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了博文 《《我们的时代,新闻病了吗?——我们彼此的叩问》刘楠高校交流稿》 - 小心新闻病的“四不方针”: 一 “不盲”。警惕盲人摸象出的事实。(以凉山童工报道为例) 二 “不私”。记者的两难困境 🔗 网页链接
- 今天是世界铁哥们节,第三次去传媒大学,交流主题《我们的时代,新闻病了吗》,各种新闻伦理纠结案例,从井下人到复旦投毒案等,现场请大家做了五道经典新闻操作两难题,答案极不统一,也说明现实新闻伦理的模糊地带。五道题面如下,你的答案呢?
- 愿意探讨。如果我第一个拿到思思的道歉信就立马公开,更会博得眼球,但我认为是不负责任。记者是把关人,真实客观的信息需要对照,尤其对于性侵案报道,尤其对于思思,这个对记者说话常会变卦的特殊孩子,我更要小心她是否会推翻自己的道歉。所以我审慎后公开,以下是我的几条回应
- [挤眼]拙作《有一种基因叫理想》(央视评论部那人那事)上架啦。这本小记者献给南院的“情书”,探访理想主义部落,20年的央视新闻评论部。书中描摹接触过的大腕们(陈虻、白岩松、张泉灵,李小萌、柴静等),探访刘春王利芬李玉等“前评论部人”的痕迹,还记录年会、“扫地僧”保安、“猫台长”等。展开全文
- 中秋快乐!《有一种基因叫理想》(讲评论部人物故事)十一后上架。央视评论部20年,探访一个理想主义部落的南院传奇,个人视角观察白岩松、柴静、崔永元、董倩、敬一丹、李小萌、张泉灵(按拼音排)等,这里走出的还有@刘春 @王利芬 @李玉 等名人,本书也是《新闻撞武侠》姐妹书。//@人大音像社 展开全文
#书香午茶#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常识,新闻是有用的!要清楚每个选题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要清楚它的敌人是谁,它要改变什么。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王开岭为刘楠著《有一种基因叫理想》作序
- 司空见怪的新选题,怎样突破?1细节逼真:《流动的儿童》跟踪农民工子女上学办证难;2创新角度:《上访公交20路》《那些“上访”的孩子》@王星WX 用新载体,如上访者孩子的牺牲等,开掘生态;3选好配角:《城中犬事》新闻调查@王晓清q ,动物福利者,反对的经济学者,对法规存疑者,热闹辨析场效应。展开全文
- 悬赏×××元!高度怀疑,我的手机被采访对象(某官员)窃听,怎么寻求证据?[话筒][话筒]
- 《人物》杂志最近立的新规矩不错,长报道每1000字需要一个信息源,即一篇6000字的人物报道,须做6个采访。在年初风波后,这规矩不是刻板,而是防止正义幻觉、主观判断的脱轨。丰富的信息呈现层次,也是真实的基础。如《读库》老六说,好东西是聪明人下笨功夫来的。谢谢@林天宏 每期寄来《人物》展开全文
- 谢谢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同学!你们不抛弃,不嫌弃,听我这个“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的新闻小生,在“视频新闻”课堂讲《央视评论部20年创新型节目品析》,还有人在现场赠书《新闻撞武侠》时求签名,我实在汗颜!谢谢@陈昌凤 @尹鸿 @清华张小琴 @曹书乐 !课堂交流内容见: 🔗 网页链接
- 《西游降魔篇》,貌似妖怪爱情片,其实是新闻片哟。“驱魔”的不都是媒体人:1、玄奘型(悲悯派记者):用“儿歌”寻根溯源,人性体谅;2女驱魔人(运动式记者):嫉恶如仇,非暴力不合作;3空虚公子(破坏式记者):娱乐至死,故弄玄虚;4、悟空型(口径内记者):心有猛虎,被紧箍咒附身。
- 毕节五童垃圾箱死亡,让新闻多飘荡会,别像虐童老师无罪,物理搬运后消匿。1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回升,此事4人辍学,谁来守栏?2多天流浪,人们视而不见,救助虚设,当地媒体失声,是原子化工具化的社会失灵。3特吕弗电影《四百击》中国版,流浪背后情感为何脱轨,对细节需要耐心。🔗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