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艺术」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三囤学士

    1、墙上涂鸦是人的一种行为,所以可视为行为艺术;2、涂鸦行为发生在街头,所以亦可归属于街头艺术;3、作品缺乏艺术性而又偏重语言内容的表达,妥妥的就是观念艺术。4、作者如果出于意识形态动机,则不是艺术。//@阳光简影: 行为艺术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见仁见智。~~
    伦敦涂鸦的那件事在海外已经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而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中圈。两种观点,一种绝对的批判,认为是对涂鸦艺术文化的损害,破坏了规则而且是对原有作品的不尊重。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这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可能不是”涂鸦艺术”而是行为艺术,不支持但也无法反对。我第一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转发 337评论 701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展览资源见评# 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当前举办的关于美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的大型特展是这位盛年早逝的绘画天才在奥地利的首场博物馆回顾展,共展出近50件核心作品。巴斯奎特是首位、也是至今最著名的非裔美国艺术巨星。在其短暂的创作期内,他凭借受涂鸦、卡通和素描影响的绘画语言彻底终结了当时盛行于美国的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巴斯奎特吸纳了他在纽约街头遇到的大量信息,包括名字和符号、人物和图像。艺术中所有被悉心策划和谨慎组织的成分被他一扫而光,反映了对朝我们涌来的成千街头印象的破碎感知,也象征着他对既定的社会秩序的批判。他的复制粘贴技法也预见了我们如今所处的数字化世界中的工作和交流形式。题为“绘画作为表演行为”的展区尤其体现了巴斯奎特的风格特征:通过难以模仿的线条,巴斯奎特将具象和表现性元素结合起来。素描始终是他艺术创作的基础,字母、词汇、清单和短语往往成为他作品的核心组成部分。早在作为涂鸦艺术家的创作初年,他的图像文字已经具有了极高的可辨识度。伴随着不熟练的舞蹈运动,巴斯奎特用握着油画棒的右手勾勒,堪称一名躁狂画家。他通常坐在地板上画素描,即便在聊天期间也几乎始终在画。他宛若表演一般,通过手部运动将素描行为、滑动的画笔在绘画基底上的摩擦以及简单的形状和字母节奏性视觉化。巴斯奎特对素描的激情类似于埃贡•席勒和赛•托姆布雷——他们都发展出极其独特的素描语言。尤其是后者在构图中对词语和文字的处理成为巴斯奎特的重要榜样,他由此学到可以将画布上的词语划线删除,以此来强调它们。巴斯奎特既着手于非洲的过往,也探究成问题的社会等级,其作品表现的最重要主题是同样涉及自身的无所不在的种族主义。他的创作生涯集中在1980至1988年间(他于1988年因吸食海洛因过量而离世),其短暂一生以种族骚乱、平权斗争和黑人运动为标志。在当前备受讨论的身份政治和黑人命贵运动的背景下,巴斯奎特的作品表现出强烈时效性。警方暴力的主题也反映在展出的油画中:《条子》(La Hara, 1981)中的白人警察和同年创作的《黑人警察的反讽》(Irony of Negro Policemen)中被压迫的非裔美国人相互对峙。在这些画作中,殖民主义、剥削和对不平等占有关系的控诉以一种新表现主义的语言获得了独特表达。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不对等、压迫和身份问题都曾被他无情地揭露。巴斯奎特就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揭开了有害的消费社会的表面伪装,暴露出真实的、不可见的内核。评论区附本次特展首批现场实拍200张,含每幅画作的丰富特写!望转发#遇见艺术# #微博公开课# @_30赫兹_ @糊糊馆长 L译艺的意义的微博视频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四部完整视频见评标题中西班牙观念艺术家圣地亚哥•西耶拉的作品以雇佣廉价劳动力来实施卑微工作所著称,其中的人道争议颇值得玩味。文章译自德国艺术杂志《垄断》出版的《站点:一百件当代艺术杰作》。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四部完整视频见评标题中西班牙观念艺术家圣地亚哥•西耶拉的作品以雇佣廉价劳动力来实施卑微工作所著称,其中的人道争议颇值得玩味。文章译自德国艺术杂志《垄断》出版的《站点:一百件当代艺术杰作》。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四部完整视频见评标题中西班牙观念艺术家圣地亚哥•西耶拉的作品以雇佣廉价劳动力来实施卑微工作所著称,其中的人道争议颇值得玩味。文章译自德国艺术杂志《垄断》出版的《站点:一百件当代艺术杰作》。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四部完整视频见评标题中西班牙观念艺术家圣地亚哥•西耶拉的作品以雇佣廉价劳动力来实施卑微工作所著称,其中的人道争议颇值得玩味。文章译自德国艺术杂志《垄断》出版的《站点:一百件当代艺术杰作》。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四部完整视频见评标题中西班牙观念艺术家圣地亚哥•西耶拉的作品以雇佣廉价劳动力来实施卑微工作所著称,其中的人道争议颇值得玩味。文章译自德国艺术杂志《垄断》出版的《站点:一百件当代艺术杰作》。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四部完整视频见评标题中西班牙观念艺术家圣地亚哥•西耶拉的作品以雇佣廉价劳动力来实施卑微工作所著称,其中的人道争议颇值得玩味。文章译自德国艺术杂志《垄断》出版的《站点:一百件当代艺术杰作》。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观念艺术# 你走进美术馆展厅,看到一名赤膊的舞者忽然登上一个朴素的方形舞台。半米高的舞台的边缘单以白炽灯灯泡装饰。舞者身上别着随身听,伴随仅能由自己听到的耳机音乐摇摆片刻——这是因艾滋病早逝的美国艺术家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作品《无题(摇摆舞台)》(1991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译艺的意义

    #观念艺术# 这是一件令人震撼的残忍装置——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母子分离》(Mother and Child Divided, 1993)由白色框架支撑的四只玻璃陈列柜构成,它们分别包含被存放在青绿色福尔马林溶液中的一头奶牛和一只牛犊的两等分身体。两只动物都悬浮在溶液中,前腿无力地悬荡着,强化了无生命感,牛犊的舌头从嘴里耷拉出来。玻璃柜被成对放置,牛犊在前,两半身体之间留有约半米宽的空间供参观者穿行和观察动物每一侧苍白而错综复杂的内脏组织和骨骼结构。这件雕塑是时年不到三十岁的达明安•赫斯特为其首场国际大展——1993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创作的作品,并于1995年成为泰特美术馆透纳奖入围作品展上的焦点,赫斯特最终摘夺大奖。这件“自然史”系列早期代表作如今由奥斯陆的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但赫斯特也为2007年泰特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回顾展制造了复制品。自从首件由钢架玻璃柜陈列的作品《一千年》(1990)诞生以来,赫斯特陈列柜的重型框架便成为其作品的一种标志结构。《母子分离》将极简主义经典雕塑的纯净清晰的线条和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肖像画中对令人不适的、被切除了内脏的肉体的表现相结合。赫斯特表示对陈列柜的使用“最初源于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如此脆弱所感到的恐惧”,他想要创作一件雕塑将这种脆弱性装箱的雕塑,让它存在于自己的空间中。包裹福尔马林溶液玻璃柜的白色框架以其宽度而尤其成为视觉主导。赫斯特对福尔马林的兴趣在于“它很危险,能灼伤你的皮肤。如果你将它吸入,它会呛到你。而且它看起来像水,这让我联想到记忆。”他对福尔马林的使用不仅仅在于其防腐性能,而且在于交流一种以面对死亡的徒劳无功为核心的观念——无论我们如何保护身体,它最终依然不可避免地瓦解和死亡。通过对母子身份的提及,《母子分离》颠覆了西方基督教艺术中最古老的偶像:圣母与圣子的肖像在传统上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之作。赫斯特曾上过天主教学校,因此熟悉这种图像学:“我对宗教图像有许多强烈的记忆。我们有一本巨大的带插图的《圣经》,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会直接翻到十字架苦像或者被砍掉的头颅的那几页。”借由这种宗教图像学的联系,关于信仰和信赖的问题(无论是在宗教还是尘世领域)往往成为赫斯特创作的核心。在此,作品令人不安的效果将艺术中的神圣主题转变成了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字面意义上的解剖。结合这种圣母与圣子的宗教图像学,满城皆是圣母玛利亚和圣子基督画像的威尼斯作为《母子分离》的首次展出地也就具有了更多意味。完整译制视频获取见评在下一篇中,我将更深入地谈论《母子分离》采用的动物分割操作和死亡主题,感兴趣的可持续关注我独家艺术平台中的“达明安•赫斯特:科学与死生”专栏:O德国与世界现当代艺术译介 望转发L译艺的意义的微博视频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财经天下周刊

    #财经天下周刊•观念#【艺术太高级,如何买得起】艺术行业从业者们总在幻想这样的场景:便宜的画作或限量复制品,像淘宝上的韩国高仿女装一样,被大众毫无负担地放进购物篮……购买请戳:🔗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加拿大大使馆官方微博

    安德鲁•莱特是当前加拿大最受瞩目的摄影家和观念艺术家,他将参加8月10日在西安美术馆开幕的#景观之变:加拿大当代艺术中人与风景的改造#展览。他的摄影挑战抒情性与传统的图画性指向,探索摄影技术、过程、与展现如何塑造我们的知觉方式。此次展览中莱特将带来他的代表作《仿库瑞利克》……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财经天下周刊

    #财经天下周刊•观念# 【艺术菜市场的秘密门槛】艺术,在信息自由流动的今天,仍然保持着最古老的的价值评估体系与交易模式,以维护行业最核心圈层的利益。要想跨过艺术收藏者菜鸟到老鸟的门槛,就必须在每年夏天去瑞士山区的巴塞尔,拿到一张艺术博览会的VIP卡。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大可乐手机

    德国女摄影师Anja总是有新的创意点用在摄影艺术上。她最喜欢的是超现实主义摄影和观念艺术。在摄影和图像处理方面都是自学成才,不断在寻找一些新的启示。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她对于视觉的驾驭力,收放自如。通过创意的想象,让画面鲜活起来,充满故事感,神秘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华盛顿华语电影节

    以Date Painting 和I am Still Alive 等系列作品闻名于世的日本观念艺术家河原温(On Kawara)于美国时间7月10日去世,享年81岁。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在官方网站上张贴了讣告🔗 网页链接 由于他生前几乎拒绝一切访问与拍照,我们收集到的信息也并不多。时间流逝,却总有人为你细数。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区志航

    [握手]//@李_磊: 一个人的行为艺术战斗!支持老区!活生生的将“生搬硬套”,这句中国传统文化成语,逆袭、转化和结构成为,行为观念艺术作品“俯卧撑”,系列时事政治波普行为摄影作品。坚持就是胜利,祝贺。[ok]
    发表了博文 《“俯卧撑”平度历险记》 - 《那一刻》2014年3月21日 青岛平度 拆迁纵火案 作品1号 《那一刻》2014年3月21日 青岛平度 拆迁纵火案 作品2号 “俯卧撑”平度历险记 文图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6评论 8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李_磊

    一个人的行为艺术战斗!支持老区!活生生的将“生搬硬套”,这句中国传统文化成语,逆袭、转化和结构成为,行为观念艺术作品“俯卧撑”,系列时事政治波普行为摄影作品。坚持就是胜利,祝贺。[ok]
    发表了博文 《“俯卧撑”平度历险记》 - 《那一刻》2014年3月21日 青岛平度 拆迁纵火案 作品1号 《那一刻》2014年3月21日 青岛平度 拆迁纵火案 作品2号 “俯卧撑”平度历险记 文图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6评论 8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麦景图画室

    http://t.cn/8s7BiH1重庆少儿美术培训-----行为艺术通常仅指视觉艺术范畴中前卫派(avant-garde)或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一种。关于起源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4年2月27日!第1151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4年2月21日!第1145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陆蓉之Viki_Lulu

    各种传输管道,口碑是众人按赞的动力,使得百行百业实力竞争变得非常激烈,为创意展现之最的艺术,实力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艺术家如何掉以轻心啊!虽说,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本钱,但是基本功的锻炼绝对是必要,光靠一点小聪明和突发奇想就说自己是观念艺术家的时代结束了,用功一点吧!艺术家朋友。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4年1月29日!第1122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4年1月27日!第1120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藍普生

    《马其顿观念艺术家Robert Gligorov的觉醒》 - 艺术家Robert Gligorov来自马其顿,目前在意大利米兰活动并进行创作。Gligorov的工作试图冲击观众的思维底线 🔗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4年1月15日!第1108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4年1月5日!第1098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4年1月3日!第1096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3年12月28日!第1090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空间站spacestation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

    我不相信!2013年12月13日!第1075天!……这是一个以微博作为媒介创作的关于真相遮蔽的观念艺术作品!探讨对于真相的传播、屏蔽与追问,作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