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在走什么路上,各国都在探索。传统上,有欧美之路,有前苏联之路,前者注重市场,后者注重政府。中国力图走出第三条道路,既注重市场,也注重政府。能否成功?实践会作出回答。从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而言,强政府、强市场相结合,应是一条值得探索之路。作为一个后起大国,兼顾二者有必要。
- 如所预料,上半年经济运行在7%以上的成绩单,让决策者稳增长的紧张心态松弛下来,政策重心开始微调,没有延续上半年定向宽松的微刺激政策,而是回归稳健,甚至微缩。市场随之起舞,7-8月需求疲弱再现,投资消费增速回调。其实,经济下行压力未除,守住底线、定向刺激政策还需坚持,且需要更加大力度。展开全文
-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可能押着同样的韵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重新崛起的大国,肯定不会简单重复着其他大国崛起的轨迹,但也一定会有着相似的元素。这些元素,概括而言,就是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运转有效的市场机制,先进的文化与文明传承,勤劳有为的劳动大军,领先的科技成果,严明公正的法律规范。
-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耀眼表现,人们有不同的诠释。一个西方大国的领导人说,是中国搭乘了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大国经济的便车。一位外国学者说,是稳定的政府和自由的经济造就了中国的繁荣。国人通常的说法是举对了旗,走对了路。不管何种说法,改革让企业与劳动者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是重要原因。
- 在诸多国际事件中,由乌克兰局势动荡引发的美欧俄之间的摩擦是否会演变为新的冷战,尤其引人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不断加码,俄经济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被挤压的俄罗斯如何突围,值得我们冷静观察。我们不能没有忧患意识,也不能不思考危机之后的国际局势走向,以及应对之策。
- 中国经济现在处于大调整阶段,也是孕育新成长动能的阶段。这个阶段,存在诸多的困难,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并存。如果我们能够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产业的升级与跨界融合,以及体制机制、商业模式与技术的变革与转型,中国经济就能够突破下行压力,站在一个新的平台,实现新的更好发展。
- 如何激活经济活力,让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首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更自由、更宽容的社会氛围是前提,更便捷、更公平的投融资环境是基础,更健全、更公正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治是保障,更有效、更合理的教育体系是关键。而要做到这些,除了变革体制机制,还要改造我们的文化,实施更开放的政策。
- 作为一个老统计人,统计情结抹不去。看到社会在批评GDP,我深感遗憾。从专业角度而言,GDP核算方法是20世纪最伟大贡献,有了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终有了评价标准!现在人们指责它,实是不了解所致。作为一国或一地区生产最终成果的衡量标识,它是客观的,有严格定义、明确标准、规定范围,真无可挑剔!展开全文
- 2013经济数据发布。官方评价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市场评价咋暖还寒,喜中见忧。我的看法增长疲弱,通胀温和,内需平稳,外需降温,民生进步,环境更差,宏观见好,微观困难,说不上差,谈不上好,打分75。展望新年,平稳之下,暗流涌动。钱荒钱紧,债务压力,市场分化,预期悲观,政策纠结,动能不足。展开全文
- 官方公布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6%,明显低于年初预期。主要原因:一是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即期需求减弱;二是经济增速在潜在水平之内,供求缺口缩小;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输入通胀压力下降;四是控制公款消费政策效应,高档商品和服务价格下行。展望2014年,通胀有压力,但温和态势仍不变。展开全文
- 政府如何为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营商环境?这对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生产要素公平使用是其一,依法产权保护是其二,市场准入平等是其三,政府公共服务便捷化是其四,市场秩序规范是其五。而更为需要的是采取措施减轻各种税负,降低融资成本,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分担创新风险。
- 中国产能过剩只是相对的。一个人均收入刚刚越过6000美元的国家,如此大范围产能过剩,除了一部分产能是无效产能需要淘汰外,大多数产能过剩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除了农民买不起外,城市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相对贫困化也是重要原因。近十年来,高房价、高学费和高药费已严重侵蚀民众收入。查看全文>>展开全文
- 有些人喜欢在互联网拍砖骂人,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时快乐,让被拍被骂的人受到伤害,因而乐此不疲。其实,这些爱拍爱骂的人错了!能够在互联网理性讨论国事,敢于亮出自己感受,内心定力已足够强大,又何惧被拍骂!更何况尊重平等自由!子不嫌母丑,哪怕是被母亲惩罚!因为我们都希望祖国好!除非背叛!
-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有关改革决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确实空前。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解决困难,积极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肯定地说,这次全会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一定会留下重大深刻的影响!现在的关键是把党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和全民意志,完善法律,依法有序抓好落实。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已发布,新起点,新征程,期待新成果!初步学习公报精神,印象深刻的是:明确了改革总方向和2020年阶段性目标,突出了六位一体改革新内涵,强调了市场作用和改革成果两个决定性,对土地使用制度提出新构想,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了新界定,对国家安全有新要求,对司法改革有新设想。展开全文
- 明年经济会怎么走?市场在关注,有关部门在研究。就目前所观察的一些基本面信息而言,要作精准判断还很难,只能作粗线条展望。总的看法是经济增长大致维持七上八左右的运行格局。具体分析,可能是“四平稳四活跃”态势,即传统产业、东部、外需和货币增势平稳,新兴产业、中西部、内需和财政相对活跃。
- 中国缺什么?这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学和社会学应当回答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及其使用效率,有义务回答。仅从此而言,我们固然缺石油等自然资源,也缺掌握技术技能的人力资源,但我们更缺的是让资源更好配置和利用的体制机制。可以说,完善体制机制,是解决问题所在!
-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人们都在期盼会议释放出正能量。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次全会能否给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社会带来新机遇?是衡量这次会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何激发经济新动力,破解社会难题,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开明政治,应是重点。
- 昨日一份所谓“383”改革建议书,由于课题牵头人身份特殊,竟引来市场众多遐想。一方面说明市场渴望,对改革有很强期待;另一方面说明市场浮躁,对中国政情不了解。固然,文中有些建议反映了人们某些期待,但了解中国政情的人,都很清楚,它只不过是研究报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更不可能是中央精神。展开全文
-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日期临近,媒体上陆续传达出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有关这次全会的一些信息,有的涉及会议主题,有的涉及会议内容,集中一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前所未有。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更有理由期待这次全会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 走进瑞士,无论是旅游胜地,还是商店、饭馆,处处是说着汉语的人流。这是深印我脑海的第二印象。是的,国庆长假期间,国人到境外游已成为近些年越来越火、越来越热的现象。自己虽是海外讲学任务在身,但看到瑞士自然风光如此优良,也利用周末空余时间深入瑞士,以弥补往日忙公务而未能了解瑞士的遗憾。展开全文
- 近日应邀到澳门观摩新一届立法会直选议员选举开启活动,深为选民热情高涨所感慨。往日高贵富有的人,一旦成为候选人,都只能放下身段,虚心请求选民支持,热情回应选民诉求,诚恳接受选民的评议。或许这就是民主的魅力与威力。经济上,中国因为有港澳台而获得独特的发展优势,政治上是否也有借鉴意义?
- 中央政治局会议预告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11月召开,国内外都在关心着,期待着。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到,政策制定部门在继续完善改革文件的同时,何不敞开门来问计与民?可借助各种渠道,特别是新媒体,广泛搜集社会各界对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鼓励社会各界献计献策,提供一份民间版改革方案。展开全文
- 半年报今日揭晓。正如预期,二季度经济再度下行,当季7.5%比上季7.7%的增速低。这也应证了此前猜测,即高层意识到经济下行严峻性,把稳增长提升到更突出位置,以求不滑出经济增长下限。这是正确的。如果任经济下滑,形成惯性再调整,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来保增长。预期下半年政策将温和刺激、定向支持。展开全文
- 近期一些信息折射出中国经济遇到新的麻烦。一是市场流动性由松转紧,商业银行几乎都陷入钱荒;二是制造业景气度继续下滑,市场预期悲观氛围扩散;三是股市持续低迷,投资者市值缩水严重;四是黄金和有色金属价格暴跌,矿业企业遭遇夏日严冬。这一系列坏消息是否预示新一轮危机正在酝酿?政府需要抉择。
- “神十”上天,经济会否“红旗落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眼下的中国经济陷入需求萎缩型困境,外需受国内制造成本上升和世界经济景气疲弱双重影响急剧回落,内需因结构性和体制性双重问题制约提振缓慢。需求制约正阻碍经济的复苏。如不能改变,政府宏观部门担心的通胀矛盾很可能转变为通缩压力。
- 鼓励民间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优化投资结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垄断,解除管制,改进服务,引导方向,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让投资者放心安心投资,对损害投资者权益现象应当及时有效处置。
- 近期,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佬买卖黄金的新闻成为热点。无论结局如何,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一方是朴实的普通百姓,看多黄金硬通货,乘金价大跌而踊跃购金;一方是所谓的专业人士,看空黄金,借金市波动而抛售黄金。未来金市多与空,谁对,谁错?有待市场检验。但我还是佩服中国大妈的勇气!祝福她们!
- 构建创新驱动机制,是打造升级版中国经济的重要一环,也是再创中国奇迹的关键所在。当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成本不断提升阶段,需要寻求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新的动力。而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创新是主要方向。要创新,就必须有自由的前提,鼓励人们敢想敢说敢做;就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为创新者增添利益激励。
- 今年的经济遇到一些新情况。一是消费遇控制公款消费影响,我们虽赞成新规定,反对铺张浪费,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尤其是高档餐饮业不景气已显端倪,奢侈品消费也渐露疲态。二是投资遭遇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新政及货币回归中性困局,尽管城镇化和换届效应有推力,但投资前景可能不如预期。这些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