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唯一纯白的茉莉花儿

    睡觉了,大家晚安,以后再也不跟那个b吵了,今天因为他差点有两个g没发,还好后来又找我一趟,我是发现了跟人较真生气我容易散财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蓝烟枫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MademoiselleCherie-Luna

    我为什么这次对这个遛狗不拴绳还打人的刘淑云这么较真?我上次和不守规矩的人以及公权力这么较真,还是两年前我投诉家对面连锁快餐店深夜喇叭扰民事件。关注我很久的人应该还记得这件事,我与傻逼快餐店,缠斗许久,长达一年。110 12345 环保工商全部找过,最后都没用。后来因为我报警次数太多,民警有时一周出警两次,不知道链条上的谁,把我的电话号码给了这个快餐店的老板aka 被投诉人。于是那一年的十月,我人在沙溪,手机上收到了源源不断的小贷验证码短信。后来小贷短信这件事被我发小知道了,他大怒,问我为什么不早说。找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人去和这家店的人“谈谈”。从此这家店再也没有发出过噪音 我的手机短信也清静了。但是我并不为此事感到高兴,或是感到胜利。这只是一个更大的爹战胜了普通的爹的故事。我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的发小在那一刻掌握了更大的爹。在此后的几年里,我常常为此事感到耻辱悲哀和难过。自诩公平和正义的人,到头来搞不过那些玩下三滥的,最后还是需要朋友踩着权力的祥云从天而降来拯救我。这好像一个黑色笑话。后来我把这件发在微博上,提到了相关派出所。过了好几个月,他们的舆情系统检测到了那条微博。于是有一天,我人在上海工作,我的家人在云南,两个警察敲开了我家的门。态度十分良好,积极恳切表示他们绝不会做这样的事。临走时慌得忘了拿笔记本。这次这个女的遛狗不拴绳还打我,周六下午,我吭哧吭哧跑了三个医院做伤情鉴定,她那曾就职于xx央企工会的姓李的老公,忙不迭就去找“更大的爹”了。否则这一切很难解释,为什么周六晚上的和稀泥式调解是在没有监控的室外举行的;为什么打我的女的和我道歉到一半,辅警就把她的李姓老公拉到旁边态度良好的说了许多话,为什么辅警把她们送出门时,三人面带微笑,为什么我今天遇到那个女的 她有恃无恐依然不拴绳。辅警根本不在乎我是否得到了恰当的道歉,他只需要向那位关系到位的更大的爹有个交代即可。我确实可以找到更大的爹来压制他们的爹,爹上有爹,简中权力结构就是一个巨大的爹罢了。这里不是主子就是奴才,但人人同时既是主子又是奴才。但我觉得事情不应该是这样,普通公民寻求公正的途径不应该是爹之力的battle field。哪怕只有一丝机会呢?我想看看 没有爹之力的加持,公正到底能不能打败爹。这几年我在有意识的远离一些特权和爹之力,我承认i was born into privilege,但是这种情况在二十四岁后让我越来越不适。我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可以选择远离,选择不吃这个红利,选择不要那些特权。吃人嘴软 拿人手短 只有这样,我才能在疯狂辱骂这个国家巨大的爹权时心中没有愧疚。刚才我的朋友问:从单纯的“社会化求生”角度讲,你会“耍泼”不,我的意思是要么试过,要么设想过。我:想过,做不出来,感觉和这些行为有生殖隔离。我知道,活得最战战兢兢的就是这样的小布尔乔亚的中产们。读过几天破书,就信了公平和正义;上了二十年学,就以为人人都有理智;从小娇生惯养,就以为人人都有教养;出国混了几年日子 心中就装满了理想。这是一个巨大的主子和奴才的星球,但是我仍然尝试在此地做人。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大青海网

    事出起因是这样的,马上快过年了自己想的把前面我对象添补我的一些钱还给他,就和他提了一嘴,一开始他就说他算算,回家算算给我说,然后微信聊天过程中就发现他一边提给我添补了多少钱,又说有些不要了给后面的之类的,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和他再几月就结婚了,想有必要算这么清吗?感觉说到钱就是另一幅嘴脸,他还在聊天中一系列的操作说什么我给你打九价疫苗、买了礼物咋了咋了,这些都不要了是礼物,瞬间我就火冒三丈,心想不至于把这些拿出来说,就开始怼他了,恋爱一年出去吃饭啊买礼物啊都是平等的,我从来也没让对方一个人付出,一年多也没收到过他主动发的红包之类的,就让人想不明白这人这么较真干嘛,突然发现自己那么喜欢的人怎么这样,一开始如果他说一句不要了,以后都是一家人,留着一起花我都会挺欣慰,(或许他没打算成为一家人吧)我也不是不给他,种种话语,就让我想起恋爱初期他暧昧、聊骚的种种行为,带着所谓的最好关系的异性出去玩,瞒着我去吃饭喝茶,包括一些人在我这吐槽他,还看见和他朋友聊的一些短信,(关于聊骚,想脚踏两只船)就觉得自己一年的付出好不值得,肯定这中间我也有自己的不足,只是因为昨晚所发生的事情而确实受不了了,现在就开始计较了,以后柴米油盐的时候会怎么样,真的祝福他遇到一个比我好的女孩吧!via匿名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达克鸭唐

    这个视频太典了!一定要看完,一个大一女生卖了个200块的游戏账号然后找回了,结果碰到平台较真直接找到她学校去了....有开场装学生会长的沸羊羊、希望保护“孩子”的书记、不见棺材不掉泪出事后对家人生气的传媒仙女、企图大事化小“孩子”不懂事的导员以及最后不懂网络的老保父亲。出场的角色和行为也非常丰富和典型,简直是一部现代仙女养成纪录片。 达克鸭唐的微博视频收起 播放视频 播放 当前时间 00:00 / 时长 15:14 加载完毕: 1.06% 媒体流类型 直播 试图直播,当前实时播放直播  播放速度 0.5x 1x(默认), 选择 1.25x 1.5x 2x 倍速 高清 720p, 选择 标清 480p 流畅 360p 720p 小窗播放试试“小窗播放”,边刷微博边看视频 全屏 静音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ontext Menu 复制视频地址 🔗 网页链接 达克鸭唐 + 关注 正在小窗播放中 点击展开 15:14 82.1万次观看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桂哥猎手VIP777

    马斯克的访谈与“中国故事”原创 Chairman Rabbit tuzhuxi 2023-11-12 09:11 发表于广东兔主席 20231112 Lex Fridman新上线一期节目,嘉宾马斯克(Elon Musk),这也是马斯克第四次接受Lex Fridman的访谈。 这个访谈里提及了中国。虽然内容不多,但对塑造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故事,都是有启发的。 图片 Lex Fridman是一个深度访谈节目,每档节目数个小时,形式为对谈,中间无剪辑。嘉宾主要是前沿领域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企业家与其他社会知名人士。马斯克算是节目常客了,在访谈中表现轻松,但有些疲态,时而有些抽离。 一、关于中国的内容 这期节目里,Lex Fridman问到马斯克中国问题:中美冲突是否不可避免?如何避免?比如是否加强双方的沟通?因马斯克在中国投资做企业,也接触过许多中国政府官员,对此问题应当有洞见。另外,Lex也请马斯克介绍一下他所了解的中国。 以下是马斯克的看法。 1.中国有许多聪明且勤劳工作的人,比美国这样的人多很多。这些人都充满能量。2.这些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美国厉害得多:火车站、高铁、高楼大厦,等等一切。建议去北京或上海看看:看看高楼大厦,坐坐高铁。从北京坐到西安,看看兵马俑。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的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就是最古老的。3.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关心本土事务(internally focused),不属于对外扩张(“acquisitive”)型的,不会跑出去侵略一堆国家。4.举例而言,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内战,这些内战非常暴力。比如三国时期的内战,中国可能因此损失了70%的人口,美国内战是大巫见小巫。今天在中国的人,考虑中国本土问题是十倍于国外问题的。换言之,中国人考虑的事情里,90%是关于国内的事情。5.中国不是“铁板一块”(monolithic),不是全国上下一个主体、一种想法。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美/西方很多人喜欢将中国人都描述为或想象为被“洗脑”了的,所有人都是一个想法,没有自己的意志,不能或不敢有自己的意志。这是矮化中国人最为恶毒的一招,相当于把中国人描绘为“人型动物”,剥夺了中国人作为“人”的主体能力和行动能力(agency)。6.为了解释中美关系,马斯克说了一段美国: 1)历史上很多大国都是对外扩张型(acquisitive)的,但美国就是一个罕见的特例,美国不算是对外扩张型的。比如二战后,美国有核弹,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任何国家,但美国没有,反而帮助欧洲和日本重建。这个从大历史上看是个很罕见的事情,应该说前所未有2)美国是有很多问题,人们经常批评美国,但从历史来看,美国还算是好的(马斯克是将美国与历史上的各种帝国相比)。美国做过不少“大善举”(conspicuous acts of kindness),马斯克在本次访谈数次提及的概念,他认为以色列被哈马斯袭击后就应该做善举,不要强硬打击报复),比如二战后为了解除苏联柏林封锁后所做的“柏林空运”(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行动)。还有,评价一个国家好不好,可以看看他们如何对待战俘。比如说,还原到1945年,你在德国的话,一边是苏联,一边是美英法,你投降哪边?马斯克强烈建议投降美国——因为美国对待战俘好一些,这是现实考虑3)不存在道德上完美的国家,如果看整个大历史的话,美国总体来说还算是善意的(benevolent),虽远达不到完美。美国也得始终自我批评7.综上,中、美两国都不算是对外扩张型(acquisitive)的,这可以算是一个“共同价值”或“共享原则”吧。(有这一条,双方就有走向合作、和平的空间)8.中国对台湾是非常认真的,认为台湾是中国极重要(fundamental)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都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个立场。对位美国,台湾就好比中国的一个“州”,中国心目中的台湾,比美国心目中的夏威夷要重要得多——尽管夏威夷对美国也很重要!9.中国说要统一(incorporate)台湾,要么用和平手段,要么用军事手段——但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这是100%会发生的。10.马斯克对如何改善中美关系没有提出具体建议。他在访谈最前面谈到了以色列-哈马斯战争问题,马斯克提到以色列要能做“大善举”(conspicuous acts of kindness),不能冤冤相报何时了。谈到中美问题,其实也是遵循这个逻辑,就是双方必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逻辑,切断恶性循环。 二、小结: 1.为什么关心这个访谈? 1)世界最顶流企业家,说话是有影响力的;2)对中国是有所了解的,毕竟在中国投资开厂,来过很多次,也能接触到中国上层3)对中国的兴趣不仅仅是商业,能看出他对中国的历史、文明都很尊重4)加之马斯克本人是一个兴趣广博、爱好学习思考、有洞见之人5)长期关注马斯克对许多问题——特别是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看法,可以发现,这个人是有格局的,脱离了低级趣味,有良心有善意,应该说是个“好人”,也在努力做好事。他关心和做的很多事情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主业”(特斯拉)。当然也许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规定的主业6)一直以来,他都是在国际上“替中国说话”的人。考虑到他所处的美国反华环境,可以看看他都是如何表态的7)Lex Fridman的节目没有剪辑,都是临场反应,比较真实;因为深度内容,定位比较小众,观众都是高知人群,所以更加可以看一看马斯克的言论 2.对“中国故事”的启发 1)中国文化软实力大有可为:马斯克提到兵马俑、文字。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对于稍有精神追求、知识追求的外国人来说都是极有吸引力的,能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获得他们的尊重。在运用文化软实力方面,中国潜力巨大 2)来过中国与没来过中国有极大差别,必须请外国人来中国:只要来过中国,走走看看,就能知道更多中国的真实情况;没来过的话,则只能被西方主流媒体偏见所蒙蔽。马斯克在中国投资设厂,将中国作为重要市场,对中国是有所了解的,对中国的印象自然也就不同。这方面,中美有信息不对称:中国人学英语,看美剧,了解美国流行文化,而美国反过来不了解中国。所以,还是要多让外国人来看,积极和他们交流。不交流、不互动,造成的隔阂和误会只会越来越深3)讲中国的优势、成绩,抓住几条核心、易理解的就可以:不能说马斯克对中国的评价一定有多高,但他对中国的点评都很实在:一是人好:聪明、勤奋、朝气蓬勃的人们;二是基础设施非常好。一个国家要发展,首先要有这些东西,这是基本面中的基本面。过多讲制度、讲理念、讲务虚的东西,容易把自己绕进去,不如就说这些简单直接直观的东西。人好、物好。这些物(基础设施),也是政府建出来的,是政府给国家、给人民办的实实在在的事。讲这些就可以了4)一定要说明中国一直关注本土事务,从无意搞对外扩张。美国政客对中国主流看法是: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老大:搞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输出意识形态、输出制度,建立跨国集团,最终主导国际社会。中国做的每一步,都是有目的的,例如中国搞南海,就是要统治东南亚;统一台湾,目的是日本。美国想象的中国,其实就是美国自己,或者昂撒海盗。这个心理机制叫“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的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中国古话,“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有一句更贴切的俗话:“狗眼看人低”。不过,美国之所以这么看中国,和苏联有很大关系:因为在这些方面,苏联和美国是完全对称的,苏联的存在让美国相信,所有大国最终都和美国一样。其实人类一直有这个问题:狩猎者是无法理解农耕者的;海盗也无法理解农民。所以,讲好中国故事,特别重要的一条是向外国人讲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是对内的,并无对外侵略的想法。所以马斯克说中国人“internally focused”,是说明了中国人的“对内性”,是帮中国人“说话”了的。不过,他说美国不“acquisitive”是不准确的:美国本质依然是掠夺型的、扩张型的,还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只不过美国采取的是比军事更加“高级”的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从经济和文化上主导对方,是更加高维的帝国主义。所以,中美本质“道不同”,并没有那么多的共享价值 5)必须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台湾问题。马斯克比较好的阐释了台湾问题:他用夏威夷的例子来比较台湾是很形象的,很容易让美国人理解;他也明确了中国要统一的预期:统一是100%会发生的,是摆在桌面上的。由于台湾问题是引发中美冲突的最直接的一个风险点,所以必须让外国人充分理解中国大陆对台湾的诉求。这里面有一个很核心的一点,是不在少数的外国人认为中国其实是在“侵略”台湾,是对外扩张的举动,并以此证明中国有对外的领土野心。本质上,他们不能理解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理解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内政的一部分。这就可以接上马斯克说的,自古以来中国就关注本土事务,历史上打了很多的内战。台湾问题正是本土事务,是二战以后中国内战的延续。从一开始,它就与对外扩张无关6)“中国故事”的传播,有时越简单越好:如马斯克在访谈里和Lex谈论的,中国人非常勤劳,想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想过得更好,关心的是自己的事,关心的是本国的事,这就可以了。并且这个东西数千年如此,一脉相承,中国对外国从来就不是威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画像,可以作为一切的起点。其实可以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最常用的祝福、追求、愿景。福禄寿、万事如意、恭喜发财。都是很务实的东西。日本后来对美国/西方传播的文化软实力,就是禅道、东方玄学与传统文化、动漫游戏等,都是非政治、去政治化的东西。这些往往远比政治化的东西管用。中国的政治制度、价值等可以宣传解释,但这是难度更大的事情,宜在确立了中国与中国人的基本画像之后再进行 7)“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讲中国故事,不能仅只中国自己讲,还得由外国人讲。像马斯克这样的人出来讲,一句顶上百句,上千句,甚至上万句。虽然他谈不上对中国有多深入的了解,但那几条一说,就是一个轮廓,一个画像,就很有效果,人们很容易理解,也能听得进去。尽管有MAGA共和党利用马斯克在中国的商业利益黑化他,说他被中国收买,但精英群体、高知群体(譬如Lex Fridman的读者,属于高知中的高知),是不会受这些反智民粹言论影响的,马斯克讲的话对他们会有很大的穿透力、影响力 综上,马斯克的访谈,虽然内容不多,但对塑造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故事,都是有启发的。(全文结束)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再见了马拉卡纳

    我昨天不是翻了一下骂我那个人的微博和相册吗?就是,忽然的好奇心。发现她除了骂我然后就是开会(这两件事比较真实感的事情)。也可能边骂我边开会。感觉可能确实是个不开心的人。可能骂我已经是她生活中最有趣,跟别人最有真实连接感的一件事。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神嘛事儿

    个人判断,全行业中高收入阶层,都会遍利一次反腐,医生群体仅仅是开始,收入高的群体要做好准备,律师、会计师、It行业、互联网、中小企业主,平时转钱的时候要注意下,我们国家自古有个说法叫马无夜草不肥,这个小文化其实很容易导致每个人都在反腐其实自己也参与腐败,真要较真起来都说不清楚,医生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高山曦2023

    哥们太牛了只有较真的人,才能让这些傻x颤抖蹲一个法制后续
    可喜可贺!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这败类@清华二胎奶爸 ,终于被彻底封号了!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转发 11评论 38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萤火虫如我

    深圳一老师起诉交警队堪称行政诉讼的典范!不仅仅是讨回公道,更是教科书式维权普法——博主:法治的核心不是公权力用法律来治理社会,而是首先是要让公权力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之下!每一位为法治较真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是先行者抱薪者,而我们很可能受益于他们!致敬文中的王勇老师! ...展开 播放视频 播放 当前时间 00:00 / 时长 01:57:47 加载完毕: 6.66% 媒体流类型 直播 试图直播,当前实时播放直播  播放速度 0.5x 1x(默认), 选择 1.25x 1.5x 2x 倍速 标清 480p 流畅 360p, 选择 360p 小窗播放试试“小窗播放”,边刷微博边看视频 全屏 静音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ontext Menu 复制视频地址 🔗 网页链接 萤火虫如我 + 关注 正在小窗播放中 点击展开 01:57:47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教授老头

    这警察较真,棒极了!
    长沙民警为老百姓撑腰说话:“深圳广州一线城市都允许摆摊,长沙为啥不可以摆?这里人流车流又不大,又不影响什么?只因为你和你们领导,看着不舒服,难道就不让老百姓活了?” ——给长沙警察点赞!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被首尔的出租车震惊到了# 冷静_1980的微博视频 🔗 网页链接
    转发 104评论 79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北京法律民工

    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叶敬忠院长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图片各位同学:大家好!祝贺大家毕业!不知这些年你们的学习是否顺利、生活是否愉快,但能毕业就好!前几天,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朋友圈里说,一到毕业季,大学的毕业讲演就开始了:有的循循善诱,有的春风化雨,但经常是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叮嘱给毕业生。我深以为然。但又能怎样?虽然未能做到,但至少没有熄灭眼里的光,因为学生正是老师眼里的光。本以为今年不会再作为院长做毕业致辞,也曾感到一丝解脱。因为我的讲话无非是基于当下的时代,向同学们做些叮嘱,而面对时代并与之较真,常常需要有扛着痛苦的勇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国家保持长期的稳定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每天醒来都恍若隔世。战争灾难、凶残杀害、欺辱霸凌、网络暴力……知名学者煽动鼓噪狭隘民族主义,主流媒体情有独钟娱乐花边新闻,公共部门系统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等等,等等!我从来没想到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还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一百七十五年前,马克思曾感慨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今天,我们需要再次用冷静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处境,需要再次面对一百零五年前梁漱溟之父梁济因迷茫未来而投湖殉清的生死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从世界范围来看,我每每感到“三观”被打破,底线被击穿,想象力严重赤字。我对“明天会更好”极其怀疑,对“文明的进程”极度不确定。我们时常忙碌在各种无可奈何的工作中,除了满心疲惫外,常常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一位同事曾说,以前一般到周五才会感到疲累,而现在到周三就开始倦乏,且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同学们,这或许就是你们即将穿行的世间。请不要怪我在毕业之际不去对未来做一番令人亢奋的憧憬,其实你们也不缺少这个。在此时代,我想叮嘱大家“保持底线”,因为人类行为正在不断击穿底线;我想叮嘱大家“回归常识”,因为人类行动常常违背常识;我想叮嘱大家“真实做人”,因为人类交往每每是合作表演;我想叮嘱大家“高雅做事”,因为人类活动往往是江湖共谋;我想叮嘱大家“把人当人”,因为人类发展已经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看作一个个数字;我想叮嘱大家“记住创伤”,因为人类会在亢奋中轻易忘却曾经经历的苦难。但是,我今天更想叮嘱大家:“在权力的包围中保持清醒!”同学们,在你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后,你们将立刻感受到权力的无处不在,甚至无所不能。无论你们是单位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只要工作岗位与人相关,就拥有了某种权力;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哪怕是灵活就业,甚或不从事任何工作,只要与公共部门或他人打交道,就必然要面对各种权力。因此,你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处权力的包围之中。我很担心,你们会在权力的包围中“入乡随俗”,渐渐地迷恋上权力,迷失了自我,迷茫了人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让人迷恋上瘾,从而变得“精致”圆滑。多年前,有一位大学生返乡,由于其母是地方领导,因此自他下火车开始,便有各种妥帖的安排,从食宿到出行,无微不至,其间还伴随着各种赞许和捧场。那时我的第一感受并不是排斥,而是觉得,或许每个人都有可能对如此周密的安排上瘾,也都会迷恋上这种无处不在的优越感。还有一次,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曾兴奋地言说他到地方调研,该地领导亲自接待,其一腔一势无不流露出对这种优越感的无比陶醉。正因如此,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开始迎合权力,追逐权力。在权力面前,他们惯用一套左右逢源、精致圆顺的“话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乍听起来,会觉得别人怎么“那么懂事、那么会说话”,但仔细一想,总感觉不那么真实,不像是其本真的话语。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支配力,可以让人变得傲慢任性,从而迷失自我。权力系统的一个动作就可以让收割机在高速公路上排起长队,将绿水青山开垦成梯田泥石流,将昨日的“退耕还林”变为今日的“退林还耕”。权力总是被摆在显位并被推至高位。久而久之,一些人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某地举办学术会议时,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在烈日下排好站位,等候年轻的领导前来合影,一等就是近20分钟。更为严重的是,权力还可能制造出无所不能的幻象,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变码”、“指鼠为鸭”。正因如此,有些人开始迷失自我,将拥有权力视作代表真理——即便是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也常常被合理化、合法化、操作化。他们很难了解或感知权力可能给无数的普通人带去无奈感、无力感、无助感,以及由此产生不安感、挫折感、疏离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规训力,可以让人变得机械刻板,从而麻木迷茫。职场培训常常要求学生要学会“服从”,这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不得不承认已经成为实践中的惯常做法。一位学生在南方某污染治理部门工作,每天制造海量的数据报表,唯一要求就是确保数据达标;一位学生在西部某督查部门工作,每天按照上级要求上报百分之百的村民扫码率,但很多村庄的村民甚至都没听说过扫码这件事;一位学生在东部某地负责食品安全督导工作,每次也只是在乡村超市前停留半分钟拍照,有了照片便是“尽职免责”。一些学生刚入职时强烈抱怨形式主义,但一个月之后,他们自己都承认慢慢习惯了形式主义。正因如此,就如鱼儿每天在水里游来游去却不知水为何物一样,当人们形成无意识的惯性后,便陷入不断加速的循环之中,无限地忙碌着,眼里只有制造出来的文件、数据、痕迹,而没有其背后活生生的人。他们每天都在重复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所戏称的没有意义、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狗屁工作”,同时还要熬夜加班、假装热爱。同学们,在权力的诱惑、支配和规训之下,其实每个人都很难独善其身。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权力的吸引力而变得“精致”圆滑,不要因为权力的支配力而变得傲慢任性,也不要因为权力的规训力而变得麻木迷茫。因为,你们永远都是老师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看来,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真实、干净。大家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要求真、求善、求美。在过去的毕业讲话中,我说要“在复杂的社会里守住纯真”,就是希望你们做事时求真;我说要“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就是希望你们待人时求善;我说要“在理性的路上记住感性”,就是希望你们在对待世界、社会、自然和生活时求美。同学们,权力从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但权力的实践既可能带来说谎造假、使坏行恶、比丑摆烂,也可能实现诚信真实、积福行善、审美向上。面对权力的包围,人们或许会因为眼中只有权力而忘掉人民,会因为权力无所不能而忘掉真理,会因为机械执行权力而忘掉背后的人和工作的意义。这样下去,尽管可以获得一些荣誉,但却缺乏美德;也许可以享受一些快活,但却缺乏幸福;或许可以拥有一些权威,但却缺乏尊重。这样的世界并不真实,这样的社会难言善良,这样的人生并不美丽。我相信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面对权力的包围,我不能要求你们像一枚鸡蛋撞向坚硬的高墙,但希望你们能够保留装在脆弱外壳里那颗真善美的灵魂;希望你们不要熄灭灵魂深处那束真善美的光;希望你们保持向着真善美的那束光自由奔跑的勇气,即便摔了一跤,也可以面带微笑。你们的奔跑或许可以让更多人获得平等,让更多人享有自由,让更多人得到尊重。同学们,在去年的学院教代会上,我结合担任8年院长的经历,分享了学院治理的感悟。我说,学院权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中央要求,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国家最大的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我想,只要不熄灭真善美的这束光,不泄掉自由奔跑的勇气,不丧失人类解放的信心,或许某天,人类可以被权力包围而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我相信,那一定会是最优的权力、最美的世界、最好的社会。同学们,这些年来,你们或许受了些委屈。因为在有些人看来,人文与发展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无足轻重,小白楼和民主楼也没有那么宏伟高大。但是,我们把低矮的楼宇收拾得干净、亮堂、温馨,让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放松、平静、和谐;我们让沉闷的课堂散发着思想、精神、价值,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由、平等、尊重。在你们即将离开学院之际,我希望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能够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向社会表明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想,那就是:不让虚假蒙蔽真实,不让邪恶取代善良,不让丑陋压制美好!谢谢大家!2023年6月21日来源: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叶敬忠教授历年毕业演讲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无名之浪

    #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叶敬忠院长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各位同学:大家好!祝贺大家毕业!不知这些年你们的学习是否顺利、生活是否愉快,但能毕业就好!前几天,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朋友圈里说,一到毕业季,大学的毕业讲演就开始了:有的循循善诱,有的春风化雨,但经常是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叮嘱给毕业生。我深以为然。但又能怎样?虽然未能做到,但至少没有熄灭眼里的光,因为学生正是老师眼里的光。本以为今年不会再作为院长做毕业致辞,也曾感到一丝解脱。因为我的讲话无非是基于当下的时代,向同学们做些叮嘱,而面对时代并与之较真,常常需要有扛着痛苦的勇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国家保持长期的稳定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每天醒来都恍若隔世。战争灾难、凶残杀害、欺辱霸凌、网络暴力……知名学者煽动鼓噪狭隘民族主义,主流媒体情有独钟娱乐花边新闻,公共部门系统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等等,等等!我从来没想到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还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一百七十五年前,马克思曾感慨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今天,我们需要再次用冷静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处境,需要再次面对一百零五年前梁漱溟之父梁济因迷茫未来而投湖殉清的生死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从世界范围来看,我每每感到“三观”被打破,底线被击穿,想象力严重赤字。我对“明天会更好”极其怀疑,对“文明的进程”极度不确定。我们时常忙碌在各种无可奈何的工作中,除了满心疲惫外,常常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一位同事曾说,以前一般到周五才会感到疲累,而现在到周三就开始倦乏,且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同学们,这或许就是你们即将穿行的世间。请不要怪我在毕业之际不去对未来做一番令人亢奋的憧憬,其实你们也不缺少这个。在此时代,我想叮嘱大家“保持底线”,因为人类行为正在不断击穿底线;我想叮嘱大家“回归常识”,因为人类行动常常违背常识;我想叮嘱大家“真实做人”,因为人类交往每每是合作表演;我想叮嘱大家“高雅做事”,因为人类活动往往是江湖共谋;我想叮嘱大家“把人当人”,因为人类发展已经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看作一个个数字;我想叮嘱大家“记住创伤”,因为人类会在亢奋中轻易忘却曾经经历的苦难。但是,我今天更想叮嘱大家:“在权力的包围中保持清醒!”同学们,在你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后,你们将立刻感受到权力的无处不在,甚至无所不能。无论你们是单位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只要工作岗位与人相关,就拥有了某种权力;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哪怕是灵活就业,甚或不从事任何工作,只要与公共部门或他人打交道,就必然要面对各种权力。因此,你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处权力的包围之中。我很担心,你们会在权力的包围中“入乡随俗”,渐渐地迷恋上权力,迷失了自我,迷茫了人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让人迷恋上瘾,从而变得“精致”圆滑。多年前,有一位大学生返乡,由于其母是地方领导,因此自他下火车开始,便有各种妥帖的安排,从食宿到出行,无微不至,其间还伴随着各种赞许和捧场。那时我的第一感受并不是排斥,而是觉得,或许每个人都有可能对如此周密的安排上瘾,也都会迷恋上这种无处不在的优越感。还有一次,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曾兴奋地言说他到地方调研,该地领导亲自接待,其一腔一势无不流露出对这种优越感的无比陶醉。正因如此,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开始迎合权力,追逐权力。在权力面前,他们惯用一套左右逢源、精致圆顺的“话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乍听起来,会觉得别人怎么“那么懂事、那么会说话”,但仔细一想,总感觉不那么真实,不像是其本真的话语。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支配力,可以让人变得傲慢任性,从而迷失自我。权力系统的一个动作就可以让收割机在高速公路上排起长队,将绿水青山开垦成梯田泥石流,将昨日的“退耕还林”变为今日的“退林还耕”。权力总是被摆在显位并被推至高位。久而久之,一些人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某地举办学术会议时,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在烈日下排好站位,等候年轻的领导前来合影,一等就是近20分钟。更为严重的是,权力还可能制造出无所不能的幻象,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变码”、“指鼠为鸭”。正因如此,有些人开始迷失自我,将拥有权力视作代表真理——即便是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也常常被合理化、合法化、操作化。他们很难了解或感知权力可能给无数的普通人带去无奈感、无力感、无助感,以及由此产生不安感、挫折感、疏离感。权力确实有着巨大的规训力,可以让人变得机械刻板,从而麻木迷茫。职场培训常常要求学生要学会“服从”,这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不得不承认已经成为实践中的惯常做法。一位学生在南方某污染治理部门工作,每天制造海量的数据报表,唯一要求就是确保数据达标;一位学生在西部某督查部门工作,每天按照上级要求上报百分之百的村民扫码率,但很多村庄的村民甚至都没听说过扫码这件事;一位学生在东部某地负责食品安全督导工作,每次也只是在乡村超市前停留半分钟拍照,有了照片便是“尽职免责”。一些学生刚入职时强烈抱怨形式主义,但一个月之后,他们自己都承认慢慢习惯了形式主义。正因如此,就如鱼儿每天在水里游来游去却不知水为何物一样,当人们形成无意识的惯性后,便陷入不断加速的循环之中,无限地忙碌着,眼里只有制造出来的文件、数据、痕迹,而没有其背后活生生的人。他们每天都在重复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所戏称的没有意义、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狗屁工作”,同时还要熬夜加班、假装热爱。同学们,在权力的诱惑、支配和规训之下,其实每个人都很难独善其身。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权力的吸引力而变得“精致”圆滑,不要因为权力的支配力而变得傲慢任性,也不要因为权力的规训力而变得麻木迷茫。因为,你们永远都是老师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看来,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真实、干净。大家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要求真、求善、求美。在过去的毕业讲话中,我说要“在复杂的社会里守住纯真”,就是希望你们做事时求真;我说要“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就是希望你们待人时求善;我说要“在理性的路上记住感性”,就是希望你们在对待世界、社会、自然和生活时求美。同学们,权力从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但权力的实践既可能带来说谎造假、使坏行恶、比丑摆烂,也可能实现诚信真实、积福行善、审美向上。面对权力的包围,人们或许会因为眼中只有权力而忘掉人民,会因为权力无所不能而忘掉真理,会因为机械执行权力而忘掉背后的人和工作的意义。这样下去,尽管可以获得一些荣誉,但却缺乏美德;也许可以享受一些快活,但却缺乏幸福;或许可以拥有一些权威,但却缺乏尊重。这样的世界并不真实,这样的社会难言善良,这样的人生并不美丽。我相信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面对权力的包围,我不能要求你们像一枚鸡蛋撞向坚硬的高墙,但希望你们能够保留装在脆弱外壳里那颗真善美的灵魂;希望你们不要熄灭灵魂深处那束真善美的光;希望你们保持向着真善美的那束光自由奔跑的勇气,即便摔了一跤,也可以面带微笑。你们的奔跑或许可以让更多人获得平等,让更多人享有自由,让更多人得到尊重。同学们,在去年的学院教代会上,我结合担任8年院长的经历,分享了学院治理的感悟。我说,学院权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中央要求,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国家最大的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我想,只要不熄灭真善美的这束光,不泄掉自由奔跑的勇气,不丧失人类解放的信心,或许某天,人类可以被权力包围而感觉不到权力的存在。我相信,那一定会是最优的权力、最美的世界、最好的社会。同学们,这些年来,你们或许受了些委屈。因为在有些人看来,人文与发展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无足轻重,小白楼和民主楼也没有那么宏伟高大。但是,我们把低矮的楼宇收拾得干净、亮堂、温馨,让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放松、平静、和谐;我们让沉闷的课堂散发着思想、精神、价值,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由、平等、尊重。在你们即将离开学院之际,我希望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能够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向社会表明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想,那就是:不让虚假蒙蔽真实,不让邪恶取代善良,不让丑陋压制美好!谢谢大家!#毕业季# 在权力的包围中不要熄灭真善美的光——叶敬忠院长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司马南

    [转发]黄文政人口观察:一孩生育率跌至0.550%女性终生不育?谨慎解读数据细节按语最近我连续做了5期关于中国出生率下降人口下滑的视频节目,人口经济学家黄文政博士依据我国人口变化的数字,给出了认真的分析。黄博士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对于数字的较真程度远超一般人的想象。他是在疫情期间大大有名的霍普金斯大学毕业的生物统计学专业博士,多年来致力于人口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痛感我国人口断崖式下滑,前瞻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给出了一系列对策学意义上的分析。下面这篇文章是他新写的,既是在数字方面较真儿,也是给大家心理上做一些按摩,毕竟短时间之内还不至于那么糟。 一一司马南一一一一最近 #我国一孩生育率跌至0.5# 的消息上了热搜,也被很多网媒转发。这个数据的特别惊悚之处在于,如果今后一孩生育率一直维持在0.5的水平,那意味着有50%的女性将终生不育,再考虑到生育过一孩的女性生育中.,只有不到一半生育二孩,总和生育率最终可能会不到0.8。这对应的长期趋势是每出生一人,去世18(即1/(0.8/2.1)^3)人。不过,我们需要更进一步了解这个数据的细节并对其解读采取谨慎态度。我个人的看法是,情况在短期内还不至于如此糟糕。一、一孩生育率的数据由2022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表2-40的H列的分年龄生育率数字相加得出。这个表格列出的是2021年生育率抽样调查数据。在2016年以前,反映上一年数据的该表格通常出现在当年9月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但从2016年开始,该表格被移到晚数个月出版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二、根据这个表格,2010-2021年的一孩生育率分别是0.725、0.675、 0.808、0.789、0.734、 0.562、0.69、0.668、 0.643、0.659、0.626和0.52。从中可以看出,一孩生育率在2012还有0.808,但之后几乎一路下滑,到2021年已经跌至0.52。该表格公布的总和生育率在2017年之前一直显著低于由公布出生人口推算的总和生育率,不过这种差异在近年已经很小了。三、该表格中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生育率是指,该年龄段当年生育的孩子数量除以该年龄段女性数量。依据孩次,我们又可把任何年龄段的生育率分解成一孩生育率、二孩生育率和三及以上孩生育率。其中一孩生育率是指该年龄段当年生育的头孩数量除以该年龄段女性数量。把分年龄的生育率数字相加,得到的就叫总和生育率,一般也被简称为生育率,指一个活到育龄期结束的女性,如果其在每个年龄段的生育概率与当年该年龄段的女性生育率相同,其一生累计的生育数量。但如果生育模式快速变化,总和生育率或一孩生育率也会受到系统性影响。假设今年的所有女性都把生育推迟一年,那么今年的总和生育率就是零,而明年的生育率则会接近翻倍。四、自2012年以来一孩生育率几乎持续性的下跌除了反映生育意愿下降外,也与生育的推迟有关。这个可从初婚年龄和生育年龄的上升得到佐证。而2021年的大幅下跌还可能部分归因于疫情导致的生育推迟。如果被推迟的生育计划会在未来实现,而且其补偿效应超过生育意愿的进一步下降,总和生育率和一孩生育率未来还是可能小幅回升。不过,生育推迟导致的生育率降幅往往只有部分会被后续生育率的提升所弥补,这是因为推迟生育的人有不少人最终可能会放弃或者有心无力。最后我想强调,我对各种学术判断一直秉持中性偏保守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必要通过夸大来推动一件正确的事情。我国的低生育率之严重已经明明白白。即使一孩生育率可能会因为生育推迟而在未来几年有所反弹,但总和生育率看起来就是在向1.0以下的水平滑去。我国当下的生育率已经远低于日本。除非生育率大幅提升,人口萎缩和老化只会愈加严重,也就是倒金字塔的头部相对越来越重,年轻人越来越不堪重负,根本不是有些人误以为的那样等到现在的老人离去,情况就会好转。现在人口萎缩只是刚刚开始,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幻想低生育率延续下去哪天就会柳暗花明,不过是失去基本常识的痴人说梦。解决低生育率和由其衍生的种种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提升生育率,除非我们不要未来。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Palani521

    这多少有点欺人太甚了! 近日,贵州。 网友自驾游出门,后备箱装了几箱随身物品被剑河交警称为“人货混装”! 艾伦在上海Alan的微博视频 07:44 11次观看 🔗 网页链接
    转发 5150评论 254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petriv

    随着《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境外上市新规”)于2023年3月31日生效,一些实务操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比较典型也比较迫切的问题是境外上市相关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服务机构(以下合称“中介机构”)如何执行与境外上市新规同步修订的《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档案与保密规定》”)中有关工作底稿出境问题的条款。《档案与保密规定》第九条规定,“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提供相应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应当存放在境内。需要出境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档案与保密规定》第九条的这个规定并非新增条款,2009年生效的旧版规定同样有类似条款,即:“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前款所称工作底稿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的,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也不得将其携带、寄运至境外或者通过信息技术等任何手段传递给境外机构或者个人。”在过往的10多年中,上述档案规定的执行并未产生争议。以律师工作为例,中国内地律师在担任承销商律师的时候,其根据客户的委托,在境内的部分尽职调查工作的成果性文件,如发行人的客户和供应商访谈记录,现场走访所拍摄的照片,发行人管理层讨论会议的记录,项目周会的会议纪要等(以下合称“工作成果文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传递给境外证券公司,或者相关资料存放于发行人设立的电子数据库,由各中介机构根据工作所需下载、保存。并且,2009版规定仅适用于H股上市和大红筹上市,适用范围有限,民营企业的小红筹上市并不涉及,因此并未产生什么争论。然而,随着国家对于数据安全和数据出境合规性的重视,以及众所周知的个案,在这次《档案与保密规定》修订生效后,争论骤然发生,中介机构之间对于该规定如何执行莫衷一是,产生了很大的争议。目前比较谨慎做法是在境内设置网盘,仅开放境内ip地址访问,或者可以把相关访谈记录等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境外中介机构,但仅仅发送给境外中介机构设在中国境内的邮件服务器等。这引起了境外证券公司,尤其是其风控部门的强烈反弹,因为境外证券公司作为境外上市的保荐人/主承销商,同样有尽职调查的责任,其境外保荐人、主承销商也需要在其适当的办公场所审阅这些资料,否则就存在执业瑕疵,甚至有可能因为工作程序的缺失,引发做空机构关注,给发行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进一步的,虽然主要境外证券公司大都根据《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内地设立了代表处,但是根据该管理办法,该等代表处并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因此,这些代表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是否是工作成果文件的适格接收方,也存在疑问。这就带来了一个境内证券服务机构业务合规与境外证券服务机构业务合规的冲突,双方从各自立场出发,争论的非常激烈。从操作层面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找证监会打听”,然而,这个打听的效力,同样存疑,难免令人惴惴。那么,如果抛开“找证监会打听”,作为一个律师,就法律文本的解读来说,究竟该怎么理解所谓的工作底稿出境问题呢?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需要存放在境内的,是“工作底稿”,出境需要审批的,也是“工作底稿”,那么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工作底稿”。就中国内地律师而言也,中国证监会和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律师应当归类整理核查和验证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材料,并对法律意见书等文件中各具体意见所依据的事实、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律师的分析判断作出说明,形成记录清晰的工作底稿”。这里的关键词是“归类整理”“工作记录和获取的材料”“分析判断”“作出说明”“形成记录清晰的工作底稿”。也就是说,所谓的律师工作底稿,是律师对所收集的基础材料、律师的分析说明等经过分类整理后形成的成果。工作底稿不是某一份文件,而是一整套各类素材经过加工后的工作成果的整体。那么,工作底稿的整体肯定是要保存在境内的,也不能整体打包传输到境外。整体打包传输到境外,等于在境外存放工作底稿了,那肯定是违规了。但是,作为工作底稿原始素材的各种资料,是否可以个别邮寄到境外呢?我的理解是可以的。理由如下:首先,构成工作底稿的原料多种多样,每一份具体的工作底稿原料都限制出境会形成荒诞的效果。例如,律师事务所为从事证券法律服务而与客户签订的委托协议,从来都会作为工作底稿的原料,经整理编入工作底稿。律师事务所向发行人发出的尽职调查问卷清单,更是工作底稿的重要原料,也是证券监管机关对律师事务所监督检查时最常用的切入点。但是,律师事务所与发行人或者境外证券公司之间的委托协议境外证券公司和境内律师建立法律服务关系的依据,不可能不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发出的尽职调查清单,是其履行委托协议的一部分,当然也要交给境外证券公司审阅。如果把这些文件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被理解为未“存放在境内”,属于需要取得审批的事项,那么整个境外上市的工作体系就要被推倒重来,而在2023年3月31日之前施行的旧版规定和新版并无本质区别,大家从2009年开始一直惯常的做法,岂不是已经违规了14年?这肯定不是立法者的本意。反过来,如果认为委托协议、尽职调查问卷清单可以发给境外证券公司,那么现场访谈会议记录之类的文件,在其他法规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又有什么理由仅仅根据《档案与保密规定》就不能邮寄到境外呢?所以,要点在于第二句“需要出境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要点有二:1. 要以“国家有关规定”为依据2. 要办理的是“审批手续”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实际上就是行政许可,那就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范。而全世界正规国家的《行政许可法》或类似的法律的核心是相同的,所谓的“审批”,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依据,并且应当公布,没有经过公布的依据,就不应当设定。这也是“公权力主体法无授权不可为,私权利主体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的体现。而从实操层面来说,所谓的审批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那么政府机关究竟应该履行什么样的程序,审核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做出同意审批或不同意审批的决定呢?所以,当某个具体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的法律依据的时候,市场主体自然就可以“未经审批”直接行动。回到中国境内律师事务所和境外证券公司签署的委托协议,首先,这肯定1000%会是工作底稿的一部分,但是就这个协议而言,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规定审批机关与审批程序。那么既然如此,委托协议的对外邮寄,就不构成违规。同样的,律师制作的尽职调查问卷清单,10000%是工作底稿的一部分,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机关与审批程序,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同样不构成违规。所以,中介机构的正确做法是,找到国家有关部门公布涉及工作底稿出境审批的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规确定哪些文件的出境需要哪个部门审批,然后或者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或者和境外中介机构沟通,拒绝其文件出境的要求,或者采取合规的方式,将限制出境的文件,转化为不受限制即可出境的文件。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审批呢?当然存在。最典型的,是网信办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我们就不过多讨论《行政许可法》有关行政许可设定权限之类的话题了)组成工作底稿的千千万万个文件属于《数据安全法》所定义的“数据”,那么中介机构向境外提供的组成工作底稿的文件,当然是数据出境。那就要适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然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只是限定特定的数据出境,具体而言即该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过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一)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三)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者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四)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如果工作底稿文件涉及上述四种文件,那自然未经评估不能传递到境外,但如果具体工作底稿文件不属于上述四类,则传输到境外自然就不需要评估。这种情况下,中介机构应当有一定的判断力,就是自己掌握的工作底稿,是不是上述四类文件,首先肯定是不能一股脑都对外提供,同样也不能一刀切的一概不向境外提供。我们不能一方面在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时候,吐槽公权力为了政绩行政乱作为或者为了免责行政不作为,等到自己行使公共服务机构(证券中介机构的工作显然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同样乱作为或者不作为。回到工作底稿问题上,我们对照《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的第四条一项项分析:“(一)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要点在“重要数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第十九条有定义“本办法所称重要数据,是指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等的数据”。中介机构本身并不制造数据,中介机构只是从发行人或者发行人的客户、供应商、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业监管机关等处获得数据,这些人是守护重要数据的第一责任人。有的数据,显而易见的不是重要数据,比如某火锅店向发行人购买了1万只羊,那就不用问了,有的数据,中介机构凭借其执业经验判断确实敏感的,那么可以向数据提供方核实,确认,留痕,提示数据提供方确认是否为重要数据。把能做的工作都做了,基本就可以避免重要数据出境的事故了。如果不巧还是导致重要数据未经评估出境,也没办法,谁没个倒霉的时候呢?当年有个老梗特别有道理,“不爽不要搭”。“(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中介机构不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这半句可以pass掉。中介机构是不是“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考虑到越来越严的穿透核查,时间久了还真的……但是,限制提供的“个人信息”。境外中介机构显然没有法律上的需求收集这些个人信息,那么就可以考虑向境外提供信息时,将个人信息变为非个人信息,问题也就解决了。毕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即可。当然,有较真的人会说,发行人董监高的个人信息都要提供给境外机构吧,还要在招股书披露呢,这咋算?也不用紧张,发行人如果上A股,这些信息也要公开披露呀,中国银行就是A股上市公司,中国银行处理的个人信息怕是上亿了,董事长的个人信息肯定是公示的呀,境外肯定能看到上海交易所的信息披露文件呀?能产生这样的较真其实是个立法技术问题,如果真的因为提供了董事长信息就被追责了,那问题恐怕也不会仅仅出在上市这件事上。也没办法,谁没个倒霉的时候呢?当年有个老梗特别有道理,“不爽不要搭”。“(三)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者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道理同上。“(四)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没找到其他规定,那就暂时不用考虑。除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可能或许maybe还有其他的政府主管部门有类似的要求,中介机构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或者说在接项目的时候,就搞搞清楚呗。承揽中国银行的境外IPO和承揽西贝莜面村的IPO,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情况,中介机构总应当有个基本的判断力。所以,综上所述,结论不复杂:第一,工作底稿作为一个整体,肯定要在境内存放。第二,具体的某份工作底稿文件,要审查是否是任何法律法规限制出境的文件,根据其具体情况,分类处理。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应该或者已经在这么做了,2023年3月31日之后,当然,我也很理解大家的迷茫,虽然但是,大家继续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没必要过度反应。以上不构成法律意见。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不良Baig

    睡前闲聊有利于煮面,噢,不是,有利于助眠。我好想听各位吐槽星座,也可以提问。(Tip:不要较真,星座就是娱乐和没话找话)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徐蕴芸

    上午的工作间歇休息一下,来和大家讲讲八卦。前两天上海某中学的“女生男浴室造谣”事件我来按时间线捋一捋。本来就是八卦,如果有小错误别较真。女生发朋友圈说男浴室唱歌声音大。朋友评论说你怎么知道,女生说我戴假发进去偷拍了。女生又发朋友圈说我怎么可能进去,我就经过听见了。男生要求追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西部记者

    【职业打假人@王海 315晚会都是传统骗局 真正问题更严重】深蓝财经 2023-03-19 16:48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终于落下了帷幕。无论是安徽产的泰国香米、直播间的苦情戏、还是一台手机操纵2万水军……暴露出的消费问题依旧让人触目惊心。纵观近几年的315晚会,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趋势:新消费模式下的消费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新的消费场景下,市场创新步伐加快,新的产品、服务不断涌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已然溢出了传统监管范畴。那么,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防范新消费陷阱?又该如何维权?我国最懂得消费维权的人,应该就是职业打假人王海了。1995年,王海以12副假冒索尼耳机,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第一个依据该法第四十九条主张双倍赔偿的人,也拉开了其职业打假的生涯。3月16日晚,深蓝财经对话知名职业打假人王海,对于今年315晚会、消费者如何防范新消费陷阱、以及目前对职业打假人的争议,谈了谈他的看法。1今年315:晚会弄得好,但揭露的都是老问题今年的315晚会口碑有些两极分化,有网友觉得,揭露出的问题依旧让人触目惊心,但也有网友认为,相较前两年点出很多大企业,今年确实感觉没那么给力。而在职业打假人王海看来,今年央视的315晚会弄得很用心,一年比一年弄得好。但总的来讲,都是一些传统骗局。揭示的问题,是我们的监管进步得比较慢。王海表示,像此次315晚会上揭露的医美、情感主播方面的消费骗局问题,他们在去年也揭露过,套路手段基本没什么差别。“这些骗局,很多年都是这样。”苦情戏也相当于是以前线下套路的一个直播版升级。在他看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央视要考虑到避免影响到消费者信心,所以点到为止,有所保留。但他也表示,真正的问题可能更严重。“比如大米,许多本来用作工业用途的陈化米,被翻新了之后,通过电商平台来进行低价销售。类似这些问题,本次的315晚会都没有触及到。”再比如节目中曝光的网络水军,也是比较常规的,并不是最新的。王海表示,目前最新的网络水军,典型代表就是疯狂小杨哥。“这就比央视揭露的机器人水军要高级多了。平台算法能识别一部分机器人,但无法识别活人水军。”王海表示,小杨哥曾对外宣称,自己有一万个剪辑师。们的工作是把小杨哥直播带货的视频录下来,再剪成短视频发布,再在视频下面挂上抖音小黄车(电商商品挂链分享),利用自己的账号,继续帮小杨哥卖货。据报道,小杨哥每个月要分给这些人1600万,平均每个人每月1600元。但这些人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活人水军。“抖音直播上,一般的主播开播后,人气可能就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几千个人就已经很多了。但小杨哥有一万个剪辑师,也就是活人水军,他们要录屏剪视频带货,所以要早早等着进入小杨哥的直播间。所以小杨哥一上播,打底就有一万的人气,能很快把他冲到直播热榜第一,继而欺骗看直播的粉丝。”2消费者维权:较真就很难吃亏作为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在消费维权方面,经验颇丰。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维权往往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比如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维权、很难找到专业的检测机构、以及维权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以王海为例,“疯狂小杨哥”直播带货的破壁机虚标功率一事,即便已经过去了近半年,王海团队还在跟进。“一个案子,我们可能要举报几十次。从盯上一个产品开始到最后索赔成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目前,他们正在走行政诉讼,起诉行政部门不作为。对此,王海建议,一般消费者,现场抗议,往往是最有效率的。维权其实没有那么难。王海表示,“比如产品超过了质保期,消费者可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要求商家提供该批次的检验报告,证明商品检验合格。如果他提供不了,就有问题了。这时候消费者就要自己找机构检验了。”而如今,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直播间似乎成了维权的重灾区。对于直播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行为,王海认为,平台在管理上没有遵守《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规定。王海表示,按照电子商务法的规定,产品的宣传、广告,包括带货的视频,平台要保存三年,并且消费者要能容易拿到。但现在的情况是,主播售假,卖完之后就可以把直播的视频删掉了。消费者从订单信息里可能就找不到直播视频,只能找到一个交易快照。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维权时,可以拿着交易记录、订单号,要求平台提供相关的视频。如果平台不给,可以向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举报。消费者也不需要担心无法证明有问题的商品就是商家卖出的。王海表示,如果消费者维权时被商家质疑,那么这就需要商家自己来证明这个说法,拿不出证据,这就是作伪证,消费者可以对此单独起诉他。3电商扩大制假售假规模消费者如何避免踩雷?如今直播行业的维权频发,主要是因为电商比线下传统业态,更容易逃避监管。王海称,平台审核不严、主播睁一只闭一只眼,工厂方面,因为发货仓不在工厂内部,当地工厂所在地的监管部门没法监管,或者是渎职。通过电商,扩大了售假制假的规模,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通过互联网逃避打击的非法添加,也远比我们看到的更严重。王海称,去年一年,他们的实验室就已经检测出600多个涉嫌非法添加的产品,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还有保健品、消毒产品等。“基本上按照每个品类的top10去检,都能发现非法添加。”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避免踩雷呢?王海表示,首先,消费者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有质疑精神,尊重科学,尊重常识。食品就是食品,不要指望食品能壮阳、减肥。不要轻信主播的说辞、花言巧语。其次,消费者踩雷,最大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要避免踩雷,消费者要习惯于追根溯源,刨根问底,解决信息不对称。第一,要看主体方面的信息。生产厂家是谁?产品的设计者是谁?公司的情况是什么,有没有过诉讼、处罚。第二,产品的功效信息,有无依据。比如壮阳咖啡,有没有科学根据;法律依据方面,有没有药字号。要了解产品功效的依据,来自于哪里。第三,要了解产品的标准和相关许可。一般来说,产品的标准就是对产品定性,是食品还是药品,看它的标准就知道了。如果明明是一般食品,却存在减肥功效,那就涉嫌非法添加。“我们现在检查出来,很多都添加了番泻苷a、番泻苷b、双丙酚丁。”第四,要了解替代方案的一些信息。比如祛痘,去医院几百块就能治好,去美容院挤痘,一次几百,总的下来可能要几千、几万。同时,消费者要及时行使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消费者有权利知道产品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产品标准、功效的根据.....消费者可以据此要求经营者提供相关相关信息,如果经营者提供的信息是假的,那就是存在欺诈行为。有质疑精神,及时行使知情权、要尽量解决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做到这三个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权益受到损害。4“打假第一人”如何看待职业打假人的争议?自1995年以来,职业打假人走过了27年的历史,但近年来,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受到的争议越来越大。不少职业打假人瞄准小微店铺、作坊以及经营副业的农民,让这些经营者不堪其扰,职业打假人的社会风评也在这些事件中直线下降,从早期王海那样的“打假侠客”,变成“恶龙”和“碰瓷者”。作为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认为,很多对打假有争议的人,没有搞清楚事实:是打假还是假打。“这么多年里,我们发现其实真正的打假不多,更多的是假打。”打假是打击欺诈行为,故意隐瞒或捏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实质影响的信息。在王海看来,这种行为和扭送小偷去派出所没什么差别,他们是扭送欺诈行为去监管部门,这是不存在争议的,立法的初衷也是如此。他表示,存在争议的是掉包、投放异物、栽赃陷害这种假打行为。向没有欺诈行为的经营商,通过虚构、捏造事实诈骗,或者故意投诉和起诉等方式,骗取惩罚性赔偿,或直接索要财物。如“00后职业打假人”陈志强(2021年底,陈志强在和商家打了800多场官司、获利十多万元后,收到了法院寄来的《民事裁定书》,被认为其行为已构成了对诉讼权利的滥用,当地公安局也决定对其涉嫌敲诈勒索案立案侦查)。人们对于打假的看法,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王海认为,首先是对事实的认知,真正的打假,是让制假售假不可避免的受到处罚。这是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好事。而假打,本质是违法犯罪。其次是,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海认为,打假实质是为人民服务。打假既可以遏制作恶,也可以帮助合法经营者、以及大部分消费者。2016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个是职业打假的案例,弘扬诚信经营。王海打假有四个原则:正当性,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合法是最低要求,我们追求的比合法更高,我们要追求正当性。打假第一个要符合正当性原则,不偷不抢不骗,也不要妨碍别人的正当利益;然后要符合必要性,即做这个事有没有必要。比如街边的小摊小贩卖烂水果,街边卖盗版光碟的小商店,别人只是混口饭吃,打假这个没有必要。无论是打假,还是做人做事,都应该符合这四个原则,不能把底线作为最高要求。”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新天地作者杨文

    展开全文
    孔和尚说,俺觉着这公交座椅还不错呀,没啥不舒服啊!领导却说,你们就拿这破玩意儿糊弄老百姓啊,下届还想干不想干啦!#孔和尚与文化# 孔庆东的微博视频 🔗 网页链接
    转发 28评论 3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阿什顿泥

    然后公知再骂奸商//@阿什顿泥: 公知其实都有一个无意识的立场(家国情怀),商人比较真实,不讲立场,只讲机会。所以公知愤世嫉俗痛心疾首,而商人扎扎实实赚到了银子
    思维的无意识立场,会使人无意识忽略了很多投机发财的机会
    转发 3评论 1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鹿北诗人

    我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大病,通常一天下来会有无数个想法。经常一会抑郁,一会精神。一会觉得什么都想通了,一会又跟什么都较真钻牛角尖。反正一整天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横跳,反反复复。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繁星算命馆

    今日#老黄历# 癸卯年 甲寅月 己亥日 今天是运势很极端,可能感觉到思绪不宁不给太给自己较真,踏实做好自己就行了。要注意调整心态,不要让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也不要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运势:徐徐渐进。循序渐进,一步一脚印,求好心切,反而败事。#恋爱星引力# 宜:合婚订婚、签订合同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WowDaikon

    昨天和朋友讨论为什么黄渤忽然就不行了,这个不行不是说他不再是一个好演员,而是说他已经不再具有票房号召力,而且也很久没有产出过经典角色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再好笑了,他早年的喜感都来自于底层气质,而现在他整个形象已经中产化了,可是他演中产又不像徐峥、黄磊那样天然的中产,仍有种底层努力拼搏出来的中产味,这自然就显得苦闷,而这苦闷里是没有喜剧色彩的。所以在非喜剧的《被光抓走的人》里,黄渤那角色实在是无聊乏味到像中年男子的大头自拍照——只有他们自己要看;而在《外太空的莫扎特》那种闹剧里,黄渤的击娃也透着一股较真劲,一点都不好笑。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年男子的喜剧故事里,爱情和性都是必要的存在,而黄渤和爱情戏一直不太适配。这也是因为他出来就是丑角,早年的爱情戏主打的都是丑男追美女(最典型如《101次求婚》),虽然人到中年,曾经帅的和不帅的都长差不多,但看他和美女们站一块儿,还是让人感觉……有点意淫哈。葛大爷也不好看,也都搭大美女,但葛大爷跟美女相处时的姿态比较松弛,很多时候都让人觉得是可以成立的关系,但黄渤……还是因为那种较真感,总让人感觉压力很大。你会觉得如果美女拒绝的是葛大爷,他笑一笑这事就算翻过去了,但如果是黄渤……他好像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这同样是不喜剧的。韩国一线演员里以“喜剧”和“丑”闻名的,应该算是黄政民吧?但黄政民却是韩国演员里最会演爱情戏的,他也有股较真感,可另外却有种憨与痴,而黄渤在较真感以外却透着股精明劲,这是两人最大的区别。所以我现在还是挺想看《涉过愤怒的海》的(前几天听说有一丝丝上映的希望),很想看看彻底去除喜剧元素的黄渤会是什么样。无论如何,喜剧已经不是太适合黄渤了。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弗虑弗为

    @安徽联通 @中国联通安徽客服 联系我后,客服来电再次拒绝我变更套餐。无所谓了,我打算携号转网或者销号,但是该较真的要继续较真,我去工信部网站申诉了,原文如下:———1月26日同时办理两张联通电话卡变更套餐业务,要求变更为19元天神套餐。一张四川眉山号码,通过客服电话顺利变更成功。一张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司马南

    明察明言:学者流氓化一、任泽平吹响了西经学者流氓化的号角?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2023年的春节,任泽平要反其道而行之,不但要以辱骂和恐吓为主要战斗手段,而且还采用了最低级的那种。即便是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也断然不是任泽平的这种低级的玩法。文人骂战,也不能搞得毫无技术含量。要不,必然有人会追问:那么多书都读到谁的肚子里去了?说他写的是大字报,都高抬了,大字报写成这样,也是大字报的耻辱。看到任泽平今天写的文字,我都优点恍惚了,这位是做过首席的经济学家还是街头小流氓?这是论战还是街头大妈扯头发?二、任泽平这次主要写了啥?很多都是重复性内容,贴标签,扣帽子的内容,重复性使用,但也有一些新东西:一是,任泽平对于论据进行了伟大创新。法律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证据规则,叫谁主张,谁举证。我们写文章,也需要对结论有一个证据的支持。否则,不是红口白牙可以随便说了。昨天有人就追问,请任泽平举出司马南说过“让民营经济离职退场”或者对民营经济“喊打汉莎”的直接证据,不要虚空打靶。可是到今天,任泽平依然连弱一点的证据都没有给出来,他对此也没有办法,毕竟不能变魔术,无中生有。但他又不想承认自己虚空打靶,于是灵机一动,耍起来小聪明,说是“大数据自动推荐司马南是对民营经济‘喊打喊杀’,‘民营经济退场立场’,打击民营企业信心的代表。”今天开了眼界了,这都能行?但转念一想,好像也不奇怪。毕竟是推崇西方经济学的虔诚搬运工,他这样做,不是正好给我昨天文章中的这段给经济学家的画像,现场提供直播表演以资印证吗?(他们这类经济学家)喜欢标榜实证,却又最不重视事实。他们只需要让事实服从他们的“市场经济是最好的制度”假设,不符合此假设的那就不是事实,而且,当事实与假设存在冲突时,他们就敢于为假设成立而否认事实或剪裁事实。是不是事实,对任泽平这类经济学家来说,真的并不重要。只要他认定司马南是坏人,那么是司马南没有任泽平指认说过的那些话,就可以随便来一个“大数据推荐他是”,那么他就是了,就等于自己完成举证了。如果这都能行,都有可能延伸成为证据学上的一场革命。二是,把谣言大胆拿来作为攻击对手的证据。所以,任泽平今天的微博长文,还同时承担着谣言大杂烩的功能。比如:谣言1:“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这句话也不是司马南说的,而是那些黑司马南的人发明的,然后栽赃到他头上。稍微查查资料,或者略微动动脑,就可以识别真伪,但就是不愿意去做。相信司马南说这么没水平的话,那不是司马南智商低,是这么信的人五行缺智。谣言2:说司马南一家移民去了美国,依据是司马南去过美国,还在若干年前在美国还买过一套房子。如果是普通网络喷子依据这两点就可以下结论,我尚可理解,毕竟,那帮专门针对司马南的人,自古以来,都不需要那么严谨,这么多年来,一直这样,也见怪不怪了。但你任泽平毕竟还算是个学者,怎么也是读过博士,还担任过首席的人,也把自己整得这么LOW呢?三、任泽平该文中充斥的人身攻击和侮辱性语言,就不值得评说了。辱人者自辱。但双标的问题还要再聊两句,因为任泽平这方面的顽疾真的过于严重:1、如果按照任泽平的标准,大数据推荐谁说了什么话,就是某人真的说了这些话的证据,那是不是会构成证据学的一场革命?这种玩法,真的连秦桧的莫须有的技术含量都不如。如果在美国买过房,或者去过美国,就是“灵魂出轨给国外”,就成了任泽平说的“卧底”,那任泽平服务的老板们,有几个没有在外国买过房,或者去过国外?如果任泽平能把这个标准统一普照给所有人,从“满门忠烈”们一家开始,包括他自己老板头上,一条标准贯彻到底,不因人而异。那我敬他是一个人物。前段时间恒大老板被爆出在国外有价值很多个小目标的别墅,任泽平要不要来批判一下,恒大老板有没有灵魂出轨?也好让中国的网民真的认为你看人辨人评人,就是执行同一标准,而不是看人下菜碟。也证明一下,你是真是有“士大夫风格”的人,最起码还有两根真骨头。我是比较反感这种把爱国的标准故意庸俗化流氓化的做法。虽然我没有在美国买房子,也没去过美国,但我从来不觉得人在美国就一定不爱中国,也从来不觉得人在中国,就一定爱中国。钱学森,人还在美国时,一样心里有着中国。抗战期间,很多爱国华侨为国内抗击侵略出钱出人出力,同样,有很多从未出过国的,摇身成了伪军。把爱不爱国的标准庸俗化流氓化,无非是为了搅混水。搅混水也没关系,你倒是高明一点啊,起码你也要统一标准吧,不能只适用自己要打击的人。双标就是暴露自己的那条进化不了的尾巴。四、任泽平的打法,这才看了没两集,就已经先暴露技能恐慌来了。这对任泽平的形象塑造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昨天我以为他最让我感觉不适的是他自诩的那么多桂冠用来强硬塑造人设的做法,已经是极限做法了,没想到,他今天竟然另辟蹊径,又给自己加上了“老百姓”人设。年薪几百万到上千万的任总,为了打击司马南,临时性把自己变成了老百姓,这得是我们老百姓多大的荣耀?可以直接拉高老百姓的人均收入。老指责别人玩民粹,原来他才是民粹的爱好者。任泽平这么生气,搞得跟司马南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到底是因为司马南伤害了哪家,或者哪部分他要维护的资本的利益?不妨明说。要真较真,司马南支持过民营企业的代表华为,你任泽平倒是用大字报的语言给民营企业的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只不过,司马南对某想和满门忠烈们批评过不少,任泽平对此有过只言片语的批评吗?表演过了,就把自己心中的鬼都暴露出来了。让任泽平尽情的表演,他不但会把自己LOW到地平线以下,而且还会继续拉低他所在的整个西方经济学学者群体的形象。通过自黑,黑掉一个本来就不白的群体,减少他们忽悠中国的能力。这也算任泽平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了。这很好,任泽平加油,不要停。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南郭刘勃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年号当然不用了。中华民国该采用什么纪年方式,当时有许多有趣的争论。有认为应该用黄帝纪年的,根据古籍当中记录的上古圣王黄帝登基的时间,推算下来,这年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也有认为应该从孔子出生开始算,今年是孔诞多少年。但是最后,还是采用一种更加和世界接轨的纪年办法,采用西方通用的格里历,也就是我们今天一般说的公历。公元1912年是民国元年,1912年的1月1日,是这一年元旦。那问题来了,传统上,元旦是用来称呼农历年的第一天的,现在,改称公历年第一天。那原来农历年的第一天该怎么称呼呢?1914年,有人给袁世凯提了个建议,农历的元旦,叫春节;端午节,叫夏节;中秋节,叫秋节;冬至,叫冬节。但这个创意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民国时用得更多的,就是叫“旧历新年”。我们知道,民俗传统是很顽强的。不会因为你政府改了新历法,就全社会一下子全盘接受新历法。很多传统节日都是旧历法有关的,正月十五元宵,八月十五中秋,节庆内容都是和天上圆圆的月亮结合着,用公历的话,1月15日、8月15日天上月亮不定啥样,怎么过节啊?所以,民国就进入了一种新旧历法并行的二元状态。各种官方活动,用新历法也就是公历,有些知识精英,也喜欢用公历;民间的主流,还是用旧历法也就是农历。对这种二元状态间的互动与张力,有学者作了梳理:第一个阶段:从1912年到1919年,基本是相安无事。官方对公历是想大力提倡的,但当时政府实际上力量比较弱,民间不想改变,它也就不强行干涉。从当时的媒体报道看,农历新年比公历新年热闹得多。于是,当时的舆论,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把公历新年叫“民国之新年”,这是中华民国定的过年的日子;把农历新年叫“国民之新年”,这是全国民众选择的过年的日子。或者叫公历年叫“法定之新年”,农历年叫“自由之新年”。1919年过农历年的时候,《申报》有个报道尤其好玩。它说,新历年北京住户没有换春联的,一到旧历年,大街小巷无不焕然一新。这个我们今天也还是这样,倒也没啥。它还说,有一件事是往年罕见的,就是放爆竹,“响声四起,通宵不绝,亦似北京市民含有无限快乐之情。”也就是说,1919年的报纸,把到处放爆竹,是当作一个新现象来报道的。可见过年放爆竹这事,虽然历史很悠久,但原来也不见得特别流行。1919年被放大的一个习俗,是古老传统,而1919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一件大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则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新与旧交织的时间,就是这么奇妙。然后第二个阶段,1920年到1927年,社会变得激进,于是对旧历新年,开始有了很多批判。当时媒体报道,1920年的1月1日,是民国建立以来最热闹的一个元旦。五四之后,中国渴望除旧布新,企盼和先进文明接轨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与之相应的,就是旧历新年遭到了严厉批判。各种祭祀活动是迷信啊;很多庆典很奢靡浪费啊;过年休息时间太长,耽误生产啊,比如陈独秀说:“中国的旧历新年,没有丝毫历史上纪念的意义,全国人竟有十余日事实上的休息,各社会一切停顿,真是世界上一件怪事”;还有人说,给小孩压岁钱,会把小孩变得“卑鄙嗜利”……当然,刚刚被炒热的旧传统,过年放爆竹,被批判会造成多少浪费和危险啊。从这些话题看,一百年了,吵的啥真是没怎么变。不过,我们也不要高估这些批判的实际影响力。当时,能够在报纸上写文章的人,和能够阅读报纸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于是进入第三个阶段,政府企图废掉旧历新年,这种努力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彻底失败。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政府的力量相对强了。于是通过政策改变习俗这件事,变得好像至少可以试一把了。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 1928 年 1 月 1 日发布了《为实行国历告各界民众书》,把公历称为“国历”,并且定了调:“国历,是革命的国府明令规定,颁布实行的,所以革命政府治下的民众都应该一致遵行,不容非议的。同时也可以说,反对实行国历的,便是违反国民政府命令,便是反革命。”于是,旧历新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当然也就不放假了,而且各种节日庆典被严厉禁止。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两个国民党党员,党员甲在旧历年这天,看见了党员乙,拱手说了句:“恭喜发财。”于是党员乙就把党员甲举报了,按照国历,今天是个平平无奇的日子,你怎么还想过年了!于是党员甲被罚在总理遗像前立正十分钟反省。上海有一户人家迎财神,两个警察就把这家的主人带到公安局,所有迎神的祭品,大鱼大肉的,全部没收,而且你有钱干这种无聊的事,我再罚你一笔钱。有个江北来上海的劳工,在自家门口放鞭炮,也被警察抓了。“你好大胆子,怎么胆敢过旧历年,反革命啊。”结果这位说,我不是过年,今天我爸生日,我放个鞭炮。最后罚了三个大洋了事。这么严厉,是不是从此把旧历年彻底封杀了?也没有。因为这属于抓典型和警察创收,实际上有关部门不想多事的时候,又管得很松。也有报道说,过年的时候,有人就在警察局门口放爆竹打麻将,这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但是并没人管。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这么折腾到1934年,其实就已经折腾不动了。国民政府的新规定,变成了不许过旧历年的,仅限于公务机关,民间实在要过年就算了。这等于回到了官方归官方,民间归民间的那种状态。到1937年,日本入侵,兵战凶危国家存亡之际,当然就没空管这事了。下一轮大变化,要到1949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但是也保留了农历。并且定下来,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令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放假天数是春节3天、国庆节2天、劳动节1天、元旦1天。你注意,这里面,国庆节、劳动节、元旦,都是新节日,只有春节,和传统文化有关。所以有研究者看来,此时春节已经成了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唯一展示平台,所以春节和新生的现代国家之间,其实有一种天然的紧张感。我国的政策,也发生过两次180°的大转弯。一次是1967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说为了适应革命形势,根据群众要求,春节假期取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国务院发出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新中国的政策执行力,当然不是南京国民政府可比的,所以接下来的十来年,春节就真的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了。最多就是老百姓私下里搞一点自己认为不能没有的过节仪式。然后到了1977年,又是一次掉头。新闻报道当中,又出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人士新迎新春”的字样,1978年《人民日报》又出现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欢欢喜喜过春节”的主题。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两封读者来信,一封题目是《为什么春节不放假?》,一封是《让农民过个安定年》,能够上《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意味着什么,这就懂的都懂了。果然,几天后,部分省区都宣布恢复春节放假,到1980年就全国恢复春节放假三天的制度。然后到1984年,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除了发表元旦贺词之外,也发表了春节祝词,这当然标志着春节重新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节日。此前1983年,其实还有一件大事至关重要,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其实,早在中央电视台还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时候,迎春晚会早就有了。但1983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9 年全国电视机拥有量才 485 万台,1982年就达到了2761 万台,注意,那会儿一台电视机打开,面对的可不是一两个观众,前面围着一大帮子人呢。所以看春晚成了一件全国人民都参与进来的特有仪式感的事情。而我们知道,所谓仪式,是一种规范化的,带有表演性的,可以重复的行为。所有参与这个行为(包括观看)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感觉,就是我们都是自己人,书面点的说法,叫“共同体意识”。春节当然确实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你看古书上记载的过年习俗,很多和今天的庆祝方式已经没有关系了。或今天仍然保存着的一些习俗,可能全国各地都不一样。实际上,之前这几十年里,从塑造中国人的共同体意识这个角度说,春晚的意义超过任何传统习俗。春节应该怎么过,不同的地方本来差别本来很大,强调各地的习俗,可能强化的就是地域意识而不是中国人的意识,看春晚才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仪式,共同享有的习俗。并且春晚实际上还给某些地方的习俗赋能,让它近乎成为全国人民的习俗。比如过年吃饺子,我南方人本来没这个习俗,但春晚上听了N遍“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对此也就近乎默认了。虽然过年仍然不见得吃饺子,但比方说碰到一老外,跟你招呼:“中国年,吃饺子!”不是特别较真的人,也就不去纠正他了。当然,这些年春晚这个仪式还在,仪式感却早已不复当年。不过,只要国家还有活力与梦想,总会不断有新要素为这个节日赋能的,但不要强行硬上,弄得吃相难看就好。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苍南言

    #全国超9亿人口或已感染新冠#德先生个人觉得这个数据还是比较真实的。尤其是报告中揭示,本轮累积感染率最高的前三名省份均属于西部地区,第一名甘肃省约达91%,第二名云南省约84%,第三名青海省约80%。就本人摸到的西北地区的一些情况,认为感染率绝对是超过东部省份的。这份报告是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马京晶等人课题组发布的。认为在“新十条”出台后大概13天,到了12月20日,全国多地疫情就已达峰,到12月底各地感染均已过峰。明显进入到1月份之后感染,情况已经大为下降。报告统计到2023年1月11日,认为全国新冠感染率累积约达到64%,感染人数累积约9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在一些城市内,门诊的压力已经减轻,但是住院部和治疗部门的压力在加大。也就是说现在是那些中症和重症病人堆积的速度比较快,感染的情况已经大为降低。随着药物供给逐渐跟得上,其实现在需要观测的就是春节前后,由于人员运输混杂,毒株会不会混合和变异,会不会再出一波小高峰?总的来说现在街上的人气在恢复,中国人实在是太坚韧了,真的是熬过了第一波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江湖_笑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千年老人2016

    北京疫情大爆发就是生物战,人为投堵。11月朝阳区率先推出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据说是医务人员优先,而且疫苗数量并不大。西安市要推出5000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就是佐证。部分北京医务人员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后,阳性并传染给周围同事。造成大爆发假象,打击抗疫信心,实则破绽百出!#贵阳启动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
    展开全文
    转发 12评论 10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