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丝#在一次专题研讨“钱学森之问”的小型学术会上,3位并列而坐的老学者,各用一个关键词表达见解。84岁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陈耀松说“要靠民主”;88岁的力学家郑哲敏院士说“要有自由;95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备享盛名的李佩教授说“要能争论"。此情此景,真是美妙极了。🔗 网页链接
#提醒#【PPT演示技巧】PPT演示是办公室的标配。下文是关于PPT演示操作的干货,诸如将幻灯片发送到word文档,PPT中的自动缩略图效果,PPT中的自动缩略图效果,利用组合键生成内容简介等等,原来PPT高手是这样练成的!值得收藏!(@思想聚焦 )
【“ZAKER新闻阅读”等一批违规移动新闻客户端被查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出通报,对抽屉新热榜、鲜果联播、ZAKER新闻阅读、3G门户新闻、一五一十部落、蜜蜂新闻等一批未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移动客户端,依法要求限期整改。详见长微博:
- 一组关于电报与中国社会的研究:周永明《中国网络政治的历史考察——电报与清末时政》;孙藜《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夏维奇《晚清电报与社会变迁研究 : 以有线电报建设为考察中心》;史斌《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马伯庸、阎乃川《触电的帝国 ——电报与中国近代史 》。@宪阁微观
- 孙旭培老师的专访,刊于纽约时报中文网。这是第一部分——《中国错过了新闻法出台的最好时机》。其中,他畅谈了中国文化有史以来如何看待新闻自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自由的关系,以及中国筹备新闻法的曲折与艰难。
- 2013年第4期《炎黄春秋》载有@孙旭培 老师《新闻自由在中国的命运》,主要内容:1.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何以成了问题?2.清末民初新闻自由的弊病在于违背普世价值。3.莫把共产国际的新闻理念当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4.新闻自由立场气候矛盾:“阶级分析”能自圆其说吗?真雄文也!再展一士谔谔之风范。展开全文
- 王奇生教授《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一文,感觉其文旨在反正当前对“五四”叙事的“选择性研究”,提倡“重返”历史现场,反对诸种“后见之明”。个人很认同这一方法论。但是,《新青年》高悬“民主”和“科学”只意在震慑和封堵“非难者”这一具体论点,似有极端之嫌。@芙蓉湖畔凌云山
- #书香#"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基础。"(费孝通 《乡土中国》)
- 又是感恩节,怀念Dr Woo,一个极其善良的人。两年前,81岁的老先生还亲自料理烤火鸡、做香蒜面包、开车送我们去机场。两个月前,他信仰的佛祖,召他往生极乐。祈望与他相濡以沫、 被他悉心爱护五十余年的Mrs Woo,能够顺利渡过这样一段艰难时期。@胡俊Vi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