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林_達的头像

林_達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林_達

    李云迪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9月17日宜昌大剧院现场。严重错误发生在18-19分钟间(18:05遭遇滑铁卢,后有点慌神),巡演多场了吧?这是一个“狂野”的热情,但依然乐句处理粗糙,就是故意突出低音,烘托了音响,现场听起来的确是刺激,这只基于表面的审美,思考依然不够!🔗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来纪念一下PACHELBEL,他生于1653年的今天。他创作的“卡农”曾一度成为最热门古典音乐作品。但其实原作应该是D大调卡农与吉格(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对于创作过程,据传灵感来源于一次管风琴即兴演奏,但无法考证。当然他是伟大的管风琴家。完整古乐版(包含吉格)🔗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切卡尔斯基录像系列# 重磅来了,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1995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感谢日本的爱乐者偷偷留下了这珍贵的视频资料。切卡尔斯基生前留下数版李斯特“b小调”录音,视频是头一次公开。他是听过拉赫与霍夫曼“b小调”现场的人,这版“b小调”是他演奏之魁宝。🔗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分享:大卫·弗雷:法国钢琴学派的终结者,对不住了,帅哥,我的头脑比较清晰,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钢琴家会秒杀# 之五:安德烈伊·加夫里洛夫,他刚出道时如此威猛,像颗核弹头一样,弹那些强音,都像扎入水泥地板的树根,也有丰富的歌唱。1977年,他演奏的这首老柴《主题与变奏》作品19之6,表现了70年代俄派演奏发展的矛盾,面对“标准化”的浪潮,对传统是坚持,还是妥协?🔗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前段时间,看到许多人为某人与某人,谁的《钟》弹的更好而争吵。吵什么呀,不就一个炫技作品嘛,听听人家Ignaz Friedman的,马上秒杀现在许多钢琴家。1924年,私人录音,arbiter首次出版。这个录音与naxos,pearl里的那个《钟》不同,有结尾,是完整版。个人觉得此次演奏更佳。🔗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正在写凡·克莱本的文章,看到一个采访里提到:1938年11月14日,拉赫来到施里夫波特开音乐会,克莱本因为发水痘没去成,但是,有电台转播。我在想,拉赫一定有现场录音存世,只是一直没有人去发觉罢了,我不相信他在美国的那段日子里,没有任何广播母带保留下来。@Vasary_Wong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一个堂堂肖邦比赛首冠入娱乐圈打拼,在古典圈,乃至跨界圈都是罕见的。演奏上的退步直接影响到其前途,且驶出“妙招”,成为大众之偶像,这样“演唱会”票就卖的动了,有市场价值了,反正这也不犯法。如非要把一个钢琴家变成娱乐明星,那就是一朵中国现代主义奇葩。粉丝是无罪的,因为他们不知道真相。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那群疯子,要疯就去疯吧!就像一朵朵的云,那么多,铺天盖地的,怎么能抵挡住呢?入门古典音乐?起点他妈弱暴了!经纪人以及团队,有的时候,真是很可恶的角色,就那么活生生毁掉个正常人,还连带着牵扯了100万人殉葬。咋不去包装金正恩呢?这种集权主义的作法,和独裁者有什么区别?洗刷了那么多灵魂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整理不完的唱片。。。DVD。。。。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林_達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