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沙門寂然的头像

沙門寂然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他们说,最有功德的供养,是观想出来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自说经》中:“在彼处,无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非此世界、非彼世界;无月、日。我对涅槃,不言来、去、住、死、生;彼处无缘境处,无转生,无依护,即为苦之尽”也是一段很重要的对涅槃的描述。
    所谓涅槃,是”非此世界,非彼世界“,不在识也不在色更不是什么情绪精神的境界与体验。佛在《摩罗迦子经》中对摩罗迦子说:“当你在这些感知对象上面失去了立足处,你将不在这个世界这里,也不在其他世界那里,不在任何世界的任何地方,这意味着苦的结束。” 而一切苦的寂灭,即为涅槃。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想起王国维的两句诗,“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和“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也許,人生、人世、人間及天上一切,不過一場虛無的夢境,而有情的我们在這迷妄中企图能动的,最後卻也逃不過无常,又一次不自主地走向宿命。愿在生涯尽头前,佛陀应机一聲孤磬,唤醒我们……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将所有隐秘/供養,我記得最初的三昧耶/等有飞天捧来说是熬了三世的醍醐甘露/饮下,就会憶起前缘/等老喇嘛纠正兩句耳傳/鈴杵的瑪瑙柄兒,才一拨转/我顷刻化光纷纭.🔗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因为以上种种的原因,还有因为我不是圣人,我还没有战胜自己因为不安全感希望有人陪伴与享乐的需要,你知道,就是那些所有和轮回绑在一起的需要,所以,对,我有女朋友。」--其实宗萨真不用如此勇敢地解释这么多,正视开放承认坦露比隐瞒说谎地下隐婚小三招妓以及郁闷压抑变态转移性向要聪明得多!
    有人问:仁波切您在最近《南方人物周刊》对提到你有女朋友,这件事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难过,请问您是出家人吗? 仁波切答:首先,有一点很重要,大家应该知道持守出家戒律并不是修行的唯一方法。很多传统的社会让你相信,做一个好的佛教徒,就一... 🔗 网页链接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听一个学者朋友说:《道德经》很伟大,但再伟大也就5000字,《论语》乃至《圣经》也一样,无限放大一个文本的价值是不真实的。是的,任何一个问题,想要深入讨论达到真实,都需要逻辑演理推至铺陈阐述,没有论证过程的论断作为一种灵感,虽会启发后人衍展出伟大思想,但绝不能替代真正的理论基础建设。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朋友唱言慧能文盲却顿悟。我说“不识字也可顿悟”原本不错,在修行的机理上也有可能,关键是却被许多人脑残歪曲成“不识字便可顿悟、不识字容易顿悟”甚至“不识字才可顿悟”——这种宗教反智倾向和对“顿悟”的极端强调、自诩“圆顿”的无上意淫以及对缘起正见的偏离诠释,才导致汉传佛法由兹而弱。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朋友引我读《全辽文》载张希颜撰《法华寺重修募缘碣》中一段文字:“时迁岁暮,堕残䗖蝀之梁。雨坏风吹,打碎鸳鸯之瓦。莫抽鹅眼之资。必值龙华之会。"我胡翻一下并藉此创作了一首现实主义新诗:时间久了/房梁垮塌/暴雨过后/瓦也碎了/行行好吧/多捐点儿钱吧/佛祖一定会给你那张最后的船票哦!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对大多数人而言,愿望本身的意义仅在于好像总也不会莅临的毕竟空无常前被反复的提及又忘记又提起,生活的目标只不过是一种无限拖延押后被夸大的幻戏式快乐。人生里一切索求、战争、呐喊、僵持,在见道者眼中,只不过是寂静而已。所以,寂然不语保持正念最妥贴,即使涅槃难彼岸远,但佛说有光,我信!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门寂然

    保持正念,不幻想不奢望不期盼不评判,该做的就做,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但口持佛号,心中有光。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师父曾经对我说,洪福清福寂福是福德的三个层次,最后的寂福是身心卓然独处,除佛法观修之外生活里无他多余。藏地吉美林巴也赞叹:供养整个世界也积聚不了足够的福德来拥有独处修行的机会。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看清人世的浊乱和彼岸的风景,才能归向寂静涅槃。愿我们此生终有一天,也能寂福乐住!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秋风秋雨入茶来 颇有同感,我也曾问几个日本朋友:最佩服谁?——他们都统一回答:“空海,毫无疑问是空海!”他们又反过来问我,我却说最澄。空海入灭前弟子端水给他喝,空海辞曰:“止乎!止乎!不食人间味。最澄寂前却告诫弟子:“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无道心”。这两人,也曾同行且同心。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沙門寂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善法聚、不善法聚。云何善法聚?所谓四念处,是为正说。所以者何?纯一满净聚者,所谓四念处。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