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胜利」的搜索结果

  • 用户头像

    切尔西不是鸟

    近几天在《城市的胜利》第36页中,看到一个观点:韦伯将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但是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是带来了宗教竞争或者说信仰竞争,破除了信仰一元化的局面,从而引发社会规则向着自由化民主化方向发展,因而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阎克文2014 @花项虎龚旺手札 @罗振宇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傅蔚冈

    今天在上海财大参加“全球城市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第一位演讲者就是《城市的胜利》一书的作者格莱泽教授,他的演讲和他的作品一样精彩。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政见CNPolitics

    或许这正印证了莎翁的名句:“城市即人”;哈佛大学的城市经济学家E. Glaeser在其著作《城市的胜利》中,也反复论证了这一观点:“人才是城市中最根本,最具创造力的部分。”五光十色的城市图景,归根究底,还是由无数个体的命运在此汇聚交叉而成。
    【命运交叉的城市】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上海还会不会是今天中国最大的城市?必然和偶然,对于一座城市的兴起和繁盛,究竟何者作用更大?原子弹的打击不能延缓一座城市前进的脚步,屠杀为数不多的中产阶级却可能使其一蹶不振。🔗 网页链接 #政见专栏#
    1. 微博附图
    转发 38评论 2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生个儿子玩

    随着人们逐步摆脱地理空间的限制和富人们对大房子的需求以及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追求,未来将出现一批依赖自然风光、旅游和养老资源而异军突起的新型城镇。目前,这些中心城市仅限于北上广深 @巴曙松 经济发展的中高级阶段,城市的胜利是高密度毫宅灾难,是低密度顶级毫宅的胜利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尹香武_半求

    对,补加几条:1,人口密度有利于培养亚文化和次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大保障;2,思想交叉产生新的思想,而思想产生领导力,所以城市永远领导农村;3,城市具有效率优势,因此资产化容易,而农村没有效率,资产化的难度大。 //@深圳Jacky: 还有,更环保。-《城市的胜利
    『密度为王/效率决胜』①空间经济学:与人口密度相关的集聚和规模效应/效率优势是核心。②密度方便生活/促进互动,互动促生/传播知识和信息及提升生产率。③没密度就少服务业,吸附力就弱。④以人的流动寻找最佳密度,别用大马路/大广场支解城市。⑤牺牲密度/效率,纯舒适的片区其价值体现慢!#香思录#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王志安

    回复@詹姆斯-Huang: 请阅读《城市的胜利》一书。 //@詹姆斯-Huang: 您昨天在微信推荐文章中写到,全世界70亿人口其实都可以住在美国德州的面积里,我很好奇,这是真的吗?有没有这个结论的出处?
    用冰冷的理性温暖世界——王局微信的三大内容:1.不一样的新闻评论;2.好玩有趣的书和电影;3.把旧闻变成新闻,把历史变成掌故。每天虽然只有一分钟,但绝对是最具含金量的60秒。下一步,争取每天推荐一篇文章。再下一步,要组件读书会。让我们阅读同步,思想同步。分享知识,分享快乐。快点来吧!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79评论 149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心出尘

    回复@布庶: 恩,好几本看过了,不过谢谢你的推荐 //@布庶: 读书人,推荐你几本我读过的书吧,《平凡的世界》《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寂静的春天》《废都》《狼图腾》《道德经》《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城市的胜利》《爱弥尔》《博弈与社会》《性心理学》,,,,,
    收到华生送的新书,细说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当前的矛盾。张明的书则从全球变化探讨中国的出路。都是好书。
    1. 微博附图
    转发 309评论 124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老犁叔

    吴敬链老师,推荐四本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城市的胜利“、“Why Nations Fail?国家为什么失败“@胡舒立 建议在财新网上寻关键词、“弗里德曼向中国政府的建议“。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财新中国改革杂志

    【第9期#中国改革读书会#】吴敬琏在读书会上推荐了4本优秀书籍,包括吴敬琏的《中国增长模式抉择》、马骏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和James A.Robinson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以及一篇弗里德曼的文章《弗里德曼给中国政府的建议》,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栾峰1239

    记得《城市的胜利》里专门提到底特律,炫目的城市设计和建筑环境塑造,不是城市走向没落的解药。我此前针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研究文章里也专门提到,历史特色或者炫目的设计就是锦上添花,绝非成功的关键。可惜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地方拿着锦上添花的事情当灵丹妙药。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青豆书坊

    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中不断提醒人们,城市底蕴在于居民,而不在于混凝土。所以他批判过犹不及的迪拜,反对城市盲目扩张。对中国城市摊大饼式的平面扩展,他也表达了忧虑。至少,这是一个特别警示——格莱泽的城市赞歌不是为表面羞怯,实则狂热的中国“城镇化”谱写的。by@西闪 转自@新京报书评周刊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蘇鑄先生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是牙牙妈

    //财经网“北京城连日的雾霾终于造成连续五六天的重度污染,在PM2.5达到700~900的时候,人们难免冒出一个念头:这北京还适合人类居住吗?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污染、交通拥堵,似乎成了一个噩梦,那么是不是逃离到乡村才是出路?有一本美国学者格莱泽写的书《城市的胜利》回答了这些问题”
    【专栏·城市的诅咒或胜利】北京市区摩天大楼此起彼落,古都风貌有没保住大有疑问;平面的扩张上早把大饼摊到四五六环,城区面积30年前基本限于二环以里,为62平方公里,现在五环内面积650平方公里,大了10倍。500万辆汽车堵在大小马路上,一起喷吐废气,给京城扣上巨大灰色罩盖。🔗 网页链接
    1. 微博附图
    转发 1评论 0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王周杨_Veritas

    看过Woody Allen的「午夜巴黎」,主人公的午夜穿越回到20年代,经历了一场「流动的盛宴」。在那个美好时代,涌现出一个个震撼的名字,也许这就是「城市的胜利」。城市,同样是Woody Allen的创作之源。
    原微博
  • 用户头像

    我是牙牙妈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