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菜」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Jokielicious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文化人李云龙

    布林肯:要么上菜单要么上餐桌文明得很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文化人李云龙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别致大视野

    张捷教授:若农民稍加勤勉,如果农民承包三十亩地之后撒上菜种,以芹菜为例,芹菜长成之后一斤卖两块钱,那么30亩地便能带来200万的收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詹志斌同学

    快八点儿子才踢完球,然后开车半小时,等上菜半小时,终于吃上晚饭了,大蒜配红辣椒子,吃啥啥都香,来姜虎东一定要试试大肠大蒜(最后几图) +6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文活武使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童话荒漠云天明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反射弧超长星人影九

    挣点给你随份子让你垫丧葬费呀。正所谓唢呐一响布一盖,全村亲朋等上菜。灵台爹娘全聚齐,玉面郎颖堂下拜。//@玉面郎颖: 你又来捞钱给你家人看病?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外贸发布BBS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肖锋

    布林肯论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你不上餐桌,就上菜单。”中国制造: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如果没有贸易保护,中国车企将“摧毁”全球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吗?)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简木生--撰稿者

    看《繁花》这个剧总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彩蛋,我把自己看出来的稍微写写。1,爷叔和阿宝在和平饭店的房间号是72号。联系香港和上海的一部文艺作品是72家房客。该作品最初是上海的滑稽戏,后不止一次被香港电影人拿来改编创作。注:王家卫提到为什么要让和平饭店成为宝总公司办公点,因为这里看得见的上海的黄浦江和苏州河,即上海的“里子”和“面子”。这句话非常贴切。2,三羊牌T恤衫的情节原型应该是恒源祥和三枪保暖内衣。恒源祥最出名的那句口号就是“羊羊羊”。3,这个剧有不少大量老戏骨,例如九十岁的游本昌爷爷,又例如剧中葛老师的扮演者陈国庆在上海地区有极高的人气,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而无论是老娘舅还是繁花两部剧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吃泡饭。而客串的演员中上海人比较熟悉的可能是骆文莲。因为她曾在老娘舅里演了美娟一角。而当年与美娟组cp的恰好是演葛老师的陈国庆演的阿庆。4,前四集中玲子和阿宝聊到了两只蟋蟀,一只叫欧阳锋,一只叫洪七公,考虑本剧导演是王家卫,so又是一个彩蛋。5,第十一集陶陶的老婆芳妹在家里看的喜剧电影虽然没有画面,但有声音,其中有一句的“三花聚顶”,显然是《东成西就》。6,第十二集阿宝跟李李聊到了黄河路的由来,聊到了盛四公子当年打赌输了才有的黄河路。这里的盛四公子,说的是盛恩颐。剧中爷叔的设定是曾在旧社会娶了一对姐妹,现实里盛恩颐也曾娶过一对评弹演员姐妹。而让盛恩颐打赌输掉一条街的那个人则是军阀卢永祥的公子卢小嘉,其还有一个事迹可能更广为人知——他曾扣下过黄金荣逼得杜月笙给自己下跪磕头。7,剧中小宁波因在27号受挫而一气之下嚷嚷着要跳黄浦江,被阿宝吐槽这里是苏州河。但其实他们所在的位置外白渡桥其实恰好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交汇之处。所以小宁波也没说错。当然很多朋友对这里异常熟悉,因为这里也是当年依萍跳河的地方。8,宝总重回市场,强总利用李李设套,两边围绕着601和603股票的斗智斗勇,其背景是现实里的“宝延风波”,剧中改名为宝瀛大战。该事件也是中国第一次并购案。1993年,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举牌上海延中实业,打响了新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第一枪。9,强总提前能知道申奥失败的事情,而在当时能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少之又少。10,剧中“至真园”是以上海黄河路的“苔圣园酒家”为原型拍摄的11,剧中的沪联商厦原型则是华联商厦。前身为民国的永安公司,是上海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服饰公司原型应该是上海时装商店,它的前身则是四大公司的另外一家——先施公司。12,剧中还原了九十年代黄河路的热闹,而黄河路上除了吃,也曾是中国娱乐业一个黄金地段。民国时期的明星大戏院也是在这条路上。可以说是越剧在上海兴起与发展的地方。而除了越剧该剧院也承担电影院的作用。13,还是黄河路。除去美食和娱乐外,黄河路上还曾有过一个中国版的“南丁格尔”——张竹君。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张竹君就随万国红十字会深入东北救护受害的中国人。而在1904年11月,她在上海创办女子中西医养病院。之后又在1905年与李平书合办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这是由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医科学校,位置就在黄河路上。1926年,上海霍乱肆虐,张竹君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而1932年淞沪抗战与1937年八·一三事变,她依然在战火硝烟中抢救伤员。值得一提的是张竹君终生不嫁,却收养了20多名孤苦儿童,并将他们抚养成人。14,剧中金美林与至真园的战争最终因为一盆大王蛇被端上来,一张人情借条而结束。故事时间为1993年,现实十年后的2003年,在经历“非典”后,国家叫停了野味上菜,从此以后大王蛇这道菜就很少能看见了。15,剧中爷叔为帮阿宝找到自己老朋友们借香港大厨。香港大厨的扮演者正是钟镇涛,曾演过《金玉满堂》。有意思的是在《金玉满堂》中熊欣欣上的第一道菜就是干炒牛河。注:感谢网友提出。钟镇涛演的大厨在《金玉满堂》(满汉全席)里只有一个关门弟子,就是张国荣演的角色,剧里还提了后面都是让徒弟来,也算一个隐藏彩蛋吧。16,爷叔在剧中提到年纪为七十岁,倒退回去推算,爷叔的出生年月为1925年生人。剧中又提到爷叔16岁就混了证券市场,即四十年代开始爷叔积累了不少人脉。爷叔也是连接了新旧中国和新旧上海的人。就像九十年代的上海一样。17,剧中虽然以上海话为主,但实际上包括了粤语、苏北话、宁波话、海宁话、扬州话、无锡话等在内的南方多个方言。而该片以九十年代上海为载体展现的是整个九十年代的经济全貌。片中提到了当时浙江各地诸如诸暨、海宁、杭州等地实体业发展情况。王家卫的野心可以说非常大。18,玲子所代表的是上海当时第一批的海外淘金者,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九十年代回国。除去赚了第一桶金外还有一个大背景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玲子回国后菱红也跟着回国了。19,花絮里王家卫本人的上海话非常好,完全听不出来香港口音 。而剧中的上海话仍旧会给人一种失调的原因则是演员各种说的上海话版本不同。例如胡歌说的就是典型八零后的上海话,而游本昌则是四十年代的老上海话,陈国庆等人的上海话反而是比较接近九十年代到新千禧年的——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已经作为沪语电视剧演员经常出演电视剧了。20,范志毅客串了工厂的老范,有意思的是在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制前,在50、60年代,但凡人数过百的工厂通常都会有足球队。如国棉十二厂、十七厂、中国纺织机械厂、上海船厂、江南制船厂、上海锅炉厂等,都拥有几十支足球工人队,而汽车一场则有31支工人足球队。所以某种意义上范志毅的客串也是一种致敬。21,玲子家的三个邻居来头都不小。他们分别是油画家陈逸鸣、音乐人孔祥东和京剧名伶史依弘。孔祥东是当今国际乐坛上熠熠生辉的钢琴家。陈逸鸣是中国已故著名画家陈逸飞的胞弟,其本人也在画坛有着不错的成绩。有意思的是他在进组的时候带了十多张自己早年创作的《少女肖像》来到剧组,而当年这些画作正是陈逸鸣在30年前以马伊琍为模特创作的,马伊琍当时还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新生。史依弘是著名的京剧旦角,她是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现为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特聘教授,也是国家一级演员,拿过梅花奖和白玉兰奖。22,故事的开场,阿宝与一位作家老师相会。这位作家就是《繁华》原作者金宇澄。23,故事前期阿宝听从爷叔的建议,借钱,投了电真空股票。该股原型为“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国首个将国有大型和中型企业改成股份制的案例,由原先的上海灯泡厂等几家工厂联合成立。也是第一批上市集中交易的股票“老八股”之一,其纸质股票一上市,就成为了最初的证券交易市场——静安证券营业部的“大盘股”。24,故事中阿宝购买电真空股以及通过购买新股认购证发迹的事迹或多或少参考了现实中杨怀定的事迹。据媒体报道,交易所开业第一天,电真空成交1000多股,杨怀定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彼时,电真空面值100元,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怀定抛了股票后,净赚150多万元。25,剧中经常展现1993年东方明珠修建的场景。它的建设始于1991年,而之前王家卫访谈中提到故事会结束在1994年这个时间段,恰好是东方明珠完工的时间26,李李在至真园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幅陈逸飞油画,一幅名为《聚焦》,另一幅为《笼中女人5》,全都是名噪一时的陈逸飞“古典仕女”系列中的佳作。但《聚焦》这幅画是2000年才画完的,穿越到1993年黄河路显然是一个bug。,叉腰,王家卫,没想到你也会有bug啊27,第二十二集旁白。阿宝提到自己是在思南路长大,以及在思南公馆附近的另外两条路皋兰路和香山路,曾以两个作家命名一个擅写悲剧,一个擅写喜剧。在旧上海,皋兰路的名字是高乃依路,香山路的名字则是莫里哀路。阿宝口中那个写悲剧的作家是皮埃尔·高乃依,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写喜剧的作家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法国大作家莫里哀。值得一提的是阿宝长大的思南路原名则叫马斯南路。街名最初是为了纪念的法国音乐家是儒勒·马斯奈。这些路名之所以全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诗人和剧作家的名字。是因为这里曾是上海法租界。1943年汪伪政府收回法租界后,高乃依路名被改名成文安路,用的是河北省的一个县名,之后又被改名皋兰路。思南路在1943年-1946年,被更名为蓝田路,在1946年以后用了贵州省的思南来命名。莫里哀路则在1943年被改名香山路,一直没变过。27.5:说到香山路,再稍微延展一下吧。在香山路6号曾有一家奥古斯丁会寓所。是由上海的西班牙奥古斯丁教会所建,教会利用人们的信任,通过散发《教会生活》杂志聚敛了巨额财产。这些西班牙奥古斯丁的修士们收到捐款后并未用于原先承诺的济世安民,而是用于自身奢靡无度的生活。1925年,他们利用欺诈得到的捐款买下了香山路上的两亩多土地,兴建了这栋豪宅,作为西班牙奥古斯丁教会的总部。美国记者爱狄•密勒因为这幢楼写过一本《上海——冒险家的乐园》的书,来描写旧上海的鱼龙混杂,连宗教都能作为人们贪婪的道具。这本书其实不怎么出名,但这本书的一句话很出名——“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这句话的就是出自这本书,沿用至今。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蘸盐

    我对我女儿也有餐桌礼仪要求。就是自己吃自己的,别乱劝菜,别乱转桌子,别站椅子上吃,伸手夹菜的时候袖子头发别沾上菜汤,油手别往裤子上抹。还有就是别吧唧嘴。至于别的什么给爷爷奶奶夹菜给舅妈卷烤鸭给爸爸盛饭,一律不用我本人就从小特别反感传统爹味,“这是为你好”“来给大家表演一个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史实君

    中国国宴和印度国宴的差距来华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共进晚宴菜单曝光,金色大厅40多米长桌上,菜品、果蔬及酒水丰富多样,各彰其美:中国一带一路国宴菜品:1、冷盘;2、全家福;3、沙葱牛肉;4、北京烤鸭;5、什绵鲜蔬;6、冰花锅贴;7、蟹黄烧麦;8、天鹅酥;9、象形枇杷;10、水果;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晓旋枫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乌有之乡

    孙锡良|碎片化的中国形变作者:孙锡良来源:乌有之乡网站转自孙锡良B公众号在我还小的时候,每到过年过节,亲戚之间便会有所往来,生活虽不富裕,“走亲戚”的程序不能少,“走亲戚”的味道很幸福,祖辈亲戚,父母辈亲戚,相互之间都要走到。  有人认为,因为那时吃得不好,走亲戚混吃才产生幸福感。  不是这样,亲戚,亲戚,走动才有个“亲”字,不相往来,亲与非亲就没有区别。  后来,人的流动性大了,打工的打工,搬迁的搬迁,加之“新观念”的人越来越多,亲戚之间就就由“走亲戚”换成了“走过场”,有时连“过场”也免了。  从亲戚间的走过场,已经发展到兄弟姐妹间的走过场,再又发展到父母子女间的走过场,同是一家人,可能分散在全国,可能几年见不着面,家中更夜坐,尽是远离人,长时间分隔消磨,无论何等重要的亲情都开始碎片化。偶尔想起,那是亲人,某年再聚,已近陌生。  随着少子化和无子化的趋势迈步走来,以亲情为纽带的中国社会正在迅速碎片化,最终将走向物质高度现代化时代的亲情瓦解。  亲情之外,同学情,朋友情,也正在急速走向碎片化。  前些日子,有同学让我组织大家回母校搞一次聚会,我不太有积极性。为什么呢?不是怕麻烦,而是感觉今日同学已非往昔同学,年过半百的一群人,相当一部分各怀心事,价值观已严重分化,相互之间谈得来的并不多,如果再夹杂一点“成功指数”进来,那就更无趣,我不再想请大家一起过来吃个饭喝杯酒吹几句牛就走人。  亲人,同学,朋友,时空之隔只是感情疏远的一个原因,更大原因在于彼此之间的价值观已经失去了趋同感,这个鸿沟正在吞食各种传统关系。  对价值观的侧重性难道会碎片化感情?不全是。如果大家的价值观简单趋同,价值观更易于将人际关系简单化,反之则复杂化。亲戚亲人之间,同学朋友之间,之所以表现出情感碎片化,主要原因是价值观碎片化在先。  尽管西方更强调价值观多元化,但在他们的国家最容易被记住且被最大多数接受的共同价值观却很简单:民主、自由和法治。  你无法简单判断这六个字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它们确确实实只追求这六个字,哪怕为此付出生命代价也是如此。西方国家天天搅在一起干扰世界,它们说是为了共同的价值观,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它们就是这么坚持着,并不因外界批评而动摇。  真假,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糊判断,是见仁见智的事,如果掺杂点斗争情绪,就只能各说各话。如果能放弃成见,我们必须承认,它们能统一在这六个字之下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它们愿意为这六个字确立协调性关系,体现了共同的吸引力。  大家再闭眼思考三分钟,14亿人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你能给我什么答案?  我想了很久,曾经,由一个“公”姓价值观凝聚所有人,现在,找不到合适的交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同的价值观吗?  不是。这是一个发展愿景,或者说是一种口号式理想,并且还是一种模糊理想。什么叫复兴?复到何种程度就叫兴?复到哪个朝代的影响力可宣布已复兴?口号不等于价值观。  有人会讲,我们不但有共同价值观,而且远不止六个字,光核心价值观就有24个字,五千年的中国可以凝结出更为丰富的共同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不是道德守则,不是字越多就越好,每个字都要有共识,并且每个字都能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中,14亿人中至少有10亿人记不住这一串字,何来共同追求?字数越多,越反映出价值观碎片化。也可以理解为,因缺少简单的高度认同,故只能碎片化广覆盖,碎片化,意味着分歧多。  对于中国人,当前最迫切的恐怕不是急于否定外人的价值观问题,而是要拷问自己的共同价值观缺失,我们有没有一种“东西”让所有人愿意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并且不管人变时变都在捍卫此“东西”?  价值观碎片化,实质上又等同于价值观异化,更确切点讲,就是中国人没有共同价值观。  共同的价值观必须是写在宪法里但又存在于比宪法还高的每个人心中的死理,只有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才能保证写在纸里的东西可得到落实,如果它只存于纸而非真实践行,注定没有上升为共同价值,只能说是少数人曾经的设想。  价值观碎片化的后果是什么?  价值观碎片化首先会导致社会碎片化。大社会,小认同,会让一切政策都找不到共识,最后只能采取“硬”的手段执行,而这种“硬”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最终会得到体现。  价值观碎片化会导致社会矛盾复杂化。西方国家为什么可以做到“小政府大社会”?我们为什么只能采用“大政府大社会”?找不到共识,矛盾表现更为复杂,解决矛盾需要更大的力量,过去,一个公安可以守住一个乡镇,现在,你在乡镇设一个派出所还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大家知道管得太多,但又不得不管那么多。  价值观碎片化最大的危害是人与人关系走向沙化。中国近几十年也强调“价值多元”,但又误读了“多元”,很多人只强调“我的想法”,错到离谱也要求被尊重。以“绝对自私”为诉求的价值多元最终必定是满地碎片,人与人靠这种碎片不可能粘合到一起。如果没有水和水泥,聚沙能成塔吗?  碎片化最终会导致价值观畸形。  前不久,看到一电视新闻,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哭着问老公钱去哪儿了?她说女儿要做手术急着要用钱。对着镜头,那男人说钱都拿去打赏女主播了。记者问他难道不知道孩子生病要用钱吗?他说:“其实没大病,就是医院想赚钱才提出要做手术。”  一个亲女儿,一个从来没见到永远也见不到的女主播,他选择了把钱花在后者身上,反让医院背上黑名,这个人的心理畸不畸形?他的价值观是什么?  一位“卡子哥”,特别爱喝酒,特别爱交友,人家把钱花在老婆孩子身上,他把钱都花在了酒肉朋友身上,喝了酒,回家还经常打老婆骂孩子。后来,他的家散了。这一来,他更加爱酒,喝完还要去娱乐一下,朋友不肯陪还会惹他怒吼。有一天,听说他死了,没朋友来送他,是单位帮着处理的后事。  交友有价值,但把交友的价值畸形化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某省有一个全国知名的中药批发市场,有一位老板本是农村人,靠卖天麻发了财。他的天麻为何畅销?因为他学会了用硫磺熏制天麻,外观极好,新鲜度看似很高。发财之后,他也懂得回村里做些好事,得他好处的人不在少数,他随便表个态都比村支书管用。后来,政府严打违法熏制中药材商人,他被村民举报了。结果呢?倒霉的不是他,而是那个举报人,因为村民更恨后者。天平的一边放钱,一边放公理,你猜哪边净值重?  离开大社会,看看学龄世界如何?  中国的孩子,从入幼儿园第一天起,就设定了一个有价值的远期追求——好工作。中间的过程都是奔着这个追求而去,至于孩子幸不幸福、适不适合都不重要。在这种力量的加压下,中国孩子的意识成型也都非常规矩统一,必须是为满足父母设定值而努力。  现在的大学,有许多竞赛,部分竞赛用处较大,可以直接用于保研。在竞赛项目还不多的时候,你拿个数学建模一等奖就直接保研。保研的吸引力大了,参赛的人越来越多,一等奖也多了,就只能取消直保。然后,参赛的学生又少了,不保研,谁愿意学啊!  竞赛的价值,本是设定为让学生学得更好。  获奖的价值,在学生眼里只有保研最重要。  学生奔着的不是知识有用,而是保研有用,学问本身并不重要。  保研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那就回到了幼儿园第一天起家长设定的追求值——好工作。  追求好工作本身也不是问题,中国孩子的问题在于过程中的畸形功利化,最后的结果是,教育培养了天文数量的大学生,但没有培养出与中国人智慧匹配的创新人才,甚至是没有培养出真正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的一般性人才。  除个体价值取向碎片化,区域之间也存在这个问题。长沙人跟北京人在价值取向上就分歧极大,长沙人跟北京人谈房屋的价值,那完全是离婚的两口子——不是一家人,长沙人同情北京人忍受高房价之苦,北京人心里在嘲笑长沙人房子太贱,北京人现在最大的心理优势恰恰是房价,如果高房价没了,北京人的优越感就瞬间消失。北京人的优越感,除了高房价,你以为是餐桌上会多出几个菜吗?如果你在北京没房子,人家压根就没当你是北京人。  亲情碎片化,价值碎片化,与之同步的还有国人的知识碎片化。  中国人在外聚餐,不管桌上坐着什么人,不管桌上菜的好坏,总有一道免费的必加之菜——天南地北菜,杯一举,筷一动,人人都能海说天下大事,个个看似知识渊博,口才不好的最好别插话,哪怕你是真博士,也未必侃得过酒桌上的唠神。  国人集体快速增长起来的“知识”来源于哪里?网络。  事实上,国人并没有热爱看书的习惯,尤其是没有系统阅读的习惯,能偶尔读那么一两本热书的人倒是有,愿意沉下心来读一些与工作无关的、成体系书籍的人很少。  不系统性读书,只从网络取料,获得的知识只能是碎片化印象,并不能称之为知识,绝大部分“网络印象”可能是流量需求下的垃圾堆积,为了引流,必须制造猎奇效应,是否真知并不重要。这类人,逻辑思维是混乱的,结论也经常是矛盾的。  知识碎片化的一个显著负作用是让追求真知者变得异常不受欢迎,后者耗时费力且不易得到,而前者只需要吃个免费快餐。碎片化的常态也给传播知识者带来困难,没有一种真知能像网文那样一眼即通。事实上,不经嚼的知识不可能有味道。  碎片化在不断制造人与人的异化,精英们喊的主义跟现实干的主义不统一,会固化人心异化的坚定性,社会是最好的教科书,没有任何价值引导的效果会好于这本书,只要有悖于这本书的内容,从前被灌输成型的价值观也会扭曲。价值观扭曲后,大家只会达成另一种无奈的共识:咱俩谁也别惹谁,老子不给你抬轿,你也别给我喂鸡汤,你若欺人太甚,我就反骨有理。  我也看得出来,近十年来,有识之士正在试图改变碎片化倾向,但收获并不大,价值碎片化趋势不但没有得到遏制,相反还在加速,还远远没有达到最高潮,也许只有碰到锋利的礁石之后才可见顶。  西方有不足,但它们好歹整合了六个字,西方也在碎片化道路上,但有六个字粘合着,即使虚伪,也虚伪出了一个共识。我们呢?俺是小民,生来卑微,后天平凡,头脑简单,对社会没有价值,只具有个人价值和家庭价值。与简单身份相对应,我也只提倡六个字:民主,法治,共富。  中国有所大学粉末冶金专业很厉害,金属粉末,本身不耐磨,也做不了多大用,但通过有效的组合,它就可以做成要求极高的飞机刹车片,然后就具备了高附加值。  如果向世界发出问卷,外国人如何秒答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  如果向自己发出问卷,中国将靠什么凝聚已碎片化的14亿人?#碎片化#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语言艺术鉴赏

    现在结婚干饭才是主角了//@林丛菲: 谁都不能影响我上菜//@大聪明永哥: 哈哈哈,上菜抢了风头 //@这个太牛了 :哈哈,新人的风采都被抢了,上菜是头等大事,没有什么比这个重要了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大聪明永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冲浪男孩钻钻子

    【请听题】今天你去相亲,约了吃西餐,菜单有中文但是都特别贵,你就点了两个英文的,等了很长时间还没上菜,你就问服务员,服务员说你刚才点的两首钢琴曲,已经弹完了...后来回到家,妈妈问你今天吃了啥,你:_____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Q-underwater

    是时候上菜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庄时利和

    才想起今天是小年。今晚的主菜是黑松露奶油蘑菇意面,味道调得很正。称为主菜的原因是,成本最高,磨了四分之一颗黑松露进去。上菜前我老婆让我去冰箱里找找有没有啥绿叶菜,能放意面上点缀点缀,我看了一下问小葱行吗,她说那还是算了吧……鸡蛋粉丝包菜和香芋蒸排骨也很好吃,这次在朴朴买的芋头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晏凌羊

    进店后(南村中学对面,名字忘记了),等了一个半小时不上菜,催促两次“我们肚子很饿,你哪怕先给上一个菜啊”,未果。出来吃饭,从来没试过等这么久(正常商家至少会上一个菜给顾客垫肚子并稳住客户)。我忍无可忍,砸菜单走人了。把油门踩到一百二,这会儿我和逗号已经在市区餐馆吃完饭,人均消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行政法李佳

    要离开澳门了,省了好几天钱,今天吃顿好些的,很难订到位置的米其林三星,还没有上菜,店面环境很华贵,第一印象很不错。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Rebel-Sun

    美国人民真倒霉!新泽西的高层大火烧死10人,奥兰多的小女孩看病出不了小区,加里福利亚州的孕妇流产都没人管,德克萨斯州疫情转运大巴侧翻致死27人,拉斯维加斯的父亲约翰为了能给女儿丽萨买奶粉只能带上菜刀威胁!洛杉矶社区全部被封锁,物价上涨好几倍 佛罗里达州的工厂把工人锁在里面交叉感染!还 ...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夜雪猫猫

    上菜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宋云止蒸果仁豆枣糕了

    嗨朋友们!之前给你们预告过的安本素暖菜板来啦!请注意!是暖菜/板!不是暖/菜板!不是切菜用的板子!那个不需要会发热!咳我们言归正传。我之前就给大家说过,这是一件,北方人看了会疑惑,南方人看了会流泪,的神奇产品。我把产品介绍发给阿宅和二白的时候,阿宅看了深感疑惑,“这东西有啥用?”二白看了简直当场泪奔,“卧槽还有这种好东西???!!!”不得不说,没在南方过过冬,就不会懂南方人冬天吃饭的痛。北方供暖之后,即使室外积雪三尺,室内也保持在20度以上,菜可以慢慢做,饭可以慢慢吃。南方呢?O(╥﹏╥)o 冬天恨不得室内比室外更冷,我家饭厅,我有记录的历史极值是-6度。有时候我妈想多给我们做几个菜,最后一个菜还没上桌,第一个菜已经没什么热乎气儿了。一顿饭还没吃完,鱼也凉了,肉也凝了油了,汤都是冷飕飕的。实在是吃饭的乐趣都削减了一大半。尤其是正月里来客人,大家吃饭聊天时间长一点,中途都得将几个菜再重新热过,不然那简直是一桌子冷盘 -_-||所以,当我和二白看到暖菜板这种主要功效就是“让你在冬天也能从头到尾吃一顿热乎饭”的产品,那真的是疯狂地心动啊!!!!别的不说,光是全程能喝上热汤,在冬天就是一件舒坦事儿啊!冬天下馆子,少不了要点个锅子,下面点着酒精灯一直加热的那种,就图个热热乎乎,这下在家里,不用酒精灯就能享受到了。安本素折叠暖菜板,看着不大,能放5、6个菜,足够一家人日常使用了。我们体验的时候,我妈就很开心,夸它真的有用,吃到最后鱼都是热的,红烧肉也没有冻住。它有三个时间区可选,最长能保温5小时,不管加班多晚回家坐到桌前饭菜依旧热气腾腾,真的会幸福感拉满~而且它本身会散热,围着它吃饭,就像是在桌上放了个小暖炉,吃饭更暖和更舒服。其他几个大家会关心的问题:①暖菜板用的是3mm超晶钢的医用级玻璃,导热更集中,不会冷热不均匀②玻璃面板表面不会过分烫,四边有防烫设计,小朋友误触也不用担心烫伤;③玻璃面板散热很快,用完不用等就能收起来,承重力很耐型力都很好④玻璃面板,用湿抹布擦一擦,油污菜渍汤汤水水的,轻松擦干净;⑤它的底部四面都有散热孔,完全不用担心会不会过热变形或者烫伤桌布的问题;⑥额定功率400w,每天吃饭的时候用,不用担心很费电;⑦可以单面使用,一人食开一面加热就行,更节能~⑧机身重量2.5kg,折叠后很好收纳,厨房找个地方随手一塞就行;另外,这个暖菜板也特别适合有小宝宝的家庭。很多时候,给宝宝喂饭都是一场持久战哈哈,别说冬天,日常吃个饭也能磨蹭到饭菜都凉了。这个暖菜板能保证小朋友的饭菜一直热乎。除了吃饭的时候保温,暖菜板还有更多用途等着大家去开发。它有90°C、110°C、130°C可随意选,导热也很快。比如,冬天的室温下想解冻冰柜里拿出来的鸡鸭鱼肉可不容易……搁在暖菜板上,问题就轻松解决啦;冬天的早上起床,洗漱前把牛奶面包放在暖菜板上,洗漱后就能吃热乎的早饭了;闲暇的周末在家泡个茶喝,用它当茶台,还能一直保温~另外,其实,还可以把面膜放在上面加热嘿嘿嘿嘿。对我来说就是,这是我一定会给爸妈安排上的冬季神器。怎么能让我爸妈在南方的农村尽可能舒适地过冬,一直是我特别在意的。有了这个暖菜板,我爸妈冬天吃饭就不用因为怕饭菜冷了,就不乐意多做两个菜,或是吃得特别急了。现在双十一正好,原价469,团价249;还参与跨店满减,几乎是全年最划算的时候,现在的时候买了,天再一冷马上用上了,不用天天吃火锅担心上火长痘...优惠戳这:网页链接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智族GQ

    进入中国三周年,庆祝生日会上NET-A-PORTER颇特准备和智族GQ一起上菜?!一键解锁来自颇特的专属灵感菜单,生日面已就位,快来看看明天吃什么口味!#NAP一下# 千人千面 #智族GQ颇特面馆营业中#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Jokielicious

    中国人在汉译英上真的太委屈自己,在英译汉上又太抬举别人了(英吉利/圣诞节/枫丹白露,怎么文雅优美怎么来)。很多我们的节日,文化,食品,明明可以用音译却偏要翻译成“中国的xx”比如“Chinese dumplings, Chinese steam buns”, 韩国中秋用的是Chusoek但我们的是感觉不出所属地的“mid-autumn festival”.英文圈里的点菜梗多就是因为大多数外国菜都没有类似“sweet and sour chicken”这样的名字而是“bibimbap,kebab, Aloo Gobi”这样的音译配上菜品简介,所以很多不熟悉某菜系的就会容易闹笑话比如一顿饭点一堆前菜。大多数翻译就是这样顾客适应餐厅,自己默默掏出手机搜索什么是tenpura。这样委屈自己的翻译到了最后结果就是,gyoza(饺子的日文音译)大家都知道,jiaozi却没人认识,Ramen(拉面的日文音译)大家都知道,lamian却仍然还被翻译成chinese noodles。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PropheciesofApollo

    这段时间没怎么上线,是因为小忒也在经历非常困难的时刻。一是和我妈依然在为到底是去IC读研还是走她更偏向的折中方案(走东蒙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二是新年仙封城的时候,我是完完整整体验了一遍持续一个月封城,小区内没有阳性居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下楼在绿化带和景观大道闲逛。但小区一旦有一户确诊阳性,为了达成社会面清零的目的,他的左邻右舍上下三层都要被拉到隔离点。因为阳性人数指数爆炸性增长,隔离酒店和医院早就满员,隔离点是另设的条件极其艰苦的上下铺,曲江有一个小区的哺乳期的妈妈和小孩都被送进去了。封锁初期买不上菜吃不上饭也是真的。后续加了小区购物群才逐渐好转。可以说那次经历对我的打击是过大了,现在所在的城市只要一静默/在网上浏览到封城人们买不到菜吃的新闻,我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情绪波动。这段时间一直处于惊恐发作的状态,一直在努力调整这样的心态,也不想让自己悲观痛苦的情绪影响到友邻,谢谢你们一直包容我。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也即将面临静默,可以私信我,我整理了封城期间必备物品的清单。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MademoiselleCherie-Luna

    自从放弃线上抢菜之后我快乐多了,每天睁眼的挫败感没了。放弃对食物的追求,有车就上,邻居吃啥我吃啥。而且只要足够耐心,你想要的东西总会有人团的。上两周我还在狂骂莫斯利安,这周我就团上了简爱;上周还在桃李,这周就团上了wagas和全麦贝果。 而且放弃抢菜,就可以好好睡觉,好好睡觉+开心醒来,是生活中多么重要的一环。反正线上菜也抢不到,不如直接放弃,睡个好觉。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半岛都市报

    #00后小伙连续3个春节坚守岗位# 对于有需要的人坚守是有意义的】00后小伙张辉,老家在河南新乡,3年前来到上海当一名服务员,因工作出色晋升为后备主管。每年过年都是最忙的时候:引客、点单、上菜、讲解,最多一天接待200多桌顾客。今年他再次选择留下,和不能回家过年的顾客一起跨年。张辉 ...
    展开全文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