件关联性,而最后一次发布则针对衍生信息进行回应。有始有终,保障公众对核心关切的满足度,是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前提。但在具体操作上,也不能硬干硬上,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半功倍。比如拿证据。有时候说一万句,不如一项实证更能取信于人。比如讲温度。感同身受的共鸣情感,往往能为化解舆情注入“润滑剂”。再如有网感,活用一些网言网语,有时远比一句“正在积极调查”更能拉近距离。多一些“用户思维”,就能少一些“沟通误差”。(七)舆情回应,看起来是“说”的功夫,却一定建立在“做”的基础上。这个“做”,既包括精心准备发布内容,更在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尤其包括改正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出舆情,根本上还是工作过程中有瑕疵。网络监督的目光无处不在,越自以为是、将错就错,越会将自己拖入舆情的深渊,相反,积极回应、扎实整改,才是在以实际行动修复已经出现的信任裂痕。“做”是第一性,“说”是第二性。即便某些事件确实棘手复杂,但只要迎难而上、勇于去“做”,并将具体的成果有效地传递出去,让大家看到,自然就有了凝聚共识的基础。更何况,随着公众素养提升,绝大多数网友都有基本的辨别力,理性的是非观。做事坦坦荡荡,从政清清爽爽,关系明明白白。就算遇到某些“莫须有”的舆论挑剔,也能一身正气、腰杆挺直,不至于陷入舆情滔天的被动局面。正所谓,“行得正坐得端,何须屈尊畏谗言”。 (八)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官员修炼政务舆情应对基本功,回应的还是提振政府公信力这一课题。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亦关乎社会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官员的“舆情恐惧”,必须要克服。敢于直面争议、回应问题,“好事能说好,坏事也能好好说”,本身就传递着某种敢担当、敢任事的作风,这才是人民群众更加看重的品质。互联网,是治理的变量,也是能力的增量。政府也好,官员也罢,都要修炼本领过好这一关,习惯在阳光下做事、在互联网上“生存”,不仅接受网络,更能让网络为己所用,“恐惧”之症便可极大缓解了。(@北京晚报 评论员 京平)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北京法律民工

    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叶敬忠院长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图片各位同学:大家好!祝贺大家毕业!不知这些年你们的学习是否顺利、生活是否愉快,但能毕业就好!前几天,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朋友圈里说,一到毕业季,大学的毕业讲演就开始了:有的循循善诱,有的春风化雨,但经常是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叮嘱给毕业生。我深以为然。但又能怎样?虽然未能做到,但至少没有熄灭眼里的光,因为学生正是老师眼里的光。本以为今年不会再作为院长做毕业致辞,也曾感到一丝解脱。因为我的讲话无非是基于当下的时代,向同学们做些叮嘱,而面对时代并与之较真,常常需要有扛着痛苦的勇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国家保持长期的稳定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每天醒来都恍若隔世。战争灾难、凶残杀害、欺辱霸凌、网络暴力……知名学者煽动鼓噪狭隘民族主义,主流媒体情有独钟娱乐花边新闻,公共部门系统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等等,等等!我从来没想到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还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一百七十五年前,马克思曾感慨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今天,我们需要再次用冷静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处境,需要再次面对一百零五年前梁漱溟之父梁济因迷茫未来而投湖殉清的生死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从世界范围来看,我每每感到“三观”被打破,底线被击穿,想象力严重赤字。我对“明天会更好”极其怀疑,对“文明的进程”极度不确定。我们时常忙碌在各种无可奈何的工作中,除了满心疲惫外,常常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一位同事曾说,以前一般到周五才会感到疲累,而现在到周三就开始倦乏,且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同学们,这或许就是你们即将穿行的世间。请不要怪我在毕业之际不去对未来做一番令人亢奋的憧憬,其实你们也不缺少这个。在此时代,我想叮嘱大家“保持底线”,因为人类行为正在不断击穿底线;我想叮嘱大家“回归常识”,因为人类行动常常违背常识;我想叮嘱大家“真实做人”,因为人类交往每每是合作表演;我想叮嘱大家“高雅做事”,因为人类活动往往是江湖共谋;我想叮嘱大家“把人当人”,因为人类发展已经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看作一个个数字;我想叮嘱大家“记住创伤”,因为人类会在亢奋中轻易忘却曾经经历的苦难。但是,我今天更想叮嘱大家:“在权力的包围中保持清醒!”同学们,在你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后,你们将立刻感受到权力的无处不在,甚至无所不能。无论你们是单位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只要工作岗位与人相关,就拥有了某种权力;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哪怕是灵活就业,甚或不从事任何工作,只要与公共部门或他人打交道,就必然要面对各种权力。因此,你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处权力的包围之中。我很担心,你们会在权力的包围中“入乡随俗”,渐渐地迷恋上权力,迷失了自我,迷茫了人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让人迷恋上瘾,从而变得“精致”圆滑。多年前,有一位大学生返乡,由于其母是地方领导,因此自他下火车开始,便有各种妥帖的安排,从食宿到出行,无微不至,其间还伴随着各种赞许和捧场。那时我的第一感受并不是排斥,而是觉得,或许每个人都有可能对如此周密的安排上瘾,也都会迷恋上这种无处不在的优越感。还有一次,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曾兴奋地言说他到地方调研,该地领导亲自接待,其一腔一势无不流露出对这种优越感的无比陶醉。正因如此,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开始迎合权力,追逐权力。在权力面前,他们惯用一套左右逢源、精致圆顺的“话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乍听起来,会觉得别人怎么“那么懂事、那么会说话”,但仔细一想,总感觉不那么真实,不像是其本真的话语。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支配力,可以让人变得傲慢任性,从而迷失自我。权力系统的一个动作就可以让收割机在高速公路上排起长队,将绿水青山开垦成梯田泥石流,将昨日的“退耕还林”变为今日的“退林还耕”。权力总是被摆在显位并被推至高位。久而久之,一些人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某地举办学术会议时,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在烈日下排好站位,等候年轻的领导前来合影,一等就是近20分钟。更为严重的是,权力还可能制造出无所不能的幻象,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变码”、“指鼠为鸭”。正因如此,有些人开始迷失自我,将拥有权力视作代表真理——即便是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也常常被合理化、合法化、操作化。他们很难了解或感知权力可能给无数的普通人带去无奈感、无力感、无助感,以及由此产生不安感、挫折感、疏离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规训力,可以让人变得机械刻板,从而麻木迷茫。职场培训常常要求学生要学会“服从”,这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不得不承认已经成为实践中的惯常做法。一位学生在南方某污染治理部门工作,每天制造海量的数据报表,唯一要求就是确保数据达标;一位学生在西部某督查部门工作,每天按照上级要求上报百分之百的村民扫码率,但很多村庄的村民甚至都没听说过扫码这件事;一位学生在东部某地负责食品安全督导工作,每次也只是在乡村超市前停留半分钟拍照,有了照片便是“尽职免责”。一些学生刚入职时强烈抱怨形式主义,但一个月之后,他们自己都承认慢慢习惯了形式主义。正因如此,就如鱼儿每天在水里游来游去却不知水为何物一样,当人们形成无意识的惯性后,便陷入不断加速的循环之中,无限地忙碌着,眼里只有制造出来的文件、数据、痕迹,而没有其背后活生生的人。他们每天都在重复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所戏称的没有意义、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狗屁工作”,同时还要熬夜加班、假装热爱。同学们,在权力的诱惑、支配和规训之下,其实每个人都很难独善其身。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权力的吸引力而变得“精致”圆滑,不要因为权力的支配力而变得傲慢任性,也不要因为权力的规训力而变得麻木迷茫。因为,你们永远都是老师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看来,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真实、干净。大家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要求真、求善、求美。在过去的毕业讲话中,我说要“在复杂的社会里守住纯真”,就是希望你们做事时求真;我说要“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就是希望你们待人时求善;我说要“在理性的路上记住感性”,就是希望你们在对待世界、社会、自然和生活时求美。同学们,权力从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但权力的实践既可能带来说谎造假、使坏行恶、比丑摆烂,也可能实现诚信真实、积福行善、审美向上。面对权力的包围,人们或许会因为眼中只有权力而忘掉人民,会因为权力无所不能而忘掉真理,会因为机械执行权力而忘掉背后的人和工作的意义。这样下去,尽管可以获得一些荣誉,但却缺乏美德;也许可以享受一些快活,但却缺乏幸福;或许可以拥有一些权威,但却缺乏尊重。这样的世界并不真实,这样的社会难言善良,这样的人生并不美丽。我相信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面对权力的包围,我不能要求你们像一枚鸡蛋撞向坚硬的高墙,但希望你们能够保留装在脆弱外壳里那颗真善美的灵魂;希望你们不要熄灭灵魂深处那束真善美的光;希望你们保持向着真善美的那束光自由奔跑的勇气,即便摔了一跤,也可以面带微笑。你们的奔跑或许可以让更多人获得平等,让更多人享有自由,让更多人得到尊重。同学们,在去年的学院教代会上,我结合担任8年院长的经历,分享了学院治理的感悟。我说,学院权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中央要求,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国家最大的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我想,只要不熄灭真善美的这束光,不泄掉自由奔跑的勇气,不丧失人类解放的信心,或许某天,人类可以被权力包围而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我相信,那一定会是最优的权力、最美的世界、最好的社会。同学们,这些年来,你们或许受了些委屈。因为在有些人看来,人文与发展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无足轻重,小白楼和民主楼也没有那么宏伟高大。但是,我们把低矮的楼宇收拾得干净、亮堂、温馨,让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放松、平静、和谐;我们让沉闷的课堂散发着思想、精神、价值,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由、平等、尊重。在你们即将离开学院之际,我希望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能够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向社会表明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想,那就是:不让虚假蒙蔽真实,不让邪恶取代善良,不让丑陋压制美好!谢谢大家!2023年6月21日来源: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叶敬忠教授历年毕业演讲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无名之浪

    #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叶敬忠院长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各位同学:大家好!祝贺大家毕业!不知这些年你们的学习是否顺利、生活是否愉快,但能毕业就好!前几天,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朋友圈里说,一到毕业季,大学的毕业讲演就开始了:有的循循善诱,有的春风化雨,但经常是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叮嘱给毕业生。我深以为然。但又能怎样?虽然未能做到,但至少没有熄灭眼里的光,因为学生正是老师眼里的光。本以为今年不会再作为院长做毕业致辞,也曾感到一丝解脱。因为我的讲话无非是基于当下的时代,向同学们做些叮嘱,而面对时代并与之较真,常常需要有扛着痛苦的勇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国家保持长期的稳定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每天醒来都恍若隔世。战争灾难、凶残杀害、欺辱霸凌、网络暴力……知名学者煽动鼓噪狭隘民族主义,主流媒体情有独钟娱乐花边新闻,公共部门系统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等等,等等!我从来没想到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还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一百七十五年前,马克思曾感慨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今天,我们需要再次用冷静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处境,需要再次面对一百零五年前梁漱溟之父梁济因迷茫未来而投湖殉清的生死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从世界范围来看,我每每感到“三观”被打破,底线被击穿,想象力严重赤字。我对“明天会更好”极其怀疑,对“文明的进程”极度不确定。我们时常忙碌在各种无可奈何的工作中,除了满心疲惫外,常常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一位同事曾说,以前一般到周五才会感到疲累,而现在到周三就开始倦乏,且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同学们,这或许就是你们即将穿行的世间。请不要怪我在毕业之际不去对未来做一番令人亢奋的憧憬,其实你们也不缺少这个。在此时代,我想叮嘱大家“保持底线”,因为人类行为正在不断击穿底线;我想叮嘱大家“回归常识”,因为人类行动常常违背常识;我想叮嘱大家“真实做人”,因为人类交往每每是合作表演;我想叮嘱大家“高雅做事”,因为人类活动往往是江湖共谋;我想叮嘱大家“把人当人”,因为人类发展已经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看作一个个数字;我想叮嘱大家“记住创伤”,因为人类会在亢奋中轻易忘却曾经经历的苦难。但是,我今天更想叮嘱大家:“在权力的包围中保持清醒!”同学们,在你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后,你们将立刻感受到权力的无处不在,甚至无所不能。无论你们是单位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只要工作岗位与人相关,就拥有了某种权力;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哪怕是灵活就业,甚或不从事任何工作,只要与公共部门或他人打交道,就必然要面对各种权力。因此,你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处权力的包围之中。我很担心,你们会在权力的包围中“入乡随俗”,渐渐地迷恋上权力,迷失了自我,迷茫了人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让人迷恋上瘾,从而变得“精致”圆滑。多年前,有一位大学生返乡,由于其母是地方领导,因此自他下火车开始,便有各种妥帖的安排,从食宿到出行,无微不至,其间还伴随着各种赞许和捧场。那时我的第一感受并不是排斥,而是觉得,或许每个人都有可能对如此周密的安排上瘾,也都会迷恋上这种无处不在的优越感。还有一次,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曾兴奋地言说他到地方调研,该地领导亲自接待,其一腔一势无不流露出对这种优越感的无比陶醉。正因如此,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开始迎合权力,追逐权力。在权力面前,他们惯用一套左右逢源、精致圆顺的“话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乍听起来,会觉得别人怎么“那么懂事、那么会说话”,但仔细一想,总感觉不那么真实,不像是其本真的话语。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支配力,可以让人变得傲慢任性,从而迷失自我。权力系统的一个动作就可以让收割机在高速公路上排起长队,将绿水青山开垦成梯田泥石流,将昨日的“退耕还林”变为今日的“退林还耕”。权力总是被摆在显位并被推至高位。久而久之,一些人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某地举办学术会议时,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在烈日下排好站位,等候年轻的领导前来合影,一等就是近20分钟。更为严重的是,权力还可能制造出无所不能的幻象,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变码”、“指鼠为鸭”。正因如此,有些人开始迷失自我,将拥有权力视作代表真理——即便是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也常常被合理化、合法化、操作化。他们很难了解或感知权力可能给无数的普通人带去无奈感、无力感、无助感,以及由此产生不安感、挫折感、疏离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规训力,可以让人变得机械刻板,从而麻木迷茫。职场培训常常要求学生要学会“服从”,这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不得不承认已经成为实践中的惯常做法。一位学生在南方某污染治理部门工作,每天制造海量的数据报表,唯一要求就是确保数据达标;一位学生在西部某督查部门工作,每天按照上级要求上报百分之百的村民扫码率,但很多村庄的村民甚至都没听说过扫码这件事;一位学生在东部某地负责食品安全督导工作,每次也只是在乡村超市前停留半分钟拍照,有了照片便是“尽职免责”。一些学生刚入职时强烈抱怨形式主义,但一个月之后,他们自己都承认慢慢习惯了形式主义。正因如此,就如鱼儿每天在水里游来游去却不知水为何物一样,当人们形成无意识的惯性后,便陷入不断加速的循环之中,无限地忙碌着,眼里只有制造出来的文件、数据、痕迹,而没有其背后活生生的人。他们每天都在重复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所戏称的没有意义、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狗屁工作”,同时还要熬夜加班、假装热爱。同学们,在权力的诱惑、支配和规训之下,其实每个人都很难独善其身。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权力的吸引力而变得“精致”圆滑,不要因为权力的支配力而变得傲慢任性,也不要因为权力的规训力而变得麻木迷茫。因为,你们永远都是老师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看来,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真实、干净。大家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要求真、求善、求美。在过去的毕业讲话中,我说要“在复杂的社会里守住纯真”,就是希望你们做事时求真;我说要“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就是希望你们待人时求善;我说要“在理性的路上记住感性”,就是希望你们在对待世界、社会、自然和生活时求美。同学们,权力从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但权力的实践既可能带来说谎造假、使坏行恶、比丑摆烂,也可能实现诚信真实、积福行善、审美向上。面对权力的包围,人们或许会因为眼中只有权力而忘掉人民,会因为权力无所不能而忘掉真理,会因为机械执行权力而忘掉背后的人和工作的意义。这样下去,尽管可以获得一些荣誉,但却缺乏美德;也许可以享受一些快活,但却缺乏幸福;或许可以拥有一些权威,但却缺乏尊重。这样的世界并不真实,这样的社会难言善良,这样的人生并不美丽。我相信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面对权力的包围,我不能要求你们像一枚鸡蛋撞向坚硬的高墙,但希望你们能够保留装在脆弱外壳里那颗真善美的灵魂;希望你们不要熄灭灵魂深处那束真善美的光;希望你们保持向着真善美的那束光自由奔跑的勇气,即便摔了一跤,也可以面带微笑。你们的奔跑或许可以让更多人获得平等,让更多人享有自由,让更多人得到尊重。同学们,在去年的学院教代会上,我结合担任8年院长的经历,分享了学院治理的感悟。我说,学院权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中央要求,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国家最大的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我想,只要不熄灭真善美的这束光,不泄掉自由奔跑的勇气,不丧失人类解放的信心,或许某天,人类可以被权力包围而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我相信,那一定会是最优的权力、最美的世界、最好的社会。同学们,这些年来,你们或许受了些委屈。因为在有些人看来,人文与发展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无足轻重,小白楼和民主楼也没有那么宏伟高大。但是,我们把低矮的楼宇收拾得干净、亮堂、温馨,让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放松、平静、和谐;我们让沉闷的课堂散发着思想、精神、价值,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由、平等、尊重。在你们即将离开学院之际,我希望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能够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向社会表明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想,那就是:不让虚假蒙蔽真实,不让邪恶取代善良,不让丑陋压制美好!谢谢大家!#毕业季# 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叶敬忠院长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张伯喃语

    计划思维的“迷思“人们知道计划经济有许多缺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摒弃计划经济,实施市场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民众开始富裕起来,朋友遍天下,国泰民安。然而人们并不知道,作为计划经济认知源头的“计划思维”却一直无处不在。在社会上,“计划生育”“大炼钢铁““赶英超美”“100年100个诺贝尔奖计划”等。在商业上,“小目标,一个亿”“三年实现、五年实现”。在个人成长上,“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凡事从娃娃抓起”“人生如扣子,一步错,步步错”…这些随处可见,年年都会有的动辄长期、宏观、牛逼“高大上”的口号目标,都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计划思维”的体现。此类“目标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目标,缺乏计划几乎成了随波逐流、自由散漫的代名词。君不见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贝索斯、黄仁勋……等人,在创业过程中大吹大擂过吗?大肆宣染(传)过吗?黙黙发力、暗地里用功、不鸣则罢,一鸣惊人!“韬光养晦”闷声不响发大财,会抓老鼠的猫不叫、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陈如是说

    回复@最爱生吃蒜: 圈子文化的核心,就是人人都不满,人人都想继续混,对不法保持沉默。但凡⏲不法即举告,圈子还会坚如磐石么?//@最爱生吃蒜: 圈子文化啊确实是。//@陈如是说: 这种事情,百分之百地要坐牢的,为啥不去举报。/@我不是谦哥儿: 权力寻租无处不在
    #何赛飞# 看到何赛飞的发言我也有不少话想讲。她讲得其实很温和了。舞蹈戏曲非遗的一些传统曲艺什么的,郭嘉每年都给很多钱来扶持。但正如刑不上大夫,钱基本也是不下基层演员的。曲艺舞蹈啥的那几个国家级大奖,我给大家讲两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100%保真。 某市正牌歌舞剧团排的音乐歌舞剧,想申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2评论 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大连成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利维坦bot二号机

    【投稿18444】努力是要挨嘲笑的,躺平是会被夸赞的,女Quan是挂在嘴边的,乳女是脱口而出的的,精日是可以原谅的,舔韩是无处不在的,润美是值得羡慕的,爱Dang是罪恶滔天的,爱Guo是不可原谅的,恨锅是理所应当的,这就是wb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仙贝Senbei_

    今天是大家期待已久夏日香水分享!这四支好闻的夏日特调🍸无处不在散发独特又迷人的魅力🎀#香水##好物分享# 仙贝Senbei_的微博视频 03:10 2次观看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生活家ivymimi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江上的路

    #社会百态# 互害社会,就是互相伤害的社会,这是中国特有的专用名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这种现象,但都不是主流。而在中国,互害无处不在!贪官腐败,百姓互害!我们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彻底丧失了诚信基础。 合肥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哥很好贴

    我上午发哪个“骗中老年人给女儿买麦穗发饰”的截图,评论有人说“pxx在小red书投的软广无处不在”我就隐藏了,刚我研究了一下我妈发我的那个链接,简直触目惊心,评论全是些看上去岁数很大的妈妈们,就这破质量还卖39,我1688四块多批一个,那个贴还说视频号骗人所以自己在pxx买呢,我看这种骗局主阵地是pxx吧!如果你妈听了这些营销要给你买这玩意记得避开pxx让你妈给你五块钱你自己1688批去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我悔罪没打出来啊啊啊啊啊啊

    展开全文
    转发 3505评论 95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文化知识学习

    台积电创始人预言,半导体将迎来中美“两极”,支持美遏华政策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做客《天下》杂志,与《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展开世纪对谈,回顾其创业历程,并畅谈半导体产业的当下与未来,直言大陆半导体技术落后台湾五六年,他本人也支持美国遏制大陆的政策。在对谈期间,张忠谋从自由贸易切入半导体产业发展,声称自由贸易即便没有死透,但也处于濒危的状态。这导致芯片行业的成本大幅上涨,甚至呈现出趋缓或停止的势头,这就迈入了全然不同的赛局。他由此作出判断,半导体产供链将在未来五年内走向中美两极化,政府和企业会大规模增加投资。至于生产制造方面,韩国在快闪记忆体独具优势,台湾地区在逻辑芯片独领风骚,其他国家与地区,也各具优势,故而集中化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张忠谋进一步表示,美国陆续推出的半导体产业政策,旨在减缓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他对此没有意见,甚至可以说是持支持态度。他曾受邀参观过大陆最先进芯片在制造中所遇到困难,那是台积电五六年前就可以轻易造出来的。张忠谋强调,在早些年的时候,受益于生产成本降低,半导体产业兴旺发达,无处不在,时下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美国透过芯片法案,试图重振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强行将生产基地转移至美国本土。但由于美国的人工比台湾贵50%,甚至更高,此举势必会导致半导体成本飙升,进而导致半导体更加无所不在的发展趋势受到影响。张忠谋最后总结道,美国国防部曾将台湾称作“全球最危险的地方”,并强调不能过于依赖台湾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这或许或成为台湾未来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一同出席该活动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不忘借此机会炒作两岸局势,扬言面对大陆的“文攻武吓”,台湾与台积电都坚定异常。台积电应该在台湾持续繁荣发展,这不仅是台当局对台积电的承诺,也是台当局对经济发展的承诺,对世界文明的承诺。赖清德声称,大陆要清楚,如果两岸发生冲突,受伤的不只台湾,全球都将蒙受惨痛的灾难。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赖于“民主阵营”的共同维护,如果各“民主伙伴”珍惜台积电的成就,重视台湾的民主成果,就应该化解大陆武力收台的“企图”,共同维护印太地区的安全。撇开赖清德陈腔滥调的话术不谈,张忠谋其人被誉为“半导体教父”,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一个人可以定义一个产业,是外界对于他的最高评价。在张忠谋创办台积电之前,半导体产业不存在代工的概念,但他却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动向,将半导体的品牌、设计与制造视作三个不同的赛道,并以独到的目光,通过代工的方式,为一个产业写下注脚。仅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张忠谋深谙太极之术,圆滑世故、左右逢源,从不选边站队,岛内蓝营绿营皆是其座上客,属于中立人士,是可以争取拉拢的对象。他早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很看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并建议大陆设计与制造并举,但更加侧重设计为宜。对于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张忠谋持保留或是支持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担忧半导体产业呈现出中美“两极对立”的势头,进而损及台湾及台积电的利益。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终究是在商言商,也不必过于追究。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每天读点正能量

    台积电创始人预言,半导体将迎来中美“两极”,支持美遏华政策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做客《天下》杂志,与《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展开世纪对谈,回顾其创业历程,并畅谈半导体产业的当下与未来,直言大陆半导体技术落后台湾五六年,他本人也支持美国遏制大陆的政策。在对谈期间,张忠谋从自由贸易切入半导体产业发展,声称自由贸易即便没有死透,但也处于濒危的状态。这导致芯片行业的成本大幅上涨,甚至呈现出趋缓或停止的势头,这就迈入了全然不同的赛局。他由此作出判断,半导体产供链将在未来五年内走向中美两极化,政府和企业会大规模增加投资。至于生产制造方面,韩国在快闪记忆体独具优势,台湾地区在逻辑芯片独领风骚,其他国家与地区,也各具优势,故而集中化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张忠谋进一步表示,美国陆续推出的半导体产业政策,旨在减缓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他对此没有意见,甚至可以说是持支持态度。他曾受邀参观过大陆最先进芯片在制造中所遇到困难,那是台积电五六年前就可以轻易造出来的。张忠谋强调,在早些年的时候,受益于生产成本降低,半导体产业兴旺发达,无处不在,时下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美国透过芯片法案,试图重振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强行将生产基地转移至美国本土。但由于美国的人工比台湾贵50%,甚至更高,此举势必会导致半导体成本飙升,进而导致半导体更加无所不在的发展趋势受到影响。张忠谋最后总结道,美国国防部曾将台湾称作“全球最危险的地方”,并强调不能过于依赖台湾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这或许或成为台湾未来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一同出席该活动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不忘借此机会炒作两岸局势,扬言面对大陆的“文攻武吓”,台湾与台积电都坚定异常。台积电应该在台湾持续繁荣发展,这不仅是台当局对台积电的承诺,也是台当局对经济发展的承诺,对世界文明的承诺。赖清德声称,大陆要清楚,如果两岸发生冲突,受伤的不只台湾,全球都将蒙受惨痛的灾难。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赖于“民主阵营”的共同维护,如果各“民主伙伴”珍惜台积电的成就,重视台湾的民主成果,就应该化解大陆武力收台的“企图”,共同维护印太地区的安全。撇开赖清德陈腔滥调的话术不谈,张忠谋其人被誉为“半导体教父”,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一个人可以定义一个产业,是外界对于他的最高评价。在张忠谋创办台积电之前,半导体产业不存在代工的概念,但他却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动向,将半导体的品牌、设计与制造视作三个不同的赛道,并以独到的目光,通过代工的方式,为一个产业写下注脚。仅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张忠谋深谙太极之术,圆滑世故、左右逢源,从不选边站队,岛内蓝营绿营皆是其座上客,属于中立人士,是可以争取拉拢的对象。他早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很看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并建议大陆设计与制造并举,但更加侧重设计为宜。对于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张忠谋持保留或是支持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担忧半导体产业呈现出中美“两极对立”的势头,进而损及台湾及台积电的利益。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终究是在商言商,也不必过于追究。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黄刚

    【德国人智能化养猪,一个人就能养几千头】同样是养猪,德国人的养殖技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看看这样技术,从喂料、称重、做卫生、排泄物处理,全程实现智能化,无处不在的科技,值得学习!#德国##养猪##畜牧业##智慧农业#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经视直播

    #15省市315行动大联播##业内自曝中介用假房源引客成常规# 安居客成虚假房源重灾区】对于许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而言,租房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但租房的“坑”却无处不在,其中就包括中介平台虚假房源的坑。在今年的315调查中记者发现,多位业内中介直言网络平台页面上挂的低价房源并不存在,只是为了获客引流。以安居客平台为例,记者随便找到一处所谓的安选房源,房屋面积28平米,月租金500元,约好中介看房后,对方表示该房源已出租,可以带看同等装修房源,但月租金要贵一些。不仅如此,为了让租房者能在安居客平台上顺利检索到自己的房源,中介机构还会购买平台推出的租房套餐,套餐价格越高,优先推送的房源就越多。对此,安居客客服回应,的确存在多例房源与实际房源不一致的情况,但对方拒绝透露后台审核规则。#守护我的消费权益# 经视直播的微博视频收起 06:28 343次观看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青释

    我跟刚才那条微博里的金融男背景条件几乎一致(当然我不是金融行业),所以很是感慨。读master的时候,最深刻感受到的是藤校内部的鄙视链,和看不见但无处不在的透明壁垒。我身边的同学大概有三种人:不乏努力和才能的顶级投胎家,智商秉性超凡脱俗的未来学术大佬,和我们这种平平无奇的城市中产优等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别梦依稀笑逝川

    新浪的高管很明确地站队,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来说,平台完全有更隐秘的,更安全的方式操纵或者影响舆论,完全可以搞得润物细无声的,不劳大佬亲自扛炸药包。他们亲自表达的自己的立场,站到有争议,有风险的位置,比完全躲到幕后好。不好的方面就是,他们之所以这样明确表达立场,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立场的自信,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们有意识形态自信,比起隐秘操纵的大佬来说,他们信仰更坚定。不知从哪看到一个“中立平台”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其实很容易造成混乱。因为不管极左还是极右,没有人认为自己是极左极右,都认为自己是中间派。一个中国平台,不应该在中美之间当“中立平台”吧?一个中国平台,不应该在违法和合法之间,做“中立平台”吧?无论你在光谱的哪个位置,你都不可能没有立场,立场是无处不在的。一个中国平台,在中美之间说自己是中立的,没有立场的,它就已经表明了立场,就是站美国。一个中国平台,在违法和非法之间说自己中立的,你就是站非法。这种“中立平台”,完全“可以不做”。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魏长胜微谈

    真是厉害的无处不在,这是在造福众生吗??
    江西人的福音!
    1. 微博附图
    转发 15评论 11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