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一的时候也是三级港片开始观影之路的,然后爱上王家卫,杜琪峰,陈果,彭浩翔。大二开始按时光网豆瓣排名看电影,喜欢伍迪艾伦,朴赞玉,北野武,昆汀等,然后补亚洲电影史,又爱上黑泽明,小津,岩井俊二,金基德,奉俊昊,洪尚秀。目前还在狂补奥斯卡获奖影片和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阶段。
【我装了四年B,才能和你一起聊电影】看过多少影片才算得上阅片无数能写影评?!
- 在大学教育中,我们的灵魂是被忽视的,大学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我们的大学教育者从来没有赋予灵魂导游者的意义,他们更多的从事是知识的灌输。没有理想,不会胡闹,不懂浪漫,在这个最应该放肆的年纪,我们的心灵却自觉地禁锢起来,生命力的活跃是大于任何实用知识的掌握的。
- @韩松落 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电影之所以为我们所喜,是因为它五色斑斓,充满奇迹,可以供我们向生活的波澜不惊,灰暗无光报仇。因为电影替我们压缩了时间,即便是在它装作表现痛苦的时候,其实也遗漏和篡改了痛苦因为痛苦是个时间概念。而电影压缩了时间。
- 就最后那一枪没有子弹也值两颗星,编剧为了让阿兰德龙保持酷酷的形象都不让独行杀吃饭的?电影《独行杀手 Le samouraï》 (来自豆瓣) 🔗 网页链接
- 在看蒂姆·波顿的电影《Big Fish》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忽然让我想起了一篇蒋一谈的中篇小说,大概就是讲了一个老人与胡子的故事,不知是收录在《鲁迅的胡子》里还是《赫本啊赫本》里。今天看到这个“乌鸦与我爸”(我取的名字)哲理类似还偏重口味的故事让我不禁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