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疫情」的搜索结果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长春点哥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题东北雪季收官的思考# 吉林:“爆火出圈”是不是一季偶然冰凌花开时节,东北雪季收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东北焕新成为热词。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时隔多年实现人口净流入,老工业基地城市逆袭出圈……长春、沈阳、哈尔滨,地图上的三个点,雪季里的三团火,“战力爆表”的三道光,让外界感受到“东北老铁”确实与印象中、想象中不一样了。春回黑土地,东北最后一批雪场近期陆续“封板”。意犹未尽的是,白山黑水的冰雪欢歌与人潮涌动,无数温暖邂逅背后的走心细举,东北游子听闻家乡被点赞时的欣慰自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后再出发的美好期许。半年冰天雪地,半年绿水青山。新时代新理念启发下的东北,重新审视资源,在“爆火出圈”的雪季实践后,继续向贯穿全年的“金山银山”挺进,也给全面振兴之路带来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爆火出圈”是不是一季偶然春雪渐消,“封板”在即,长白山余脉的吉林省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已略显安寂。滑呗平台显示,截至3月28日,这里以307.57万公里的滑雪里程排名全国第一。“这个雪季接待人次创纪录突破了80万。”度假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闫帅说,下个雪季再创纪录不是问题,眼下更多的是策划和运行好春夏秋三季。实现冰雪和避暑的无缝连接和平稳过渡,已成为东北各地继续做大文旅的共识。这个雪季,东北三省创下了当地发展现代旅游业以来的人气极值和景气峰值。意想不到的财富纷至沓来期间,也曾引发其是不是一季偶然、会不会昙花一现的思考。“爆火出圈”来得恰逢其时。“冬奥会后摆脱疫情影响的第一个雪季,人们对冰天雪地的渴望,适配了东北的自然资源、便利交通、产业规模。”文旅部冰雪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教授辛本禄说,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让东北干事创业的劲头在雪季找到了落脚点,进而与市场需求形成双向奔赴。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雪季期间,吉林省“滑雪”“滑冰”等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超22倍。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东北三省接待游客2003.83万人次,相当于每百名游客中有14人去了东北;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东北三省接待游客8359.01万人次,相当于每百名游客中有17人在吉辽黑。“爆火出圈”源自厚积薄发。东北是中国冬奥人才的摇篮,冰雪运动的先发优势牵引了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生成与壮大。2016年以来,三省密集出台政策文件为冰雪事业保驾护航。其中,吉林将冰雪和避暑生态旅游列入“十四五”三大万亿级产业,黑龙江计划2030年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辽宁提出冰雪旅游收入年增长率不低于15%目标。“流量井喷的背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长春市文广旅局局长靳明说。东北是中国寒地冰雪经济的先行区,吉林市雾凇冰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遍地花开的活动均有几十年的经验,加之近年来适应年轻受众的项目不断上新,如县城延吉一地就增加了延大网红墙、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水上市场等打卡地,经年积累与多元业态使冰雪蛋糕越做越“香”。“爆火出圈”启发携手“长红”。“东北一家亲,分工不分家”。“尔滨出圈”并未伴生垄断和内卷,而是以鲶鱼效应激发东北各地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联动和跨地互动,促成全域“网红”态势,形成了从携手“季红”走向携手“长红”的基础。“像哈尔滨一样在上个春季就开始策划”,东北各地眼下在复盘整个雪季时,也在着眼长远。拒绝昙花一现,谋“需求侧精准、供给侧发力、产品端创新、渠道端变化”。吉林市委书记胡斌介绍,冰雪与雾凇不是北国江城魅力的全部,当地如今既在塑造贯穿四季的十大文旅IP,也在推进道路畅通、街区改造、休闲惠民等城市更新行动,以绣花功夫雕琢松花江畔的大美城市,持续放大雪季热度的溢出效应。“大老黑粗”会不会一成不变3月初,一名南方女孩在黑龙江省漠河市旅游失联,民警找了一夜却发现,迷路的她正在热心老乡家吃饭。这条新闻,为东北人一冬天攒下的温情口碑再添热度。对此,有网友还留言“凌晨4点,桌上七八个菜,问你们全国哪个省能做到”“没去过东北,我也想偶遇一下能不能碰上铁锅炖大鹅”……区域认同感往往会模糊辨识度,致使很多外地人曾认为“东北人大老黑粗一个样”。这个雪季撑起人潮半壁江山的南方游客,身临其境于白山黑水之后才体会到,“你瞅啥?瞅你咋地”只是藏在过往年代某个角落的自嘲段子,各有千秋又一脉相承的温暖画风,才是东北人形象的新注脚。全民动员的流量密码。“不再是政府大包大揽,而是整个社会的动员。”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认为,东北雪季深入人心,来自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与民众日常生活的结合。相比以往单纯依靠政府宣推和服务,民众自发在“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上的各种补位,如老乡家的饭、爱心顺风车、免费大巴、义务清雪等,让东北人的对外形象更加立体。“看过短视频来到东北”,许多年轻外地游客的东北之行始于平台“种草”。日常生活中热衷线下体验线上分享的他们,不仅靠“拔草”带来东北文旅的直接增量,还通过转评赞等二次分发持续推高所在地的热度。大气文化的精细转变。“大风大雪大嗓门,大鱼大肉大盘子”,地理气候与历史变迁,孕育了东北人的大气文化。如同硬币,它有慷慨热情不计小利的一面,也有粗犷粗心不拘小节的一面。后者一度被放大成“大老黑粗”,固化为外界对东北人的有色眼镜,但雪季期间的冻梨摆盘、地瓜配勺、马装翅膀、地铁铺毯等细节,让前者被逐渐放大,形成此消彼长。好客传统与“宠且”创意,让外界看到东北人既能保持大气也可以精细。以长春冰雪新天地为例,“小土豆”来了没遇到下雪,4台造雪机马力全开“人工降雪”;排队时间长,糖葫芦、萌宠秀、“科目三”轮番安排;春节突遇升温冰雕提前融化,32位冰雕师及时进场补仓。“努力让远道而来的‘且’开心地来、满意而归。”吉林省建设集团董事长江礼成说。东北舆论的正向传递。一段时间以来,东北每每被外界提及,往往涉及经济落后、人口外流、官僚主义等唱衰话题,这也给部分东北人带来心理阴影和远走他乡。这个雪季的火,不仅点燃了文旅及相关产业,点燃了东北的正面舆论,也点燃了东北人对家乡的信心。“一改多年来东北舆论被动的局面。”邴正认为,民众自发性带来宣传灵活性,让这个雪季成为东北舆论的转折点,东北人集体捍卫家乡的正面形象,不能容忍个别东北人的宰客现象,在舆论场主动对那些唱衰的声音进行反击,向外界持续传递东北向好的印象。“这个冬天,吉林市的颜色不再是黑与白,家乡在一点点改变,欢迎亲人们回家……”“小砂糖橘”与“雾凇宝宝”互动之后,一位小学生在寒假作业里如是写道。“东北老铁”能不能再创奇迹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吉林、辽宁、黑龙江不约而同召开“新春第一会”,推进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雪季上热搜,使外界进一步认识到,“投资不过山海关”只是曾几何时的情绪槽点,东北不只有唯美的雪和能拼的人,还有优沃的自然、敢闯的文化、领军的企业、林立的高校、拔尖的科研院所。东北地处中国版图纬度至北、经度至东之地,拥有国内唯一的寒温带,数九寒天时气温比纬度更高的斯德哥尔摩等北欧城市还低。但正是古装戏里常提到的这片遥远又寒冷的土地,开创了新中国的工业奇迹——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等皆诞生于斯。市场经济时代不再领跑的东北,还能不能再创奇迹?雪季,坚定了东北的转型力。“东北振兴文旅先行,文旅做强冰雪引领。”辛本禄认为,成功的雪季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带来更多转型力。“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工业基础雄厚是长板,二产占比过高是短板,与全国三产占比54.6%尚存差距。文旅是扩大内需创造财富的重要增长点,这个雪季印证了东北有本事把文旅继续做大做好。”他说。扩大项目投资,丰富产品供给,锚定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冰雪强省建设目标,吉林在雪季收官时没有放慢节奏。吉林省文旅厅厅长孙光芝介绍,今年,吉林将围绕“旅游+”全要素、全链条发力,发展冰雪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5个主导型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边境、研学等4个特色型百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力争冰雪旅游产业规模达5000亿。雪季,带火了东北的吸引力。冷资源转化热产业的红利,及其营造的生活环境、消费场景,正成为外埠资本为东北投下的信心票。初春的“亚布力时间”,再次见证一批大项目落地黑龙江;实施引强延链拓招商工程,辽宁计划新增外资企业1000家;吉林今年实施的2500多个重大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达一半以上。“东北是个好地方”,已在更多人的心里落地生根。春节前,吉林省举办吉人回乡创业就业合作座谈会,在线观看人数达495万人,很多人表达了回吉创业就业合作的愿望。“回到家乡,我倍感温暖亲切。”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柴琇说。2023年,吉林人口净流入4.34万人,近13年来首现实现净流入;辽宁人口净流入8.6万人,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的净流出局面。雪季,激发了东北的向新力。近期从各地对全国两会精神的传达现场可以感受到,东北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不是“重打锣鼓另开张”,而是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转换。今年全国GDP增速预期为5%左右,吉林、辽宁、黑龙江分别将目标设定约为6%、5.5%、5.5%,以“自我加压,跳起摸高”。坚信“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春回大地时节,东北更有干劲,除了在传统的五大安全领域夯基固本,还在推动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支柱型产业领先发展,加快前沿新能源、新材料、卫星制造及数据处理、无人机制造及低空服务等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瞄准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前沿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东北老铁”,未来可期。原标题:从半年冰天雪地奔向全年“金山银山” 东北雪季收官的思考编辑:赵芯爽 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双博士的分享

    果真明白了昨晚那个博主把博文都删除的原因,我这么胆大把上海外国人为什么越来越少的图片放上来后,也是被追着骂。挺好的,见一个骂人的,拉黑一个,你的善意提醒在个别人那里就是罪恶,你追求的阳光被乌合之众看成黑暗。刚接到中午看我博文的爱人电话,不准再提疫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对每个人的命运负责。好吧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专业戳轮胎熊律师

    笑死,刚才看吐槽鬼说储蓄型保险那个事。疫情后的事,我有个宁波的远方亲戚,属于早年有几条渔船,还挺有钱那种,后来因为小孩子读书,也来上海住了,反正回去也就开2-3小时车……后来他老婆去银行办业务,被柜员忽悠买储蓄型保险……那我们祖籍宁波的都知道,算账肯定是我们会算账,一算就算出来这东西肯定不能瞎买……然后她死活不买,柜员就甩脸色给她看,还用上海话说阿姨不懂行情什么的。么想到阿姨平时习惯开国语,但宁波人嘛,对上海话属于基本听得懂说不来那种。就听明白不是很开心。阿姨就怒了嘛,就要预约提款了嘛……然后因为全提出来金额有点大,很快行长还是副行长什么出来滑跪了。行长问为什么,阿姨就说柜员说她坏话,柜员装死不承认。嘿嘿,没想到。边上有个脑瘫弱智机器人一直在看戏……阿姨说里面应该有录像储存,要求领导调取。柜员一听,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领导也不知道有没有。反正慌了嘛,也就滑跪了……最后,行长给阿姨预约配了100万国库券,才收场的。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理记

    大体上给我感觉英国冬季的消费水平跟在北上广也差不多。伦敦主要是豪华酒店贵点,但其实跟疫情前的北京上海差不多,同等价位下房间忒小,我住的套房才40平已经算很大了,再大实在是超出消费能力。还是简单总结一下:1,冬季去英国机票很便宜,单人往返经济舱机票大部分日期可以在4000-6000内搞定,我一家四口往返经济舱是15000多,往返。当时订票的时候,成人不含税的票价是,180,往返180,其余是税。登机前升了两个头等舱,登机口升舱便宜很多,丰俭由己。2,伦敦的交通比较贵,打个车动辄两三百人民币,其实也就六七公里的路。地铁也不便宜,我没坐,好像是30人民币左右吧。3,酒店贵,前文说了,冬季还好,夏季更贵。但是两人旅行定个每晚一千左右的酒店也不难,就是破旧点,可能房间也就12平。4,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说实在的按照大英博物馆空军博物馆的水平,门票300人民币正常。曼彻斯特博物馆仅仅把埃及一小部分文物送到深圳展出,门票还199,这部分免费的参观项目跟酒店交通费可以对冲一些。5,演出票我觉得还可以,西区音乐剧演出水平确实高,物有所值。球票不贵,我看到曼城对切尔西,闲鱼买的票也就850。还有四五百的。6,吃喝给我的感觉,四个人吃顿饭无论是西餐还是中餐,人均15镑(含小费)。贵的那就没边儿了,丰俭由己。7,其实有个办法,从国内带慢慢一箱子各类吃的过去,租个公寓住,自己做饭吃,比外面好吃多了。8,我个人预估,到伦敦玩,每人每天预算最低最低1000元人民币够用,包括吃住行和参观博物馆,三天看一次音乐剧。三口四口之家,最低预算3000-4000每天比较合适,我这一个月的全家预算是30万,因为住了比较高级酒店的套房,买东西不多,也留了几万的预算。单人去英国玩,半个月含机票3-5万双人去英国玩,半个月含机票6-8万。一家三口,半个月含机票6-8万以此为底限预算差不多,比三亚便宜。仅供参考。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赘婿岳母真美丽

    //@sunwear: 博主小心用词。因为:5月29日,上海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有关领导正式否定了“封城”的说法,表示“上海从未宣布过‘封城’,因此也不存在‘解封’,不能使用‘解封’的提法。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是按下暂停键,但期间城市核心功能始终保持运行。”//@午后狂睡: 乐。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Louis9

    //@sunwear: 博主小心用词。因为:5月29日,上海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有关领导正式否定了“封城”的说法,表示“上海从未宣布过‘封城’,因此也不存在‘解封’,不能使用‘解封’的提法。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是按下暂停键,但期间城市核心功能始终保持运行。”//@午后狂睡: 乐。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范雎

    嗯,你们承认,上海连坐飞机下来的、行踪清晰的疫情也管控不住。深圳与香港陆地接壤,当时还有偷渡的。管控难度哪个大?有脑子的都明白//@珠洲爱梨花: 看地图?2022年2月上海往返香港增加到20个航班叫蠢话?!你是只知道陆路不知道还有航空飞机这玩意?连深圳健康驿站每天限制人口都能歪曲,厚脸皮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顺势而为_diamond

    →_→//@范雎: 这事也能洗?我们都还没死绝呢!香港人到深圳方便,还是到上海方便?深圳那波防住了,上海所谓的精准防疫防得跟个筛子似的,然后又修改本地红绿码标准,导致疫情扩散到苏浙闽皖等省甚至西北,直接导致各地不认上海的绿码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范雎

    回复@海客499: 这事也能洗?我们都还没死绝呢!香港人到深圳方便,还是到上海方便?深圳那波防住了,上海所谓的精准防疫防得跟个筛子似的,然后又修改本地红绿码标准,导致疫情扩散到苏浙闽皖等省甚至西北,直接导致各地不认上海的绿码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蘸盐

    不是。那一批辽宁援沪蔬菜,大多数上海居民收到时是完好的。只有奉贤区南桥镇把菜放到烂才发下去,还试图甩锅给辽宁。但辽宁省委副书记是奉贤本地人,辽宁早布置了全程抽检并录像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Somnus丶M_: 疫情时把辽宁给的菜全放烂了还赖辽宁身上了 这地方骂一辈子都不够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方之夫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转发 80评论 35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一路为医

    焉知没有歪国IP乘机抑或联合搞事//@谢耳朵萝卜斯基: 陆医生因为张煜马荣联手造谣被全国网暴这件事,2021年下半年海龟云集的上海卫健委被一个小学文化的回族马荣玩得团团转,我就觉得上海疫情防控危险了,连马荣都搞不定,怎么面对比马荣强大万倍的海外敌对势力,毕竟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展开全文
    本来群策群力防疫的好好的,不仅新冠没有,流感都少了,连冬仨月儿科都没人排队了,人人健健康康的多好。非尼玛相信小感冒,相信90%无症状,相信四万就一例重症,相信得一次就自然免疫了。于是各级混蛋阳奉阴违,到处折腾、对抗,嚎叫,举纸,终于搞得防不下去了,放开了,第一责任人了,弄得自己发烧嗷嗷叫,全国老人小孩儿一顿死,火葬场充满了烟火气俩多月,结果还不是得一次就得,二阳三阳都来了,流感也回来了,湿疹也多了,哮喘也多了,支原体鼻病毒合胞也群魔乱舞了,抵抗力都毁了,那个脸皮厚心黑手狠的大夫也开始研究长新冠了。这时候不反思反思那个病到底是不是小感冒,到底是不是90%无症状,到底是不是得一次就好了,到底谁在撒谎骗人,自己能不能长点记性,结果人家抛出来一个“免疫债”,又尼玛趋之若鹜的信了。艹收起
    展开全文
    转发 533评论 83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周蓬安

    #男子被制伏后遭穿公安制服人员多次踩踏# 】广东深圳。网传男子被制伏后遭穿公安制服人员多次踩踏脚踝,派出所回应:执法可能存在不妥,已启动调查。观察者网的微博视频微评:傍晚在一个熟人群里讨论去年疫情防控话题,一位移居深圳20多年的芜湖人吹牛逼“上海野蛮落后,深圳文明先进”。我就不 ...展开 播放视频 播放 当前时间 00:00 / 时长 00:07 加载完毕: 100.00% 媒体流类型 直播 试图直播,当前实时播放直播  播放速度 0.5x 1x(默认), 选择 1.25x 1.5x 2x 倍速 高清 1080p 高清 720p, 选择 标清 480p 流畅 360p 720p 小窗播放试试“小窗播放”,边刷微博边看视频 全屏 静音 This is a modal window. Context Menu 复制视频地址 🔗 网页链接 观察者网 + 关注 正在小窗播放中 点击展开 00:07 6.8万次观看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金陵郭健

    魔都上海,借鬼表达,新青年,值得期待!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转发 439评论 165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夜雪猫猫

    网上反正很喜欢捧深圳。但是之前广西南宁在办东盟博览会的时候,深圳搞什么东盟论坛。实际上就国家意志来说,广西才是东盟对口的贸易地。然后,可持续发展金融也是。深圳办了一个绿色金融论坛。实际上这是广州的对口业务,广州21年开的期货市场就是对应绿色金融的。然后深圳连香港的业务也虎视眈眈。自己开本地金融会议的时候,请香港人过去,然后大谈特谈自己才是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你要说真的搞钱,深圳的消费零售额是魔都的一半。他们的说法是没时间花钱。疫情期间能忍受天天核台风也阻挡不了的,独此一家。然后网上的深圳ip对上海乃至对长三角都自以为是对手,经常充满恶意。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_恶魔奶爸_

    #北极鲶鱼事件核查5个月没结果# 这个事其实就是一个缩影。绝大部分有钱人家小孩,精英阶层的小孩,并不优秀,并不比穷人家小孩强到哪去。绝大部分人就是周劼,北极鲶鱼这种。谷爱凌那种人始终是少数。精英阶层后代有谷爱凌,穷人家后代也有全红婵。但是精英家庭后代有周劼,有北极鲶鱼。穷人家后代可没有这种人。论起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成就,精英的后代跟穷人的后代,都差不多。但是论起对社会的危害,对公序良俗的破坏,精英的后代们,能耐和丰功伟绩就远远不是穷人家后代所能比的了。还有一点更令人担忧,那就是精英的后代即便优秀,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很多精英的后代学历高,工作好。但是他对于法律,规则,没有什么敬畏感。贪官污吏(没落马)的孩子,金融大鳄的后代,他们会对守规矩,不搞破坏有什么认知吗?恐怕他们只会觉得法律约束的都是怂人,我这么厉害才不会受影响。违法犯罪不是坏事,而是说明我有能耐。一旦这种认知的人,有了高学历好工作掌握了权力和资源。那么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远远不是上亿个穷人后代能比的。很不幸的是,目前绝大部分精英的后代,他就是这样的。还请你忘了各大网站评论区道听途说的什么XX处长XX富豪家孩子学历高成绩好很优秀能力强的传闻。实事求是,认真看新闻,看事实。事实就是,精英的后代,不论学历高还是低,能力强还是弱,都有一个共同点:把特权当正常,把违规当理所应当,把违法犯罪当优越荣耀,把肮脏卑鄙当优秀象征。法律和道德是约束穷B的,我是精英的后代,我不受约束才证明我优秀。疫情期间封城让爸爸写条子通关的,上海封城没吃的婆婆寄来米其林食材冰箱放不下都快烂掉的,故宫内开车的,加上周劼,鲶鱼,等等等等。就微博有个大V,文笔极优秀认知极高端,当上了官员的媳妇,也天天小号炫耀自己家有别墅有豪车的,开心得不得了。这一切都说明,精英本人可能没什么问题,但他们的后代,他们后代的伴侣,是真的,十分魔幻,一言难尽。毫无畏惧,毫无尊重,把特权当优秀,把凌辱他人当享受,把违法犯罪当自豪。网上充斥着各种煽动焦虑的「贫穷原罪论」,穷人的孩子成熟晚,穷人的孩子情商低,穷人的孩子不懂人情世故,穷人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穷人的孩子懦弱自卑,穷人的孩子又懒又怂,穷人的孩子如何如何。穷人的孩子没招你们惹你们,求求各位互联网大神,成功学导师,收了神通吧。穷人家的孩子唯一的缺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穷人。什么自卑,情商低,成熟晚都不是缺点,只要你给他的账户里打个1000万,他立刻也会变得开朗外向活泼成熟稳重了。反而是富人精英的孩子,才有问题,才有各种情商低,性格戾,三观歪,社会危害大的缺点。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庄时利和

    从我第一次接触传染病学、免疫学等学科已经过去15年了,疫情几年来我看过很多的研究及指南,感慨普通人在网上海量的垃圾信息里真的很难找到可靠的内容。微博知乎等各大平台每日涌现出大量「太阳升起是因为公鸡打鸣」的医学内容,你们可能觉得自己怎么会信这些,但以我看到的情况就是,真的很多人信。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正直的磊哥

    沪系媒体祖传技艺,互相搬💩,党媒不姓党,解放日报的上观传媒5个作者,坐尼玛空调房里12问,问你妈呢!去年4月上海疫情破防造成全国扩散,全国防疫压力巨大,最终各地被迫层层加码,更可气是沪上半仙还天天热搜,当时也没有哪个媒体写出十二问上海啊,面对极端天灾,不帮忙就算了,还十二问,沪系媒 ...展开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大红矛

    早就不是一拨领导了。//@翠鸟大河: 要不是晓得疫情期间上海领导的所作所为,我差点就信了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转发 1371评论 370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平原公子赵胜

    恭喜澎湃新闻,他们旗下的媒体又获奖了。上月,亚洲出版业协会“2023年度卓越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澎湃新闻旗下的英文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获得大丰收,摘得4项卓越奖、2项荣誉奖和2项入围奖。 简单科普一下,这个“亚洲出版协会”,1982年成立,从1999年开始每年颁发“卓越新闻奖”以表彰“那些常常在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创作新闻的人”,以“促进亚太地区的言论自由”.......被西方新闻记者圈称作“亚洲的普利策奖”。“第六声”,是澎湃新闻在2016年创建的英文媒体,号称“内容定位于日常中国,基于西方用户习惯讲述中国故事.......目标是成为英文世界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第一入口”。有意思的是——这个“第六声”,几乎年年可以获得“亚洲出版协会”的“卓越新闻奖”。举个例子,澎湃新闻2022年自己就发文庆祝过——“2022年度卓越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第六声英文作品《一位女性的求子之路:婴儿的跨境交易》《洪水如何把中国地铁变成死亡陷阱》分别获评卓越女性议题报道大奖和卓越视频报道大奖。当时,澎湃新闻还非常自豪地宣称——亚洲出版业协会“卓越新闻奖”迄今连续举办24届,是出版业界颇具权威性的奖项,包括新加坡联合早报、纽约时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地区及全球性的知名媒体每年参与评奖。今年共有超过 750件中英文报道参赛作品角逐包括环境、财经、评论、科技、音频、专题、突发新闻等20个专业新闻奖项。自创立以来,第六声已获得该年度奖项共计超30件。再看看2021年“第六声”的获奖报道——《中国的两孩政策》、《中国水灾灾民收拾残局》、《中国寄养儿童黑市内幕》。图片今年的获奖报道,则是《上海封城记忆》、《中国的人口贩卖问题远不止“被锁的女人”》、《鄱阳湖:极端气候鞭笞下的生命》......你不得不佩服,这味儿就很正,果然不愧是“基于西方用户口味讲述中国故事”。长此以往,还要BBC干什么?BBC可以解散了,澎湃的“第六声”就可以把它们的工作完成得很好。“第六声”在西方也颇受好评,英国广播公司BBC资深记者2018年评论称,第六声的报道“展现了中国多元、真实的一面”;2020年1月,澳大利亚知名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布报告称,“第六声的案例展现了中国国有媒体完全可以写出可信、引人入胜的新闻”;新冠疫情暴发后的3月,加拿大主流获奖新闻杂志“The Tyee”网站将第六声列入有关疫情报道“出色的中国消息来源”,因为“他们提供有关(中国)应对新冠病毒的深度文章”;同样是202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图书馆官网,将第六声列为“通过多种声音了解当代中国”的推荐读物。“第六声”,在西方媒体人圈子,也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些不是我说的,这是澎湃新闻自己宣传的,并且把这些作为自己“外宣”的成功案例,拿来邀功的。另外,我处于好奇,就好好研究了一下誉为“亚洲普利策”的SOPA(亚洲出版协会 )搞得这个“卓越新闻奖”,到底是不是“皇军的官方认证”,一查之下,不小心又发现熟人了。2021年卓越新闻奖的入围作品中,有一篇叫做《被砍断的地球之肺—跨国木材贸易报道 The Chain》,它入围的是“卓越环境报道奖”——“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亚太地区尚存最大热带雨林的,是最大的热带木材出口国之一,真实影像与界面新闻、数可视和巴新记者远程协作联合报道团队的足迹始于森林腹地,追踪上万公里木材贸易供应链。”制作团队中,有个“界面新闻”,大家都知道,“界面新闻”和“澎湃新闻”本就是同气连枝,都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平台。我们现在打开“界面新闻”,就能看到这部视频报道.......这调查报告直言不讳指出——“中国进口全球市场60%以上的热带原木”,所以,这“地球之肺”是被谁斩断的,不言而喻。我看这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堪比“回形针”当年的《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大家可以去好好看一下这些报道,就会发现,无论是女性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它们既没有科学的论据,也没有科学的逻辑,就是凭借着臆想和猜测,得出了非常荒唐的结论,几乎每一篇获奖报道,都经不住正经的推敲,它们不是在搞新闻,而是在搞文艺创作。我终于明白了,它们是如何“让世界认识中国”的。恭喜,恭喜!#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董事长被查##微博新知博主#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2. 微博附图
    3. 微博附图
    4. 微博附图
    5. 微博附图
    6. 微博附图
    7. 微博附图
    8. 微博附图
    9.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卢晓周

    #上海报业集团程峰被查#2022年爱丁堡疫情失控,才真正让全国人民看到爱丁堡的真相,这是一个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已经形成了以爱丁堡为族群识别的族群独立意识,也就是说爱丁堡和港台相比,都不遑多让,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与爱丁堡的媒体帝国密不可分。现在终于撕开了一道缝。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慕星凌Lucky

    #上海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调整为7310元#最低工资只有2590,社保缴费基数却是将近最低工资的三倍7310!!去年平均工资一万二多,三四个月封控搞疫情,失业率那么高,企业挂球的也不在少数,店铺关门大吉的更是一大把,这个数据到底是平均的谁的工资!疫情里倒卖物资玩弄关系发国难财的人吗!去看看招聘平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新浪科技

    #张文宏获上海科技奖特等奖#【上海科技奖颁发:张文宏摘得特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举行,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316项(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团队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他们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普及疫情防控和健康生活知识,相关视频和话题阅读量超过60亿次,对海 ...展开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陈流长

    1. 微博附图
    转发 137评论 64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萧武是军盲

    昆明的城投债问题暴露了,昨天的会议纪要到处传,大家都看到了。距离前段时间贵阳公开宣布还不起钱才过去不久,这就到昆明了。而且,涉及的不是一个城投公司,而是涉及云南的好几个城投公司。按照纪要里的说法,几个相关城投公司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可见情况确实很严重了,不然不至于连工资都不发,毕竟是体制内单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解决的办法,目前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出路。省里已经爱莫能助,因为之前去救康旅,已经搞得省里的国企元气大伤,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纪要里提到的目前的两个办法,一个是找上海要钱,而且很明确的说是找上海城投要钱。而且,没有资产可以给对方,就是纯要钱。理由是上海要对口帮扶云南,每年都有财政转移支付,好几千亿,去年因为疫情,上海没给。去年说上海不能封城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骂,别人都能封,凭什么你就不能封,就你娇贵?现在结果来了。上海的损失不光是上海自己承担,其他一些地方也会受到连带影响。上海少上缴,就有地方财政会缺钱。还提到的另一个办法是,还有社保、医保和公积金。也就是说,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动用这些基金去堵窟窿。这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如果用了之后也还不上了怎么办?没有说。贵阳不是第一个,昆明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才刚开始。经济形势没有根本性好转,财政困难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地方债和城投债暴雷的会越来越多,这是毫无疑问的。地方债和城投债稍微有点区别,地方债是用于填财政支出的窟窿,而城投债主要是前几年跨越式发展的时候借的钱,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和地方建设,这次出问题的就是昆明交投,还有提到了的昆明轨交公司。轨道交通全世界都不赚钱,都要靠财政补贴才能维持运营,除了香港的轨道交通,但香港的地铁能赚钱也是靠地铁站的上盖物业赚钱,而不是靠地铁卖票。卖票的那点钱连电费都不一定够,还有人员工资和设备保养维护啥的,根本不够维持运营,更不用说去还债了。用城投公司和平台公司去发债或者贷款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办法最早是上海先用的,但这些城投公司本身也不赚钱,赚钱的是靠其它业务,主要就是土地开发。简单说,就是先搞基建,然后把地价拉上去,搞房地产,赚了钱再去还债。这个套路上海用得很熟,轻车熟路,从1990年代就开始用了,最早的久事公司就是用来干这个的,作为贷款和建设的主体,但后来运营又交给了其它公司。其它地方大多数开始用这个套路,都是在2000年之后,早一点的是在2008年之前,晚一点的是2008年四万亿投资的时候才开始学着搞。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十多年里全国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能够大幅度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原因。这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也可以说是一个滚雪球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的关键是房地产,尤其是房价要一直持续上涨,地方上才能把土地卖出去,才能借新债还旧债。这个游戏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房价,如果房价不涨了,或者说跌了,地卖不出去了,这个游戏就无法持续了,雪球就滚不动了,鼓再敲也没用,这个花也传不动了。而在2015年以来,中西部地区都搞了大量的超前建设。因为这样搞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可以把当地的人均GDP拉起来,就可以尽快实现脱贫目标。没有钱怎么办?当然只能靠贷款和举债,不然还能怎么办?所以这几年西南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出现了大量令人震惊和赞叹的奇观式的大桥。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要超前,这没问题。但要考虑自身的财政收支情况和负担能力,如果负债太多,超出自身的负担能力太多,强行去搞,就要出问题了。这和一个人买房是差不多的道理。你一个月工资三千,非要买个房,一个月还按揭就要三万,你说等你有了房你就月入五万了,三万块钱按揭小意思。但问题是,在你能挣到五万之前的这段时间,你怎么办,那什么还按揭?国家负债太多,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制造通胀,也就是俗话说的印钱来对冲,但是地方和家庭、个人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你不能自己印钱,不能自己制造通胀。个人失业了还不起按揭,地方上土地卖不出去了,债务就会暴雷,这是同一个逻辑的不同表现方式。这个游戏肯定玩不下去,因为雪球太大了就滚不动了,总有一天会轰然倒塌。那么合理的办法当然是提早转型,也就是把财政收入来源扩大一些,地方上的财政收入不是主要靠卖地,而是靠工商业税收,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逐步改变房地产发展模式。但现在的问题是,新的来源还没找到,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工商业税收还没有提高上来,房地产就先崩了,房子卖不动了,房价不仅涨不动,而且开始跌了,危机就要爆发了。一个人有病,但还没有到马上要命的时候,有两个治疗方案,一个是保守治疗,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治不好也不至于风险太大;一个是下猛药,成功了就成功了,失败了可能人直接死了。这时候该怎么选?正常人都知道,应该选保守疗法,否则就是自杀式疗法了,比休克疗法还要狠。但现在看来,我们就是选择了自杀式疗法,不管新的财政来源有了没有,先把老路给炸了再说。这样的搞法,上一次是在1988年价格闯关的时候。#昆明城投专家会议纪要不实#收起 🔗 网页链接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利维坦bot二号机

    【投稿19937】高柱是内蒙人,现在在内蒙上大学。今天和两个舍友在路上一起吐槽学校,一个日子人舍友(内蒙人)忽然说想润。高柱很疑惑,因为她还挺爱国的。结果她说要润出内蒙古。然后发表了一番内蒙古在经济、教育、疫情防控各个方面拉老中后腿的言论。之前明明一起看了山海情,但她今天说对口帮扶就是不发达的省份吸发达省份的血。高柱有点难受+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就沉默了,另一个舍友(四川人)说之前不还有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嘛,也不能这么说。结果那个内蒙舍友说这个故事拍的电影不都说体现出来了,当时重男轻女孤儿里面女孩多,领养孩子就是为了当童养媳当劳动力,再不就是生不出孩子的。孩子来了内蒙条件还不如在上海。然后大家都不说话了。高柱现在都又气又难过,但又组织不出什么话反驳她。而且大家关系都不错,她也表现的很爱国(不是装的,应该是真心),也不方便过了大半天再挑起这个话题。总之就是很难过各位品客有没有办法帮高柱调理一下收起
    展开全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期货_操作手

    2022年主要城市人口增量:上海的人口减少排名第一,减少13.5万;其次是天津,减少10万;然后是东莞、广州、佛山、北京、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人口全部减少,只有北京是主动减少人口,北京十九大的目标就是驱散人口,减少人口,减少4.3万人。其他城市,都是非自愿的原因,这应该是因为疫情原因,经济差,工作岗位少,大家不得不离开大都市。收起
    展开全文
    1. 微博附图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赵脱俗

    去年疫情期间供应短缺的时候,江西婆婆让米其林餐厅给上海儿媳送海鲜的事,好像也没有看到下文?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迷失的小王子2014

    #虹桥火车站#上海上面下面的人不是很爱听嘴炮宏的话吗?嘴炮宏说第二波疫情要来了。上海赶紧釆取强制措施,防止第二波疫情。嘴炮宏说要备药。上海方面赶紧购买辉瑞的P药,没有P药,上海某些医生不会治疗新冠。 🔗 网页链接
    原微博
  • 被微博屏蔽
    用户头像

    我是笑笑呀_1999

    从上海车展回来后核酸检测呈阳性?举办地工作人员:未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 长图
    原微博