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th」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沂蒙山上一匹狼

    常 征:【如何看待莫言被起诉?】“莫言洗耳恭听,深深鞠躬,然后,领走了他的奖金。” 01最近,有人向法院起诉作家莫言,指控他在作品中“涉嫌抹黑英雄先烈”“涉嫌美化侵华日军”。这个事情很快引发了轩然大波,胡锡进率先蹿将出来,指责起诉者使用“歪招”,并且给他扣上了“民粹”的帽子。这就奇怪了!起诉莫言的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是在行使共和国法律赋予他的合法权利,这是法治社会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怎么就成“歪招”了呢?起诉仅仅是第一步。起诉之后,法院是否受理,是一回事,受理了之后怎样判决,则又是一回事,道路阻且长,一切都还在未定之天,你胡锡进急什么呢?至于胡锡进给起诉者扣上“民粹”的帽子,就更是令人笑掉大牙了。试问在今日中国舆论场,还有比你胡锡进更民粹的吗?你不搞“击落、伴飞”之类出乖露丑的忽悠式民粹,你的号能做这么大吗?为什么只许你搞民粹,不许别人搞民粹,难道民粹是你胡家的专利吗?胡锡进如此表演,令常征感觉真是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见了所有的富人(精英)都驯良,见了所有的穷人(草根)都狂吠”。胡锡进,你真是永远都不会让人失望! 02其实,在常征看来,莫言现象,是一个文化、政治问题,应该通过文化、政治的手段来解决。也就是说,应该通过由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的批判、讨论来解决。因为,只有通过充分的批判和讨论,莫言是不是“抹黑英雄先烈”、是不是“美化侵华日军”,以及是不是“丑化新中国”、是不是“丑化中华民族”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澄清。批判与讨论,对莫言以及其他文化精英,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所以,起诉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问题在于,现在批判和讨论,都无法展开。与莫言沆瀣一气的主流文化精英,依仗对话语权和资源的垄断,对来自民间的批评,态度极其傲慢,一概采取默杀、封杀的态度,不理睬、不回应,“笑骂由人笑骂”,我行我素,当然也谈不上悔改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起诉就是必要的、有益的,至少可以打破铁屋子的沉闷。 03最后回答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莫言?2012年的一天,莫言来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他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穿上燕尾服,打扮得像个事业达到巅峰的酒店领班,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聆听颁奖词。颁奖词说了什么呢?这里引用两段:He shows us a world without truth, common sense or compassion, a world where people are reckless, helpless and absurd【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指中国)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那里的人们都鲁莽、无助和荒谬。】So Mo Yan defends small individuals against all injustices– from Japanese occupation to Maoist terror【所以莫言为个体反抗所有的不公,无论是日本侵略还是M主义的恐怖】。全文大家到网上去搜,相信一定会大开眼界。莫言洗耳恭听,深深鞠躬,然后,领走了他的奖金。这一幕,令常征深感厌恶,切齿痛恨!常征深爱自己的祖国——中国!这是唯一的家园,也是常征全部自豪感、归属感的来源,任何靠诋毁她、侮辱她而在洋人那里领取奖金的,都是常征的敌人!起诉莫言的案子,究竟会有什么结果,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但常征深信,卖国求荣者的下场,一定是滚进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来源:高度一万五千米 原创 高度一万五 作者 | 常 征) 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金聊斋

    特朗普发帖“第三次世界大战”,此前多次指责拜登把世界带入三战边缘 据澎湃新闻报道:原创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视觉中国 资料图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9日在其自创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文,写下“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作其他更多解释。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特朗普不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刹宝宝阿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对中国疫情的几点担忧过去三年全世界都长期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不过三年间,我们对新冠病毒、新冠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也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应对工具,例如在降低疾病烈性程度上极为高效的疫苗、药物,对监测病毒变化也有不少经验。在上述背景下,告别2022本该是充满对2023的期待,应该是对一个即便谈不上不受疫情影响,可也大概率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世界的期待。但中国疫情在岁末完全不受控地暴发,更未看到任何切实的准备、应对之策。在2022的结尾,很难不对中国的疫情感到诸多担忧。第一个担忧,我们对疫情状况毫无了解。中国在12月初的防疫转型中没有做到疫情检测的转型,而是没有更新感染病例收集方法的情况下突然放弃绝大部分检测。导致如今没有任何可信的感染病例数据。感染人数低估是全球三年疫情的普遍问题。例如美国刚记录了一亿例感染,但实际感染可能有两亿。从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考虑,我们可以允许病例数有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但不能检测能力弱到与现实偏差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如今疾控中心播报的病例不是低于实际感染多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反映不了疫情走向、趋势、扩散范围中的任何一点。如果说中国正在和疫情作战的话,我们等于在战场上毫无情报支持。仅这一点,就应该让我们恐惧。第二个担忧,我们对病毒的变化毫无把握。三年疫情,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铭记,那突变株对疫情走向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这一条最不该忘。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每一个主流突变株的出现,都对全球疫情走势、防疫措施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病毒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各种突变,增加新突变株涌现的几率。是的,过去一年全球观察到的都是奥密克戎内部的亚株变化,主要体现在防感染的免疫逃逸加强。这种变化谈不上惊天动地,带来的也只是很多国家感染病例的反复,而重症、死亡等逐渐与感染脱钩。但不要忘记,2021年11月初——仅仅13个月多一点之前,我们都认为新冠会在德尔塔内部慢慢演变,最后却迎来了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对病毒演变的监测在疫情越是严重时越不应该放松。但如今中国对突变株的监测做得如何呢?整体疫情检测都成了笑话时——我相信有些人认识的新感染的人,完全可能超过疾控中心报出来的某个省的新增感染人数,何来有效的突变株监测?有效的突变株监测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国家、地区感染病例的科学抽样之上。根据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新冠病毒株监测计划,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医院,每家医院每周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之外,测序25例感染病例。如果认为一个省每周测来自三个城市的75例+死亡患者可以代表这个省的病毒株流行情况,那么可以去申请搞笑诺贝尔奖。可这并不影响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说某地流行哪个病毒株。起始现实是我们只知道少数测序病例里有哪些突变株,根本不足以推断实际流行的突变株是什么,流行范围在哪里,流行程度是多少。即便有新突变株出现,按当下的情况,国外的一些机场海关的病毒基因组监控可能比国内的监测还要早发现。第三个担忧,我们把一切的防疫责任都推给了医疗工作人员。过去三年,全球积累了多个有效的防疫工具,这些防疫工具共同点是什么?就是让人不用去医院。高效的疫苗即便面对免疫逃逸严重的奥密克戎,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并且长时间大幅降低重症风险。高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则能帮助高危人群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风险。和新冠共存的关键不是到了医院后神医妙手回春,而是利用有效的工具,让我们感染后不需要去医院也都平平安安。而国内的工具是什么呢?如果说疫苗,灭活疫苗证据是很充足,但属于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显著弱于国外主流mRNA疫苗——包括降低重症风险的起始有效性、持久性,巴西、新加坡等地都有证据表明灭活疫苗更弱。灭活疫苗以外的几个疫苗,数据量又显著少于灭活疫苗。这让中国的人群免疫基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抗病毒药物方面,准备不充足显而易见——最近刚批了默克口服药,之前仅有paxlovid,实际上瑞德西韦早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效性,但已被中国遗忘。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三个药不仅应该在开放前批准,还需要在开放前储备充足,做好相关使用培训。如今不仅是储备不够,连怎么用都是糊里糊涂。网上平台每日抢购,倒爷炒作上万一盒,应在感染早期使用却常常等病情重一些才用,医学药学基础说好听点属于层次不齐的社区培训存在多种药物冲突的paxlovid。如果说当下的有效抗病毒药储量肯定不足以弥补免疫基础的弱势,现实中的用法恐怕连有限的丁点作用消除了。疫苗、药物两端不足,又不管不顾地撤出一切疫情监测、物理防疫手段,结果就是把一切防疫责任与疫情冲击压到了一线医疗机构。我们可以更改新冠住院乃至新冠死亡的定义,但改变不了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的现实。这对所有有医疗需求的民众来以及所有医疗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不公。第四个担忧,我们在提供权威但不真实的信息。国内有很多机构以及专家不断提供各种说法,遗憾的是其中不少部分存在问题,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以疫情状况为例,不断有省市报道估计多少人感染,报道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可问题是这些估计的基础是什么?就算是模型估计,也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可靠数据为基础才行。其它国家的疫情建模估计,是大量感染数据输入,得到一个误差范围不小的区间。国内的报告,明明什么可靠的感染数据都没有,估计出来的数字反倒极为“精确”。如果不知道疫情是什么状况,那么就老老实实承认。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是什么意思,想故意误导民众吗?提供误导信息的自然少不了权威专家们。国内多位专家——包括一些不容置疑的专家,均说过某个奥密克戎亚株R0是18或21,让人深刻怀疑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R0是什么,以及是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提供防疫指导。R0方面的胡说八道或许还能当个笑话看,专家们的另一些说辞危害则更为致命。例如宣传90%以上无症状,宣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这些不仅与当下国际上的医学共识冲突,对民众也是更为直接的误导。第五个担忧,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有太多盲点。当我们的专家信口开河说估计北京有80%的人已经感染的时候,小城市、乡镇、农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地方的防疫准备又是什么?有些地方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讣告的频率猜测。可那些讣告少的地方和没资格发讣告的人呢?就算是北京这类不缺专家估计疫情的大城市,所谓60%感染甚至80%感染,又有多少靠谱程度?在检测消失的情况下,真能如此断定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了?还是我们忽略了很多高危人群可能仍面临威胁?第六个也是最大的担忧,是我们在虚构现实,抹杀真实的记忆。某些专家不久前还在宣称奥密克戎致死率比流感高六七倍,如今却大言不惭称一直跟踪病毒变化,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下降。至于打有准备之仗的说辞,更让我怀疑准备二字是否有了新的定义。新冠去世的人,还能否得到公开明确的死因承认?如果新冠被认为没有后遗症,那些恢复慢一些的人,还能否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如果说奥密克戎疫情终能过去(这点专家们确实没说错),只是代价高低,过了寒冬就是春天,对于疫情或许是真的。可是这种抹杀现实的危害呢?是否会止于2023年春?这一切让我在岁末想起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开场独白: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It's not that we'll mistake them for the truth.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What can we do then? What else is left but to abandon even the hope of truth and content ourselves instead with stories? In these stories, it doesn't matter who the heroes are. All we want to know is: "Who is to blame?"在这2022的最后时刻,只能希望一切担忧都是杞人忧天。收起
    展开全文
    转发 4929评论 93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生物狗Y博

    对中国疫情的几点担忧过去三年全世界都长期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不过三年间,我们对新冠病毒、新冠疾病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也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应对工具,例如在降低疾病烈性程度上极为高效的疫苗、药物,对监测病毒变化也有不少经验。在上述背景下,告别2022本该是充满对2023的期待,应该是对一个即便谈不上不受疫情影响,可也大概率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世界的期待。但中国疫情在岁末完全不受控地暴发,更未看到任何切实的准备、应对之策。在2022的结尾,很难不对中国的疫情感到诸多担忧。第一个担忧,我们对疫情状况毫无了解。中国在12月初的防疫转型中没有做到疫情检测的转型,而是没有更新感染病例收集方法的情况下突然放弃绝大部分检测。导致如今没有任何可信的感染病例数据。感染人数低估是全球三年疫情的普遍问题。例如美国刚记录了一亿例感染,但实际感染可能有两亿。从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考虑,我们可以允许病例数有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但不能检测能力弱到与现实偏差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如今疾控中心播报的病例不是低于实际感染多少的问题,而是根本反映不了疫情走向、趋势、扩散范围中的任何一点。如果说中国正在和疫情作战的话,我们等于在战场上毫无情报支持。仅这一点,就应该让我们恐惧。第二个担忧,我们对病毒的变化毫无把握。三年疫情,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铭记,那突变株对疫情走向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这一条最不该忘。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每一个主流突变株的出现,都对全球疫情走势、防疫措施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病毒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各种突变,增加新突变株涌现的几率。是的,过去一年全球观察到的都是奥密克戎内部的亚株变化,主要体现在防感染的免疫逃逸加强。这种变化谈不上惊天动地,带来的也只是很多国家感染病例的反复,而重症、死亡等逐渐与感染脱钩。但不要忘记,2021年11月初——仅仅13个月多一点之前,我们都认为新冠会在德尔塔内部慢慢演变,最后却迎来了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对病毒演变的监测在疫情越是严重时越不应该放松。但如今中国对突变株的监测做得如何呢?整体疫情检测都成了笑话时——我相信有些人认识的新感染的人,完全可能超过疾控中心报出来的某个省的新增感染人数,何来有效的突变株监测?有效的突变株监测需要建立在对整个国家、地区感染病例的科学抽样之上。根据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新冠病毒株监测计划,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医院,每家医院每周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之外,测序25例感染病例。如果认为一个省每周测来自三个城市的75例+死亡患者可以代表这个省的病毒株流行情况,那么可以去申请搞笑诺贝尔奖。可这并不影响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说某地流行哪个病毒株。起始现实是我们只知道少数测序病例里有哪些突变株,根本不足以推断实际流行的突变株是什么,流行范围在哪里,流行程度是多少。即便有新突变株出现,按当下的情况,国外的一些机场海关的病毒基因组监控可能比国内的监测还要早发现。第三个担忧,我们把一切的防疫责任都推给了医疗工作人员。过去三年,全球积累了多个有效的防疫工具,这些防疫工具共同点是什么?就是让人不用去医院。高效的疫苗即便面对免疫逃逸严重的奥密克戎,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并且长时间大幅降低重症风险。高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则能帮助高危人群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风险。和新冠共存的关键不是到了医院后神医妙手回春,而是利用有效的工具,让我们感染后不需要去医院也都平平安安。而国内的工具是什么呢?如果说疫苗,灭活疫苗证据是很充足,但属于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显著弱于国外主流mRNA疫苗——包括降低重症风险的起始有效性、持久性,巴西、新加坡等地都有证据表明灭活疫苗更弱。灭活疫苗以外的几个疫苗,数据量又显著少于灭活疫苗。这让中国的人群免疫基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抗病毒药物方面,准备不充足显而易见——最近刚批了默克口服药,之前仅有paxlovid,实际上瑞德西韦早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效性,但已被中国遗忘。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三个药不仅应该在开放前批准,还需要在开放前储备充足,做好相关使用培训。如今不仅是储备不够,连怎么用都是糊里糊涂。网上平台每日抢购,倒爷炒作上万一盒,应在感染早期使用却常常等病情重一些才用,医学药学基础说好听点属于层次不齐的社区培训存在多种药物冲突的paxlovid。如果说当下的有效抗病毒药储量肯定不足以弥补免疫基础的弱势,现实中的用法恐怕连有限的丁点作用消除了。疫苗、药物两端不足,又不管不顾地撤出一切疫情监测、物理防疫手段,结果就是把一切防疫责任与疫情冲击压到了一线医疗机构。我们可以更改新冠住院乃至新冠死亡的定义,但改变不了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的现实。这对所有有医疗需求的民众来以及所有医疗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不公。第四个担忧,我们在提供权威但不真实的信息。国内有很多机构以及专家不断提供各种说法,遗憾的是其中不少部分存在问题,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以疫情状况为例,不断有省市报道估计多少人感染,报道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可问题是这些估计的基础是什么?就算是模型估计,也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可靠数据为基础才行。其它国家的疫情建模估计,是大量感染数据输入,得到一个误差范围不小的区间。国内的报告,明明什么可靠的感染数据都没有,估计出来的数字反倒极为“精确”。如果不知道疫情是什么状况,那么就老老实实承认。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是什么意思,想故意误导民众吗?提供误导信息的自然少不了权威专家们。国内多位专家——包括一些不容置疑的专家,均说过某个奥密克戎亚株R0是18或21,让人深刻怀疑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R0是什么,以及是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提供防疫指导。R0方面的胡说八道或许还能当个笑话看,专家们的另一些说辞危害则更为致命。例如宣传90%以上无症状,宣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这些不仅与当下国际上的医学共识冲突,对民众也是更为直接的误导。第五个担忧,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有太多盲点。当我们的专家信口开河说估计北京有80%的人已经感染的时候,小城市、乡镇、农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地方的防疫准备又是什么?有些地方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讣告的频率猜测。可那些讣告少的地方和没资格发讣告的人呢?就算是北京这类不缺专家估计疫情的大城市,所谓60%感染甚至80%感染,又有多少靠谱程度?在检测消失的情况下,真能如此断定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了?还是我们忽略了很多高危人群可能仍面临威胁?第六个也是最大的担忧,是我们在虚构现实,抹杀真实的记忆。某些专家不久前还在宣称奥密克戎致死率比流感高六七倍,如今却大言不惭称一直跟踪病毒变化,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下降。至于打有准备之仗的说辞,更让我怀疑准备二字是否有了新的定义。新冠去世的人,还能否得到公开明确的死因承认?如果新冠被认为没有后遗症,那些恢复慢一些的人,还能否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如果说奥密克戎疫情终能过去(这点专家们确实没说错),只是代价高低,过了寒冬就是春天,对于疫情或许是真的。可是这种抹杀现实的危害呢?是否会止于2023年春?这一切让我在岁末想起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开场独白: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It's not that we'll mistake them for the truth.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What can we do then? What else is left but to abandon even the hope of truth and content ourselves instead with stories? In these stories, it doesn't matter who the heroes are. All we want to know is: "Who is to blame?"在这2022的最后时刻,只能希望一切担忧都是杞人忧天。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没有人比我更懂杭之冯玥

    全面放开就完事了。何必呢。人也不念好。反而觉得病毒一点都不可怕。你能做的就是尽力保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只有现实才能教育人。人性就是喜欢comfortable lies,不喜欢inconvenient truth,不要和人性对抗。
    如果防控已经超出了能力的话,实在是防不住,放开也能接受。 在放开之前,建议先做好这几件事: 1、宣传部分起来干活了,不要再装死了。 向全体民众说明放开之后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给群众充分的心理准备。现在很多人口头说放开吧放开吧,其实连长新冠这个词都没听说过。这根本就没做好心理准备。
    展开全文
    转发 11375评论 514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霸道大锤爱上我

    你删吧,在广场上举起一张白纸,大家也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转发 32361评论 1135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Shionna夏安

    川川说他不回去,不是气性太大,有可能是ego太大,但更主要是因为他和那个Truth,是有一些商业利益和契约在的。当然这也不是无法破,马一龙掏钱收购Truth就好了,然后我们看客就可以看到他的爱有多么深(or他所图谋的到底是什么)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艾菲爾塔莉2020

    馬斯克說老川的社交平台有個糟糕的名字,並且給TruthSocial起個新名字“Trumpet”Truth Social 離開推特因為推特審查言論芝油。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若飛Original

    truth scoial股價跌twiiter股價升,換個包裝蒙混過關也不是不可能的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上海团购打折-团800

    【38】朴诺液体钙软胶囊100粒*2瓶N朴诺液体钙d3钙片女性补钙长高青少年大学生女...【79】Nature's Truth 自然之珍 南极磷虾油软胶囊 1000mg*60粒*2件N美国进口南极磷虾油软胶囊虾青素omega-3深海...【19.9】朗迪深海鱼油软胶囊60粒N朗迪深海鱼鱼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配美国原装dh...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四川魏静

    #特朗普推出社媒平台对抗推特脸书#】据ABC新闻刚刚报道,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的发言人莉兹·哈林顿(Liz Harringt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朗普决定创建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名为“TRUTH Social(真实社会)”,他表示该平台将“对抗大型科技公司的暴政”。特朗普在声明中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塔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一玶海岸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XMUSICK

    #历史上的今天# 1964年7月27日,PANTERA 贝司手 Rex Brown 出生,曾为明星组合乐队 DOWN 效力10年,还曾是明星组合 KILL DEVIL HILL 的贝司手,2017年推出个人专辑。2013年 Brown 出版了一本《Official Truth, 101 Proof: The Inside Story Of Pantera》(官方真相,101条证据:PANTERA 内幕)。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吐槽曝料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哔哩哔哩吧啦吧啦窝是芳香

    Because i'm happy. Clap along if u feel like happiness is the truth. Good9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福尔吐司

    From Facebook and it tells the truth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香港經濟日報

    由黑心肉到地沟油,公关灾难随时成为形象炸弹。有公关专家直言,危机出现时企业应坚守3T原则:Tell the truth(将事实道出)、Tell it fast(尽快道出事实),及Tell it first(第一时间道出)。企业须建立危机管理,除应对危机,平日跟各持份者保持沟通,亦应透明建立沟通渠道…🔗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广西师范学院学生委员会

    #晚安心语# Knowledge, in truth, is the great sun in the firmament. Life and power are scattered with all its beams. -- Daniel Webster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硕大无比的太阳。它的光辉撒下生命和力量。 -- 韦伯斯特 大家晚安哦 广西师范学院长罡...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酱紫小妖精

    The most ridiculous thing in the world, I know the truth, you are still lying, also said so real, so deep.~~~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是,我知道了真相,你却还在说谎,还说的那么真,那么深。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VOXLIVEHOUSE

    分享 Mono《The Hand That Holds the Truth》http://t.cn/R7GCYLw《Rays of Darkness》一如其名是一张Mono的黑暗后摇滚专辑,所勾勒出是较沉重的后摇滚张力,〈The Hand that Holds the Truth〉由寂寥的情感到下半部分即重型起来,再加上日本Post-Hardcore乐队Envy的Tetsu犹如洪水猛兽的黑金属嗓音。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JohnRoss431

    Guardian reveals there is new person inside US intelligence agencies providing truth about their operations after Snowden. Suppport persons bravery [鼓掌] US government not scared of terrorists but it is very scared of the truth - same applies to 中国姿势分子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北外国际教育学院

    #PASS留学早安晨语#I’m for the truth, no matter who tells it. I’m for justice, no matter who it’s for or againest.----Malcolm X. 我追求真理,不管出自谁的口;我追求正义,不管是谁在支持或反对。-----马尔科姆(美国黑人名族领袖)( PICTURE BY RYAN MCGUIRE / CC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OX-Bill

    Friend just direct messaged me: "Are you OK?" I told him the truth: "I'm really not."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JohnRoss431

    The truth is most people in the world not care about politics - only care if something is going very seriously wrong. Provided no big crisis they want a normal peaceful life//@先奎的微博: 大多数港人不关心政治。//@姬红: 做生意的都不敢开门了,人人自危,还憋着?还不发声?
    展开全文
    美国杂志外交政策承认多次民调显示大多数香港居民不支持主要抗议团体,并且2次分开进行的民调显示大多数香港居民接受中国政府关于香港特别长官选举的提案。参见 🔗 网页链接 by@李li_zinan子男
    1. 微博附图
    转发 1104评论 206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米尔兰西

    I’m sorry,if this hurts you,i say apologize ,I was worng. You didn’t listen,you didn’t hear me,not the words you see. But mistakes does’t mean the truth. Regardless of what you think is not true,only I know best.Who unfavor to me will hurt me. Don’t hurt me. Thank you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GlobalTimes

    Three things cannot be long hidden: 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truth. - Buddha [印迹] 各位,晚安,好梦!#晚安#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FOX-Bill

    That's certainly the truth RT EricPrisbell Roger Goodell is no Adam Silver.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学生会

    #晚安,楚天#The water in a vessel is sparkling;the water in the sea is dark.The small truth has words that are clear;the great truth has great silence.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BeatrixShears

    I hurt easy, I just don‘t show it, You can hurt someone and not even know it, The next sixty seconds could be like an eternity. Gonna get low down, gonna fly high. All the truth in the world adds up to one big lie. I‘m love with a woman who don‘t even appeal to me.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燕子北飞-吼吼

    Sir Issac Newton is said to have avowed that he felt like a child picking up shells beside the great and unexplored ocean of truth.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