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一场大雨!有诗为证。诗曰:电火雷车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鬅鬙暗树类奇鬼,突兀黑云如壤山。江潮默应鳗岫溢,铁锁自脱梅梁还。今夕虚檐泻悬瀑,预知高枕听淙潺。
- 黑夜过去了,黎明并没有来临;纪念日过去了,纪念却不会止息。今天我打算重读@张宗子NY 的「广场」。
- 终于把「江城」读完了,感觉太累了。最大的感受是陌生,不管是那座江城还是作者(译者)的笔调。但陌生在此处并不一定是贬义,它带给我了别样的感受。以这别样的感受为基础,一个迥异的纸上世界由何伟展现在我眼前。但真是累啊,他的「甲骨文」我恐怕要束之高阁了。
- 挚爱的小说集。苦闷的时候,我读「香港的情与爱」;怆然的时候,我读「叔叔的故事」;平和的时候,我读「好婆和李同志」;想念朋友的时候,我读「乌托邦诗篇」;怀念亲人的时候,我读「伤心太平洋」
- 又一次功亏一篑,没能冲破四十关好遗憾!紧张得连鼻涕也忘了流了 @文冤阁大学士 你在puzzle里vase breaker的endless模式中有我这么厉害吗?
- 假期的一大成果就是罔顾老板苦口婆心劝我写论文的事实,转而向当世华语最好译者李继宏学习(他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精神),眼看着下图所示it书籍译稿在桌前堆起了高高的一摞,我又是欢喜又是忧,喜的是李大湿后继有人,忧的是书稿接手无人!习惯性地手抖爱特两位我敬重的老师 @文冤阁大学士 @洛之秋 展开全文
- 《布拉格精神》:1、60s布拉格之春、8*9年捷克天鹅绒革*命的参与者、曾任捷克国际笔会主席伊凡·克里玛。 2、描述一座城市——布拉格(及生活其中的人)的精神底蕴 3、关于文化与政治的论文 4、关于卡夫卡的研究论文:一个别致但同样很有说服力的角度,两场爱情和三部作品—在流放地、审判、城堡展开全文
1990年,菲利普·罗斯和伊凡·克里玛在布拉克做了一次两天的讨论。罗斯说:西方有些作家有时候甚至羡慕你们这些人写作时所承受的可怕压力以及这个担子所促使产生的清晰使命……在审查文化中,每一个人都过着双重生活——谎言和真实——文学成为生活的保存者,人们依附和墨守残留下来的真实。 - 听了同门屌丝的话,用谷歌+有道翻译了文献中的两段纯文字,以为就此可以偷懒,却不料在做ppt时发现错漏百出,令我发指,气极而怒。重新翻译顺畅后才平静。屌丝的话听不得啊!
- 相隔很远很远地去怀念一个人,本来应当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这种怀念无着无落,没有回应。可是在我,对这一个人的怀念却变成了一个安慰,一个理想。他离我多远都不要紧,有没有回应也不要紧。「乌托邦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