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念父

    马克龙寻求欧盟在针对中国工业补贴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立场,但他在《经济学人》星期四(5月2日)刊登的专访中坦言,中国是个大国,法国须要与中国维持贸易关系。谈及美中在经济及政治、军事上的竞争加剧时则说,他倾向主动选择与美中的关系,而不是由两方强加。存在外交统战的机会,因此才会有先访欧、后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skyhp2023

    马克龙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如果俄军突破前线,基辅求援,法国将考虑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乌克兰“我有一个明确的战略任务:俄罗斯无法在乌克兰获胜,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获胜,欧洲就不会有安全,谁能认为俄罗斯联邦会就此止步呢?” ——法国领导人说。他回顾说,巴黎已经向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派遣了军事人员,以打击恐怖主义。马克龙表示,西方国家不应该排除这样的想法,因为2022年他们也不想派遣坦克、远程导弹和飞机,但现在一切都供应给乌克兰了。#关注俄乌局势最新进展##俄乌局势#美国超话俄罗斯超话以色列超话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齐都督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人间奇妙之旅

    复旦大学教授冯玉军在《经济学人》上发文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必败。 长图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南海的浪涛

    俄罗斯问题专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投稿《经济学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必败无疑。网页链接冯玉军认为,俄罗斯会输给乌克兰的四个原因:🔹首先是乌克兰人表现出的抵抗和民族团结水平,到目前为止,这种水平是非凡的。🔹第二是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虽然最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维迪耐德翻译实践及研究

    经济学人的预言还是比较靠谱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徐记观察

    经济学人,你们还是研究一下中国电动汽车对地球绿色环保的危害吧中国经济萎缩,那德国欧洲是不是经济的崩溃?
    本周三,中国政府可能会公布两个明显的国家人口下降数据。2023 年,中国人口可能连续第二年下降。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萎缩。
    转发 11评论 16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平原公子赵胜

    #乌克兰反攻失败导致基辅和华盛顿开始相互指责#每当到了代理人穷途末路的时候,美国政府和“美军顾问”就开始甩锅,骂自己养的狗不给力,咬人的技术不行。什么“战略失当”,什么“高层腐败”,什么“指挥无能”,什么“不按天兵的战术打”……最终会快进到“他们每一个都是贼,就会浪费美利坚的钱”!到了这个时候,“美军顾问”、“美国媒体”甚至会亲自下场,揭穿什么狗屁“大反攻”。完全忘记了最初扶植这些代理人的时候,把他们捧到了“圣人”的地位,两年前,泽圣在美国国会视频演讲的时候,不肯起立鼓掌的人,都是“大逆不道”,全美批判……现在,就成了“小丑泽连斯基”了。当年他们对蒋介石、李承晚、吴庭艳、阿富汗伪政权的时候,都是如此。出钱的甲方总喜欢指手画脚,教乙方做事,今年年初,美军曾进行了8次兵棋推演,制定了“可行、详细的反攻计划”。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还亲自出谋划策。大家都信心十足,泽连斯基甚至预言“在各条战线上都将取得胜利”。然而,如今情况一塌糊涂,“乌军在各条战线上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军方声称乌军基础军事战术不行,不肯执行美国军事顾问制定的战术打法,反攻仅4天后,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就“抛弃”了美国为其制定的反攻计划。乌克兰则称西方援助的军事装备“不适合战斗”。“大量西方军事装备,如美国布拉德利坦克、德国‘豹’式坦克等被摧毁并散落在战场上。乌军官兵的大量死伤更削弱了士气。”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去年年底找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要1000辆装甲车辆和9个旅的装备,奥斯汀抽了全北约家底,给了乌军1500辆。但是乌军发现这些装备要么没履带、要么没无线电,美国人甩锅说:“你们乌克兰人都是文盲,不会保养”。乌克兰军队每月要9万发155mm炮弹,但是美国产能只有十分之一,最后只能找南朝鲜要了33万发库存,花了41天才运到乌克兰——南朝鲜供应的炮弹已经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多了……美国政坛已经有人大怒,“我们变魔法也变不出这么多炮弹,乌克兰是个什么黑洞”?乌克兰一线指挥员都在骂北约TM的都是些泉水指挥官,天天坐在家里臆想“现代战争”,从上到下都没有上过战场,用着美军打治安战的经验去指挥乌克兰的士兵,援助给乌克兰的是沙漠战场装甲载具,根本不适乌克兰战场,这是逼大家去用天灵盖接炸弹……那些所谓“北约训练”的乌克兰新兵上战场,其实就是快速送死。乌克兰被俘士兵说——北约给他们的训练大多都是来自于COIN(反暴乱作战)作战科目,这种科目的假想敌大多都是以游击队、雇佣兵等小实力为主,平常的练习大多都是环绕轻型车辆、怎么攻坚防护修建等项目为主……讲白了,就是“治安战”虐菜,但他们面对的不是什么游击队,而是俄罗斯的飞机空袭导弹轰炸炮火覆盖啊。美国指责乌克兰军事上“无能”是我难以理解的,从俄乌冲突的第一天看到现在,大家一致认为,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其实是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幸亏是乌克兰,才能抗到现在,换了“北约天兵”,现在战线就不在扎波罗热了。2014之后历次演习,乌军每次都是把北约各种精锐旅王牌旅吊着打,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自信指责乌克兰不会打仗的……俄乌这种烈度的一线指挥员,哪个不比美国“天兵天将”会打仗?乌克兰会不会打仗我不知道,人家乌军好歹在拿人命填线……今天美国天兵是根本不下场打仗的,美军舰队在红海被胡塞武装骑脸挑衅,美国军事基地天天被伊朗轰炸,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被砸了一堆迫击炮弹,美国连屁都没放一个。自己不敢上,天天忽悠着代理人去送死,就这样的帝国,又有什么威慑力和说服力?现在,乌克兰政权内部开始争权夺利,《乌克兰真理报》4日称,乌总统泽连斯基正绕过扎卢日内与前线军官进行沟通,这使得扎卢日内无法指挥军队——听起来非常耳熟啊(微操大师直呼内行)。报道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泽连斯基正试图在军中培植一批忠诚于自己的军官,并不断挤压扎卢日内在军队中的话语权。“前线的僵局加剧了乌克兰内部争夺泽连斯基位置的斗争。”……英国《经济学人》日前援引乌国内民调结果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降至约30%,而扎卢日内的支持率则高达70%。这像不像当年老蒋和李宗仁选总统的故事?帝国主义明显想要换代理人了。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做美国的狗……是自寻死路的。#关注俄乌局势最新进展##微博新知博主#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历史上的今天_

    2008年开放的中国办奥运,北京奥运会举行时,北京欢迎你,开幕式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法国总统萨科齐等很多都来了。当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学人》将2008年定义为“中国崛起元年”。北京奥运会过去仅两年的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平原公子赵胜

    恭喜澎湃新闻,他们旗下的媒体又获奖了。上月,亚洲出版业协会“2023年度卓越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澎湃新闻旗下的英文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获得大丰收,摘得4项卓越奖、2项荣誉奖和2项入围奖。 简单科普一下,这个“亚洲出版协会”,1982年成立,从1999年开始每年颁发“卓越新闻奖”以表彰“那些常常在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创作新闻的人”,以“促进亚太地区的言论自由”.......被西方新闻记者圈称作“亚洲的普利策奖”。“第六声”,是澎湃新闻在2016年创建的英文媒体,号称“内容定位于日常中国,基于西方用户习惯讲述中国故事.......目标是成为英文世界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第一入口”。有意思的是——这个“第六声”,几乎年年可以获得“亚洲出版协会”的“卓越新闻奖”。举个例子,澎湃新闻2022年自己就发文庆祝过——“2022年度卓越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第六声英文作品《一位女性的求子之路:婴儿的跨境交易》《洪水如何把中国地铁变成死亡陷阱》分别获评卓越女性议题报道大奖和卓越视频报道大奖。当时,澎湃新闻还非常自豪地宣称——亚洲出版业协会“卓越新闻奖”迄今连续举办24届,是出版业界颇具权威性的奖项,包括新加坡联合早报、纽约时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地区及全球性的知名媒体每年参与评奖。今年共有超过 750件中英文报道参赛作品角逐包括环境、财经、评论、科技、音频、专题、突发新闻等20个专业新闻奖项。自创立以来,第六声已获得该年度奖项共计超30件。再看看2021年“第六声”的获奖报道——《中国的两孩政策》、《中国水灾灾民收拾残局》、《中国寄养儿童黑市内幕》。图片今年的获奖报道,则是《上海封城记忆》、《中国的人口贩卖问题远不止“被锁的女人”》、《鄱阳湖:极端气候鞭笞下的生命》......你不得不佩服,这味儿就很正,果然不愧是“基于西方用户口味讲述中国故事”。长此以往,还要BBC干什么?BBC可以解散了,澎湃的“第六声”就可以把它们的工作完成得很好。“第六声”在西方也颇受好评,英国广播公司BBC资深记者2018年评论称,第六声的报道“展现了中国多元、真实的一面”;2020年1月,澳大利亚知名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布报告称,“第六声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国有媒体完全可以写出可信、引人入胜的新闻”;新冠疫情暴发后的3月,加拿大主流获奖新闻杂志“The Tyee”网站将第六声列入有关疫情报道“出色的中国消息来源”,因为“他们提供有关(中国)应对新冠病毒的深度文章”;同样是202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图书馆官网,将第六声列为“通过多种声音了解当代中国”的推荐读物。“第六声”,在西方媒体人圈子,也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些不是我说的,这是澎湃新闻自己宣传的,并且把这些作为自己“外宣”的成功案例,拿来邀功的。另外,我处于好奇,就好好研究了一下誉为“亚洲普利策”的SOPA(亚洲出版协会 )搞得这个“卓越新闻奖”,到底是不是“皇军的官方认证”,一查之下,不小心又发现熟人了。2021年卓越新闻奖的入围作品中,有一篇叫做《被砍断的地球之肺—跨国木材贸易报道 The Chain》,它入围的是“卓越环境报道奖”——“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亚太地区尚存最大热带雨林的,是最大的热带木材出口国之一,真实影像与界面新闻、数可视和巴新记者远程协作联合报道团队的足迹始于森林腹地,追踪上万公里木材贸易供应链。”制作团队中,有个“界面新闻”,大家都知道,“界面新闻”和“澎湃新闻”本就是同气连枝,都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平台。我们现在打开“界面新闻”,就能看到这部视频报道.......这调查报告直言不讳指出——“中国进口全球市场60%以上的热带原木”,所以,这“地球之肺”是被谁斩断的,不言而喻。我看这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堪比“回形针”当年的《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大家可以去好好看一下这些报道,就会发现,无论是女性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它们既没有科学的论据,也没有科学的逻辑,就是凭借着臆想和猜测,得出了非常荒唐的结论,几乎每一篇获奖报道,都经不住正经的推敲,它们不是在搞新闻,而是在搞文艺创作。我终于明白了,它们是如何“让世界认识中国”的。恭喜,恭喜!#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董事长被查##微博新知博主#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uflow酱

    据传饭局共9人从耶伦左手开始: 1郝景芳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 2北大国发院的知名教授李玲; 3不知; 4金刻羽为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之女;但博主说已经被排除; 5厉以宁的学生刘姝威; 6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史丹所长; 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孙祁祥院长; 8耶伦助理; 9刘倩为经济学人中国区总裁。
    展开全文
    有趣。被网上一些人“通缉”的饭局参加者到底有谁?综述一下,已经知道的:刘倩,《经济学人》中国区总裁,经济学博士。郝景芳,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作者,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不过她可不仅仅是位小说家,是个地道的学霸: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218评论 336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MLRS270

    有趣。被网上一些人“通缉”的饭局参加者到底有谁?综述一下,已经知道的:刘倩,《经济学人》中国区总裁,经济学博士。郝景芳,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作者,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不过她可不仅仅是位小说家,是个地道的学霸: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快乐投资人李伟

    浮出水面: 耶轮晚宴邀请中国八名女性参加,能得到耶伦邀请的应该个个身出豪门,背景不凡:亚投行行长金立群的女儿,女凭父贵;刘倩,财界大佬经济学人中国区总裁;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还有厉以宁老师的学生,作家“雨果icon”文学奖获得者等,据说还有一位曾要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茨威格加缪阿伦特

    左边是刘倩,把精力都用在做封面上的经济学人的中国区总裁。右边是郝景芳,大家都很熟悉的写过一篇科幻小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者和创业失败者。我看到的消息源中,说是还有金行长的女儿金刻羽,我以前转发过她那些奇怪到无论持有什么立场的人都感到wtf的文章,现在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还有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黄峻JUN_H

    最近《经济学人》提出探讨现在是二战之后最大的全球移民潮,那么究竟与过去有什么不同?而我们对世界真的可以获取客观的咨询分析东西方?黄峻论投资超话大龙凤时代超话#宏观经济#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无心简影

    经济学人》发布了2023年版的“中国经济药丸”的主题封面,网友嘲讽,20年来几乎每年都没有缺席。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軒王氣宇

    经济学人..你。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红袍萤火虫X

    经济学人》新一期杂志封面。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嘟嘟罗迪好朋友

    程凌虚:CCTV主持人康辉说,17美分成本的百元美钞是赤裸裸的掠夺。结果被人骂出翔,戏称为“康辉经济学”。人类一切经济现象,都是货币现象。一切货币的背后,是信用。央视评论员的逻辑,只能是以物换物。或者回到使用铜钱银锭时代。至于失去信用的货币有多惨?前有常凯申的金圆券,后有津巴布韦币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杨帆教授

    邹恒甫再次炮轰中国多位经济学家 言辞激烈曾经以言论大胆著称的著名经济学家邹恒甫最近又在微博上发表系列言论,炮轰多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再度引起网络轩然大波。邹恒甫认为张培刚、董辅礽、杨小凯、邹恒甫都是敢于批判的经济学家,顾准没有这些人的思想,其他经济学人不值得尊重,他们都是奴才,其中他特别点名钱颖一,林毅夫和李稻葵是奴才。邹恒甫说他一看张维迎《市场的逻辑》的书名就知道他没有学懂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张五常也一样不懂S-M-D theorem,所以他的书里错误太多。历史更没有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写自己的世界史和中国史,而且这样写出来的历史远比帝王将相的历史过瘾。邹恒甫认为张维迎有批判心态,但他主要是投机分子,因为他没有学术论文。邹恒甫还透露张维迎死命想当官。张维迎没有爬上校长的位置,只好继续跪舔官商勾结的老板们。邹恒甫指出吴敬琏没有学到顾准一丝一毫。邹恒甫还指出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林毅夫、海闻、樊刚、钱颖一、李稻葵都是既得利益者。邹恒甫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私人老板离开权力就无法剥削。邹恒甫回忆1983年到2004年,他每次见到董辅礽先生都谈如何在中国建立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他怀念董老师、拉丰和杨小凯,很多年他们四个人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邹恒甫说他在北京大学九年(1998-2007)才把中国现代高级经济学的普及教育搞定。钱颖一和李稻葵二十年不写国际学术论文。他们的老论文也没有摸到中国经济制度的门。现在没有一个狂人,中国经济学怎么可能研究真正的大问题?针对曾被北大起诉一事,邹恒甫说他知道北京大学有多少淫棍,他认为北京大学代表北大淫棍们起诉他是北京大学历史上最肮脏的一桩大事。邹恒甫认为二十世纪太多经济奇迹:德国经济奇迹、苏联经济奇迹、日本经济奇迹、台湾经济奇迹、韩国经济奇迹、东亚经济奇迹、中国经济奇迹…二十一世纪又出来了越南经济奇迹、印度经济奇迹…他认为马上还会有墨西哥经济奇迹。邹恒甫建议先把全中国底层农民和工人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社会保障搞到位。1977年,年仅15岁的邹恒甫被武汉大学录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他的很多言论被同行们笑称为情商太低。2004年邹恒甫在上海财经大学演讲时,批评当时从国外回来的海龟“绝大多数”是沽名钓誉之徒。“到国外就很老实,一回到国内就开始癫狂,就开始装大”。并多次点名骂“三纲五常”、张维迎、林毅夫、海闻等“著名经济学家”之诸多怪行,甚至连坐在旁边的田国强教授也不能幸免。邹恒甫调侃说,轮流坐庄的“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是一群中国留学生自己在“意淫”。2007年受聘北大之后,邹恒甫多次在张维迎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跑到教室后面当场向张维迎提问,弄得张维迎下不来台。不久张维迎将邹恒甫开除。2012年邹恒甫在微博上连续炮轰独董以爱国之名发财。微博称,据21世纪网报道,银行上市公司的94位独立董事中,有34位来自高校。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浦发银行独董张维迎,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任光大银行独董蔡洪滨。现任耶鲁大教授、交通银行独董陈志武,“这些学者在国内混不过是为了敛财,他们当然是富人官商腐败贿赂的走狗代言人。”他当时还在微博中写道,蔡洪滨担任了启明星、光大银行、中国联通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独董,“张维迎是中国移动、浦发银行、汤臣倍健、亚信、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国旅联合等公司的独立董事”,严重违反光华管理学院每位教师不能当三个独董的规定。2013年邹恒甫又在自己的《最后的狂人》一书中批评李稻葵等人为“媒体经济学家”,什么都懂,什么都讲,“四处走穴,到处摸钱”,痛陈国内经济学界“钱权色学”四位一体盛行。邹恒甫爱骂人出了名,但是他却从不说武大的坏话。“武大是我的母校,我不说她”。邹恒甫对于武大的培育,以及老校长刘道玉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1994年,他联合董辅礽、让·雅克·拉丰等著名经济学家创立了武汉大学经济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开创了中国当代经济学教育的崭新时代。中心揭牌仪式上董辅礽说了这样的话:"在武汉大学的历史上,经济学的革命有两次,一次是1947年张培刚先生从哈佛回到了武大,第二次就是现在,邹恒甫从哈佛回来了。"不过遗憾的是,2004年邹恒甫的好朋友让·雅克·拉丰和董辅礽相继去世,邹恒甫一下子独木难支。2005年,因种种原因,邹恒甫被迫停止了在武大的办学。原创 天哥 光谷天哥#杨帆评论# #鸿儒计划#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吴其伦

    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经济学人是否经济学家的标准。任泽平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吗?显然没有(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用搜索引擎搜一下)!那么,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经济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上帝之鹰_5zn

    经济学人杂志通过建模预测:中国这波将死亡150万人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金聊斋

    吴尊友预测今冬“一峰三波”,世卫最新死亡数字说明什么? 据医学界报道:原创WHO总干事谭德塞近日指出,希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该组织能够宣布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撰文 | 燕小六1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作主题发言时说,“今冬我国新冠疫情的感染率或在10%-30%。我个人判断,病死率在0.09%-0.16%。”他还表示,今冬疫情会呈现“一峰三波”。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第一波疫情主要在全国大中城市上升。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运前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回工作岗位及务工人员返程,引发第三波疫情。针对民众所述病毒快速传播、感染快速增加的情况,吴尊友认为,这主要是个体感受。今冬疫情到底如何发展?面对防控策略放开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今冬疫情走向何方、最终到底谁能幸免于感染,是近日悬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12月6日下午,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其间,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他表示,“不论(疫情防控)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冯子健的上述说法与吴尊友的最新表述相去较远。吴尊友(资料图片)南开大学黄森忠团队一直持续关注国内外疫情进展,并建有预测模型。其模型显示,我国多地或在2023年春节前后达到感染高峰。在对部分省市疫情的最新预测中,该模型表明,到2023年1月29日,北京、河北的日增感染数或分别达到峰值38.5-84.6万、58.9-130.0万例,重症监护床位需求量将分别达1313张、1745张。“医学界”从该团队获知,目前有人通过网络搜寻“发热指标”等,对各地感染进行估算。这是“谷歌流感趋势”(GFT)预警系统的一个初级版。GFT尽管使用40多个指标,但仍被证明高估了实际感染数。所以,“发热指标”对疫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应保持谨慎。该团队对全网关键词“发热”的搜寻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下各地的“发热指标”均出现突增现象。但这也可能和各地恰逢流感季节有关,未必是新冠感染。国际上针对中国疫情的预测也在进行中。11月底,《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引用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发布模型称,未来3个月,在中国内地取消严格的抗疫措施、优化防疫后,感染病例数量将达到1.67亿至2.79亿。或将有可能造成130万-210万人死亡。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型中采用的中国内地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目前已有了提高,而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与新冠病死人数直接相关。吴尊友在12月17日的发言中也谈到了新冠病死率的问题,他表示,“有人问,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月3号,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造成约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有约103.8万人死亡;如果以香港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假如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会多死200多万;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将会多死亡86.6万人。我讲的是今年一年(的死亡人数)。”吴尊友说,所以,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死亡数到底是多少?12月14日,《自然》杂志发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研究提出,准确追踪新冠及其影响,衡量全球和各国家、地区层面的超额死亡率,一直充满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冠大流行造成大量死亡,疫情破坏性大、影响深远。该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末,新冠疫情在全球约造成1483万例超额死亡,是同期官方统计染疫死亡数的2.74倍。分析称,造成两者之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各国和地区对死亡的定义、归因不同,存在感染但未检测者,多国和地区缺少准确追踪,以及由于卫生系统超负荷而无法及时救治的病人。《自然》配发评论表示,基于上述数据,2021年,新冠感染已经取代冠心病、成为全球首要死因。鉴于新冠仍在全球多国流行,纳入2022年数据后,新冠死亡数或“高得惊人”。根据WHO官网信息,新冠大流行下,超额死亡包括与病毒感染直接相关的死亡,也包括大流行对卫生系统、社会影响而造成的间接死亡。这一指标能消除各国在记录和统计新冠死亡病例时的方式差异,是衡量新冠大流行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超额死亡数不易获得,需要计算全因死亡数(ACM)和按照过往趋势、预估死亡数之间的差值。许多国家和地区不统计或及时公开ACM。也有多国和地区因民事登记、人口动态统计等不足,无法得出预期死亡数。2021年2月,WHO、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等合作,召集、建立了一个新冠死亡率评估技术咨询小组,此后提出“泊松回归模型”,以推演新冠大流行导致国家、区域和全球的超额死亡。本次《自然》杂志的文章就是上述模型的演算结果。其内容显示,随着疫情发展,全球多数国家的死亡数显著上升。在新冠造成的上述1483万例超额死亡中,2020年全球超额死亡447万人,2021升至1036万。WHO模型还测算出超额死亡率,这被视为更能客观反映新冠大流行危害。结果显示,2020年、2021年的全球人均超额死亡率,均超过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分别为0.04%、0.03%和0.005%)。研究称,84%的超额死亡出现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约68%的超额死亡集中在10个国家。其中印度的超额死亡数最多,达474万例,远高于官方报告的53.1万例新冠死亡。从模型看,有些国家和地区准确报告了新冠死亡情况,但更多的是报少了。根据WHO分析,全球超额死亡飙高,还和新冠大流行的广泛附带伤害有关。《南德意志报》分析指出,新冠大流行高峰期,德国大量民众因为害怕感染而避免就医、检查。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该国医院治疗量减少近250万次,同期手术量下降近10%。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该国髋关节置换手术减少22%,乳腺癌和结肠癌手术量分别减少6%和18%。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中心研究院教授恩里克·阿科斯塔(Enrique Acosta)表示,WHO模型的数据来源更广,测算方法更详细、评估也更精准。这是WHO第二次发布超额死亡报告。今年5月,该组织第一次报告称,截至2021年年末的新冠超额死亡数约为1491万人,不确定性区间在1330万至1660万之间。此次《自然》发文优化、更新了相关数据,超额死亡总数较前次略有下降。恩里克·阿科斯塔认为,WHO模型预测“更保守” 。今年3月,《柳叶刀》发布美国华盛顿大学(IHME)研究模型,认为同期的新冠超额死亡数约为1820万人,置信区间在1710万至1960万。7国超额死亡数或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从高到低分别是印度(410万)、美国(110万)、俄罗斯(110万)、墨西哥(79.8万)、巴西(79.2万)、印度尼西亚(73.6万)和巴基斯坦(66.4万)。《经济学人》团队建立模型,也在实时更新预测。该模型曾预测全球超额死亡数达1800万,目前调整至2100万左右。“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死于新冠,”恩里克·阿科斯塔在同期《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测算全球超额死亡意义重大。首先,它能反映危机规模,让人们注意到那些看起来死亡人数很少的中低收入国家。它们承受的疫情打击不亚于高收入国家。他认为,“WHO模型已经比大多数官方报告新冠死亡人数更接近事实。”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拍摄:陈乾恩)在上述研究发布当日,WHO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希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该组织能够宣布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表示,一年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被发现并大面积传播,彼时新冠感染每周造成5万人死亡。而在其发言的最近一周内,近1万人因该病失去生命。但他说,“1万人还是太多了。”中国放开应该准备好哪些措施?“如果取消严格的清零政策,中国能否避免一波死亡潮?”11月底,《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以此为主题,对中国目前疫情的现状进行了关注。通过流行病学模型预测,并参照中国内地和香港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意见,该文提出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储备抗病毒药物和加强医院设施等三方面的建议。12月14日,开放式生物医学论著平台bioRxiv发表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胡子祺教授团队的最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新放开带来的疾病负担激增,可能会使全国许多地方医疗系统超负荷,但疫苗接种(第四针)、加强抗病毒治疗等措施的跟进,可以大幅降低新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文以国内分别发布的“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实施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两种重新开放的策略的效果:一是,于2022年12月1日同时重新开放所有省份。二是,于2022年12月1日开始大规模接种老年人第3剂同源加强针和其他年龄人群第4剂异源加强针,并于2023年1月1日同时重新开放所有省份。作者的结论是,在12月7日宣布“新十条”放开政策后,所有省份的地方医疗系统将无法应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新开放所带来的新冠病例激增。作者建议,通过加强疫苗接种;提供广泛、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采取多种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PHSM),以及按不同顺序逐步重新放开等多种方法,可以更安全地实现新的防控策略所希望的目标。作者指出,在重新开放期间,必须大幅提高人群免疫力,将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有效的第四剂异源加强疫苗的普及是安全开放的基石。同时,中国作为一个高度异质性的国家,在东部和东南部,特大城市和发达城市地区拥有相对较多的医疗资源,因此在重新放开期间应对病例激增方面更具承受力,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可考虑分批放开。作者提醒道,中国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在重新放开的过渡期间,这些地区最需要治疗和护理。吴尊友在12月17日的会议上指出,守住疫情底线,一要防止疫情海啸,包括接种加强针、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护好自己。二要防止死亡堤坝破溃,应特别保护重点人群,如老人、有基础性疾病者。三要防止舆情风暴,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则表示,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很多人大概率会感染。不过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估计感染后出现严重症状的机会就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是这样。他表示,还是要以预防为主。他说,“我相信到最后,会越来越多感染者是无症状的。”参考文献:1.The WHO estimates of 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COVID-19 pandemic. Nature (2022). doi.org/10.1038/s41586-022-05522-22.Global estimates of excess deaths from COVID-19. Nature(2022). doi.org/10.1038/d41586-022-04138-w3.Missing data mean we’ll probably never know how many people died of COVID. Nature(2022). doi.org/10.1038/d41586-022-04422-94.COVID-19 Excess Mortality Collaborators. Lancet. doi.org/10.1016/S0140-6736(21)02796-3 (2022).5.谭德塞:希望明年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联合国新闻6.COVID-19大流行所致全球超额死亡人数. WHO7.The pandemic’s true death toll. The Economist8.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2. UN9.网页链接(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来源:医学界责编:张皓宇校对:臧恒佳编辑:毕北北*"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相关百科 ·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10篇复工复产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群老金:时刻提高警惕,防控永无止境!!!搜索吴尊友的学历简介香港教授评论吴尊友北京4例死亡均为轻症有三种人不易染新冠吴尊友全球疫情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南山林雪萍

    苹果出逃记。10月份的《经济学人》,给出了一幅悲壮的苹果供应链离开大陆的素描画。在印度南部的硅谷城市班加罗尔的路上,尘土依然飞扬。但是,挡不住这里工厂的崛起。班加罗尔有1050万的人口,是印度的信息产业中心。这里,是全球软件外包的天堂。而现在,消费电子制造,正在快速崛起。这里有三座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贫贱不能幽默

    以六亿神州皆尧舜为前置条件的运动失败了,说明群众并不是尧舜,或者说并不都是尧舜。大脑发育程度的不同,决定了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大部分人不可能是尧舜。
    转发 4评论 19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镜子杂谈

    经济学人:为什么乌克兰必须赢经济学人在3月25日采访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泽连斯基肯定了乌克兰人民的不屈和英勇,同时指责西方国家给乌克兰的支援不够,并强调如果西方国家屈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核威胁之下,那只会纵容俄罗斯再一次用这种威...... O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无人书店

    //@财铁岭: 回复@欧杰克船长: 病毒非常有政治觉悟,一定是每天熬夜看论文的知识型病毒。//@欧杰克船长: 《柳叶刀》文章:新冠全球大流行将结束,关键时间节点:3月底 大哥,经济学人微博上竟然也放出消息了。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无心简影

    【拒续《经济学人》驻港记者工作签证 特首:签证批核属政府自治范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总编辑早前发表声明,指特区政府拒绝延续他们一名驻港记者的工作签证。 林郑月娥16日出席行会前,回应传媒就相关事件的提问时表示,签证批核是任何一个政府的自主权,她说自己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申请美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何新老家伙

    中国特有一种文人逻辑某经济学人说:我评论曰:@何新老家伙: 奇妙的中国文人逻辑就是没有讲不通的歪门邪道,准此:瘟疫病毒越是横行就是体弱者最大的健康机会。贫困越是严重,发财机会越多,诸如此类,搅屎逻辑。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四川魏静

    #哥本哈根被评为2021全球最安全城市#】CNN当地时间21日报道,根据经济学人杂志和智库的分析,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被评为2021年全球最安全城市,多伦多排名第二,新加坡排名第三。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埃及的开罗、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缅甸的仰光排在最后五位。香港排名第八,台北市排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