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文艺复兴基金会的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书屑#小津安二郎,《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有包容力的藝術)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抵制杜汶澤背後的民族大義》,王俊嶺(紐時中文網 2014年05月29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會員制正式推出!】城市需要文藝,時代可以復興,只要我相信,你相信,人人相信,人人都可以做藝術家,人人都可以重塑自己重建世界。立即成為會員:🔗 网页链接 會員可獲:會員卡一張&精美文藝復興襟章一個,6月7日前成為月捐會員更可獲「我地tote bag」一個!睇片: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2014文藝復興夏令營】這個夏天,你會來和我地一起過嗎?主題:我地•人地;組別:音樂、影像、文字、視覺藝術;營期:2014年7月8日-13日(6日5夜);報名截止: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晚上11時59分;報名:🔗 网页链接 ;詳情戳: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誰是香港可信靠的人?和它背後的故事》,撰文:張潔平(明報4月8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謝黃耀明——流行文化再平反》,文 x 阿果(明報3月18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我唱了30多年的歌,选歌方面实在很困难。所以我希望,这次演唱会可以由我出生的上世纪60年代的流行曲开始唱起,一直唱到今时今日的歌,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唱会中进行一次历史见证,透过音乐来说出‘黄耀明’自己的故事。(《除了断背山,黄耀明心中还有这“三座大山”》,南都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中國人香港人就是有逃亡性格!當一個地方的人才都往外跑,這個地方還有甚麼前途?如果你真的愛香港,你應該離開,還是繼續奮鬥?假如一天我真的離開,那時的環境應該相當差。」(《獨立書店 The Book Attic》,撰文:李秀嫻,香港經濟日報12月18日)查看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一旦我們選定了一個刺青,便得帶著它吃飯睡覺,像一旦我們愛上文學,它便深深植根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影響我們的個性命運。我素來是誇張極端的人,承認吧,文學於我們而言是刺青一樣無法割捨。( 《文學如刺青一樣無法割捨》, 撰文:鄺嘉寶,主場新聞12月10日)@鄧小樺 @周耀輝 @廖伟棠 @馬家輝在香港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榮譽背後應是更多思考。對年輕創作人而言,創作如何與生活拉開距離又互相激發?個體如何在紛繁世事中堅持獨立創作?中文寫作還有哪些未知之地可以想象?莫言的經驗值得細細咀嚼。特此分享月前劉怡對莫言的獨家專訪。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周耀輝談同志平權:香港,不是給我們很多選擇》,主場新聞11月12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Lou Reed 始終是搖滾史上最獨特的靈魂,一個20 世紀最酷的典範──真正的酷,是不管世界流行什麼,他總是冷眼以待,只追求自己想做的事。(《讓人們看見黑暗的搖滾詩人》,撰文:張鐵志,明報11月11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我們常常講『包容』,那不只是希望別人包容我們,我們也會嘗試去包容別人的不理解,如果你永遠用憤怒的態度,或是對罵的方式,問題永遠不會解決。一年不夠就兩年,兩年不夠就五年,我們有的是時間,去爭取、去擁抱別人的不一樣!」(《黃耀明、何韻詩:教你包容不同》,撰文鄭淳予,台灣今周刊 880期)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MC仁: 藝術永遠反叛》,撰文:鄧小樺(信報財經新聞10月21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文字閱讀與戲劇之間——吳念真與蘇麗媚對談》,自由時報9月30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精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往往是那些把痛苦发掘和展示得非常精彩的小说,而小说格调的高下与书中人物的生活方式、道德水准并无直接关系。(《人渣也有悲伤,负能量也是能量》,比目鱼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3年09月23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任何政治史都只是虛張的宏大敘事,只有在一個個具體姓名背後的遭際,才可能更多地窺見我們曾經走過的歲月本相。我要讓這些平凡的人在這個世上的來去留下痕跡。(《兩部新作再續民間修史———野夫:我要讓平凡的人在這世上留下痕跡》,汕頭特區晚報9月22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我觉得如果我有机会、欲望和灵感去做一些事,我现在就该去做,然后在某天,把该推的事都推了,集中精力好好生活——过真正的生活。不用到处奔波、在酒店厨房或地下迷宫躲藏。因为当你老到一定程度,你会意识到,某种程度上我们现在过着一种逃亡者般的生活。《约翰尼·德普專訪》🔗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事實上,老百姓批評政府,在網絡上發牢騷,或者以獨立電影的方式諷刺現實,這是當局收集民意、走群眾路線的最好方法,既然當局不斷強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又何須害怕諫言、畏真話如虎?(太陽報9月2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我們莫不知道,人生世間,有人過得輕輕易易,有人卻明明無事卻舉步維艱──都說成長是把自己敏感的觸鬚削去,於是那些活到晚年卻仍然保持敏感並且寫作的人,就像某個奇蹟,同時是一個無聲的日常災難博物館。(《鍾玲玲:敘述與拯救》,撰文:鄧小樺,蘋果8月30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音樂不能用經濟價值來衡度,你說一顆感動的眼淚、一個打從心底的笑容,值多少錢?」(《讓全世界都聽見:李宗盛與岑建勳談音樂這一行>,主場新聞你8月28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陈奕迅遇上小克,没有黄伟文也幸福》,新京报网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想個仔似黃之鋒》,JET 2013年8月8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創想沙龍文藝復興系列之六】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當音樂走上街頭》,嘉賓:黃耀明,何韻詩,周博賢,主持:梁兆輝,時間:8月16日(五)19:30-21:00,地點:誠品銅鑼灣店9F FORUM(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請致電2250 8035報名留座或電郵至citymagazine@modernmedia.com.hk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當大家暫時失去了視覺,時間、顏色、外表都似不再重要,惟有以聲音、觸感去感受這個世界。一般的音樂會,是觀眾包圍表演者;這個騷則相反,表演者的聲音圍着觀眾,舞台如在心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四面台,而這種特別感受只能獨享。( 《林二汶×蕭煌奇 暗中作樂更動人》,撰文:區家歷,香港經濟日報)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演出的水準固然有高有低,但單是這份勇氣,至少可以贏得一份尊重,因為他們對音樂有相當了不起的愛,因為這份愛,他們才有這樣的勇氣去街頭賣唱。(《值得尊重的街頭表演》,撰文: 駱振偉Thor Lok ,都市日報7月26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一代 陳冠中》,壹週刊7月25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文艺复兴基金会

    《滕彪 : 維權、佔中與公民抗命》,Autumn Pang(獨立媒體7月19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