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H0X0L的头像

@H0X0L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H0X0L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黄晓磊HXL

    前两天提到那“meiweiniuganjun(美味牛肝菌)”种名,很多同志们觉得好玩醉了。这里再说一物种名:Aha ha(啊哈哈)。该种细腰泥蜂1977年由澳大利亚昆虫学家Arnold Menke命名。故事是:当时他正跟同行争论该物种是否有效,当最终收到确定其有效性的实物标本时,兴奋的喊道,"Aha ha"。#生命科学#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黄晓磊HuangXiaolei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真菌学家Bryn Dentinger的太太从伦敦一超市买了袋中国进口的牛肝菌,Bryn拿了15块去实验室测了DNA序列(植物条形码ITS),分析后发现包含3个从未命名的新物种。PeerJ今天发表了这项研究 🔗 网页链接 只是,那3物种名命的有点直白:meiweiniuganjun...#生命科学#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黄晓磊HXL

    看到理论物理学家Steven Weinberg给科学家的四个建议:1. 没人能知道所有事情,也没必要都知道;2. 做科研要敢于游进“深水区”(有挑战的领域);3. 要原谅自己浪费时间,因为没有谁真能知道哪些问题更重要及能够解决;4. 学习一些科学史,至少是所在分支学科的历史。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黄晓磊HuangXiaolei

    4月18日Science一篇观点文章认为科学家没必要采集(杀死)标本放到博物馆去,这会加剧稀有物种的灭绝。该文受到很多同行的批评:该文几乎只用濒危脊椎动物来说事儿,很不全面,其实不懂什么叫科学采集和多样性研究(觉得解气,其实很多所谓的保护学家真不懂什么叫生物多样性研究)🔗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黄晓磊HuangXiaolei

    【两栖爬行外来种如何扩散】通过分析全球两栖爬行外来物种数据,发现入侵区扩展速率存在地理差异,但类群差异不明显;与当地同类物种多样性及人为协助正相关,与地形异质性负相关。外来种本身特性及入侵区其他特征对扩展速率影响很小。Ecology Letters 🔗 网页链接 祝贺刘宣和李义明老师等。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