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开放时代的头像

开放时代

查看新浪微博主页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肖滨:《革命、改革与中国崛起》。撕裂型的边层改革引入市场经济既为中国崛起提供了作为经济活力根源的竞争机制,同时也通过国家与市场及企业的结构性分离使国家获得了支撑中国崛起的现代性特质,权力初步有限的国家与市场在结构性分离中形成的组合提供了中国崛起的活力源。🔗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李明辉、戴志勇:《转化儒家,以立现代民主之基》。民主只是一个制度,跟原来的文化必须能够衔接,平行移植是没有用的。从深层意义说,儒家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还在制约我们的思维方式,怎么可能不去面对这个传统呢?🔗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包刚升:《民主转型中的宪法工程学:一个理论框架》。宪法工程学理论化的关键,是把对宪法设计与政治制度的比较政治研究跟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结合起来,立足于微观基础,从而建立起一个基于“制度—行为—结果”机制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启事】为了方便作者,从今年第5期开始,我们改用“顺丰速运”邮寄样刊(以前是挂号邮寄)。投稿时请注明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李辉:《东亚民主的质量:测量与比较》。本文对东亚第三波民主化以来民主质量的测量,可以更为细致地展现民主所包含的不同侧面的理论含义,从而使得大家可以更为直观地对民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赵树冈:《革命、传统与现代性:西方人类学中国研究的向度》。革命的年代已经远扬,斗争的痛苦记忆也逐渐褪色,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于金钱、权力的追逐,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的过程又与其他开发中国家及地区有何差别,或许更值得思考。🔗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杨奎松:《战后初期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变动及原因》。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当中,毛泽东在土地政策上并不总是激进的;而和中共中央相比,地方党的政策执行又通常更容易趋向激进。🔗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沈毅:《从“权威性格”到“个人权威”》。笔者力图将“人心式领导”、“人缘式领导”、“集权式领导”之间的区别与选择,归之为体制性的结构背景而不是领导者的个人特征,进而可以深化对“差序格局”在不同组织场域背景下所生成的不同私人“关系”形态之理解。🔗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宋少鹏:《性的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的性别奥秘》。东莞扫黄所引发的论争是一场性的政治学,但我们不能无视性的经济学及其和性秩序与资本主义体制之间的关系。市场与家庭两种性秩序都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内在需要,其内在裂缝造成了对性从业者的道德挤压和女人内部的分裂和对抗。🔗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闻效仪:《工会直选:广东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广东工会直选的实践看,存在三个结构性障碍:企业管理层对工会的实际操控,使得工会依然没有实质的独立性;基层政府更愿意与企业资本保持紧密联系,从而使得政策上下断层;对于稳定的不正确的理解。🔗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蔡禾、李晚莲:《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研究》。 国企职代会实践的真实历程取决于不同时期合法性逻辑与效率逻辑之间的张力大小。一般来讲,当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压力越大,企业职代会的实践就越活跃,反之在效率逻辑的支配下,企业职代会的实践就越形式化、仪式化。🔗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甘阳、唐文明、张翔、白彤东、姚中秋、姚育松、陈明、曾亦、干春松、陈壁生、陈少明、刘小枫:《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甘阳、唐文明、张翔、白彤东、姚中秋、姚育松、陈明、曾亦、干春松、陈壁生、陈少明、刘小枫:《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刘小枫:康有为驳杂的思想在各种现代思想史论中得到的评价并不算高,尽管如此,恐怕今天仍然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康有为的思想视野和见识不如我们吗?🔗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陈明:儒教的国教论主张有必要调整为公民宗教思路,以更好地实现共和国的同质性建构,促进国族塑造。康有为看到了共和国至文化同质性建设的重要性,看到了儒教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姚中秋:康有为开启的这样一种中西之教对比,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邪路。一开始对比,就觉得我们完全不如别人。现在的中西文化对比好像都是这样,只要一对比,就觉得我们不行,就必须全盘地自我否定。🔗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白彤东:如果放大来看的话,以我自己的理解,当时的中国需要的更多的是西方的工业化所要求的全民基础教育,而不是康有为所讲的庶民教育。🔗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甘阳:假如今天仅仅以康有为的保守主义来反对和否定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这未免太幼稚,不是政治成熟的表现,而可能陷入一个怪圈,实际上就是继续以革命的态度来反对革命。🔗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吴晓刚、宋曦:《劳动力市场中的民族分层: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实证研究》。我们认为,新疆的民族分层模式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倾向于扩大民族不平等,而后者则试图增进民族平等。🔗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翟学伟:《人情与制度:平衡还是制衡?——兼论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人情大国更希望有严格的规范,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否则将混乱不堪;但如果说有了制度就得按章办事,那也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习性及其能量。🔗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open_times”。你懂的!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刘子曦:《法律意识的两个维度:以业主诉讼维权为例》。本文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文化的实践和体验,具有法律规则与法律运行两个维度,其间存在张力,该结构确保行动者对法律既不会“完全除魅”,也不会“神圣崇拜”。即使受到外部力量的挑战,法律仍拥有自我复制般的合法性。🔗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张杰:《才女为何?——明清江南社会对“才女”群体的社会认知与秩序生产》。“才女”群体被逐渐定义和固定化的过程,也是地域社会与家庭空间秩序再生产的过程,最终,“才女”成为“才德色兼备”的“女子”, 她们不再是认知意义上难以确定的陌生人,而成为“女子”的亚类型。🔗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肖索未、蔡永芳:《儿童抚养与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社会文化调试》。如果缺乏在城市定居的结构性可能,就难以形成城市化取向的主观认知。在户籍壁垒难以突破的前提下,经济资本积累成为进城务工农民能动地拓展城市化机会的重要方式,但实现了经济积累并不必然形成强城市化取向。🔗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孙海燕:《重建斯文,拒绝“死亡之吻”——彭国翔〈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析要》。尽管“国学热”和“儒学热”已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对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警觉和克服,未尝不会成为儒学的“死亡之吻”,使儒学复兴的“契机”转换为更大的“危机”。🔗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达拉斯·斯迈思:《自行车之后是什么?——技术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属性》。在资本主义的技术发展中是没有社会主义道路的。就像在西方从未有过人性从自私向无私转变的先例——正如“文化大革命”预示着的转变——那么中国也不必将自己的物质成就束缚在西方的标准中。🔗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周雪光:《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中华帝国历史上衍生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机制仍在顽强地延续其生命力,从而不可避免地与当代社会发生着深刻的矛盾、冲突。这些历史遗产是中国走向未来的起点,也是新时代治理形态转型面临的特有困难和挑战。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开放时代

    李泽厚、刘悦笛:《从“情本体”反思政治哲学》。这篇对谈以桑德尔作为“药引子”,反思了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缺憾,重申了李泽厚先生晚年的“情本体”思想,从而折射出中西致思方式的基本差异。🔗 网页链接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