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博客天下

    #好刊推荐# 《人物》12月年终刊——在2023年即将结束的重要时刻,杨幂接受独家深度专访,万字长文讲述她和她的2023。张黎说,《哈尔滨一九四四》拍了172天,172天中,杨幂基本没有离开过现场,除了吃饭、上厕所和换衣服,大多演员都是拍完自己的戏份,到点就走,他却注意到杨幂总是坐在监视器边上,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MademoiselleCherie-Luna

    我有个朋友,经常写长文剖析她和爹的父女关系。结果被她妈问:你为什么天天写文章骂你爹?我说:你告诉妈 你这是在进行一场精神弑父。朋友大惊:可不敢乱讲 我妈会以为我真的要杀爹。前段时间受了点刺激,我说自己再也不想承担这个家族姓氏的负担了,用起来也很麻烦,坐飞机经常要去安检柜台盖章,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娱八爷

    张颂文粉丝脱粉长文:《病态的粉圈和“宽容”的他》 长图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半岛都市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潘萌SoPhia

    不太认得韩星,之前一直以为韩素希就是《超能异族》里的妈妈,老难受了,心想大美女你糊涂啊!好歹咱们搭的是赵寅成呢?今天这长文出来,实在受不了去搜了一下演员表,原来那个是韩孝周!这个我压根不认识!那没事了…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无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对李惠利是彻底的没了好感,之前路人算是有一点点粉吧,因为前段时间她比较火,那部电视剧,也就那样吧,现在看来,她真的是人品大滑坡,以前谈恋爱真会装,柳俊烈怎么能解释出来!现在分手了,还在装,真的狗血,原来都是本色出演照进现实!演技还不好,会带歪网友和粉丝,还频繁上rs,脱粉了,三月份粉丝们狂欢,晦气!这不肖战还是提倡的,低调低调低调!#韩素希发长文后秒删##我第三只眼睛# #韩素希三问李惠利#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虎嗅APP

    #通义千问上线1000万字文档处理功能#】3月22日阿里通义千问宣布向所有人免费开放1000万字的长文档处理功能,成为全球文档处理容量第一的AI应用。即日起,所有金融、法律、科研、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可通过通义千问网站和APP快速读研报、分析财报、读科研论文、研判案情、读医学资料、解读法律条文、分析考试成绩、总结深度文章。@中国网看点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惠等_慧生

    我没有卖号,只是现实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时候发微博只是想到啥发啥,以后会变得比较随意。(之前很多长文章是一段不需要工作的日子里容易更多时间深入思考才产出的,盆友们,如果这令你失望的话,那我们就此别过也ok的,非常感谢喜欢过我的所有人,凡是对我的发言有过关注和回应的人,我都很感谢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Amor_叶叶叶

    既然@缪特_ @懒酱的日记本 @怕不是小小白 艾特我了,那关于你们爱泄密的账咱们复盘一下?平板5Pro和小米11 Ultra我都买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但我没在网上写长文、泄密优化点,直接点对点和内部最有声望的高级经理对接,这叫解决问题,这叫和用户交朋友。而你花了较长篇幅提到了“软件”、“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库特纳霍拉的骨头

    等有空了以及头不疼了本人打算写个长文认真讨论这个问题//@-AsuraHu-: “怎么看待”=看完再评,“如何评价”=真实掰开来说,不舒服就对准问题骂,评分就按自己内心权重加减。都这个年岁了,需要的是打破“评价人”局限和垄断。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一都阿叔

    #梅西#呦西呦西,ID正确,继续mask,说的莫名其妙,就说了无关政治,此地无银三百两。评论区都是几百字长文,懂得都懂。怎么这帮人膝盖这么软呢?哎呦喂,真的看不起国内的哟西粉丝。怎么不解释下,三天前内收肌发炎不能运动,三天后甚至两天后在训练场扎扎跳在比赛连过数人,日本究竟有什么神药啊?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贴小君

    梅西在香港行的恶略程度已经不是一件商业纠纷那么简单了。要知道,香港是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港府赞助1600万,签合约规定梅西出场45分钟。提前规划路线各种宣传。满大街梅西海报、梅西头像的帆船、专属粉色跑车、巨型梅西球衣,四万观众到场,包括特首在内香港各界名流港星都来捧场,可谓是给足了梅西面子。结果一分钟没上……没有接受颁奖,直接插兜过掉香港特首。离开香港时面无表情,甚至不挥手告别。把特首都鸽了,霍启刚一直营造笑脸迎人形象的人,都发被逼的发谴责声明了。明显政治问题,刻意避开港府高层,不发言不表态不领奖,看起来是回避,实则是站队。到香港,“受伤”踢不了也不能现场发言。一到日本,精神奕奕,开心得和牛郎合照……到球场后与队友嘻嘻哈哈,和日本球迷热情的打着招呼。训练中,梅西进行了慢跑、传球、对抗等项目……然后直接出场30分钟。这就是区别对待,妥妥的双重标准。梅西和他团队非常清楚目前的舆论走向,日本行敢上场一分钟,相当于宣布放弃中国市场。但他还是选择了上场。梅西非常清楚中国球迷的愤怒,前一分钟微博刚发文说因为受伤在香港替不了。后一分钟就看到他日本行开始热身……热情等来的不是双向奔赴,而是彻彻底底的打脸,响亮的耳光。这已经已不是商业纠纷那么简单了,是一件暗流涌动的恶性政治事件了。政治的背后是经济,政治又通过包括体坛文化方面表现出来。在美国策划的乱港事件,再到香港颁布国安法之后,美国一边明面制裁香港官员及其亲属,一边暗中禁止美国具有影响力的美国国籍、在美发展的文化和体坛人士,去香港进行积极正面的活动。本次梅西香港行,不仅没有正面促成本该顺利进行的比赛,反而是当着全世界的面,彻彻底底的打了香港政府包括中国球迷的脸。#梅西发博回应##梅西上场了##霍启刚再发长文#收起 00:14 00:06 00:06 动图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极目新闻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张新年律师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张新年律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衝鋒号角

    拼多多又出大事了。2月4日,一男子在微博上发布长文实名举报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告司副司长,现任拼多多副总裁文学以及原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处长,现拼多多公共事务总裁徐敏韬。目前该文转发量已过万。#转发接龙开新年# 长图 转发评论赢红包 好运一整年 成为金龙啦!接龙长度51944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凤凰周刊

    #杨波出轨风波# 】近日,有网友发长文曝光,称知名脱口秀演员杨波在有女朋友的情况下,隐瞒恋情出轨女粉丝,导致女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小三”。此事经双方回应,今天多个话题上升至热搜榜单。先是事件中的女粉丝自曝:女生表示是杨波粉丝,在观看一场演出后给杨波送礼物并写信,之后杨波主动联系她,两人在沙滩上散步,杨波亲吻她并带她回酒店。她把初吻给了杨波,以为杨波是她的救世主。女生称,后来才知道杨波有女朋友。杨波的解释是:女友失业在家,他出于责任感没和女友提分手。当女生想和杨波继续讨说法,发现杨波将她拉黑了。女生还称,杨波翻脸不认人,但她还是放不下,用小号给他发好友申请。得到杨波的回复是:“不要再给我发了,我明天就去XX大学报警。”2月2日,@脱口秀杨波 本人发长文回应:“我出来回应一下吧,现在有手机会写小作文就了不起了吗?骂人就骂人,还写省流版,真是网络冲浪小能手啊。”在杨波的回应中:1. 杨波承认在有女友的情况下跟女粉丝外出约会甚至接吻,但没发生性行为,事后他跟女友道歉并取得了原谅。2. 杨波称是女粉丝主动约的他,事后女粉丝一直偷拍威胁他,逼他跟自己保持不正当关系……3. 杨波称自己跟女粉丝见面的时候就告诉对方了自己有女友,但对方知三当三。4.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琉玄

    大家别怼我了,我微博全部都是我一些零散的突然的感悟和自言自语,我尽力写得很圆了,但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我没提到的一些角度,我不是不知道,是我写这么长的微博已经够长了真的塞不下了。我为了讲一句话,怕被人误会,写着写着就变成一千字的长文章了。之前一篇我都标注了“道听途说,不知真假”的,也被人挂到别的论坛里去了,搞得我犯了多大的罪似的。我好难啊呜呜呜,我受不了了你们开嘴之前想想我已经38岁了,饶了阿姨吧。阿姨只是喜欢巴拉巴拉说点话,跟网友热热闹闹聊聊天,我没有害人之心,是一个好阿姨来的。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庄时利和

    我去年那篇肺结节的长文,陆陆续续写了几个月才写完。最近有一篇新的长文也写了几个月,一不小心又大几千近万字了,开始删减。我所追求的顶尖科普文其实不好写,既要能把问题讲清楚,每一句话都有证可循;也不能乱飙过多的专业术语,让普通人能看懂。同时做到这几点是有难度的。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石言呓语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味道。今年我想好了,本来喉咙痛就正好一言不发,不然会开完了就要写长文章……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好时代见证记录者

    张宏良先生发长文怒批证券时报“给A股正名”是“五百步笑五步”,这次连极左派都站在美国道琼斯指数一边,证监会目前的公信力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可悲呀! 长图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凌晨刚醒

    吴亦凡妈妈发的长文已被夹。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朱穆狼马蜂

    单纯是喜欢写东西,最开始是积在一起写长文,后来有了一些很零散的想法,就把他写在微博上,久而久之就有了习惯。
    1. 微博附图
    转发 48评论 14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默默-KG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铁酱酱酱酱

    刘家昌那个长文你们看了吗?至少三处我好想划重点,让他展开说说但又不敢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出版人周筠

    //@波尔维尔的叶: 我必须要说,虽然我还没看这篇长文,但我觉得鲁迅之所以最后没变成加缪,就在于作者说的“双驾马车的颠覆”上,鲁迅对实用主义的执念过于强大,而这恰恰能精准的解释为什么鲁迅晚年会从尼采转到马克思甚至是相信民族主义
    精彩好文,长!“他从先秦诸子的处世哲学,从普遍的政治热情和进退策略里,读出了他们“骨子里的悲观”和偏于自我排遣、自我哄慰的倾向。时代的阴影,几乎遮断了他们投向彼岸世界的全部视线。这局促的精神基因在历代文人中得到延袭,连鲁迅也不能完全例外。”「 他用“三次逃离”来概括鲁迅的精神历程,惋惜鲁迅“固执地拒绝品尝悲观主义的苦酒,不是用理想主义来代替它,就是用虚无主义来冲淡它”,“注重现实功利,几乎凡事都以它为重,很少有超越现实的兴趣和愿望”,因而未能向世人提供一种“对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既非乐观主义的、也非虚无主义的透彻启示”。」在思想与文学之间 ——王晓明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摘录👇通过探寻多位现当代重要作家矛盾的心理世界,并且不惮于表露出严苛批评,乃至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某种失望,王晓明建构起#熔铸历史与现实、兼及心理与文化而自成一格的批评范式##鲁迅#无论是体验鲁迅令人颤栗的内心痛苦,透析那种个人艺术激情与社会启蒙责任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影响了他的艺术创造,最终导致了“双驾马车的倾覆”;#茅盾#还是从茅盾身上发现“一个因为过于顺从理智而窒息了生命活力的悲剧”,把小说创作当成“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却仍然难于摆脱对于时代观念的追赶;#沈从文#无论是对沈从文由于世俗理想牵制,“在快要攀登上文体创造的山巅的时候,身不由己地从旁边的岔道滑了下来”的惋惜,还是对张天翼的小说呈现出一个“过于明晰的世界”的批评;#张贤亮#以及指出纠缠着张贤亮写作的那个“鬼魂的影子”,妨碍他深入自剖,反而使他一再重复自我排解的叙事模式;#高晓声#高晓声与笔下人物丧失了间距感,给故事带来了内在缺陷;“寻根派”作家们用观念模式去解释人生感受,暴露出过于良好的心理恢复机能……💎王晓明展现了“#十二幅心灵的萎缩图#”:“或者是出于各种理智的考虑而压抑自己的艺术激情,内心发生深刻的分裂;或者是遭受不同的环境压力而泯灭内心的激情,心灵变得空空荡荡;当然,更多的情形是两者兼备,在主观错觉和外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一步步丧失艺术创造的活力。” #扎实的细读,冷峻的反思,以及个人经验和身体感觉的投入,使得他得以深入到连作家自己也未必明确意识的幽暗世界#。这种对小说家创作心理障碍的探寻,很大程度上“分明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记录”,投射有批评者自身影子。“那我认定是属于作者的面容,正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我自己的脸上描下来的”,“惟其有强烈的感情共鸣,我对自己从作品字里行间阅读出来的那个作家,就格外地深信不疑,也惟其与我的面貌颇为相像,我就格外想要将他清晰地勾勒出来。”…………他把文学看作精神自由的标记,希望作家更“投入”地写作,焕发出更多的自由精神,因此,他会特别留意历史和现实中艺术创造受限制、被扭曲,乃至作家自我斫伤的状况。在《潜流与漩涡》中,他聆听“文学之河深处”传递出的“低沉滞缓的脉跳节奏”,想藉此“#触及现代中国人精神变迁的深层奥秘#”。📖文本细读,还原作家的创作心理,再扩展至整个社会文化心理。正如有论者所言:“他敞开了本世纪历史现实的苦难和文化失真的悲剧,在作家心理上留下的‘书写’痕迹,并探讨了这重重叠叠的‘书写’,如何使作家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固定反应机制。”👈#精神退化#随着对作家心理障碍探寻的深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条精神退化的线索逐渐呈现出来,这使他颇为沮丧;而八十年代晚期的一系列社会激变,更让他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种深广的荒诞感在内心弥漫开来”。可是,王晓明并不甘心就接受精神上的穷途,而要继续保持“自我反省的执拗的冲动”。困境中,他集中阅读了先秦时代的思想和历史,于是有了《追问录》。❓👉他要追问的是:“‘五四’新文学的发展为什么那样曲折?小说家的心理障碍为什么那样深刻?”他似乎觉察到这一切不能仅仅归咎作家自己,那么,“他们所处的时代又该负什么责任?单单一个二十世纪便能够负这个责吗?还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湮埋在历史之中?”❓👉今天的路,是从怎样的历史传统中延伸过来的?书本和人生的两相参照,让王晓明感受最强烈的,还是先秦文人精神起点的局促:“从他们判定天下无道的那一天起,这无道的时代便像阴影一样紧贴住他们,几乎遮断了他们投向彼岸世界的全部视线;从他们#发现邪恶人心的包围#的那一天起,这人心就成了悬在他们头上的一块巨大的磁石,无论他们转什么念头,都会不可抗拒地被那块巨石吸过去。”👈💎他从先秦诸子的处世哲学,从普遍的政治热情和进退策略里,读出了他们“骨子里的悲观”和#偏于自我排遣、自我哄慰#的倾向。#时代的阴影,几乎遮断了他们投向彼岸世界的全部视线。这局促的精神基因在历代文人中得到延袭,连鲁迅也不能完全例外#。📒他为鲁迅写了一部“凸现他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的传”——《无法直面的人生》。他已经非常熟悉鲁迅。少年时读得最多、最用心的书是《鲁迅全集》,从事文学批评之初写的文章也多关于鲁迅——《鲁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双驾马车的倾覆——论鲁迅的小说创作》,甚至,“在面向人生的姿态,对待自己的期望上,都下意识地与他认同了。”💎这一次与鲁迅相遇,他决心打破一味将鲁迅往云端里抬的风气,还原一个“真人”鲁迅:👉不仅有呐喊的勇气,也有对启蒙的悲观和深陷重围的彷徨;👉一次次为“鬼气”所吞没,又一次次挣扎着逃离;有过初尝爱情的欢悦,却更频繁地交上了“华盖运”;👉在某些时刻曾谛听过命运的启示,可一生又在不断拒绝和抗争这样的启示。对这位危机中的知识者,王晓明除了热爱,显然还有理解和同情,悲哀和批评。最后一章,他用“三次逃离”来概括鲁迅的精神历程,惋惜鲁迅“固执地拒绝品尝悲观主义的苦酒,不是用理想主义来代替它,就是用虚无主义来冲淡它”,“注重现实功利,几乎凡事都以它为重,很少有超越现实的兴趣和愿望”,因而未能向世人提供一种“对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既非乐观主义的、也非虚无主义的透彻启示”。惋惜中其实潜藏着他与传主强烈的情绪共鸣。无法直面的人生也罢,愤世嫉俗的激越也罢,都不仅是鲁迅所拥有的,也是王晓明正承担着的。当他揭示鲁迅心中“鬼气”的时候,何尝不是在发抒无法排遣的的苦恼?他写下对鲁迅和他那个时代的理解,又何尝不包括了对自己置身的时代的理解?那刻意凸显鲁迅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剧的论述,今天看来,固然对鲁迅文化实践的意义、以及他与左翼道路的复杂关系有所简化。然而,我更愿意强调的是,#在历史反思的维度中读解鲁迅长期被压抑的另一面,对于当时鲁迅研究的推进意义#。正是他和汪晖、钱理群等人的研究,共同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的向度上继续拓展。长文作者简介:张春田,1981年生,安徽芜湖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曾在海德堡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访学或短期任教,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著有《革命与抒情: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编有《晚清文学研究读本》、《另一种学术史:二十世纪学术薪传》等,译有《章太炎的政治哲学》、《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等。收起 在思想与文学之间 ——王晓明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张春田,男,1981年出生,安徽芜湖人。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群体中,王晓明先生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一位。这固然是因为早在学术起步之初,他便在庸俗社会学式的对应和强调超脱、偏重艺术的“纯审美”眼光之外,以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创作心理障碍的出色分析,确立了一种“对准他们承受的历史和现实重负,对准社会要求和他们艺术才能之间的持续碰撞”的批评方式,重建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其发生语境之间具体而密切的关联;他的鲁迅研究和那部《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深入洞悉鲁迅的内心痛苦和精神创伤,努力还原一个“真人”鲁迅,以拆解神化、同时也是简化鲁迅的主流话语;他倡导“重写文学史”,并且通过讨论《新青年》和文学研究会,重评“五四”文学传统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转发 11评论 4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出版人周筠

    精彩好文,长!“他从先秦诸子的处世哲学,从普遍的政治热情和进退策略里,读出了他们“骨子里的悲观”和偏于自我排遣、自我哄慰的倾向。时代的阴影,几乎遮断了他们投向彼岸世界的全部视线。这局促的精神基因在历代文人中得到延袭,连鲁迅也不能完全例外。”「 他用“三次逃离”来概括鲁迅的精神历程,惋惜鲁迅“固执地拒绝品尝悲观主义的苦酒,不是用理想主义来代替它,就是用虚无主义来冲淡它”,“注重现实功利,几乎凡事都以它为重,很少有超越现实的兴趣和愿望”,因而未能向世人提供一种“对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既非乐观主义的、也非虚无主义的透彻启示”。」在思想与文学之间 ——王晓明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摘录👇通过探寻多位现当代重要作家矛盾的心理世界,并且不惮于表露出严苛批评,乃至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某种失望,王晓明建构起#熔铸历史与现实、兼及心理与文化而自成一格的批评范式##鲁迅#无论是体验鲁迅令人颤栗的内心痛苦,透析那种个人艺术激情与社会启蒙责任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影响了他的艺术创造,最终导致了“双驾马车的倾覆”;#茅盾#还是从茅盾身上发现“一个因为过于顺从理智而窒息了生命活力的悲剧”,把小说创作当成“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却仍然难于摆脱对于时代观念的追赶;#沈从文#无论是对沈从文由于世俗理想牵制,“在快要攀登上文体创造的山巅的时候,身不由己地从旁边的岔道滑了下来”的惋惜,还是对张天翼的小说呈现出一个“过于明晰的世界”的批评;#张贤亮#以及指出纠缠着张贤亮写作的那个“鬼魂的影子”,妨碍他深入自剖,反而使他一再重复自我排解的叙事模式;#高晓声#高晓声与笔下人物丧失了间距感,给故事带来了内在缺陷;“寻根派”作家们用观念模式去解释人生感受,暴露出过于良好的心理恢复机能……💎王晓明展现了“#十二幅心灵的萎缩图#”:“或者是出于各种理智的考虑而压抑自己的艺术激情,内心发生深刻的分裂;或者是遭受不同的环境压力而泯灭内心的激情,心灵变得空空荡荡;当然,更多的情形是两者兼备,在主观错觉和外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一步步丧失艺术创造的活力。” #扎实的细读,冷峻的反思,以及个人经验和身体感觉的投入,使得他得以深入到连作家自己也未必明确意识的幽暗世界#。这种对小说家创作心理障碍的探寻,很大程度上“分明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记录”,投射有批评者自身影子。“那我认定是属于作者的面容,正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我自己的脸上描下来的”,“惟其有强烈的感情共鸣,我对自己从作品字里行间阅读出来的那个作家,就格外地深信不疑,也惟其与我的面貌颇为相像,我就格外想要将他清晰地勾勒出来。”…………他把文学看作精神自由的标记,希望作家更“投入”地写作,焕发出更多的自由精神,因此,他会特别留意历史和现实中艺术创造受限制、被扭曲,乃至作家自我斫伤的状况。在《潜流与漩涡》中,他聆听“文学之河深处”传递出的“低沉滞缓的脉跳节奏”,想藉此“#触及现代中国人精神变迁的深层奥秘#”。📖文本细读,还原作家的创作心理,再扩展至整个社会文化心理。正如有论者所言:“他敞开了本世纪历史现实的苦难和文化失真的悲剧,在作家心理上留下的‘书写’痕迹,并探讨了这重重叠叠的‘书写’,如何使作家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固定反应机制。”👈#精神退化#随着对作家心理障碍探寻的深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条精神退化的线索逐渐呈现出来,这使他颇为沮丧;而八十年代晚期的一系列社会激变,更让他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种深广的荒诞感在内心弥漫开来”。可是,王晓明并不甘心就接受精神上的穷途,而要继续保持“自我反省的执拗的冲动”。困境中,他集中阅读了先秦时代的思想和历史,于是有了《追问录》。❓👉他要追问的是:“‘五四’新文学的发展为什么那样曲折?小说家的心理障碍为什么那样深刻?”他似乎觉察到这一切不能仅仅归咎作家自己,那么,“他们所处的时代又该负什么责任?单单一个二十世纪便能够负这个责吗?还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湮埋在历史之中?”❓👉今天的路,是从怎样的历史传统中延伸过来的?书本和人生的两相参照,让王晓明感受最强烈的,还是先秦文人精神起点的局促:“从他们判定天下无道的那一天起,这无道的时代便像阴影一样紧贴住他们,几乎遮断了他们投向彼岸世界的全部视线;从他们#发现邪恶人心的包围#的那一天起,这人心就成了悬在他们头上的一块巨大的磁石,无论他们转什么念头,都会不可抗拒地被那块巨石吸过去。”👈💎他从先秦诸子的处世哲学,从普遍的政治热情和进退策略里,读出了他们“骨子里的悲观”和#偏于自我排遣、自我哄慰#的倾向。#时代的阴影,几乎遮断了他们投向彼岸世界的全部视线。这局促的精神基因在历代文人中得到延袭,连鲁迅也不能完全例外#。📒他为鲁迅写了一部“凸现他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的传”——《无法直面的人生》。他已经非常熟悉鲁迅。少年时读得最多、最用心的书是《鲁迅全集》,从事文学批评之初写的文章也多关于鲁迅——《鲁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双驾马车的倾覆——论鲁迅的小说创作》,甚至,“在面向人生的姿态,对待自己的期望上,都下意识地与他认同了。”💎这一次与鲁迅相遇,他决心打破一味将鲁迅往云端里抬的风气,还原一个“真人”鲁迅:👉不仅有呐喊的勇气,也有对启蒙的悲观和深陷重围的彷徨;👉一次次为“鬼气”所吞没,又一次次挣扎着逃离;有过初尝爱情的欢悦,却更频繁地交上了“华盖运”;👉在某些时刻曾谛听过命运的启示,可一生又在不断拒绝和抗争这样的启示。对这位危机中的知识者,王晓明除了热爱,显然还有理解和同情,悲哀和批评。最后一章,他用“三次逃离”来概括鲁迅的精神历程,惋惜鲁迅“固执地拒绝品尝悲观主义的苦酒,不是用理想主义来代替它,就是用虚无主义来冲淡它”,“注重现实功利,几乎凡事都以它为重,很少有超越现实的兴趣和愿望”,因而未能向世人提供一种“对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既非乐观主义的、也非虚无主义的透彻启示”。惋惜中其实潜藏着他与传主强烈的情绪共鸣。无法直面的人生也罢,愤世嫉俗的激越也罢,都不仅是鲁迅所拥有的,也是王晓明正承担着的。当他揭示鲁迅心中“鬼气”的时候,何尝不是在发抒无法排遣的的苦恼?他写下对鲁迅和他那个时代的理解,又何尝不包括了对自己置身的时代的理解?那刻意凸显鲁迅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剧的论述,今天看来,固然对鲁迅文化实践的意义、以及他与左翼道路的复杂关系有所简化。然而,我更愿意强调的是,#在历史反思的维度中读解鲁迅长期被压抑的另一面,对于当时鲁迅研究的推进意义#。正是他和汪晖、钱理群等人的研究,共同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的向度上继续拓展。长文作者简介:张春田,1981年生,安徽芜湖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曾在海德堡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访学或短期任教,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著有《革命与抒情:南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性》、《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编有《晚清文学研究读本》、《另一种学术史:二十世纪学术薪传》等,译有《章太炎的政治哲学》、《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等。收起 在思想与文学之间 ——王晓明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张春田,男,1981年出生,安徽芜湖人。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群体中,王晓明先生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一位。这固然是因为早在学术起步之初,他便在庸俗社会学式的对应和强调超脱、偏重艺术的“纯审美”眼光之外,以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创作心理障碍的出色分析,确立了一种“对准他们承受的历史和现实重负,对准社会要求和他们艺术才能之间的持续碰撞”的批评方式,重建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其发生语境之间具体而密切的关联;他的鲁迅研究和那部《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深入洞悉鲁迅的内心痛苦和精神创伤,努力还原一个“真人”鲁迅,以拆解神化、同时也是简化鲁迅的主流话语;他倡导“重写文学史”,并且通过讨论《新青年》和文学研究会,重评“五四”文学传统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海闻看中美

    伊斯兰教是美国第三大宗教,仅次于基督教和犹太教。2017年有345万穆斯林生活在美国,占美国总人口的1.1%,当前估计增长到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本土出生和外国出生大约差不多,86%是公民。土生土长非裔穆斯林最交占四分之一。大城市的非裔穆斯林对黑人文化和嘻哈音乐具有影响力。美国穆斯林是唯一没有多数种族的信仰社区”2017年的统计黑人占25%,白人占24%,亚裔占18%,阿拉伯占18%,混合占7%,西裔占5%。美国务院《穆斯林在美国》记载,住在南部的穆斯林占32%、东北部的占29%、中西部的占22%、西部的占18%。没有穆斯林选民的支持,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更艰难。比如芝加哥地区67%至90%的选民穆斯林就投了他,因为他既是黑人,2005年至2008年又在伊利诺伊州担任联邦参议员。现在的美国,在中西部以及南部部分地区,穆斯林的人数已经超过犹太教人数。比如在纽约州,1970年以前只有不到10座清真寺,现在清真寺的数量已经超过140座。建于2005年,位于密歇根州Dearborn,全美最大清真寺美国伊斯兰中心,可以容纳约3000名信徒同时做礼拜。皮尤研究中心有个“穆斯林美国人”调查报告,美国穆斯林移民至少来自68个国家。其中非洲裔最多占35%,其次是白人占28%,亚裔以及其他族裔各占18%,人数比例最少的是拉美裔只占1%。美国穆斯林教育状况良好,其中10%有硕士以上学位,14%有大学学位,23%有大专学历。盖洛普有个调查报告,美国穆斯林妇女受过的教育程度更高,整体仅次于犹太裔。 在收入方面,美国穆斯林整体状况与其他种族不相上下。据《穆斯林在美国》统计,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穆斯林家庭占16%(全美平均为17%),7.5至9.5万美元的占10%(全美平均为11%),5万至74999美元的占15%(全美平均为16%),3万至49999美元的占24%(全美平均为23%),3万美元以下的占35%(全美平均为33%)。美国的穆斯林,都保留有自己的文化,比如有各种各样的穆斯林喜剧团体,说唱团体,童军和杂志。从宗教信仰的层面看,美国穆斯林的信仰很强烈,盖洛普的调查表有一个问题:“宗教信仰是否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80%的穆斯林回答“是”,仅次于摩门教徒的85%,比基督教的76%、天主教的68%都高一些。。 这场中东以哈战争,引发了美国人对暴力日益增长的担忧,尤其是在美国的穆斯林和犹太社区之中。参考资料:除了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美国的“宗教自由”徒有其表,2021年08月11日,求是有个长文,题目叫“美国国内对穆斯林的歧视与迫害”,其中部分段落如下:一,美国穆斯林群体的孤独感和边缘化愈加强烈。尤其自“9·11”以后,美国主流社会的“伊斯兰恐惧症”日益严重,视穆斯林群体和伊斯兰教为“他者”和异己力量。穆斯林经常莫名被审查,被武断地拒绝上飞机,被取消政府福利,被关闭银行账户,被莫名无罪起诉。当前的拜登政府出于选票考虑,对穆斯林群体的歧视和迫害还有些忌惮,会做些装模作样的表面文章。但总体上,美国主流群体对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不信任、恐惧、歧视、双标、限制、打压,在政策和社会的显性场面越来越明显,二者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二,对穆斯林的歧视在美国国内就业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卡内基梅隆大学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穆斯林在向同一机构提交相同工作申请后,收到的回信“比基督徒少13%”。该研究还得出结论,“在共和党选民比例较高的县”,穆斯林和基督徒回电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这些选区,基督徒收到的回电几乎是穆斯林的四倍。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的报告说,穆斯林女性的民权投诉从2000年的366件增加到2006年的2467件,增长了674%。其中,穆斯林妇女的头巾被确定为引发事件的因素的案件,2006年有154起歧视或骚扰案件。这些案件中最常见的投诉是被禁止戴头巾。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Shionna夏安

    峰哥……太疯了,跟那个谁扯上关系简直是他人生里不值一提的一页,看了那篇长文还没从震惊中平复,先保存了再说,什么极致的人生体验派,用生命在创作的网红啊这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干净么食安

    咋办?//@福报KOL: 当下内需不足的本质,就是分配问题。论财富总量,我们非常厉害,但是钱在哪里?中下阶层手里真的没钱,不仅没钱,还背了一身债,几乎说就生来为背债之奴,不管怎么说,多少留点余钱给大家,用来改善和享受生活。我去年写过长文,我认为我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见解大体上也是对的。
    共同富裕为什么重要?徐高这说的非常在理了,高收入人群的阵痛,是改革必须要迈过去的坎。“如果收入(购买力)大量流向了投资者而非消费者,投资者又因为投资回报率较低而缺乏投资意愿,那么投资者手里的购买力就不能充分变成购买行为,全社会购买力与购买意愿结合形成的有效需求就会低于总供给,从 ...展开
    展开全文
    转发 19评论 14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