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正观新闻

    【开局良好 郑州1~2月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比上年全年加快2.8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比上年全年加快4个百分点。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8.7%,比上年全年加快4.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6.2%、23.9%、19.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1.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1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2%,超六成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2亿元,同比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7.1亿元,同比增长13.9%本报讯(记者 侯爱敏)市统计局昨日发布1~2月经济运行分析。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三标”引领,项目为王拼经济、勇挑大梁争出彩,1~2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工业生产提质增速。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比上年全年加快2.8个百分点。六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超五成行业生产改善。具体来看,制造业作用更加凸显。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比上年全年加快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9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增长加快。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8.7%,比上年全年加快4.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向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6.2%、23.9%、19.6%,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个、6.1个、7.1个百分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投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重大项目投资加快推进。全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高。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比上年全年加快6.4个百分点,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明显提速。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1.7%,比上年全年加快48.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80.7%。消费市场持续向好。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1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2%,超六成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多种消费业态协同发展,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仓储会员店、折扣店、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分别增长46.7%、22.5%、11.3%、4.9%;线上消费持续火热,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8.9%。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财政金融平稳运行。1~2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2亿元,同比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7.1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民生支出223.2亿元,同比增长29.2%。截至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870.5亿元,同比增长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8240.4亿元,同比增长6.2%。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1~2月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因素不断积蓄,新动能加快形成,增长后劲明显加强。但同时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下一步全市应统筹做好招商,加强项目谋划,持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为推动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郑州日报)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石小杰微博

    他把中国股市禍害烂了股民赔惨了就这么走了?太便宜易光光认真审计他吧!破坏中国经济运行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蔓延谁的责任?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潍坊晚报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 比上年增长5.2%】今天(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据介绍,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 ...展开 播放视频 播放 当前时间 00:00 / 时长 00:14 加载完毕: 100.00% 媒体流类型 直播 试图直播,当前实时播放直播  播放速度 0.5x 1x(默认), 选择 1.25x 1.5x 2x 倍速 高清 720p, 选择 标清 480p 流畅 360p 720p 小窗播放试试“小窗播放”,边刷微博边看视频 全屏 静音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ontext Menu 复制视频地址 🔗 网页链接 潍坊晚报 + 关注 正在小窗播放中 点击展开 00:14 1次观看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网易财经

    #我国人口总量将长期保持下降趋势##报告称未来每十年出生人口下一个百万台阶#】每年1月的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会公布最新的全国人口数据。按照这一惯例,国家统计局将于1月17日公布2023年全国人口数据。学界预测,继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后,2023年我国人口负增长的程度会继续加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第一财经表示,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最初时期常伴有人口增减交替的波动。按人口规模性变化和“三年疫情“影响,2023年人口负增长会比2022年更甚,但2024年,生肖龙年和“三年疫情”生育反弹,人口负增长可能缓和一些。网页链接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胡锡进

    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更重要的是用行动唱响,鼓舞人心。出利空政策的就是唱衰中国经济,打横炮吓唬企业家让公众感到不确定性,制造各种紧张感的,客观上都在唱衰中国经济。还有给员工降薪的,更是打击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我认为,保大家收入,并且让收入稳中有升,这是对中国经济光明论最重要的唱响。这应当是2024年经济攻坚战的核心。现在一些尚有一定利润的国企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也给员工降薪,这很不应该。对国企的业绩考核应该加入不降薪这一项。对民企大幅降薪的,管理机构也应当干预。民企经常受到各种不应有的行政干预,偏偏这一项一直缺位,我认为这方面的监督应当补上,或者由工会把这个职能真正发挥起来。看到上海等地拿出一笔钱促春节期间消费,各地应当尽量效仿。给低收入群众发购物劵,这对消费的拉动最直接,对信心的鼓舞也最有力。还有股市,它涉及上亿人,它与社会大的信心是高度互动的关系。重新把股市推向牛市,这应当是国家2024年的明确目标。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无疑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有许多年轻人找工作困难,还有许多人被降薪,很多人手中的股票亏了,大家房产的价值都缩水了,信心如何建立?所以说,唱响经济光明论决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全国所有部门机构和所有地方都要行动起来。让大家都有工作,收入都稳中有升,资产不缩水,整个经济运行充满活力和张力,那样的合奏唱响才是真正鼓舞人心的。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渔老板钓鱼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庚白星君

    突发降准!国家会刺激到你相信为止刚刚消息,降准了。央行消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于建嵘

    【阿武说】许多专家建议,恢复和扩大消费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的主要着力点和紧迫任务。阿武认为,这也太扯了。难道这些专家没有发现,在当前,普通民众,没钱消费;贪官污吏,有钱而不敢消费;商人富豪,不愿在国内消费。 如何办?可以问阿武。[嘻嘻]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干净么食安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为啥会不足?为啥会困难?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转发 4评论 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耿直的MT40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K先生财经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通过债务置换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引发道德风险,导致地方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经济运行仍将低于潜在增速水平,建议增加1.5-2万亿财政赤字。建议取消房地产限贷限购政策和对房价涨跌的限制,以助需求恢复。同时宣布未来适时征收房地产税,明确基础扣除政策。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伊洛牧

    中央财办前副主任尹艳林6月17日在清华的演讲,对有关部门批评意味还是很重的。特别是某些房地产主管部门一些说法、做法,直接引用该部长发言批评,在体制内不常见吧?一、当前经济运行的趋势不容乐观。详细列举了4、5月份一系列不及预期的经济数字,直言有人认为当初判断过于乐观。离中央经济工作 ...展开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观察者网

    【国家统计局:4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5月16日,国新办举行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封面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4月份,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4%、4.2%。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姬永锋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鲜视身场需X你经济友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筛 哎蔼艾挨艾翱艾挨癌啊皑阿扒 艾隘挨熬把疤膀艾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要多渠道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严控新增隐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会议强调,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体就业。全生产。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收起 长图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petriv

    随着《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境外上市新规”)于2023年3月31日生效,一些实务操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比较典型也比较迫切的问题是境外上市相关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服务机构(以下合称“中介机构”)如何执行与境外上市新规同步修订的《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档案与保密规定》”)中有关工作底稿出境问题的条款。《档案与保密规定》第九条规定,“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提供相应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应当存放在境内。需要出境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档案与保密规定》第九条的这个规定并非新增条款,2009年生效的旧版规定同样有类似条款,即:“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前款所称工作底稿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的,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也不得将其携带、寄运至境外或者通过信息技术等任何手段传递给境外机构或者个人。”在过往的10多年中,上述档案规定的执行并未产生争议。以律师工作为例,中国内地律师在担任承销商律师的时候,其根据客户的委托,在境内的部分尽职调查工作的成果性文件,如发行人的客户和供应商访谈记录,现场走访所拍摄的照片,发行人管理层讨论会议的记录,项目周会的会议纪要等(以下合称“工作成果文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传递给境外证券公司,或者相关资料存放于发行人设立的电子数据库,由各中介机构根据工作所需下载、保存。并且,2009版规定仅适用于H股上市和大红筹上市,适用范围有限,民营企业的小红筹上市并不涉及,因此并未产生什么争论。然而,随着国家对于数据安全和数据出境合规性的重视,以及众所周知的个案,在这次《档案与保密规定》修订生效后,争论骤然发生,中介机构之间对于该规定如何执行莫衷一是,产生了很大的争议。目前比较谨慎做法是在境内设置网盘,仅开放境内ip地址访问,或者可以把相关访谈记录等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境外中介机构,但仅仅发送给境外中介机构设在中国境内的邮件服务器等。这引起了境外证券公司,尤其是其风控部门的强烈反弹,因为境外证券公司作为境外上市的保荐人/主承销商,同样有尽职调查的责任,其境外保荐人、主承销商也需要在其适当的办公场所审阅这些资料,否则就存在执业瑕疵,甚至有可能因为工作程序的缺失,引发做空机构关注,给发行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进一步的,虽然主要境外证券公司大都根据《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内地设立了代表处,但是根据该管理办法,该等代表处并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因此,这些代表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是否是工作成果文件的适格接收方,也存在疑问。这就带来了一个境内证券服务机构业务合规与境外证券服务机构业务合规的冲突,双方从各自立场出发,争论的非常激烈。从操作层面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找证监会打听”,然而,这个打听的效力,同样存疑,难免令人惴惴。那么,如果抛开“找证监会打听”,作为一个律师,就法律文本的解读来说,究竟该怎么理解所谓的工作底稿出境问题呢?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需要存放在境内的,是“工作底稿”,出境需要审批的,也是“工作底稿”,那么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工作底稿”。就中国内地律师而言也,中国证监会和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律师应当归类整理核查和验证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材料,并对法律意见书等文件中各具体意见所依据的事实、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律师的分析判断作出说明,形成记录清晰的工作底稿”。这里的关键词是“归类整理”“工作记录和获取的材料”“分析判断”“作出说明”“形成记录清晰的工作底稿”。也就是说,所谓的律师工作底稿,是律师对所收集的基础材料、律师的分析说明等经过分类整理后形成的成果。工作底稿不是某一份文件,而是一整套各类素材经过加工后的工作成果的整体。那么,工作底稿的整体肯定是要保存在境内的,也不能整体打包传输到境外。整体打包传输到境外,等于在境外存放工作底稿了,那肯定是违规了。但是,作为工作底稿原始素材的各种资料,是否可以个别邮寄到境外呢?我的理解是可以的。理由如下:首先,构成工作底稿的原料多种多样,每一份具体的工作底稿原料都限制出境会形成荒诞的效果。例如,律师事务所为从事证券法律服务而与客户签订的委托协议,从来都会作为工作底稿的原料,经整理编入工作底稿。律师事务所向发行人发出的尽职调查问卷清单,更是工作底稿的重要原料,也是证券监管机关对律师事务所监督检查时最常用的切入点。但是,律师事务所与发行人或者境外证券公司之间的委托协议境外证券公司和境内律师建立法律服务关系的依据,不可能不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发出的尽职调查清单,是其履行委托协议的一部分,当然也要交给境外证券公司审阅。如果把这些文件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被理解为未“存放在境内”,属于需要取得审批的事项,那么整个境外上市的工作体系就要被推倒重来,而在2023年3月31日之前施行的旧版规定和新版并无本质区别,大家从2009年开始一直惯常的做法,岂不是已经违规了14年?这肯定不是立法者的本意。反过来,如果认为委托协议、尽职调查问卷清单可以发给境外证券公司,那么现场访谈会议记录之类的文件,在其他法规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又有什么理由仅仅根据《档案与保密规定》就不能邮寄到境外呢?所以,要点在于第二句“需要出境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要点有二:1. 要以“国家有关规定”为依据2. 要办理的是“审批手续”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实际上就是行政许可,那就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范。而全世界正规国家的《行政许可法》或类似的法律的核心是相同的,所谓的“审批”,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依据,并且应当公布,没有经过公布的依据,就不应当设定。这也是“公权力主体法无授权不可为,私权利主体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的体现。而从实操层面来说,所谓的审批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那么政府机关究竟应该履行什么样的程序,审核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做出同意审批或不同意审批的决定呢?所以,当某个具体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的法律依据的时候,市场主体自然就可以“未经审批”直接行动。回到中国境内律师事务所和境外证券公司签署的委托协议,首先,这肯定1000%会是工作底稿的一部分,但是就这个协议而言,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规定审批机关与审批程序。那么既然如此,委托协议的对外邮寄,就不构成违规。同样的,律师制作的尽职调查问卷清单,10000%是工作底稿的一部分,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机关与审批程序,邮寄给境外证券公司,同样不构成违规。所以,中介机构的正确做法是,找到国家有关部门公布涉及工作底稿出境审批的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规确定哪些文件的出境需要哪个部门审批,然后或者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或者和境外中介机构沟通,拒绝其文件出境的要求,或者采取合规的方式,将限制出境的文件,转化为不受限制即可出境的文件。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审批呢?当然存在。最典型的,是网信办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我们就不过多讨论《行政许可法》有关行政许可设定权限之类的话题了)组成工作底稿的千千万万个文件属于《数据安全法》所定义的“数据”,那么中介机构向境外提供的组成工作底稿的文件,当然是数据出境。那就要适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然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只是限定特定的数据出境,具体而言即该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过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一)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三)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者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四)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如果工作底稿文件涉及上述四种文件,那自然未经评估不能传递到境外,但如果具体工作底稿文件不属于上述四类,则传输到境外自然就不需要评估。这种情况下,中介机构应当有一定的判断力,就是自己掌握的工作底稿,是不是上述四类文件,首先肯定是不能一股脑都对外提供,同样也不能一刀切的一概不向境外提供。我们不能一方面在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时候,吐槽公权力为了政绩行政乱作为或者为了免责行政不作为,等到自己行使公共服务机构(证券中介机构的工作显然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同样乱作为或者不作为。回到工作底稿问题上,我们对照《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的第四条一项项分析:“(一)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要点在“重要数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第十九条有定义“本办法所称重要数据,是指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等的数据”。中介机构本身并不制造数据,中介机构只是从发行人或者发行人的客户、供应商、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业监管机关等处获得数据,这些人是守护重要数据的第一责任人。有的数据,显而易见的不是重要数据,比如某火锅店向发行人购买了1万只羊,那就不用问了,有的数据,中介机构凭借其执业经验判断确实敏感的,那么可以向数据提供方核实,确认,留痕,提示数据提供方确认是否为重要数据。把能做的工作都做了,基本就可以避免重要数据出境的事故了。如果不巧还是导致重要数据未经评估出境,也没办法,谁没个倒霉的时候呢?当年有个老梗特别有道理,“不爽不要搭”。“(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中介机构不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这半句可以pass掉。中介机构是不是“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考虑到越来越严的穿透核查,时间久了还真的……但是,限制提供的“个人信息”。境外中介机构显然没有法律上的需求收集这些个人信息,那么就可以考虑向境外提供信息时,将个人信息变为非个人信息,问题也就解决了。毕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即可。当然,有较真的人会说,发行人董监高的个人信息都要提供给境外机构吧,还要在招股书披露呢,这咋算?也不用紧张,发行人如果上A股,这些信息也要公开披露呀,中国银行就是A股上市公司,中国银行处理的个人信息怕是上亿了,董事长的个人信息肯定是公示的呀,境外肯定能看到上海交易所的信息披露文件呀?能产生这样的较真其实是个立法技术问题,如果真的因为提供了董事长信息就被追责了,那问题恐怕也不会仅仅出在上市这件事上。也没办法,谁没个倒霉的时候呢?当年有个老梗特别有道理,“不爽不要搭”。“(三)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者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道理同上。“(四)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没找到其他规定,那就暂时不用考虑。除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可能或许maybe还有其他的政府主管部门有类似的要求,中介机构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或者说在接项目的时候,就搞搞清楚呗。承揽中国银行的境外IPO和承揽西贝莜面村的IPO,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情况,中介机构总应当有个基本的判断力。所以,综上所述,结论不复杂:第一,工作底稿作为一个整体,肯定要在境内存放。第二,具体的某份工作底稿文件,要审查是否是任何法律法规限制出境的文件,根据其具体情况,分类处理。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应该或者已经在这么做了,2023年3月31日之后,当然,我也很理解大家的迷茫,虽然但是,大家继续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没必要过度反应。以上不构成法律意见。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玉名

    #V+操盘日记##股民电台#4.18日盘前观点:大块头反弹,沪指新高,其余指数低迷,大跌5%以上个股数量也创了近期新高,背离明显。为何?这种模式如何博弈?还有,4.18日,国家统计局将举行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发布一季度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央广网

    #听见中国强音#【长风破浪、未来可期!#2023年资本市场好于去年不存悬念#】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答中外记者问#。李强表示,达到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需要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四套组合拳。从今年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那么,在5%左右的经济增速要求下,在稳健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下,更倾向于精准投放到哪些领域?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之下,对资本市场将产生何种影响? (央广网记者 曹倩) 收起 央广网 长风破浪、未来可期!2023年资本市场好于去年不存悬念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青青虫的微博

    #进京# #安全检查# 进京安全检查动辄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的堵车长龙,让许多北京人养成了周末不敢轻易出京的习惯,给居住在京外但在北京工作的小盆友平添了巨大的生活痛苦,实际也给北京的经济运行增添了巨额隐形成本,被很多人揶揄为疏解政策的一部分。这个检查的形式就是检查身份证和车辆。由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人大重阳

    【王永利:住户存贷款增长变化值得关注】#透过财经看世界# #财经# 2022年受到新冠病毒大规模传播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面临着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问题相互交际不断增强,经济增长仅为3%,大大低于原定5.5%的目标。其中,消费作为终端需求和经济增长最基础动力持续低迷疲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应,住户本外币汇总存贷款变化情况发生突变,引起人们很大警惕:2022年住户本外币存款同比增长近18万亿元,与前三年每年增长10万亿元左右相比,多增了8万亿元(有人称之为“超额储蓄”),增长率创下2009年之后新高(这也成为2022年人民币货币总量M2新增28.14万亿元,创下年度新增历史新高的重要因素);住户本外币贷款同比仅增长3.81万亿元,比前三年每年增长8万亿元左右相比,少增了4万多亿元,增长率创下2007年有住户贷款披露数据以来的新低。住户存贷款增长变化影响重大,对这种突变确实需要深入分析。2007年以来住户存贷款变化基本数据从人民银行有住户贷款统计披露数据的2007年以来(在中国,银行对住户提供贷款基本上是从1999年才开始,但因一开始规模有限,央行并未单独统计和披露),我国住户本外币合计的存贷款变化情况如下:2007年以来住户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万亿元)与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统计数据。另外,2000-2006年度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万亿元)和增长率(%)为:住户本外币存款增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从上表数据看,2000-2007年住户存款每年增长基本上保持在1-2万亿元的规模。2008-2017年住户存款基本上保持在年增长4-5万亿元的规模。但2018年增长7万多亿元;2019-2021年,住户存款每年增长进一步跃升至10万亿元左右的规模;2022年更是大幅增长近18万亿元,创下年度增长规模的新记录。由此呈现出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增长台阶,其中2008年和2018年成为跨上新台阶的重要节点: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扩大了货币投放;2017年底推动“强监管、去杠杆”后,货币投放和全社会流动性受到影响,2018年下半年开始予以调整,货币投放明显加大。2022年可能成为开启新阶段、跨上新台阶的新节点。从住户本外币存款年度增长率来看,自2000年至2013年,除2000年和2007年低于10%(均不足8%再)外,其余均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02年和2008年增速均超过25%。但2014年至2017年,年度增速均低于10%,其中,2017年同比增速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足7.5%。自2018年开始,住户本外币存款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其中,2022年增长率达到17.33%。这一增长率虽然不是历史最高,但由于存款规模扩大,即使增长率相同,存款新增规模也会扩大;如果增长率提高,新增存款规模就会更大。住户部门存款的增长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收入增长情况。住户收入包括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各种捐赠、补贴收入等,其增长是住户存款增长的核心基础,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00年以来,住户收入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和2018年国家扩大经济刺激和货币投放情况下,住户收入增长更是明显加大。但2022年受到新冠病毒蔓延、经济增长下行、社会就业不稳、利率水平降低等因素影响,尽管政府加大了补贴力度,住户收入增长规模应该仍是同比收缩,对存款同比增长影响应该偏向负面。2、存款支出情况。住户的收入减去其支出后,才能形成储蓄存款。所以存款的增长变化,不仅受到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会受到支出增长的负向影响。住户支出包括衣食住(房子)行(车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支出。2000年以来,住户支出波动很大,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开支增长很快,对住户存款增长构成负面影响。但2022年这些方面的支出受到很大约束,同比减少数万亿元,成为存款同比大幅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投资理财变化情况。包括直接进行投资、购买股票债券等证券类产品、购买基金、信托、理财等资管产品,以及购买保险等,这会减少住户存款;收回投资以及获得收益,会增加住户存款。2018年之后,随着互联网金融整治以及资管新规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实施,以及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出现资产荒),这部分支出的增长明显收缩,其中,2022年更加明显,不仅这些方面新的投资增长乏力,而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赎回潮流,投资理财规模回落数万亿元也成为存款同比增长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4、其他。如偿还贷款本息、住户汇款出境或从境外收到款项、春节前住户存款惯例增长最大但节后会下降很大等。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存款只是住户财富的一部分,并不是住户财富的全部。存款与其他财富之间是会相互转化的。比如,中金公司发布的中国家庭(住户)财富主要大类分布如下(不一定非常准确,仅供参考):住户本外币贷款增长变化情况住户贷款包括消费贷款(大头是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另含助学贷款)和经营贷款,2007-2021年,贷款增速一直保持2位数增长,但自2017年开始,在国家推行“去杠杆”政策下,贷款增长率出现持续下滑态势,自2016年同比增长23.45%,一直下降至2021年同比增长12.53%。2022年贷款同比增速大幅下降至5.39%,有记录以来首次进入个位数。其中,2007年以来住户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万亿元)年度变化情况如下:住户贷款属于其负债,其增长反映出住户和放贷银行对经济发展前景预期向好,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加快增长。但贷款属于透支未来,一旦人们对经济发展预期转弱,就可能压缩贷款需求,减少新增贷款,甚至会提前归还贷款,减少存量贷款,增强通货紧缩,对后期经济增长产生很大影响(其中,消费贷款比经营贷款的波动性更强)。在经济下行情况下,银行基于控制信贷风险考虑,也会收缩信贷投放,除非政府或央行行政干预或提供更多保障。由此,2017年开始,住户贷款增长率出现持续下滑态势,全社会消费增长也随之不断萎缩,特别是2022年住户贷款增长率大幅下滑至5.39%(包括前些年住户贷款高速增长的回调),成为抑制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住户贷款的增减变化还会对住户存款产生连带影响。比如,住房和汽车贷款等,都要求购买者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首付款,贷款增长会相应带动首付款增加并减少等额的住户存款。另外,住户偿还贷款本息的规模扩大,也会相应减少住户存款。由此,如果按照前两年消费贷款年增长不低于10.5%计算,2022年消费贷款新增应该达到5.76万亿元,实际只增加1.15万亿元,少增了4.61万亿元。如果按照上年房贷车贷30%-40%首付款计算,就会节省1.38-1.84万亿元存款支出,形成存款同比增加项。另外,银行核销住户贷款坏账,也会减少其贷款规模,而不会因此减少住户存款。但如果银行出现较大比例的贷款核销,也意味着社会贷款环境的恶化,银行为控制风险,往往会压缩贷款增长,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住户本外币净存款变化情况单独看住户存款,2022年本外币存款总额达到121.21万亿元,当年GDP初步核算结果为121.02万亿元,二者相比,居民储蓄率已经超过100%,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有人由此认为,如果能从住户部门本外币存款余额中激发出20%用于投资消费,那就会达到24万多亿元,如果由此再推动全社会加杠杆,按照4-5倍计算,就可能达到96-120万亿元的规模,对经济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震撼力,但要实施却并不容易。首先需要看到的是:住户部门不仅有存款,同时还有贷款,撇开贷款单独看存款是不够严谨的。从存款减去贷款后的净存款看,情况就会有很大不同。自2009年开始,用于住户贷款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存款,造成住户净存款虽然保持增长,但其增速却一直低于存款增速,贷存比不断提升。2016-2018年净存款甚至出现负增长(当年贷款新增规模超过存款新增规模),2018年末净存款余额24.55万亿元,不仅低于2015年末的28.16万亿元,而且低于2012年末的24.88万亿元。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利于促进当期的经济增长,但却是在透支未来,推动住户负债率的急速提升,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隐患,国家由此收紧了对住户贷款的控制,特别是对住房贷款的控制。2019年开始,住户净存款恢复正增长(当年存款新增规模超过贷款新增规模),但贷存比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从2008年的25.31%,一直上升至2021年的68.83%。2022年才出现重大转变,住户净存款新增4.07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69%,贷存比下降至61.83%。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住户消费支出和贷款需求萎缩所致,收入增长的影响并不是主要因素,并且因为收入增长预期减弱,进一步抑制消费和贷款需求,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住户存款和贷款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不同住户净存款规模差距很大且不断扩大。据权威报道,我国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的人数超过6亿人,很多人的社会保障不足,其收入仅仅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其户均存款量很少,尽管存在很大的消费需求,但如果就业和收入增长没有保障,其扩大开支的潜力并不大;有些人月收入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其中也有很多人已经因购房买车等背负着很大的贷款等负债,一旦其就业不稳收入下降,就可能遭遇债务危机并可能影响其个人信用与未来发展,使其不敢扩大开支;有些人成为高收入者和高档资产充分拥有者,户均存款规模也非常大,但其消费增长可能是全球化的高端选择,国内一般性商品或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其新增需求,并且会更加关注其财产的安全性和不同国家的比较与可能的财富转移。同时,在经济下行、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负向变化情况下,更多投资人、企业家可能遭遇经营困难或重大损失,有的甚至成为失信人而被限制消费,这都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可见,全社会对未来经济增长、就业稳定、收入增长、投资回报的预期至关重要。只有收入预期乐观向好,人们才敢于扩大投资和消费,推动商品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推动经济运行良性循环。如果收入预期转弱甚至明显恶化,人们就会收缩投资和消费,商品和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减慢,大量的货币就会沉淀不动,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失业增多、社会不稳,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想推动人们扩大投资和消费相当困难。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国具有庞大的住户存款,就一定能出现报复性投资和消费反弹。从2022年的情况看,扭转民间预期减弱、投资消费萎缩的局势,尽快实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在新冠病毒严格管控彻底放开、病毒传播高峰过后经济社会运行恢复正常,但又面临国际局势更加尖锐复杂,外需明显萎缩情况下,必须把扩大内需放在突出位置,围绕改善收入预期与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投资消费积极性,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与技术创新。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天眼新闻

    #2022年贵阳生产总值4921.17亿元#】2022年是贵阳贵安发展进程中极为艰难的一年,我们面对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干旱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高效统筹防疫情、稳增长、保安全各项工作,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主动作为、应变克难、顶住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稳定 ...展开 天眼新闻 2022年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生产总值4921.17亿元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厦门广电

    【重磅公布!#2022厦门经济成绩单出炉#】今天下午,市发改委、市统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厦门经济运行情况。去年,厦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02.7亿元,增长4.4%,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同类城市中,增速排名首位,经济总量也实现争先进位,首次超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宋中清主任律师

    肺炎超话/@第一财经日报#2022年全国人口或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一般会在新年的第一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上一年全国人口数据。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1年全国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1 ...展开 0:20 74.3万次观看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第一财经日报

    #2022年全国人口或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一般会在新年的第一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上一年全国人口数据。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1年全国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玩糖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发表,还是挺振奋的,个人划划重点: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旧班子领导均出席,现总理部署,新总理总结讲话。2)挑战较大: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3)意义深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4)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5)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6)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7)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8)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蝶儿的背囊

    #主播说联播##敢字当头拿出拼劲#】近日,各地调整优化防疫措施的同时,正在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摆上更重要的位置,争分夺秒动起来,千方百计拼经济。多地政府牵头组团包机“出海抢单”,抢的是订单,也是时间和机遇;推动生产能力恢复,生活的烟火气将慢慢回归。时不我待,拿出敢想敢为的魄力 ...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胡锡进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强烈信息。中国的重大会议和重要官方文件通常都会使用全面、稳健的表述。但是这次会议突出抓好经济的重点仍十分清楚,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而且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都是被舆论解读画了红线的。会议给“两个毫不动摇”加上了“要切实落实”的坚定前缀,还提出要“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老胡昨天读了会议公报,很是振奋。真诚希望各地透彻理解政治局会议精神,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决不犹豫,而是全力出击,迅速开创新的局面。中国最大的事一个是发展,一个是安全,但我们对实现安全的确定性与保持持续强劲发展的确定性比起来,手段更多更丰富。当然了,乌克兰危机、中美博弈、台湾问题等等带来了战略层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但那些问题是国家层面的,决非各地政府有能力影响或左右。各地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多是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我们有充足的手段控制它们的突然发酵,即使冒了头,平息它们也都不难做到。经济说到底也是国家的大安全,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基,经济好了,人们有钱赚,老百姓总体上心气就顺。而且经济实力增强,可以提供大量化解社会矛盾的资源。中国开展国际博弈,也需各地经济发展好了为国家对外斗争补充源源不断的能量,强大的社会基层从来都是我们对外硬气的基础。所以我们永远都要理直气壮地高举发展经济的旗帜,它决不能被“政治正确”的形式主义东西取代。如果哪个地方以虚代实,就会引起群众的一些意见,当地社会的信心就会被削弱。经济如果弱了,所有的事情都会受拖累,这是全世界的共同规律,什么制度的国家在这一点上都一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年前中国的GDP还只占世界经济比例的9.27%,到2021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18.5%,这样的进步和以它为基础的关联民生成就,堪称是当下中国最有信服力的政治资本,也是中国人取之不竭的信心来源。其实国家现在非常希望各地接下来无论如何把经济发展搞好了,这是第一要务,每个地方都应拥有这个悟性。那么各地就该聚精会神把经济重新振兴起来,让疫情带来的各种冲击尽快一扫而空,让人们对民营经济的一些担忧也都烟消云散。请赶紧抓好复工复产,北方应学习南方的快速动作和干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掀起重振经济新热潮,为开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做出尽量大的贡献。这是国家的期待,也是各地老百姓的期待。#鸿儒计划#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济南时报

    【11月30日晚,济南发布关于调整部分疫情风险区域的通告】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综合研判,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自即日起将26处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新增253处高风险区,名单见附件。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济宁新鲜事

    #济宁疫情防控# 【关于紧急寻找#济宁# 兖州生财尚品粥铺等场所风险人员的公告】2022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凡是到过生财尚品粥铺(兴隆文化园西区南门对面)、联华超市(九州方圆中心服务楼3号)、珍果鲜百货店(五里庄农贸市场)、孟老妈干饭锅(九州商厦一楼)、漱玉平民大药房(九州商厦店)、九州商厦一楼超市、电大甏肉干饭锅(塔前小区北门)、鲁盛大肉手擀面(中山东路161号、新苑小区北门)、怀美肉食店(五里庄农贸市场附近)、惠民医院(扬州南路东侧)、五里庄便民疏导点等场所的人员,请做好以下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居)、工作单位报备相关情况,主动配合社区(村居)落实居家管理、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请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居)工作人员或网格员报备,确需外出就医的,由社区(村居)工作人员陪同到就近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就诊,并如实报告旅居史和接触史。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朋友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如因隐瞒相关接触情况,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兖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咨询电话:0537—3498746。兖州区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2022年11月28日 2济宁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济南时报

    【11月26日,济南发布关于新增部分疫情风险区域的通告】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综合研判,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自即日起新增225处高风险区,名单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新增高风险区名单   济南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   领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智造圈

    #广州新增本土感染者3180例#上北深广,加上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沈阳,中国18个一线城市中,今年有哪个城市避免了病毒肆虐吗?哪个城市的经济运行未受到明显影响吗?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