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渐渐无人问津的地下乐队一样,一整代的“一人乐队”被埋葬了。( 分享自 @简书 ) 🔗 网页链接
- 今天在UIUC有一个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教育论坛,中部时间12:30-13:00会第一次放映我的毕业纪录片“中国人在伊大的一百年“。虽然是剪辑半成品,但也想跟大家见面呀。地点在FLB,详情请看大图,希望能在观众席看到你。@UIUC_CSSA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展开全文
- 业界良心@约小亚holic 老师两个晚上吐血整理出一份“中国特稿”清单,虽然不能说好东西都在上面了,但至少上面的都是硬邦邦的干货。想入此行的同学们可以一篇篇跟着读下去,总有你喜欢的。PS:此清单系整理者约小亚个人意见,我对此没什么好说的……
告别央视,告别十年,告别我曾经寄予新闻理想的地方。写下一些“真话”,留给我的同事,留给我的领导,留给我自己,也留给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为了这些真话,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不是离开,而是遭遇不公也坚持的信仰。感激十年,感激身边支持我的每一个人,我为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与你们同行深感自豪!
- 奥巴马行政分支加强媒体管控这件事原报告写得非常清楚。求求各位大爷看一眼吧。作者是华盛顿邮报前执行主编不是五毛采访了至少三十个媒体人谢谢:🔗 网页链接
【人民大学专家:美国对新闻自由进行了无情的限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表示,美国政府控制媒体的手段较为隐蔽、多样,如秘密监控媒体和记者、打击“爆料人”、以“国家利益”“军事机密”为名直接干预媒体,甚至不惜炮制和散布假新闻,直接操纵舆论。🔗 网页链接
- 这几天倒时差,睡不着,就在微博上跟人聊天讲道理。李云迪的支持者我讲,李云迪的反对者我也讲。讲到一度他们都把我当自己人,搞得自己里外都不是。你们继续争好了,长微博一篇,这件事对我来说告一段落。抄送@毛十八 ,偶像我是写给你看的。去睡了。
- 怎么说呢,刚过去的一学期上了一门课叫阿拉伯之春,有一本指定阅读材料的作者是UCLA的James Gelvin教授,而今晚Gelvin作为嘉宾跟我们的主播Mike Walter连线讨论叙利亚局势…我还能求什么呢,努力推好提词器是第一步!努力!奋斗!正能量! 我在:N Patrick St展开全文
- #迟到的人物杂志四月评刊# 孔庆东那篇写得真好啊真好啊是这期杂志最好的报道。钱理群先生的弟子,一个当年醉心武侠的学者怎么可能会是媒体上那个污浊不堪的人呢。我想他每次在四月网做节目的时候一定很寂寞吧,寂寞得跟练蛤蟆功的欧阳锋似的。
- Robert Caro老爷子带着新书上扣扣熊报告了。四十年了啊,写了四本关于林登约翰逊总统和他的政治手腕的书。Caro写作的意义在于记录者也能用自己的一支笔为历史做出注脚。毋庸置疑是政治家创造历史,但谁有能说记者只是单纯记录呢,他们也是历史的共舞者呀。
#世界微笑日#每年的5月8日都是世界微笑日,我们就不得不提“这微笑后来被称为对面壁者的笑,它将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柴郡猫的露齿笑一样著名。”
- 好奇查了一下作者,发现这哥们儿09年大学才毕业,安徽大学念新闻的,倒腾过报纸,读过不少书,看过九州,在新周刊供过职……好吧最重要的是写得真好。每天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重要的是他们存在过,被有尊严地记录下来,《人物》当浮一大白。
【分享你的#零点后#】大多数人在深夜的故事是不为人所知的。在《人物》2月号《北京零点后》中,作者亲历零点后,记录诞生与死亡的交替出现、秩序与混乱的共同存在。此时此刻,你的“零点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转发并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我们将挑选10位见闻最独特的读者,赠豆瓣阅读《人物》一本。展开全文
- 我们教授开的1914年以后的美国小说课。图片里面是书单,作为英语系学生只听过最出名的那三本。烦请@洛之秋 大叔给点评一下。这门课就是大概以每两周掐死一本的频率读书写书评做presentation和问答题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